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西醫如何養生

西醫如何養生

發布時間:2022-03-02 23:45:12

A. 西醫養生重鍛煉,中方養生重食養,為何中西醫養生方法差別如此之大

隨著現代人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隨著的就是工作壓力的加大和身體素質的下降。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仗著年輕,熬著最晚的夜,敷著最貴的面膜;保溫杯里泡枸杞。在這種種啼笑皆非的現象後面,反映的是當代人養生意識的覺醒。在身體一次次發出頭暈乏力、記憶力衰退的警告之後,人們不得不重視養生的作用。

而西方向來崇尚「科學」,他們喜歡用被「科學」驗證了的理論來指導生活。他們畢竟不太注重食物的功效,反而對健身鍛煉更感興趣。而且他們的歷史較短,氣候環境也比較單一,沒有研究食物的習慣。他們也非常注重身材的管理,鍛煉既能保持身材又能強身健體,何樂而不為呢?

B. 中醫養生西醫治病,怎麼比

。。
中醫自古就只是個養生的學問,「葯補不如食補」,所以中醫說吃葯乃最下策,而需要吃葯的病也只是一些看起來很輕的病,甚至西醫可能都不叫病。當吃葯也治不好時,那就是「病入膏肓」了,疑難雜症無葯可醫,《扁鵲見蔡桓公》就是個例子,「疾在腠理病在肌膚」,所謂腠理之疾在現在看來恐怕也不過就是臉色不好,比如什麼臉色發黑或發紅,舌苔白了或紅了等等,這些症狀西醫檢查來檢查去,倆字:沒事,中醫就不這么看,「不治將恐深」。等病在腸胃時才提到需要吃葯,但很明顯病人沒有什麼症狀所以也不當回事。所以等最後「桓侯體痛」,等這時想起找醫生了,但是醫生早就說過「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我就是治不好了,誰叫你早些時候不積極治療?但是,來到現代,神奇的西醫(或者叫現代醫學)來了,可以用各種方法各種play將膏肓之病調教好。所以現在大家紛紛質疑中醫而捧西醫,恐怕就是這個原因吧。
大家喜歡拿現代醫學的思想來否定中醫,這理論基礎就不同吧。。。中醫講五臟,不是單解剖學上的臟器,舉個栗子,比如腎虛症,中醫講腎作用就是「藏精」,不單單是指腎臟,中醫里腎還管到毛發、耳朵、OOXX能力等等,再就是虛,腎虛的話症狀有氣短自汗、倦怠無力、面色晃白、小便頻多、遺精早泄、舌苔淡白、脈細弱(來自網路),還有我了解的像腰酸腰腿涼,四肢發軟,耳鳴脫發等等,我有段時間擼的比較多每次擼完就有點耳鳴還腿軟,後來控制了一段時間禁慾吃六味地黃丸,後來再擼時就沒這事了,親身經歷(順便一提耳鳴在西醫上其發病機制仍不明確,只提出過一些可能的機制),即使有這種種症狀恐怕沒幾個人會覺得自己生病了吧?所謂「虛」從西醫看就根本查不出毛病,或者說「無葯可醫」,但中醫卻可以將這些虛症調理好,而且腎虛還分類,都知道六味地黃丸治腎虛,但陰虛可以用陽虛越吃越虛,這些東西西醫根本沒法解釋,所以西醫說沒研究出擼管過多有什麼壞處,中醫卻說會腎虛,這就體現出差別了。
中醫幾千年發展,到最後還只是停留在養生,恐怕其主要功能也就止步於此了。但中醫對自身體質引發的許多症狀卻很有效(比如失眠神經衰弱貧血更年期等等),所以我認為其理論還是有科學性的。中醫在某些方面也有優勢,比如我的偏頭痛,這也是一個發病機理尚不十分不明的疾病,以前一直吃芬必得止痛,但這葯吃多了會越來越沒用而且副作用大,後來疼的時候去過一次中醫院,後脖子給我扎了幾針,確實感覺輕鬆了不少,而且應該不會有什麼副作用。
我個人覺得中醫治病的原理是增強自身的自愈力和抵抗力,針灸可以刺激神經,對很多神經症比如偏頭痛有效,但是對於癌症之類的「疑難雜症」再增強自愈力刺激神經也是徒勞的,因此疾病治癒率低,所以現代人看來中醫一無是處,但若按中醫養生之道規律生活,恐怕一些病就不會找到你。
我沒學過醫,中醫西醫都信,前幾年我媽生病,吃葯打針做手術,但術後恢復醫院卻給開的中葯方子,所以兩者各有優勢各有盲點,互補才是正道。總結:中醫本來就不是用來治病的,不用比了大家散了吧

C. 西醫養生重鍛煉,中方養生重食養,兩種不同養生方法該如何選擇

隨著現代人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隨著的就是工作壓力的加大和身體素質的下降。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仗著年輕,熬著最晚的夜,敷著最貴的面膜;保溫杯里泡枸杞。在這種種啼笑皆非的現象後面,反映的是當代人養生意識的覺醒。在身體一次次發出頭暈乏力、記憶力衰退的警告之後,人們不得不重視養生的作用。

而西方向來崇尚「科學」,他們喜歡用被「科學」驗證了的理論來指導生活。他們畢竟不太注重食物的功效,反而對健身鍛煉更感興趣。而且他們的歷史較短,氣候環境也比較單一,沒有研究食物的習慣。他們也非常注重身材的管理,鍛煉既能保持身材又能強身健體,何樂而不為呢?

