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年人如何科學健身
老年人如何科學健身
老年人如何科學健身,運動是保持身體健康的基本途徑,運動還能幫我們甩掉贅肉,我們要合理安排運動時間,簡單的運動也可以幫助我們鍛煉身體,以下分享老年人如何科學健身
因人而宜:
中老年人在選擇鍛煉方法和安排運動負荷時,應根據性別、年齡、職業、健康狀況,對鍛煉的愛好和原有基礎、生活條件等情況來確定。鍛煉項目應使全身都得到活動,動作緩慢柔和,如慢跑、散步、太極拳(劍)、門球等。在安排運動負荷時要量力而行,切忌過大,以策安全。從主觀感覺來說,合適的運動負荷應該是鍛煉後睡眠正常、食慾良好、精神振奮、情緒愉快。
持之以恆:
日本科學家曾觀察到,讓受試者每周3次進行步行鍛煉,15周後最大攝氧量增大到12%;然後中止運動6個月,最大攝氧量恢復至和鍛煉前相似。人的組織器官是;用進廢退;的,堅持經常鍛煉,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使肺活量加大,心血管功能加強。如果長期不鍛煉,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就會慢慢消退,體質也會逐漸衰弱下去。因此,堅持經常鍛煉是收到良好效果的重要條件,在時間安排上可每天進行,也可每周不少於3~4次。
循序漸進:
人體機能的提高有一個逐步適應與發展的規律。中老年人新陳代謝功能相對較弱,各器官系統機能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差,鍛煉者對活動方法和運動負荷等,應逐步合理地提高要求,以獲得更好的效果。一個沒有鍛煉基礎的人,開始時應選擇散步、短距離慢跑或走跑交替等活動,然後再從時間、距離、強度上逐漸提高。已有鍛煉基礎的人也要注意合理的運動負荷,逐漸加大運動量和強度,不斷提高運動能力。
在美國弗吉尼亞州阿靈頓縣的蘭森布朗老年健身中心,你看到的不再是壯碩的年輕人,而是年過花甲的老年人。如今,健身並不是年輕人的專利,老人也加入這個行列了。
記者到達健身房時,正值中午12點。這本是大家吃飯的時間,但健身房裡卻依然熱火朝天。記者透過寬大的落地玻璃看到,有10多名耄耋老人還在健身房裡揮汗如雨、舒展筋骨。老頭兒們在跑步機和腳踏車上做著機械運動;而另一個小房間里,老太太們則在一位女教練的帶領下在墊子上練習瑜伽。
老年健身中心負責人貝爾納黛特;奇塔姆女士告訴記者,來這里健身的老年人平均年齡可以達到80歲,每天上午11點到下午2點都是他們健身的;黃金時間;。考慮到老人行動不便,健身中心還特意准備了班車,定點到他們家附近的社區中心接送。
除了派車接送以方便老人外,這里的一些健身器械也與普通健身房有所不同。比如,部分器械從設計上就考慮到了老年人的.生理需要,操作上更加簡單。像老年人坐式健身車的座位就比普通坐式健身車要低一些,便於老年健身者使用。
針對疾病制訂計劃
當然,老人健身最重要的還是安全問題。奇塔姆介紹說,為了保證他們可以選擇到最適合自己的鍛煉方法,每位老年健身者第一次來這里,都要接受一項專門的體能測試,教練要查看他們的肌肉狀況、技巧能力以及身體靈活度,然後為他們度身制訂一個健身計劃。
