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聖鎮歷史沿革
三聖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當時名為「高家廟」,位於古佛村高家埡口的千丘塝。在清嘉慶三年(1798年),因遷建時以其境內的八字岩村「石箭山」附近的古廟宇「三聖宮」得名,場名變更為「三聖場」,每逢一、四、七日則舉行集市。
到了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江北縣進行行政區劃調整,設立了五個鎮,其中包括禮里新設的復興、水土沱、三聖、偏岩、黃葛樹和文昌宮等六個場,三聖場隸屬於川東道禮里四甲之一。民國十八年(1929年),三聖鄉成立,歸屬第九區管轄。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它被列為縣屬「乙級鄉」。隨著歷史變遷,三聖鄉在1949年歸屬靜觀區,隨後又歷經多次調整,最終在1956年劃入柳蔭區。
1958年,人民公社化運動中,三聖鄉改名為「江北縣三聖人民公社」。1984年,又恢復為三聖鄉人民政府。1993年區鄉鎮建制調整,1994年三聖鄉提升為現在的江北縣三聖鎮。1995年,隨著重慶市區劃調整,三聖鎮劃歸北碚區,成為北碚區直管的三聖鎮。2005年,經政府文件批復,原石壩鎮並入三聖鎮,三聖鎮的管轄范圍擴大,政府駐地依然在三聖場。
三聖鎮位於北碚區東緣,地處華鎣山南麓,東與渝北區興隆鎮相連,南與復興鎮接壤,西與靜觀鎮毗鄰,北與柳蔭鎮相接。幅員面積為59.22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16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約28500人,其中農業人口約25800人。耕地面積17200畝,森林面積36600畝,森林覆蓋率達41.5%。
『貳』 石壩鎮的歷史沿革
清乾隆初己置石壩場,後曾更名德勝場。民國18年置石壩鎮,民國 30年撤鎮建鄉。解放後仍沿襲舊制建鄉。1958年改為石壩人民公社。1984年恢復為石壩鄉。1995年劃歸北碚區管轄。2000年5月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銷石壩鄉設立石壩鎮。全鎮轄12個行政村,89個社,1個居委會。2002年末總人口15992人,場鎮人口近3000人,場鎮面積約14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