⑴ 竹子的最長壽命是多久
竹子開花的周期,也因竹子種類不同有三種類型:少數竹子可以年年開花,開花後竹稈並不死亡,仍然可以抽鞭長筍;大部分竹子在整個生長過程中只開一次花,而且有一定周期,從40到80年不等,開花後桿葉枯黃,成片死去,地下莖也逐漸變黑,失去萌發力,結成的種籽即所謂竹米,下種後萌發生長,才能長成新竹,箭竹和華桔竹就屬於這個類型;還有一種類型是不定期零星開花,開花後,竹林並不死去,例如慈竹就是其中的一種!
⑵ 營養百科:鹿鞭的功效與作用
研究表明鹿鞭具壯陽、早泄、滑精、勃起力、勃起困難、持久度差、性慾減退、體質虛弱、腎虧、腰膝酸軟、驚悸健忘、失眠、手腳冰涼等作用。
鹿鞭,中葯名。又名鹿腎,鹿沖。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雄性的外生殖器。宰鹿後,割取陰莖及睾丸,除凈殘肉及油脂,固定於木板上風干即成。以粗大、油潤、無殘肉及油脂、無蟲蛀、乾燥者為佳。
《四川中葯志》:性溫,味咸辛,無毒;入肝、腎、膀胱三經;治陽痿,腎虛耳嗚,婦人子宮寒冷,久不受孕,慢性睾丸發炎。但素體陽盛者慎服。鹿鞭使用方便,可泡酒,製作葯膳,若是老鞭可以直接生吃。梅花鹿鞭,主產於吉林、遼寧、河北等地;馬鹿鞭,主產於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地。
鹿鞭主要用於性功能障礙,如陽虛引起的陽痿、早泄,以及腰腿疼痛,對婦女不孕及產後無乳有顯著療效。腎陽虛引起的陽痿早泄等症可以用鹿鞭、鹿茸、海馬、蛤蚧等配伍自製[升陽酒]做調治。
⑶ 梅花鹿鞭怎麼鑒別
梅花鹿鹿鞭,
一般情況下,真梅花鹿鹿鞭為棕褐色或棕黑色,長25至34厘米,乾燥後鹿鞭莖體直徑有1.2至1.8厘米粗細。
1、梅花鹿鞭的顏色更黑,呈暗黑褐色。紐西蘭鹿鞭呈粉紅色;
2、梅花鹿鞭的鞭莖充實,紐西蘭鹿鞭的鞭莖發空,用手指彈一彈即可感知;
3、梅花鹿鞭是有環紋的;
4、梅花鹿鞭的鞭頭部是開花狀的;
5、梅花鹿鞭的*睾*丸是後系在鞭莖上的,紐西蘭鹿鞭則是一體下來的;
6、因為梅花鹿生長環境比較寒冷,所以梅花鹿鞭的包*皮*下是有毛的,而紐西蘭鹿鞭則是光滑的。
市面上冒充梅花鹿鹿鞭的偽品有牛鞭,牛鞭下三分之一處有S狀彎曲拉直的痕跡,表面可見明顯環紋,包皮無鹿毛,龜頭細而尖,長6至8厘米。有的可見龜頭截斷痕跡,也有的在包皮上安裝鹿毛,水浸後自然脫落。在顯微鏡下觀察,鹿毛鱗片呈魚鱗狀,牛毛鱗片呈長條狀。目前,用赤鹿鞭當梅花鹿或馬鹿鞭賣的很多,真假較難辨認。
⑷ 梅花鹿鞭好還是馬鹿鞭好
您好,我是專注於經營批發東北特產的長白山人!鹿茸鹿鞭等都是東北的主要特產,而且鹿產品優選梅花鹿。 我國馴養的鹿主要是梅花鹿、馬鹿、白唇鹿、水鹿等。人工飼養最多的是梅花鹿,其次是馬鹿。梅花鹿和馬鹿的經濟價值基本相同,在鹿茸質量上,馬鹿次於梅花鹿。養鹿首先要選擇良種鹿,因為高產鹿和低產鹿相比,不但鹿茸產量差別較大,而且茸的質量和價格也有較大差異,二者的經濟效益懸殊。
⑸ 梅花鹿的壽命
花鹿的集群性很強,大部分時間結群活動,群體的大小隨季節、天敵和人為因素的影響而變化,通常為3—5隻,多時可達20多隻。在春季和夏季,群體主要是由雌獸和幼仔所組成,雄獸多單獨活動,發情交配時歸群。每年8