例如,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教練可能會建議他們多在健身車上鍛煉;經常腰酸背疼的老年人,教練可能建議他們多在仰卧起坐器械上運動;而患有骨質疏鬆和關節炎等疾病的老年人,教練則可能會建議他們在完成適量運動的同時,再選擇些;柔和體操;,像瑜伽和太極拳等。
奇塔姆還說,健身中心聘用的教練都是曾經修過運動機能學課程,並具有學士或碩士以上學位的人,因此有相當的專業知識背景。健身計劃開始進行後,教練會告知老人每種健身器械的作用和注意事項,並要求他們每次碰器械前先做些熱身運動,以避免老年人盲目鍛煉而造成身體損傷。
『貳』 適合老年人的9種健身方式
適合老年人的9種健身方式
1、散步
在公園或是其他環境好的地方散步,既能鍛煉心肺,還能欣賞景色,快走消耗能量多,並且不會對關節造成太大的壓力。
2、騎自行車
如果你想欣賞山川的美景,山地車可以幫你實現這一願望。與徒步走和長跑不同的是,這項運動對關節的壓力更小,而且能量消耗和耐力鍛煉絲毫不遜色於其他運動。
3、打籃球
喜歡團隊運動的人肯定拒絕不了籃球的誘惑。上下肢得到鍛煉的同時,手眼協調能力也會提高。
4、慢跑
如果你喜歡一個人鍛煉,那麼慢跑是不錯的選擇。不過我建議,最好是和夥伴一起運動,因為老年人突發狀況多,多個人一起做運動的話,當突發狀況時,有個人可以及時求救。
5、醫療保健操
這套操也很適合,而且是全身運動,也可以在客廳、涼台上做,新華書店同樣有教練碟和表演碟賣,學起來也不難,但時間長,大約要五、六十分鍾,而且五、六十個動作不容易記,只有放起碟開起音樂做。這套操對身體確實有好處,做起來也比較自由,很隨意,就是時間太長不易堅持。
6、太極柔力球
用一個有點像網球拍的拍子,太極球在那裡都可以做,睡覺前玩有助於睡眠,體育用品商店有賣的,大約三十塊錢左右一付,這項運動做起來很方便,辦公室、家裡都可以做。書店有教練碟賣。
7、廣場舞
廣場舞適合身體靈巧有體力的老人。隨著音樂,身體舞起來,全身都動起來,身體全部的細胞都得到運動,大汗淋漓一場,是運動後的暢快。廣場舞還能陶冶情操哦,讓老人們熱愛音樂,重展生活熱情。
8、 倒退走路
別小瞧了倒退哦,人倒退的時候身體往後傾,腰部的壓力也順著往後,對於有腰椎盤突出等病狀的老人是非常好的.,可以幫助減輕腰椎的壓迫感,倒退完成後,能換得一夜好眠的哦。
9、太極拳
太極拳分有許多的派系,也分非常多的招式,就比如說簡易二十四, 這是相對來說最簡單易學的,但是每個派系的打法又各有不同,不過基本上還是差不了多少的,在新華書店可以買 到教練碟,每次五六分鍾時間,在客廳、涼台上都可以打,我認為很適宜初學者。當然還有四十四式,八十八式等等,學好了基礎你可以深造。
相關閱讀—世界各國的老人健身方式
馬來西亞—最古老的健身方式
馬來西亞的老年人比較喜歡一種叫“吹竹矢”的運動。這項馬來西亞最古老的運動,深受老年人喜愛。吹竹矢的器具僅有2件,其一為長約2米的空心竹筒,其二是一根又細又輕的短矢。別看道具簡單,但是要想成為一名吹矢好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如果只讓你憑一口氣就將短矢吹出百米之外,並准確擊中僅紐扣大小的目標,沒有平時的練習與一番氣力,是不可能完成的。可見,吹竹矢也是對氣息調節的一種鍛煉。
日本—最優雅的健身方式
“吟詩頌詞”在一般人看來是一種浪漫的、陶冶情操的、抒發人內心情感的文雅活動,人們常常想不到它能與健身搭上關系。