D. 西醫的標准和中醫養生

西醫理念更能叫人應用到實際當中,可以說更容易實現。但是對於個人來說,隨著關注度的提升知識的積累年齡的增長對外界自然的氣候之類的變化更加的敏感以後就會體會出中醫更加的有效實用。凡是常年堅持養生健身的國人大部分就會自然而然的應用中醫來作為養生的理論基礎來調整自己。不能因為自身感覺中醫好用就說西醫不好,畢竟有不少人沒有時間和精力學習中醫的養生理論的。

E. 只有中醫能養生嗎,西醫能不能養生

西醫當然可以養生,有些養生理論與觀點,中西葯也是結合的,比如:
一,中西醫結合的養生,如①孕婦,中醫講要多食綠葉類食物,西醫講補充葉酸。②缺乏維生素C,中醫講多食含VC的蔬菜水果,西醫說,你服vC片。③,假設,孕婦或缺VC者,吃不上豐富的食物,那就靠西醫的葯片來解決等。還有很多統一,不再列舉。
二,西葯用葯禁忌,也是養生,甚至比中醫養生更重要!如,用頭孢類葯物,絕對不能喝酒,喝了可能導致肝腎嚴重損害,甚至死亡!青黴素必須作皮膚過敏試驗。否則,可能過敏死亡!再如,服用治療貪血葯,不能喝茶等。這些要求比中醫養生更嚴格,你說是不是養生。
三,養生無處不在,處處留心皆養生。養生不只是中醫的事,西醫也必不可缺!

F. 西醫可以養生嗎

可以哦。營養就是西方人提出來的,1943年被確立為是一門科學。而養生,在中國有著2000年的歷史。

G. 上夜班該如何養生,從中醫,西醫角度有什麼區別

小松博客原創整理.轉載

經常上夜班會使自己的身體免疫力下降,健康狀況肯定有影響。有時候也會使自己的生物鍾失調,這樣對眼睛及腦部的傷害比較大。時間長了就會出現體力不支、易累、心煩等現象,這樣會老得比較快哦~不過為了生活這也是在所難免的,自己要懂得利用時間休息,注意飲食健康,和適當的鍛煉。

由於工作性質的不同,以及工作任務的變化,許多人不得不在夜晚工作,白天休息。這樣,他們便把生活的規律顛倒過來,變成了「晝伏夜出」的夜班工作者。那麼,夜班工作對人體有無影響,怎樣保證他們的安全和健康呢?
1.晝夜節律及身體的適應研究發現,人體的生理活動具有一定的節律性。這種節律性在24小時內有一定的變化規律,如入的體溫、內分泌、泌尿、呼吸、心血管、神經活動,甚至造血機能都表現出傍晚高潮而在凌晨陷入低潮的特徵。一旦這種節律與外界變化不同,便會影響人的活動能力。造成這種情況的典型例子,便是上夜班。由於節律被打破,夜班工作者的睡覺時間安排在白天,而白天睡覺時從光線、環境安靜程度等方面均與夜間不同,因而夜班工作者睡眠質量差,易產生疲勞、心理壓抑等反應。這與他們長時間無法與家人在一起,心理上的孤單等也有一定關系。從對夜班的適應能力來看,適應能力較強的人,一般可在2~3天內很快適應,但許多人要有較長的適應時間,有些人則根本無法適應;長期從事夜班工作的人受影響較小,而經常輪班者受影響較大。英國學者發現,採取1周早班、1周中班、1周夜班的每周轉班方式,對人體的影響最大。另外,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對夜班適應力相對較強;從事注意力集中但運動較少工作的人,則很難適應。有意思的是,白天精神飽滿的人,反而不如有「夜貓子」習慣的人更能適應夜班工作。夜班工作對人的影響,表現為夜班及輪班工作者疾病發生率增高。研究表明,糖尿病、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高血壓、癲癇、泌尿系統疾病等都與晝夜節律變化有關。
2.夜班工作者的保健由於工作的需要,上夜班無法避免。那麼,如何做好保健工作,使損害減低到最小呢?首先,要按科學規律安排工作時間。目前,部分單位採取了早、中、夜班各1~2天,休息1~2天的方法,相對地順應了機體適應的情況,有利於消除機體的疲勞,效果較好。其次,要對上夜班者進行選擇。對患有慢性疾病或心理狀態不佳者,或平時就有睡眠障礙的人,不應安排夜班。再次,應創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工作場所應照明良好,色彩鮮艷,利於身心;睡眠環境應安靜、光線弱,利於睡眠。同時,應對其交通、業餘生活等給予適當照顧。最後,夜班工作者本人也應注意保健。有些年輕人精力充沛,下夜班後成群結隊去玩,晚上則繼續上班。這樣,不利於身體健康。雖然年輕人精力好,儲備能量較多,但長期下去,會使健康狀況下降。另外,夜班工作者要注意飲食與營養,尤其睡醒後要多吃、吃好,並注意少吃食鹽,不喝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飲料。一旦發現不適時,要及時到醫院診治,切勿亂服葯。

