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立秋如何養生

立秋如何養生

發布時間:2022-03-31 06:58:47

『壹』 立秋之後如何養生呢

1、少開空調:「秋老虎」的來臨,讓很多人還是覺得如夏天一般,因此還是通宵開空調。大坪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姚元章提醒,立秋以後,即使再熱,早晚天氣都會偏涼一些,因此,空調開放時間不宜過長,夜裡最好不開。2、少吃寒涼水果:哪些是寒涼的水果呢?大坪醫院中醫科主任介紹,西瓜、梨、葡萄就是性味寒涼的水果。長夏後,很多人的脾胃都很虛弱,如果此時再吃寒涼水果,就可能傷及脾胃。

『貳』 立秋養生:立秋怎麼養生

立秋怎麼養生?
1、謹防秋燥。進入秋季之後,天氣漸涼,氣候乾燥,因此極易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燥乃六淫之邪,為秋季主氣,其性乾燥,易耗津液。常見口乾舌燥、鼻澀咽痛、皮膚乾枯、大便干結、煩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狀,醫學上稱之為「秋燥綜合征」。秋季防燥,要以養陰清燥、潤肺生津為基本原則。立秋後基本上是以溫燥為主,表現為濕熱、陰虛,火旺。可適量飲開水、淡茶、豆漿等飲料,並適當選食能夠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如梨、甘蔗、荸薺、柿子、百合、銀耳等。
2、調理脾胃。實際上立秋後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還是較高的,空氣濕度也較大。再經過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虛,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調理脾胃應該側重於清熱、利濕、健脾,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脾虛的人常常食慾不振、肢體倦怠、面色萎黃,秋天不妨適度吃點健康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如芡實、山葯等。經過一個夏天後,人們的身體消耗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寒。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於寒涼,如西瓜、梨、黃瓜等,要少吃。
3、養陰補虛。秋天正是養陰補虛的好時節,但是秋補可不能亂補,只有了解自己的體質才好對症進補。如果呼吸淺短,聲音低微,神倦懶言,動則汗出,食慾減少,舌質淡就屬於氣虛體質。用黃芪、黨參、西洋參沏水喝,或者做粥喝是最簡單的方式。如果面色蒼白,口唇淡白,夜熱盜汗,肌膚枯澀,舌淡紅無苔就屬於血虛體質。可以用當歸、紅棗、何首烏、桑葚做粥,在燉雞湯、燉肉時也可以加點。如果顴面潮紅,口燥咽干,盜汗,尿少而赤,大便秘結,舌紅少苔就是陰虛的體質。可將麥冬、五味子、山葯、百合等,在熬粥的時候放幾味。
4、調節心情,謹防秋燥。人們在夏季酷熱大汗之後,常損耗過多,會出現體內營養及水分不足。而進入秋季之後,天氣漸涼,氣候乾燥,因此極易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燥乃六淫之邪,為秋季主氣,其性乾燥,易耗津液。常見口乾舌燥、鼻澀咽痛、皮膚乾枯、大便干結、煩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狀,醫學上稱之為「秋燥綜合征」。老年人對秋天氣候的變化適應性和耐受力較差,更應重視預防。秋季防燥,要以養陰清燥、潤肺生津為基本原則。立秋後基本上是以溫燥為主,表現為濕熱、陰虛,火旺。初秋免不了出現「秋老虎」的炎熱天氣,這種天氣很容易令人心情煩躁,應積極防範「情緒中暑」。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如果人體違逆了秋季收斂之氣,就要傷害肺氣。秋季傷害了肺氣,到了冬季,就要發生病變,這是因為人在秋季養「收氣」不足,到冬季奉養「藏氣」力量不夠的緣故。
5、食品、衣物需防霉變。立秋之時降雨增加濕度大,天氣悶熱,食品、衣物很易發生霉變。一般來說,如果氣溫達到35℃以上,而相對濕度也會增加,這就很容易產生霉變。 食用霉變的食物後會發生胃腸疾病,如腹瀉、嘔吐、腸炎和痢疾等。易霉變的食物有:麵包、蛋糕、熟肉、魚蝦、奶、雞蛋、桃、香蕉、甘蔗、大米、豆類等。衣物、床單、被褥發生霉變,同樣會導致皮膚過敏。需要注意的是,封閉式包裝的熟肉打開後,一天內應吃完,如果時間較長,在沒有確認變質的情況下要充分加熱後才可食用。牛奶變質一定不能喝。霉變的大米、麵包、蛋糕一定是不能食用的。
6、需防「空調病」。立秋後,辦公室的空調照舊,但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在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狀。立秋以後,早晚天氣偏涼,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裡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濕。這樣,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病。二是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薑茶。身體虛弱者,可在辦公室備一件外套「避寒」。
上面為大家介紹了立秋養生的一些注意事項,立秋是又熱轉涼的季節,晝夜溫差大,大家要注意及時添置衣服,小心著涼。