然而在日本,老年人卻將吟詩頌詞升級為健身的法寶。乍聽起來有些難以理解,但是日本的老年人這樣告訴我們:“朗誦詩歌是一種既健身又健心的活動。”在日本廣播公司10年前創辦的朗誦函授中心內,曾經接納了四萬余名學員,其中有六成以上的學員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他們紛紛將自己的詩朗誦錄音帶寄往函授中心,再由教師做出評點和指導。
日本老年人熱衷的這項活動有益健康是有科學根據的。經日本的保健專家們認定,老年人經常進行詩朗誦可增加肺活量,改善記憶力,甚至還可預防老年痴呆症。
美國—最放鬆的健身方式
美國,是引領著世界時尚的國家,個性十足的美國老人也不甘示弱,他們偏愛的健身方式,也是與眾不同的。
浮箱,在我們還不知道這個詞的時候,美國老人已經大膽地嘗試用它來健身了。其實,所謂的“浮箱”是以玻璃鋼為原料製成的箱子。使用時,往箱內注入一定濃度的鹽水和天然芳香劑。當老年朋友來到SPA中心時,就可以享受這項服務:只需裸身浸入“浮箱”(即處於半浮半沉的狀態),將箱門關閉,在水溫漸漸升高時,香味也愈來愈濃,有些香味還可讓健身者漸漸進入高質量的深度睡眠狀態……
浮箱的好處在於它能降低血壓、軟化血管、減少中風和心臟病發作,與此同時,它還能預防和治療多種皮膚病。老年朋友在放鬆休息的過程中,可充分享受浮箱的保健及治療效果。浮箱真不愧是一種非常放鬆的健身方式。
巴西—最柔和的健身方式
在巴西,老年人的健身方式多種多樣。而現在,最受老年人喜愛的還要數“爬行”這種健身方式了。
為了能把“爬行”這項有利於老年人身體健康的運動推薦給更多的人,巴西老年病治療專家不惜餘力創建了“老年爬行俱樂部”。自從這個俱樂部成立以後,在巴西老年人群中就掀起了一陣“爬行熱”。老年朋友們紛紛在家中卧室的地板上開始學起了爬行。
對於那些患有心血管疾病、痔瘡、消化功能紊亂等症的老人來說,爬行是再適合不過的運動了。由於這項運動舒緩、柔和,在爬行的過程中,就可對身體的各個系統進行調動。爬行能夠預防和緩解二十餘種老年病,而且由於它動作柔和,不易使老年人在健身過程中受到傷害。
英國—最新潮的健身方式
慢跑是一項非常有益身體健康的運動。但是,英國的老年人還要在這個“跑步” 的前面加上一個定語,那就是“赤足”。我們可以想像一下,一位老人赤足跑在柔軟的草坪、光滑的自行車道上的情景,就不得不感嘆,英國老人已將跑步這項運動發揮到了極致。因為,赤足跑步可以讓腳下的穴位得到按摩,從而提高身體各項機能。所以,在英國,老年人中最新潮的健身活動首推赤足跑。
英國老人的這種健身方式也得到了醫學界的肯定,這是因為赤足跑不但能加快常見病的康復,還可減輕抑鬱、狂躁等病症。
德國—最刺激的健身方式
踢火球,聽起來是件很不可思議的運動,首先讓人聯想到的就是安全問題。所謂“火球”,就是將椰子乾燥後浸透煤油點火燃燒。這項運動原本僅在東南亞流行,而且,表演者也多為中學生。但近些年這項運動來到了德國,並在一些老年足球愛好者中被廣泛地流傳開來,這些老人們竟然也踢起火球自娛。在踢火球前,老人們會穿上為這項運動准備的特殊的防火鞋,這樣就安全多了。他們覺得,踢火球不僅新鮮有趣,而且還能激發出一種頑強的精神。
『叄』 適合老人的運動方式
如果想擁有健康的生活,就必須堅持鍛煉。下面我來給大家分享適合老人的運動方式,歡迎閱讀參考!