10月開始發情交配,雌獸發情時發出特有的求偶叫聲,大約要持續一個月左右,而雄獸在求偶時則發出像老棉羊一樣的「咩咩」叫聲。繁殖期間雄獸飲食顯著減少,性情變得粗暴、兇猛,為了爭奪配偶,常常會發生角斗,頭上的兩只角就成了彼此互相攻擊的武器,這種「角斗」在鹿類中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一隻健壯的雄獸通常可以擁有10多隻雌獸,在一個繁殖季節,雌獸可以多次發情,其發情周期為5天,一旦受孕後便不再發情。妊娠期為230天左右,產仔於翌年5—6月,一般每胎僅產1仔,也有少數為2仔。產下的幼仔體毛呈黃褐色,也有白色的斑點,只需幾個小時就能站立起來,第二天就可以隨雌獸跑動。雌獸對幼仔非常愛護,覓食的時候自己要先走到林間草地上四處探望,確信沒有任何危險後,才回到林中把幼仔帶出來,一旦發現險情,它就會發出驚叫,帶著幼仔飛奔逃進密林之中。哺乳期為2—3個月,4個月後幼仔便可以長到10公斤左右。1.5—3歲性成熟,壽命約為20年。
⑹ 求有關梅花鹿的知識
梅花鹿
學名:Cervus nippon Temminck
英文名:Sika Deer
分類:偶蹄目、鹿科、鹿屬。
【拉丁學名】:Cervus nippon
【俗名】:花鹿,鹿,哈
【商品名】:鹿茸,鹿鞭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級別】:一級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
【瀕危等級】:瀕危
【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未列入
【生態環境】:森林、森林草原、草原
【致危因素】:作為醫葯成分被捕獵,因為貿易被捕獵,作為食物被捕獵,過度捕獵,棲息地破壞,種群隔離,種間競爭,天敵動物
【保護措施】:限制捕獵
【國內分布】:黑龍江, 吉林, 山東, 河北, 陝西, 江蘇, 浙江, 安徽, 江西, 四川, 台灣, 廣東, 廣西
【國外分布】:無
[編輯本段]外形特徵
中型鹿類,體長125—145厘米,尾長12—13厘米,體重70—100千克。頭部略圓,顏面部較長,鼻端裸露,眼大而圓,眶下腺呈裂縫狀,淚窩明顯,耳長且直立。頸部長。四肢細長,主蹄狹而尖,側蹄小。尾較短。
毛:毛色隨季節的改變而改變,夏季體毛為棕黃色或栗紅色,無絨毛,在背脊兩旁和體側下緣鑲嵌著有許多排列有序的白色斑點,狀似梅花,因而得名。冬季體毛呈煙褐色,白斑不明顯,與枯茅草的顏色類似。頸部和耳背呈灰棕色,一條黑色的背中線從耳尖貫穿到尾的基部,腹部為白色,臀部有白色斑塊,其周圍有黑色毛圈。尾背面呈黑色,腹面為白色。
角:雌獸無角,雄獸的頭上具有一對雄偉的實角,角上共有4個杈,眉杈和主幹成一個鈍角,在近基部向前伸出,次杈和眉杈距離較大,位置較高,常被誤以為沒有次杈,主幹在其末端再次分成兩個小枝。主幹一般向兩側彎曲,略呈半弧形,眉叉向前上方橫抱,角尖稍向內彎曲,非常銳利。
[編輯本段]分布范圍
梅花鹿是亞洲東部的特產種類,在國外見於俄羅斯東部、日本和朝鮮,過去廣布中國各地,但現在僅殘存於吉林、內蒙古中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四川、廣西等有限的幾個區域內。台灣亦分布有一個特有亞種。
[編輯本段]生活環境
梅花鹿生活於森林邊緣和山地草原地區。
