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洪武元年是公元幾年
大致來說可以是公元1368年。
從細處講,洪武元年可以延伸至1369年,因為農歷與公歷之間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差。
洪武元年的第一天━━一月一日是公元1368年1月20日
洪武元年的最後一天━━十二月廿九日是公元1369年2月6日,因為其中多了個閏七月
因此,洪武元年確切的起止時間是公元1368年1年1月20━━1369年2月6日。
B. 幫忙翻譯一下洪武元年命知制誥兼修國史...這段話
洪武元年,太祖又任命陶安掌管起草詔命。兼修撰國史。皇帝曾經駕臨大臣們議事的東閣,與陶安及章溢等談論前代興亡的原委。陶安說,喪亂的根源,由於驕縱奢侈。皇帝說:「處在高位的人容易驕縱,處在安逸享樂環境的人容易奢侈。驕縱,好的話就聽不進去,有了過失也聽不到。奢侈,正確的思想道德就不能樹立,行為也會無所顧及。這樣下去,沒有不滅亡的。你說的很恰當。」君臣又談論到立國的學說、道統。陶安說:「正道不明,是因為有邪說為害。」皇帝說:「邪說妨害正道,猶如美味使人吃了愉快,美色使人看了暈眩。邪說不除去,正道就不能興起,天下還怎麼治理?」陶安叩頭說:「陛下所說的,可以說是深深地探求到了治國的根本了。」陶安侍奉皇帝十餘年,與其他讀書人比資格最老,皇帝製作了門聯送給他,說:「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當時人們都認為這是非常榮耀的。有的御史向皇帝提到陶安私下的一些過失。皇帝盤問說:「陶安怎麼能有這樣的事?況且你是從哪裡知道的?」那個御史回答說:「我也是道聽途說。」皇帝大怒,立刻罷免了他。
C. 洪武的大事年表
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在應天府登基即位,建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是為「明太祖」。以應天為「南京」,開封為「北京」。同年八月初二(9月14日),大將徐達攻克大都,元朝覆亡。
洪武三年(1370年),殺中書左丞楊憲。洪武四年七月十一(1371年8月21日),傅友德攻克成都,明朝平定四川。
洪武五年四月二十三日(1372年5月26日),廖永忠率明軍平定廣西,洪武五年六月初三(1372年7月3日),傅友德大敗元軍,明朝平定甘肅。
洪武六年(1373年),太祖鑒於開國元勛多倚功犯法,虐暴鄉閭,特命工部製造鐵榜,鑄上申戒公侯的條令,類似戰國時代的「鑄刑鼎」。
洪武八年(1375年),德慶侯廖永忠因僭用龍鳳諸不法事,賜死。洪武十二年(1379年),貶右丞相汪廣洋於廣南,旋賜死。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發,左丞相胡惟庸被誅,太祖罷中書省,分中書省之權歸於六部,直接歸皇帝掌管。
洪武十五年(1382年),設立錦衣衛,加強明朝特務統治。1382年1月6日,明軍在雲南昆明附近大敗元朝軍隊,元梁王自殺,1382年4月7日,藍玉、沐英攻克大理,段氏投降,明朝平定雲南。
洪武十八年(1385年),郭桓案發,由於涉案人員甚多,太祖將六部左右侍郎以下官員皆處死,各省官吏死於獄中達數萬人以上。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長的家奴盧仲謙告發李善長與胡惟庸往來勾結,以「狐疑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見誅。
接續又誅殺陸仲亨與唐勝宗、費聚、趙庸三名侯爵,株連被殺的功臣及其家屬共計達三萬餘人,連「浙東四先生」(劉基、宋濂、章溢、葉琛)亦不能免,並頒布《昭示奸黨錄》。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藍玉被錦衣衛指揮蔣𤩽密告謀反,史稱「藍玉案」。此案牽連到十三侯、二伯,連坐族誅達一萬五千人,明朝建國功臣因此案幾乎全亡。此時太祖又頒布《逆臣錄》,詔示一公、十三侯、二伯。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太祖殺江夏侯周德興以及穎國公傅友德,在捕魚兒海戰役中立功的定遠侯王弼亦被賜死。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開國六公爵最後一位僅存者馮勝被殺。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日(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崩逝於南京皇宮內,享壽七十歲,在位三十一年。與已故的妻子馬皇後兩人一起長眠於南京紫金山明孝陵。
(3)洪武元年有哪些需要休養生息擴展閱讀:
本來朱元璋識字不多,但在以前出家棲身寺廟那幾年,他呆著沒事看了許多經書。如此幾年下來,也算是一個粗通文墨之人。當他率軍攻入張士誠老巢——蘇州城時,就頒布一道命令,嚴厲禁止燒殺搶掠,胡作非為。
他的軍隊進入蘇州時,所到之處,還真是做到了秋毫無犯。這種行為自然為他贏得了不錯的口碑。人們都在爭相傳誦,在這個亂世中,不僅還有一位出身農民的起義領袖。他手下的士兵,個個也都是南京路上好八連。