適合老人的4大運動方式
老人鍛煉的時候要注意,不要將焦點集中在運動量和運動次數上,最好先從最小運動量做起,並注意把握運動時間和次數,循序漸進,逐步加大強度。老人運動的方式有很多,散步、打太極拳或者跳廣場舞等都不錯。
散步
對於身體條件稍差的老人來說,劇烈點的運動有可能無法去做,那就去散步吧,最容易了,在馬路上,公園上隨便走走,走的時候前後甩甩雙手,抖擻一下腿,也是可以讓身體放鬆下來達到運動的目的的。
氣功、理療
鍛煉要循序漸進,運動強度及量要適當。如果運動時感到發熱、微汗,運動後輕松、舒暢,說明運動適當。運動時出現頭昏、胸悶、心悸,運動後食慾減退、睡眠不好、明顯疲勞,說明運動量過大,需及時調整運動量。
廣場舞
廣場舞適合身體靈巧有體力的老人。隨著音樂,身體舞起來,全身都動起來,身體全部的細胞都得到運動,大汗淋漓一場,是運動後的暢快。廣場舞還能陶冶情操哦,讓老人們熱愛音樂,重展生活熱情。
太極拳
太極拳是我國傳統的健身運動項目,具有健身和延年益壽的'功效,對防治慢性疾病有較好的效果,是非常適合於老年人的一種鍛煉項目。首先,打太極拳時全神貫注,注意力高度集中。眼隨手轉,步隨身換,動作圓滑、連貫、穩健、協調,動中取靜,有利於大腦的休息;其次,有助於延緩肌力衰退,保持和改善關節運動的靈活性。
老人鍛煉身體的注意事項
第一,鍛煉前的准備
在早晨起床之後,洗漱完畢,最好在吃早餐之前先喝一杯開水,喜歡喝茶的老人也可以喝茶水,這樣能夠補充身體因為睡了一整晚而丟失掉的水分,還能夠使得體內血液的黏度降低,能夠有效的排出體內的毒素,促進新陳代謝。參加晨練衣著要寬松輕軟。冬天不宜穿得太重太厚,但也不能穿太少,以免因寒冷刺激而誘發心血管疾病。
第二,鍛煉項目的選擇
項目的選擇要根據自己的年齡、性別、體質強弱、疾病情況、興趣愛好、客觀條件來選擇。可以選擇散步、慢跑、騎自行車、門球、踢毽子、郊遊、爬山、釣魚、棋類等等。
第三,重量訓練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適度重量訓練對減緩骨質流失,防止肌肉萎縮,維持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可起到積極作用。當然,老年人選擇的重量訓練要以安全的重量訓練為主,如舉小啞鈴、小沙袋、握小杠鈴、拉輕型彈簧帶等,但每次時間不宜長。
第四,運動量的掌握
老年人運動要遵循「緩慢輕柔」的原則,時間要選擇在下午或傍晚進行為宜。一般情況下,掌握在40~90分鍾較適宜,運動時應無心慌、明顯氣急感覺,微微出汗即可。如運動後疲勞現象久久不能消失,則說明運動量過大或項目不合適。
第五,維持運動的「平衡」
體能運動的「平衡」應包括肌肉伸展、重量訓練、彈性訓練及心血管運動等多方面的運動。至於如何搭配,則視個人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練的幅度和頻率可由小到大,由慢到快,逐步提高關節肌肉的靈活性、伸展性和彈性,做好運動「平衡」,防止運動損傷。
第六,鍛煉後的整理
整理活動是指體育鍛煉後做的小運動量的輕松練習。整理活動最好選擇與起始活動相銜接的方法為宜,應著重於呼吸運動及較慢的全身運動,使肌肉得到放鬆,呼吸、心跳恢復正常。同時還要注意合理的飲食,運動後及時換衣服,擦洗身體,注意保暖,補充水分。
『肆』 適合老人的健身運動
1、閉眼練平衡
閉住雙眼努力保持身體平衡,大腦依靠來自四肢肌肉、關節的信息,來協調身體各部分,更能鍛煉大腦,防止痴呆。
2、邊散步邊投球
研究人員稱,無論年齡如何,雙手持球且在運動中投球接球,可以更好地刺激大腦中控制注意力的區域。
3、打乒乓球