『叄』 女性立秋如何養生

每個人的體質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具體的情況來選擇一些正確的養生保健的方式和方法哦。女性應該如何去養生的呢,馬上就要立秋了,立秋以後天氣轉涼,一些養生的小常識還是需要大家去了解一些的,來看看這些女性立秋的養生須知吧。

女性立秋應該如何養生的呢,上面的這些小常識需要大家去了解,因為每個節氣都應該有一些保健的常識,這樣的話可以有提高體質的作用,女性立秋後要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要注意衣著的合理,這樣可以減少一些疾病的發生,還可以禦寒。

『肆』 人們在立秋後應該如何養生

清淡進食,食物種類要多樣,注意色、香、味、形、質等的搭配,以刺激食慾。飲食規律有定時,切忌極飢而後食。適當吃些清熱類食物,如冬瓜、豆類、小白菜、苦瓜等,及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水果、蔬菜,如梨、蘋果、香蕉、獼猴桃、桃、西紅柿等,以滿足身體消耗所需要的營養供給。

『伍』 立秋怎麼養生 立秋養生小常識

立秋要防秋燥
秋燥症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卜、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很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結的人食用。要盡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狀。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對於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療效。
立秋要養肺
立秋後,陽氣轉衰,陰氣日上,自然界由生長開始向收藏轉變,根據順應四時的養生原則,秋冬養陰。中醫認為,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因為需要潤燥、養陰、潤肺。從五行生旺推算,此時肝臟、心臟及脾胃處於衰弱階段,而立秋後肺功能開始處於旺盛時期,根據陰陽調和,機體平衡的原理,要加強對這些器官的調養,使肺氣不要過偏,影響機體健康。
秋燥易傷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時可適當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
另外,在肺盛之時易影響到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氣血,肝氣受制的秋天,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表現在生理方面則為容易引起氣血失調等疾病的發生,比如:內分泌紊亂等問題,像月經失調、心慌心悸、失眠問題等。當出現此類現象時,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
立秋要祛暑降溫
立秋後,盡管晝夜溫差變大,但是白天有時仍然很熱,有時暑氣更加逼人,所以,防暑降溫要繼續,不能有絲毫怠慢。
措施有三:首先,清熱解暑類食品不能一下子從餐桌上撤除。一般來說,此類飲食能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因此喝些綠豆湯,或者吃些蓮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處的。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既可滿足人體所需營養,又可補充經排汗而丟失的鉀。二是寒涼飲食要減少。經過一個長夏後,人們的身體消耗都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弱,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於寒涼,例如:西瓜、梨、黃瓜、葡萄等,其性味寒涼,多食可能傷及脾胃,所以要少吃。三是飲食營養要加強。不能只為了追求清熱解暑,而使飲食過於清淡。事實上,到了立秋可適當吃肉食,有許多食品如鴨肉、泥鰍、魚、豬瘦肉、海產品等,既能清暑熱,又可補益,可放心食用。
立秋後少吃秋瓜
立秋之後還要謹記「秋瓜壞肚」。不論西瓜或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陽氣。夏令大量食瓜雖不至於造成脾胃疾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後再大量生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腹瀉、下痢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
立秋要預防感冒
立秋後,白天炙熱的氣溫到了晚上,就會開始變得清涼起來,因此,早晚溫差過大容易引起頻發感冒等。專家提醒,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
有些朋友習慣於在家赤膊睡覺,再加上空調溫度設定太低,夜晚睡眠時寒氣侵體,體質下降,誘發感冒、肩頸疼痛等疾病。專家表示,立秋過後,天氣將逐漸轉涼,提醒廣大市民在居家環境中不宜24小時空調全開,尤其是夜間,盡量少用空調。可趁早晚清涼時分勤開窗戶通風,流通空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另外,出門當心淋雨,容易引起身體不適。提醒出門時最好隨身攜帶雨具,或備件衣物,以備不時之需。
立秋還須防治「空調病」
炎熱季節,許多家庭和辦公室都開著空調,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在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 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狀。
立秋以後,早晚天氣偏涼,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裡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濕。這樣,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病。二是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姜湯。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調病」。三是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患 者及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易開空調。必要時避免直吹或將腹部蓋好。
立秋運動要適量
立秋後濕熱仍沒有完全消退,在這個時節進行健身鍛煉應該避免運動量過大、活動過於劇烈。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悠著點。相同的環境,相同的運動強度,中老年人的承受能力要低於年輕人。受傷、受損、心腦血管意外等發生的可能性要遠遠大於年輕人。所以體力消耗過大的運動項目不適合中老年人。
像游泳、太極拳這些運動項目還是比較適合中老年人的。尤其是太極拳,柔中帶動,重心轉移的流暢有助於肌肉的協調和平衡的訓練,是很好的運動。注意運動前要有5至10分鍾的暖身運動,運動後也要有數分鍾的緩和運動。總之,這個季節進行運動要注意幾點:最好選擇一早、一晚進行鍛煉;太陽照射下不宜運動過久,以防體力消耗過大,暴曬灼傷皮膚;在高溫濕熱中不宜運動過於劇烈。