其手下神機妙算的謀士劉伯溫,為朱元璋平定天下,自然立功不少。有一次,朱元璋制定了詳細的作戰方案,准備去攻打陳友諒。但性格率直的劉伯溫,卻針對這個方案提出了不同的意見。雖然朱元璋沒有採納他的建議,但那次戰事還是取得了勝利。
不過,得勝回來的朱元璋卻對劉伯溫這樣說,還是你提醒的對,否則要是我在攻打陳友諒時,張士誠趁機從後面作亂,場面還真不好收拾。
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都發生在朱元璋沒有平定天下之前。這給人的感覺就是,這位領頭的大哥可真是帶樣,不僅虛懷若谷,更能做么善解人意,安撫人心。
但在朱元璋即位之後,一切都發生了改變。大明初定的時候,急需要各方面的建設人才。朱元璋為此下旨,要求各地有才乾的人,必須出來為他做事。
凡有不從者,不論基於什麼樣的理由,全部殺無赦。那時候,因為不願在他手下當官,或者受到猜疑的文化人,都會變成他的刀下之鬼。比如曾經名噪一時的「吳中四傑」。
讓人感慨的還並不是這些屈死的冤魂。那些當年跟隨朱元璋一同打天下的所有戰友和兄弟,在後來基本上全部受到了他的清洗和屠殺。比如胡惟庸、徐達,還比如李善長和劉伯溫。不僅如此,在朱元璋無端的猜疑下,因為他們每個人受到牽連而被誅殺的人,更是不計其數。
藍玉,是開國將領常遇春妻子的弟弟,長年在外征戰。常遇春早死之後,他更是為大明的江山立下不世功勛。但即便這樣,他一樣也會以謀反的罪名被加以殺害。而因為他受到牽連且被屠殺的有名有姓的人,就多達3萬餘人。
這些人的名字,在《昭示奸黨錄》都有一一的記載和收錄。即使從17歲就開始跟著朱元璋南征北戰的陸仲享將軍,最後也一樣未能倖免於外。
好事的後人,對朱元璋後期那種無情的大開殺戒,找到了一個他本人具有猜疑迫害妄想症的理由。但真實的原因恐怕不在於此。因為他喜愛的皇太子朱標,身體和性格都比較孱弱。
朱元璋害怕自己去世後,朱標降不住這些功勞大大的開國者,從而使大明的皇位受到威脅。說到底,這仍然是一個事關權勢的問題。但人算不如天算,朱標在沒有來得及接過他手中的權杖前就早早因病死去。
無奈之下,朱元璋臨終前,只好選皇太孫,也就是朱標的兒子朱允炆接替自己的位置。他本以為自己已經為下一個繼任者,掃清了所有執政的障礙。但更大的悲劇,卻會在他屍骨未寒時又徐徐上演。
事實上,由他開始的這種瘋狂殺戮,就像是頑固的陰魂一樣,始終籠罩在大明長達276年的萬里江山,且經久不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朱元璋
D. 洪武元年到今多少年
洪武元年是1368年,至今已經648年了。
E. 洪武元年是哪一年
洪武元年是1638年。
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在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控制江南全境後於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有明一朝在年號的制定程序上,通常是由翰林儒臣預先擬定幾個備選方案,而後呈奏新君從中選擇其一作為正式的年號。
唯獨「洪武」例外,它是由朱元璋本人親自創制的。歷代開國初期兵事最盛,洪武含義是洪大的武功,有張顯武事之威的意思。
1398年朱元璋駕崩,其孫朱允炆即位,次年改元建文。建文四年(1402年),通過內戰推翻侄子上位的明成祖朱棣廢除建文年號,復稱洪武三十五年,一年後改元永樂。
(5)洪武元年有哪些需要休養生息擴展閱讀
1367年,朱元璋攻下平江,張士誠自盡,後又滅浙江的方國珍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因此,1638年也就是洪武元年。
之後朱元璋進行北伐和西征,同年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命徐達、常遇春等將北伐,攻佔大都(即北京),元順帝北逃,徹底結束蒙古在全國的統治,中國再次回歸由漢族建立的王朝統治之下。
朱元璋又相繼消滅四川的明升和雲南的元梁王把匝剌瓦爾密、遼東的納哈出。八次派兵深入漠北,大破北元,天下至此初定。
朱元璋即位後採取輕徭薄賦,恢復社會生產,確立里甲制,配合賦役黃冊戶籍登記簿冊和魚鱗圖冊的施行,落實賦稅勞役的徵收及地方治安的維持。整頓吏治,懲治貪官污吏,促使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同時朱元璋多次派軍北伐蒙古,取得多次勝利,最終在捕魚兒海之役平定北元,消除外患。
F. 朱元璋稱帝後,對百姓採取什麼政策
朱元璋出身農民,知道農民的辛苦,所以對百姓採取休養生息政策。洪武元年,他即位不久就召見各地來朝的府州縣官說:「天下剛剛平定,百姓財力睏乏,就如初飛的小鳥,不可以拔掉它的羽毛,剛栽上的樹,不可以動搖它的根部,最重要的是休養生息。」
G.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左右發生元佰顏亂,這段歷史有哪位大神清楚
網路歷史吧里有很多大神,建議你去那裡問問
H. 洪武元年的張儆
lz都說了是洪武元年的張儆,那肯定是元末明初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