打乒乓球鍛煉可增強四肢、腰部、背部肌肉的力量,提高機體的耐受力,可有效地增強內臟功能,延緩衰老。
4、滾動腰
兩腿彎曲,兩手緊抱雙膝,上身盡量放平,兩腿先向左傾斜,使腰部在床上左右滾動。可以逐步加大傾斜度和滾動力度,做七八次。
5、去公園散步
研究人員發現,常去公園散步的人記憶力和注意力提高了20%。專家表示,自然環境具有平靜身心的作用,使大腦能更好地處理信息。
6、縮腿縮肩運動
將四肢緊貼床面,身體形成一字形仰卧。向上提縮左腿同時向下縮左肩,向上提縮右腿的同時向下縮右肩。提縮腿時應以縮胯帶動腿動作的'完成。
7、門球運動
門球運動有競爭性,比賽時間短,運動量不大,但是趣味性很強,比較適合老年人。門球運動鍛煉可增強老年人腰背、四肢肌肉力量,也有健腦作用。
8、與朋友一起慢跑
大量研究表明,增強社交有助於減少記憶喪失風險。一項新研究表明,廣泛社交使女性老年痴呆危險降低26%。心理學研究也表明,鼓勵別人鍛煉,也會讓自己多鍛煉。
9、散步時跑步
研究表明,與不鍛煉的人相比,兩次3分鍾的跑步能讓鍛煉者記新單詞的速度快20%。研究發現,各種有氧運動可以加快血液循環,進而使負責記憶和語言學習的大腦海馬區更健康。
10、伸懶腰
兩臂伸直舉過頭頂,兩腿夾緊形成一字形。用力伸展四肢打挺,使全身關節特別是腰椎舒展開。做五六次直挺動作後,再次兩臂拉開,兩腿叉開使身體形成大字形,向兩側伸挺五六次。
11、仰卧起坐
這一節主要靠腹肌的抽動力來完成。如果坐不起來,可先用揮動雙臂來帶動上身立起坐下。做這一動作,如果腹肌力強,雙手可背托腦後或平放在床上。根據自己身體情況可做5至10次。
12、舉重加平衡訓練
研究表明,進行舉重、步行和平衡能力鍛煉的老年人,其決策能力在6個月後會提高近13%。力量訓練中增加平衡和協調能力鍛煉(比如同時舉起右臂和左腿等)能使人受益更大,其原因在於,不同的運動可鍛煉大腦不同的區域。
13、打太極拳
多項研究已證實,打太極拳能改善平衡能力。新研究發現,練太極拳同樣有助於保護負責觸覺的大腦區域。該大腦區域在40歲之後會快速退化。一項近期研究顯示,經常打太極拳的五六十歲的中年人,其指尖感覺靈敏度與25~30歲的人不相上下。
14、打健身球
打健身球是一項既有趣味性,又有娛樂性的器械運動。鍛煉時,手持兩個健身球,沿順時針方向有節奏地轉動。健身球能增強指、腕關節的韌性、靈活性;也能增強指力、掌力、腕力,對預防老年人手指及指關節和腕關節僵直頗有好處。另外,玩健身球還能刺激手掌穴位,可反向性地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起到健腦益智、消除疲勞的作用。
『伍』 老年人健身正確方法
老年人健身正確方法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會經歷幾種變化,包括肌肉重量流失、肌肉力量下降和體脂增加等,有氧代謝能力和肺活量也會下降。那麼中老年人應該怎樣進行健身運動呢?下面是我為大家分享的中老年人健身正確方法,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老人的健身計劃要重點考慮融合四種不同類型的鍛煉:耐力、力量、平衡性和柔韌性。
在預防和逆轉肌肉重量流失方面,力量訓練被證明是最有效的方式。
2.多做一些能調動更多肌肉群的'復合型鍛煉動作,如深蹲、硬拉、箭步蹲、劃船和俯卧撐。
與孤立地訓練一個肌肉群的腿部伸展動作相比,上述復合型鍛煉動作能運用到更多的肌肉纖維。
3.逐漸增加訓練分量,改變每組的訓練次數或融入點花樣,如把手臂彎舉和箭步蹲動作結合起來做。
或是向身體平衡性發起挑戰,用一隻腳站立時完成手臂彎舉動作。
4.設定健身目標,每三個月評估一次。