另附:

「夜班族」如何保養身體

在工作中,不少需要經常上夜班。由於經常的夜班生活,有的人不注意保養身體,如下了夜班後,隨便吃點方便麵便蒙頭大睡。殊不知,長此以往,身體素質大大下降,衰老的速度加快。我和大家一樣,但是我比較注意調理,現根據自己的體會與大家交流一點身體保養的經驗:

1、上班前:先喝杯牛奶。根據科學測定,人體皮膚的新陳代謝在夜間12點至凌晨6時之間最旺盛。臨上夜班前喝一杯牛奶,有益護膚,延緩皮膚衰老。

2、下班前:忌飲刺激興奮之物。茶、咖啡都有興奮作用,有些人喜歡在臨下班之前喝杯茶或咖啡以除去一夜的疲勞,可下班後怎樣也睡不著。這樣長久下去,必然導致神經衰弱而發生早衰。

3、臨睡前:a.先喝一碗「安神粥」。粥內可放桂圓、蓮子、百合、大棗等安神佳品。b.忌食肥膩食品及吃得過飽,最好進食清淡可口的飯菜,中醫有「胃不和則卧不安」之說。c.溫水泡腳10~15分鍾,尤其適宜冬天。

4、保證每天有效睡眠時間6~8小時,並按時進餐。

中國醫科大學體檢中心李夢櫻講,經常上夜班會使人疲勞不堪,處於萎靡狀態,自身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過敏,惹病上身。上夜班時,生物鍾被破壞,休息時間紊亂,很容易產生焦慮、脾氣變壞,心臟器官不能正常休息,會加大心臟病發生的幾率。引發腎病、糖尿病比例高達30%,神經衰弱比例高達90%。尤其是女性長時間暴露在燈光照射下,造成激素分泌紊亂,加大了患癌的幾率。

夜班人員由於體內生物鍾(晝夜周期)的改變,往往睡不著,吃不好,渾身無力,精神委靡。這類人群如何在膳食安排上動番腦筋,改善飲食質量,以保證健康呢?

營養學專家建議:首先進食總量要足夠。營養學家認為,營養合理首要的一條是攝入的總熱量須滿足需要量,因此除了早、中、晚餐外,還需吃一頓夜餐。

其次,注意調配飲食品種和花樣。由於夜間胃納差,食慾不好,故應多食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及一些清淡、美味可口的食物,不宜吃油膩食物,力求做到品種多、花樣新、色香味俱全,以刺激食慾。

第三,多供給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夜班易使人的眼睛疲勞,而維生素A參與調節視網膜感光物質——視紫質的合成,能提高人體對昏暗光線的適應能力,維生素A大多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特別在動物肝臟中含量最多,其次是蛋黃、魚子、牛奶。此外,夜班工作對維生素B、C的需要量也增多,應予適量補充。

最後,要增加優質蛋白質。最好是動物蛋白能佔一半,因動物蛋白中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

H. 中醫與西醫怎麼辨別如何養生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中醫好些 西醫都是動不動就開刀之類的,中醫只是吃點葯補身體.

閱讀全文

與西醫如何養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人熱血 瀏覽:808
2020廣州重陽節有什麼活動 瀏覽:137
父母不求兒女為家做什麼 瀏覽:96
底層農民怎麼申請養老保險 瀏覽:906
一個老人一年花費多少 瀏覽:761
公辦養老機構竣工驗收 瀏覽:819
社區養老機構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478
敬老院和養老院老年公寓 瀏覽:657
桂林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交多少最好 瀏覽:921
父母逐漸變老兒女應該怎麼辦 瀏覽:204
河南退休金異地按指印 瀏覽:306
父母是怎麼養老送終的 瀏覽:540
如何治好老人便秘 瀏覽:837
長壽高速收費站屬於長壽哪裡 瀏覽:859
魯迅孝順父母的事例 瀏覽:192
傳承孝順 瀏覽:37
學車體檢需要查什麼違章 瀏覽:94
老年人解悶適合什麼樂器 瀏覽:437
刺綉裡面的那個老人叫什麼 瀏覽:498
天津福樂園養老院 瀏覽: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