[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梅花鹿晨昏活動,生活區域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改變,春季多在半陰坡,採食櫟、板栗、胡枝子、野山楂、地榆等喬木和灌木的嫩枝葉和剛剛萌發的草本植物。夏秋季遷到陰坡的林緣地帶,主要採食藤本和草本植物,如葛藤、何首烏、明黨參、草莓等,冬季則喜歡在溫暖的陽坡,採食成熟的果實、種子以及各種苔蘚地衣類植物,間或到山下採食油菜、小麥等農作物,還常到鹽鹼地舔食鹽鹼。
白天多選擇在向陽的山坡,茅草深密、體色相似的地方棲息,夜間則棲息於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坡向不定,但仍以向陽的山坡為多,棲息的地方茅草則相對低矮稀少。
性情機警,行動敏捷,聽覺、嗅覺均很發達,視覺稍弱,膽小易驚。由於四肢細長,蹄窄而尖,故而奔跑迅速,跳躍能力很強,尤其擅長攀登陡坡,那連續大跨度的跳躍,速度輕快敏捷。
[編輯本段]生長繁殖
大部分時間結群活動,群體的大小隨季節、天敵和人為因素的影響而變化,通常為3—5隻,多時可達20多隻。在春季和夏季,群體主要是由雌獸和幼仔所組成,雄獸多單獨活動,發情交配時歸群。每年8-10月開始發情交配,雌獸發情時發出特有的求偶叫聲,大約要持續一個月左右,而雄獸在求偶時則發出像老綿羊一樣的「咩咩」叫聲。
繁殖期間雄獸飲食顯著減少,性情變得粗暴、兇猛,為了爭奪配偶,常常會發生角斗,頭上的兩只角就成了彼此互相攻擊的武器,這種「角斗」在鹿類中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一隻健壯的雄獸通常可以擁有10多隻雌獸,在一個繁殖季節,雌獸可以多次發情,其發情周期為5天,一旦受孕後便不再發情。妊娠期為230天左右,產仔於翌年5—6月,一般每胎僅產1仔,也有少數為2仔。產下的幼仔體毛呈黃褐色,也有白色的斑點,幾個小時就能站立起來,第二天可隨雌獸跑動。雌獸覓食時先到林外四處探望,確信沒有危險後,才把幼仔帶出來,發現險情會發出驚叫,帶著幼仔逃進密林。哺乳期為2—3個月,4個月後幼仔便可以長到10公斤左右。1.5—3歲性成熟,壽命約為20年。
雄獸的舊角大約在每年4月中旬脫落,再生長出新角。新角質地鬆脆,還沒有骨化,外面蒙著一層棕黃色的天鵝絨狀的皮,皮里密布著血管,這就是馳名中外的鹿茸。這時若不採茸,繼續長到8月以後,鹿茸就逐漸骨質化了,外面的茸皮逐漸脫落,整個鹿角變得又硬又光滑,一直到翌年春天,鹿角再次自動脫落,重新長出鹿茸。
鹿茸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形態也發生變化。野生的梅花鹿未經鋸茸而脫掉骨質角稱為脫掉「干杈子」或者脫掉「清枝」,飼養梅花鹿經過鋸茸而脫下殘留的骨質角稱為「脫花盤」或「脫盤」。花盤脫落以後角基上有凝固的血跡,稱為「老虎眼」。以後茸芽組織由四周皮部向內生長,與中間的血痂融合在一起形成微凹的碗狀,稱為「燈碗子」。此後,角基上面由茸的分生組織形成的茸芽迅速生長,呈粉紅色,初期時稱為「拔樁」,生長至1.5—2厘米時稱為「磨臍子」,再經過10天左右,又向上生長3—4厘米時稱為「茄包」。被叫做「大挺」的鹿茸主幹分生眉枝時,形狀很象馬鞍,稱為「小鞍子」,當主幹生長到比眉枝高出時稱為「大鞍子」,再繼續向上生長到一定高度又稱為「小二杠」,當主幹比眉枝高出6—7厘米時,其外表的形狀恰似黃瓜,所以又稱為「瓜角」。主幹生出第2側枝的初期稱為「小嘴三杈」,生出第2側枝的中期稱為「大嘴三杈」,到分生第3側枝前在形態上表現出主幹、眉枝和第2側枝,共有3個杈,所以稱為「三杈」。到第3側枝分生之後則稱為「四杈」。一般認為它可以最多生長到4—5個杈,但也有「花不到五」的說法。骨質化的稚角則稱為「毛杠」,脫皮後的三杈或四杈清枝稱為「清三杈「或「清四杈」。