老年人應當經常性地改變鍛煉計劃,而不是幾個月一直按同一套方案來鍛煉,因為肌肉會習慣於做相同的動作。為增強肌肉耐力,簡單的方法就是縮短每組鍛煉之間的休息時間,或是增加訓練次數。
5.確保達到老年人的推薦運動量,即每周150分鍾中等強度的鍛煉,可以分解為每次20分鍾,每周7次;每次30分鍾,每周5次;或每次50分鍾,每周3次;達到微微出汗的程度即可,但不要受風寒。每次鍛煉前後都要做拉伸運動,它們有助於保持脊柱的強壯和靈活性。
6.不要勉為其難。老年人在感覺疲勞或繁忙時,可以減少鍛煉或暫時停止幾天。
在鍛煉過程中感覺不舒服,要立即停止鍛煉,及時就醫。在開始鍛煉之前,可以咨詢醫生和專業教練的指導意見。如果有高血壓和背部受傷的情況,不要做高強度的力量訓練。
7.體育鍛煉並不能完全取代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飲食中去除精加工食品、糖,禁煙,適量飲酒,才能起到促進體育鍛煉並延長壽命的健康效應。
;『陸』 老年人如何運動更健康
1、相對低齡的老年人(65-74歲),有長期運動經歷且疾病程度低的,運動推薦與成年人大致相同。據此力量練習和長距離運動對某些老年人是不被限制的,可依據運動經驗對當時機體狀態進行評估,切勿強求,在疲勞狀態下可考慮延後進行。同時,在力量練習中,老年人不宜從事大負荷舉重等需要屏氣或過分用力的動作。
2、所有老年人中,因健康條件不能達到建議的身體活動量時,應在自己能力和條件允許的范圍內盡量積極參與身體活動。誠然,較大的運動量更有益於健身效果,但是老年人身體機能變化起伏大,過量的運動反而有損健康,帶來不必要的風險。以汗量計,老年人通常每周可有一次大汗量運動(有較多汗珠形成),在無疲勞感,身體健康允許的情況也不可超過兩次。
3、所有老年人中,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每周也應有3天或3天以上以加強平衡能力和預防跌倒為目的的身體活動。有些失能情況較重者,如骨關節病、心功能分級低、阿爾茨海默症等,仍然需要一定的體力活動,甚至在他人幫扶下進行,即使輕微活動也比靜坐或一點不動強。
4、有氧運動優先,對於老年人有氧運動通常是指能夠持續30分鍾,而又不覺得特別累的運動,而能力受限者,可拆成2-3次完成,每次10-15分鍾。
5、循序漸進,勞逸結合。原則上,每一階段的運動健身均遵從從小到大的運動量發展規律,小運動量應該每周5次左右,有助於培養自己的運動技能和能力,了解相關生理反應,如果反應強烈或疲勞感重,再低的強度對於你可能就是大運動量了。較大運動量前和後均要有充足的休息時間,間隔1-2天,每周2-3次強度較大的運動就行了。
6、並非運動量越大越好,應重視低強度,小運動量的身體活動。事實上,心血管疾病患者輕微的心肺機能改善便能為降低疾病死亡率做出貢獻,而且風險較低。相反,過於激烈或過大運動量反而增加風險的發生,得不償失,更不利於持之以恆,相當多的人因為求快,求大的心理導致運動健身進行不下去,這是全球健身運動推廣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
7、健身運動期間要遵守正常的生活制度。保證充足的睡眠,注意飲食和營養,飲食以易消化、含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低脂肪為主。要控制熱量、糖和鹽的攝入量,禁煙、酒
『柒』 老年人如何鍛煉效果最好
老年人如何鍛煉效果最好
老年人如何鍛煉效果最好,身體適當運動對中老年人的健康好處很多。在疾病的預防、治療和康復過程中都能發揮積極的作用,也是促進老年人長壽的重要手段之一。那麼老年人如何鍛煉效果最好?