立秋起居要調養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卧早起,與雞具興」早卧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陸』 立秋後如何養生

立秋作為一個重要的氣節,
夏末秋初季節交替,暑熱雖未消
但早晚還是能感受到些許的涼意
所以要主要養生,特別是外出在飲食和穿衣方面要更注意!

1、注意保暖
雖然已立秋好幾天,但白天還是暑氣滿滿,很多妹紙外出會穿上小短裙或者性感的露臍裝、露背裝~但夜晚還是會降溫,空調房也冷氣十足,肚臍和後背都是人體對外界抵抗力較弱的部位,一定要注意保暖,可帶一件小外套,避免寒氣長驅直入,造成腸胃不適,引起肚子脹痛或者拉肚子等問題。

2、盡量避免生冷食物
馬上就要七夕節,很多情侶的約會晚餐都會特別豐盛,外加一些冷飲,但是對於腸胃不是特別好的人就要注意了,如果晚餐吃的太過豐盛,又冷熱交替,會增加腸胃的負擔,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反而會破壞美好的約會。
所以燭光晚餐盡量避免一些生冷或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如果居家約會,親手為對方做一頓健康的愛心晚餐,也是很不錯哦!

3、盡量避免油膩辛辣的食物
油膩辛辣的食物容易刺激腸胃,給腸胃造成較大的負擔,同時也會引起胃脹氣胃難受等問題,而且晚上飲食過於油膩還會影響睡眠質量。
HappyFlora目前有果蔬膏、果蔬飲和清腸膠囊三款溫和的產品,可以減輕腸胃不適、便秘、肚子脹痛等情況,能夠呵護你的腸胃,陪你安心過七夕,讓你在立秋時節更舒適。