經濟價值
梅花鹿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據記載,服用鹿茸有「補精髓、壯腎陽、健筋骨」之功。認為「凡含血之物,肉差易長,筋次之,骨最難長。故人自胚胎至成人二十年,骨髓方堅。惟麋鹿角自生至堅,無兩月之久,大者至二十餘斤,計一日夜須生數兩。凡骨之生無速於此。雖草木易生,亦不及之。此骨之至強者,所以能補骨血,堅陽道,益精髓也。」古人認為鹿角骨質生長迅速,是有某種特殊的物質在起作用。有分析和臨床證明,鹿茸含有內分泌素鹿茸精等,有增強人體各種機能的作用,被認為是滋補強壯葯物。
[編輯本段]種群現狀
歷史上捕捉獵殺過度,野生數量極少,為現人工養殖種群己達數十萬只。
⑺ 世界上最長的動物鞭
科莫多巨蜥。
⑻ 世上最長的鞭有多長
世界上最長的鞭炮,長22.8千米/890萬響(瀏陽鞭炮創吉尼斯)。
據相關吉尼斯相關報道,在2007年的中國湖南瀏陽,一鞭炮生產商製造出了一款「超長鞭炮」,其長度是達到了22.8公里,這是多麼可怕的一個數據,從頭部到尾部之間的距離就算是開上120碼的汽車也要10分鍾才能跑完,並現場進行了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認證,獲得「世界上最長鞭炮」的榮譽。
此鞭炮的長度為22.8公里,是由890萬個小鞭炮所組成,按我們的正常說法就是890萬響,其鞭炮的整個重量更是達到了2.9噸,從點燃引線開始計時,能夠足足響一個小時10分鍾的時間,此「鞭炮」也是一舉成名。
(8)為什麼花鹿的鞭的最長壽命擴展閱讀:
放鞭炮注意事項:
1,部分鞭炮含有活潑金屬如鎂、鋁等,存放應存放在陰涼乾燥處,遠離火源,不可暴曬,不可放在潮濕的地方。
鎂和鋁在有氧化劑如硝酸鉀、氯酸鉀、硫的情況下遇水會產生易燃的氫氣(H2),容易爆炸。
2,燃放必須遠離加油站、井蓋、電氣設備、燃氣設備、工廠等,以免發生危險。
尤其要注意不要在井蓋上燃放,尤其是污水井、糞井。有些人喜歡在井蓋上點燃鞭炮,這是萬萬不可的,井裡通常會含有一定量沼氣,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和空氣的混合物,點燃後如果火星與沼氣接觸會引發爆炸。
3,燃放要注意適當距離
點燃後,普通鞭炮需要撤離5米遠,威力稍大的需要撤離10米遠。用手拿的除外。
4,點燃方法
鞭炮通常用香條點燃,很少用打火機、火柴點燃,使用明火應特別注意。同時要注意包裝上的說明進行燃放
5,點燃後的注意事項
鞭炮生產難免出現各種問題,導致燃放時不爆炸,此時切忌去看,以免突然爆炸。
6,禁止拆卸
各類鞭炮嚴禁拆卸,以免摩擦或撞擊導致爆炸。
⑼ 馬鹿和梅花鹿的鹿鞭有什麼區別嗎
馬鹿的鹿鞭比梅花鹿的稍大一點吧,效用上沒有什麼區別。
⑽ 梅花鹿養殖需多少年
1.5~3歲性成熟,壽命約為20年。梅花鹿全身是寶,鹿茸、鹿鞭、鹿血、鹿肉、鹿胎、鹿脂、鹿筋、鹿尾、鹿角、鹿骨、鹿皮等,均有葯用價值,都是本草綱目上有記載的可供葯用的名貴中葯。花鹿是一種中型鹿,體長140~170厘米,肩高85~100厘米,成年體重100~150千克,雌鹿較小。雄鹿有角,一般四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