1、現代耐力體育活動:散步、健身跑、游泳、各種球類和騎自行車等。
散步對中老年人最易掌握,是一項隨時隨地都可鍛煉的活動。選擇空氣清新,林木幽靜環境,輕松舒展,不緊不慢地信步而來,一定會感到心曠神怡,周身舒爽。
參加約會和社會活動,如果路程不遠,時間充裕,那末以步當車,及時到達目的地,也是鍛煉機體耐力的良好機會。步行欲達到健身的目的,行走要有一定速度(每分鍾達80~90步為中速,100步以上為快速),路程要有一定距離(一般每天6000步左右,體力強的可達1萬步)。
每天走路1小時左右,一次完成或上下午分次完成。做到自我感覺良好,沒有心悸氣促,全身溫暖舒適或微微有汗。利用「計步器」測定運動量則是更為可靠的科學方法。
健身跑(即慢跑)的運動量比散步走路大,受到許多中老年人的喜愛,是風靡國內外的強身健體的體育項目。健身跑在開始時應舒展活動一下肢體,放鬆肌肉,作好准備活動。然後展開雙臂前後擺動,協調而又節奏,深而均勻地呼吸。
鍛煉應從慢至快,時間從短而長,開始初練時慢跑5~10分鍾而不覺胸悶氣短,然後每天逐漸增加至15~20分鍾,每天或隔天一次,最後甚至可增到30~40分鍾。慢慢結束後,應緩慢步行或原地踏步,不要馬上停下,做好放鬆整理活動,漸漸恢復到安靜狀態。
騎自行車是我國大多數人的主要出行方法,也是一項鍛煉肌肉(特別是腿部肌肉和關節)的全身性運動。很多中老年人仍將騎自行車作為交通和鍛煉身體的兩重功能。騎車的速度、距離和次數可根據各人體力酌情而定。
但老年人究竟年事逐漸增高,應盡量不在刮風、下雨、嚴寒或酷暑時鍛煉。在交通擁擠地區更要特別注意交通安全和意外。
游泳是一項比較適於中老年人的全身性健身運動,經常鍛煉對身心健康好處很多。游泳活動需要一定設備和環境,開始前應作一次全身體格檢查(患嚴重心肺疾病和傳染病者不宜)。
游泳時務必做好安全措施,下水前要作準備活動;姿式則各取所好,蛙泳、仰泳或自由泳等均可。運動量妥善掌握,根據各人的自我感覺,遊程一般不宜這長,50米即休息一下,總量不超過500米。如能堅持每天或隔天活動,效果較好。
堅持適度的游泳鍛煉,可增強心肺功能,促使肌肉發達,減少腹部脂肪,保持勻稱體型。
各項球類活動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檯球、門球等,可根據各自的條件和個人愛好加以選擇鍛煉。目的在於健身而不作劇烈性和競技比賽。
我國古人以圓形核桃置於手掌中運轉,用以鍛煉指、腕關節的靈活性和協調性,按摩掌心的穴位。目前已製成空心金屬球、玉球和石球等,很受廣大中老年人喜愛而適宜推廣介紹。
2、傳統體育健身運動,我國古代傳統的民間保健體育,源遠流長,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是我國中老年保健體育的一大特色。流傳最廣的項目有太極拳、氣功、保健按摩操和八段錦等。
太極拳是人人可參與的健身運動,非常適合中老年人的一種鍛煉項目。操練需要全神貫注,精神集中,動作柔和、連貫、穩健、協調、目隨手轉和身隨移,往往一氣呵成。
流派較多,各有優點,但以「簡化太極拳」實用易學,效果較好,便於普及,且室內、外隨處均宜。清晨練拳利於啟動五臟六腑,傍晚練拳不僅風靡全國,是老少皆宜的活動,而且已傳往國外,受到國際友人的重視。
氣功是我國傳統醫學寶庫中獨有的強身保健方法。中老年人通過調身(調整姿勢)、調息(調整呼吸)和調心(調整精神)的鍛煉達到協調身體各部的作用,增強體質,增強防病和抗病的能力。
練功時應擺好姿勢,坐、卧、站可按各人習慣選取,均需使身體端正和肌肉放鬆,達到「調身」的姿態要求;然後作均勻、深長的腹式呼吸,周而復始,進入「調息境界。練好氣功的關鍵是練」意志「,有意識地集中思想,排除雜念,將」意志「集中在身體某一部位(如丹田),達到」調心「的目的。」調心「和」調息「要互相配合,做到」意「」息「合一,常對增強身體健康,延緩衰老,防治一些慢性病發揮較好的作用。