『柒』 立秋後如何養生

立秋後天氣仍然酷暑難耐,故有「秋老虎」一說,所以養生既要防暑降溫還要防秋燥。那麼呢? 飲食篇:「少辛多酸」慎進補 立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獲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立秋時節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時候,人們可以根據這一節氣的特點,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但不能「亂補」。 在立秋過後,很多「苦夏」、在夏天裡食慾比較差的人,食慾逐漸好轉,因此主動或被動地開始貼秋膘;一些老人更講究主動貼秋膘。不過專家提醒人們,不要急著貼秋膘。因為此時人的胃腸功能較弱,還沒有調理過來,如果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因此吃肉要適當,最好等到天真正涼下來以後,再多增加肉食。那些患有胃腸道疾病、高血脂、慢性中風等疾病的人,不宜攝入肉食太多。 立秋進補的原則是「少辛多酸」,盡量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乾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適當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養肝。要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熱、利濕的食物或葯物,可使體內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另能調理脾胃功能,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礎。 與肉食相比,葉類、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補功效更為突出,如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濕的功效。中醫養生還提倡立秋後每天早晨喝粥,粥利於健脾,可助脾胃滋陰,平衡健旺的陽氣。 立秋之後還要謹記「秋瓜壞肚」。不論西瓜或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陽氣。夏令大量食瓜雖不至於造成脾胃疾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後再大量生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腹瀉、下痢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 秋天的主要氣候特點是乾燥,空氣中缺少水分,人體同樣缺少水分。古代就有對付秋燥的飲食良方:「朝朝鹽水,晚晚蜜湯。」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 起居篇:早睡早起有規律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卧早起,與雞具興」早卧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生活上要有規律。在晴朗的日子裡,應多做戶外有氧活動。其次,要適當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雞蛋、豬肉、羊肉和豆類等,這些食物能使人的大腦產生一些特殊的化學物質,以消除抑鬱情緒。還可多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如跳舞、唱歌、聽音樂等,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振奮。 運動篇:戶外鍛煉增強體質 立秋後,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期。運動量不宜過大,宜選擇輕松平緩的項目。選擇適合自身的鍛煉項目:慢跑、游泳、各種球類、登山、散步、太極拳、健美操、健身舞等,循序漸進,持之以恆,能達到保健強身的作用。 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宜選擇輕松平緩的項目。 進入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這里給大家介紹一種秋季養生功,即《道臧·玉軸經》所載「秋季吐納健身法」,具體做法:清晨洗漱後,於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裡液滿,漱練幾遍,分三次咽下,並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齶,用鼻吸氣,用意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聲。如此反復30次。 登山運動,能降血糖,治貧血。專家建議,登山是立秋之後戶外運動的不錯選擇。登山能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循環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臟收縮力增大,對哮喘等疾病還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並能降低血糖,增加貧血患者的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爬山時溫度變化較為明顯,可使人的體溫調節機制不斷處於緊張狀態,從而提高人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此外,立秋後郊遊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氣中更多的負氧離子,對人的神經系統具有良好的營養和調節安撫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登山是一種負重運動,膝關節承受了整個身體的重量,特別是在登上一級台階關節還未伸直的情況下,又繼續登另一級台階,膝關節一直處於半屈狀態,這會對關節造成較大的負擔。有骨關節炎的患者不適宜進行此項運動。對年老體弱者,也不可一味強調登山的保健效果。高血壓、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不測。 精神篇:內心寧靜 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立秋後要注意養肺 立秋後,陽氣轉衰,陰氣日上,自然界由生長開始向收藏轉變,根據順應四時的養生原則,秋冬養陰。中醫認為,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因為需要潤燥、養陰、潤肺。 從五行生旺推算,此時肝臟、心臟及脾胃處於衰弱階段,而立秋後肺功能開始處於旺盛時期,根據陰陽調和,機體平衡的原理,要加強對這些器官的調養,使肺氣不要過偏,影響機體健康。 多吃水果預防秋燥 入秋之後,空氣中的水分子逐漸減少,容易讓人產生口乾舌燥的感覺。一些人還會感到鼻腔似煙道般乾燥,一不小心還出血;喉嚨也癢癢的,頻頻乾咳,有時有少量的粘痰,卻總是咳而不爽;嘴唇最敏感,時常有乾裂的感覺,這就是中醫常說的「燥」,有「燥」就要「養氣」。 對於人來說,應從精神調養、飲食調整和加強鍛煉等多方面去協調。應多吃水果和蔬菜,比如:水果可選橙子、檸檬和烏梅等,同時,還要保持心情愉快,不煩躁。此外,對於運動者來說,要特別注意「養氣」,每次鍛煉後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若出汗較多,可適量補充些鹽水,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為准則。 知道了立秋前後如何養生,秋季堅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推薦: 立秋後乾咳怎麼辦 立秋養生注意事項 立秋後適合吃什麼食物