採用何種氣功方法,遵循哪個氣功流派,均應採取科學的態度,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必有功效。應避免道聽途說,把氣功說得玄乎和神秘莫測,甚至有一迷信和愚味的宣傳來欺騙大眾,這是在發揮氣功的'保健作用時應要注意避免的問題。
傳統健身法還有八段錦(一套由八套運作組成的保健操)、保健按摩(依次自我推拿、拍打按摩身體各部位)和武術鍛煉等,都有益於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的老年人根據本人身體的條件,自己設計出一套保健操,長期堅持鍛煉也能發揮良好的保健作用。
老年人相對於青年人,從身體的機能上來說已經在退化,骨骼在慢慢地疏鬆,肌肉在逐漸地萎縮,力量也在不斷的下降。所以,老年人在身體滿足鍛煉要求的條件下,最好是要多運動來提升我們的身體機能的運行,從而達到增強體質。
運動可以減輕體重,減少肥胖帶來風險,提高新陳代謝功能,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險。運動可以加強心肺功能的鍛煉,降低血液粘稠度,讓心臟肺部保持年輕狀態運轉。運動可以預防骨質疏鬆,增強骨髓的代謝能力,讓關節增強靈活度。
合理的、安全的運動方式能讓老年人不斷的提升身體機能,改善身體素質。與年輕人相比,老年朋友的運動方式,需要注意用到三個原則。首先是確定選擇合適自己的運動方式。
沒有絕對正確的運動方式,只有適合的運動方式。首先老年朋友應該通過對自身身體條件的分析來選擇1-2個合適自己的運動方式,就能達到通過運動來增強身體素質的目的。
總之,運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老年朋友在開始准備運動前,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身體和生活環境的一項運動,並且這些運動方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當身體能滿足其他運動要求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逐步調整運動方式,循序漸進,不追求速度和進度,以活動身體和鍛煉為主,以不受傷為目的。
老年人運動的第二個原則是循序漸進。如果您沒有從來就沒有過運動的習慣,那麼一定要注意循序漸進的進行,不能一下子就開始大運動量、激烈的運動方式。建議老年朋友,可以從一些運動量比較小、運動節奏比較緩和的的運動方式開始。
首先讓自己動起來,哪怕之前一直坐著不動,現在每天堅持在家裡床邊站立10分鍾,這都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進步。逐步改變以往的生活方式,讓身體逐步地適應運動節奏,讓自己的身體機能慢慢融入運動中,這才是安全可靠的運動方式。
等身體逐步適應運動節奏後,再逐漸加大運動量讓運動真正安全的進行,這對老年朋友尤其重要。
老年人運動的第三個原則是堅持。通過運動來增強體質,改善身體機能是一個長期持之以恆的過程。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樣老年朋友不能期望通過一次兩次的鍛煉就能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我們通過每一次身體鍛煉,也會帶來一些小小的改變。比如跑完步測量體重,可能體重會短暫的下降1斤,但是實際上的更多的是身體水分的消耗使體重降低。我們可能通過一周的散步,血壓有所下降,這也是運動帶來的改變。
但是老年朋友要知道,由於老年人身體機能在逐步退化,我們身體素質的穩定性也在下降。所以我們必須通過長期堅持的運動,才能真正對身體產生長久的影響。一般來說,一周進行四次鍛煉,一周的的鍛煉時間在150分鍾左右是比較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