『捌』 立秋後我們該如何正確養生呢

我們在立秋以後想要進行更好的養生的話,我們應該多吃一些滋補類的食物,類似於銀耳粥,蓮子粥,八寶粥之類的都是非常不錯的飲食,能夠改善我們身體乾燥上火的情況。同時我們也要少吃一些比較辛辣的食物,不然很有可能會對我們的胃部造成一定的傷害,同時我們可以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對於我們的肺氣能夠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還有一個就是我們要做到早睡早起,盡量不要熬夜,這樣子才能夠讓自己的身體更加的健康。

我們也要多吃一些清熱解毒的食物,並且要保證自己的大便通暢,並且多吃一些富含營養的食物。如果脾胃功能受到阻礙的話,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各種營養的吸收。立秋之後,我們可以多吃一些茄子之類的食物,因為這類食物可以降低我們的火氣,而且特別適合在秋天吃,對我們的身體有一定的好處。

『玖』 立秋之後如何養生

秋季對應人體的五臟為肺,而人體中肺又為「嬌臟」,不耐寒熱;且秋季主收,燥為秋季之主氣,肺通過鼻與外界相通,所以肺很容易被秋燥所傷。此外,呼吸道是一個開放的器官,從鼻腔到氣管再到肺部,乾冷的空氣又容易侵害和損傷黏膜而引發呼吸道疾病。
秋季養肺的重點就需要潤燥、養陰,適當補益肺氣。可以通過食療的方式達到生津潤肺、補益肺氣的功效,比如木耳具有補肺潤燥之功能;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具有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的功效。百合、荸薺、蜂蜜、甘蔗、藕、土豆、蘿卜、山葯、扁豆、枸杞、銀耳、豬肉、鴨肉、柚子、蘋果等,也都是秋季養生食療的不錯選擇。
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後因天氣逐漸轉涼,生食大量瓜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所以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過多。
秋季養生一酸為主:
秋天吃酸,而「拈酸吃醋」的目的是為了生津潤燥。
秋季天高氣爽,空氣乾燥,濕度小,人易出現咽干、乾咳等症狀,這是由於燥邪傷肺所導致的現象。此時,應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溫助熱,加重肺燥。
從中醫五行生剋來講,肺屬金,肝屬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損。因此應適當吃點酸味食物,因為「酸入肝」,可以強盛肝木,收斂肝氣,有保肝護肝的作用,並能防止肺氣太過對肝造成損傷。
除了可以多喝一些酸奶和酸梅湯外,多吃蘋果、葡萄、柑橘、山楂等新鮮果蔬,可以起到理氣化痰、潤肺清腸、補血健脾、生津液之效。山楂有消食導滯、活血化瘀的作用。經常飲用山楂茶,可降低血糖,調節血壓。每天數次用鮮嫩山楂果1~2枚泡茶飲用,想助消化則可食用炒山楂或焦山楂。
同時提醒,秋季適量喝開水、淡茶,也可起到益胃生津的功效;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雪梨、甘蔗等食物,可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立秋如何養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父母真的煩怎麼辦 瀏覽:932
靈活就業人員社保退休後可拿多少錢 瀏覽:61
池州秋浦敬老院電話 瀏覽:177
我老人家不懂得配合怎麼辦 瀏覽:17
吃面養生總是反胃怎麼回事 瀏覽:16
2019社保養老金漲多少 瀏覽:4
福州退休金補貼 瀏覽:158
貴州最長壽老兵去哪裡了 瀏覽:620
長壽路到康王南路 瀏覽:46
廣州社保個人退休年審 瀏覽:184
將養老保險轉回戶口所在地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849
2017感動中國人物孝敬父母的 瀏覽:948
石家莊養老院有哪些服務 瀏覽:112
父母干預了我的生活是什麼意思 瀏覽:68
誠鄉養老保險怎麼交 瀏覽:387
富士康體檢為什麼要看手 瀏覽:919
農村老人結婚隨禮多少錢 瀏覽:300
農村低保和養老保險能一起辦嗎 瀏覽:306
碧海老年公寓 瀏覽:557
50歲夜間尿頻勃起 瀏覽: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