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古代怎麼稱呼別人家裡老人

古代怎麼稱呼別人家裡老人

發布時間:2022-07-22 15:18:58

❶ 古代怎麼稱呼老人 古代對老年人的稱呼或自稱有哪些

老人家 老丈 老朽 老夫 老叟 老翁

1、50——年逾半百、知非內之年、知命之年、艾眼容之年、大衍之年

2、60——花甲、平頭之年、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3、70——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致之年,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古時候生活條件差,
活到七十歲的人很少。

4、80-90——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年紀十分大的時候。

5、90——鮐背之年

6、100——期頤,一百歲。
《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

7、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8、黃發指長壽老人頭發由白轉黃。

❷ 古代老人怎麼說

古代老人的稱謂有古稀、斑白、黃發、皓首、久壽、眉壽、姥、暮齒、暖壽、萬壽、遐齡等。

還有一種常見的叫法是古代老年男子稱「老翁」、「叟」,老年女子稱「老嫗」、「老婦」。

在古代,人們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如豆蔻、弱冠、不惑等等。

(2)古代怎麼稱呼別人家裡老人擴展閱讀:

古代人的年齡稱謂

剛出生:度、嬰兒

出生三天:湯餅

不滿周歲:赤子、襁褓

2~3歲:孩提

3~9歲:垂髫

7歲:韶年、始齔(chèn)、髫(tiáo)年、毀齒

8歲:齠(tiáo)年

9歲:九齡、教數、指數之年

8~13歲:總角

10歲及以下:外傅、幼學、黃口

12歲:女生:金釵之年

13歲:女生:豆蔻年華

13~15歲:舞勺之年

15歲:男生:束發,女生:及笄(jī)之年

16歲:二八之年,女生: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15~20歲:男生:舞象之年

20歲:男生:弱冠,女生: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30歲:男:而立之年,女:半老徐娘

40歲:不惑之年

50歲: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之年、耳順之年、平頭甲子、杖鄉之年、還歷之年

60歲以上:下壽

61歲:還歷壽

70歲: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從心之年、致事之年

77歲:喜壽

80歲:杖朝之年、傘壽

80歲以上:中壽

81歲:半壽

88歲:米壽

90歲:鮐背之年

8、90歲統稱:耄(mào)耋(dié)之年

99歲:白壽

100歲及以上:期頤、上壽

108歲:茶壽

140歲:雙稀、雙慶

更大歲數:萬壽、遐齡

❸ 古代稱呼老人的尊稱詞語有哪些

男性:老朽、老夫、老漢、老拙、老翁、老叟。

1、老朽是老人自謙之詞。以「老朽」自稱,表示自己是衰老無用之人。

2、老夫是老年男子的自我謙稱,通常是指年齡超過七十歲的男子。

3、老漢是老年男人的自稱。

4、老拙是古代老年人自謙之詞,形容為人處世循規蹈矩,做事按部就班,比較實在、厚道。

5、老翁是中國古代老年男人的稱呼,含尊重意。

6、老叟是老人的自稱。例如:《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祇留我在家,替你們作個守門的老叟,料想還不誤事。」

女性:老身、老婦、老嫗、老媼。

1、老身是早期白話中老年婦人的自稱。

2、老婦是指年長婦女自稱的謙詞。

3、老嫗是古代的老婦人的自稱。例如:杜甫《石壕吏》「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4、老媼拼音為lǎo ǎo,是指老年婦,出自《題賀知章故居》。

老年人的稱謂

60歲:耳順之年、花甲之年、耆艾;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

61歲:還歷壽。

70歲:從心之年、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中壽:七十為中壽。耄:民間有「人到七十古來稀」之稱。

77歲:喜壽。

80歲: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傘壽耋:指八九十歲的年紀。中壽:指80歲以上。

88歲:米壽

90歲:上壽:九十為上壽。

99歲: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100歲:期頤:指百歲高壽。

108歲:茶壽: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即得108歲。

❹ 在古代怎麼稱呼老頭

老蒼:謂頭發蒼白的老人。杜甫《壯游詩:「脫略小時輩,結交皆老蒼。」

花甲:指六十歲的老人。《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七十歲的老人。杜甫《曲江》詩:「清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指八十、九十歲的老人。《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日耄。」

期頤:指一百歲的老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

老宿:年老而在學藝上有造詣的人。如文壇老宿。汪啟淑《鹿菲子小傳》:「黃景仁著有《浮相斌》,老宿咸稱之。」

老先生:年高學博者之稱。《史記·賈誼傳》:「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力為之對。」

老父:對老年人的尊稱。《漢書·張良傳》:「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老丈:對老年男人的尊敬之稱號。《稱謂錄》卷三十二引《孫公談圃》:「周孟陽春卿,英廟官僚也。聖眷素隆,書簡以老丈稱之。」

老子:老人自稱。《晉書·庚亮傳》:老子於此處興復不淺。

老夫:老人自稱。《禮記·曲禮上》:「大夫七十而致仕……自稱曰老夫。」

老身:老人自稱。《北史·穆崇傳》:「老身二十年待中。」

老拙:老人自謙之稱。蘇軾《章質夫寄惠崔徽真》詩:「卷贈老夫驚老掘。」

老朽:老人自謙之稱。蘇軾《與馮祖仁書》:「辱箋教累幅,文義粲然,禮意謙重,非老朽所敢當。」

老驥:老年人自喻。曹操《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另外男性長輩的自稱有老朽、老夫、老漢、老叟等,女性長輩的自稱有老身、老婦、老嫗、奴婢、賤妾、奴家等。

❺ 古代對老人的尊稱有哪些、對愛人的呢

古人的謙稱和尊稱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許多地方都能體現出這個文明古國的謙敬之風。古人在說話時非常注意稱謂,說自己時用謙恭之詞,呼對方時用尊敬之語。

古人在說自己時的謙稱因身份而有所不同。一般人說自己可以說「鄙人」、「在下」、「小可」、「不才」、「愚兄」,單個字可以說「仆」,如「仆竊不遜,近自托自無能之辭」(司馬遷《報任安書》),可以說「愚」,可以說「竊」,「愚以為」「竊以為」都是「我以為」的意思。大臣們在君主面前可以說「臣」、「微臣」,甚至說「奴才」(何紳不是經常說嗎?),犯了罪了說「罪臣」。下級官吏在上級面前說自己「下官」、「卑職」。下級將領在統帥面前稱自己「末將」。君主自己稱呼自己時說「寡人」、「孤」、「朕」。丫環在主子面前自稱「奴婢」。百姓在官員面前說「小人」「賤民」。古代女子謙稱自己為「妾」、「妾身」、「賤妾」。出家人稱自己「貧僧」、「貧道」、「貧尼」。所有這些都是古人對自己的謙稱。

古人不但說自己用謙稱,說自己家裡人時也用謙稱。說自己的兒子「犬子」、「不肖子」、「賤息」(「老臣賤息舒祺」《觸龍說趙太後》)。說自己的女兒「小女」。說自己的父母為「家父」、「家母」、「家嚴」「家慈」。說自己的妻子「內人」、「賤內」。說自己的東西時也用謙稱,自己的房子「寒舍」、「蓬蓽」、「舍下」。自己的文章為「無能之辭」、「鄙賤之語」、「拙作」。自己的意見主張為「管見」、「淺見」。表演技藝時說「獻丑」,自己的功夫為「三腳毛」。在別人之前發言不忘說「拋磚引玉」。

像這樣的例子當然還有很多很多。我們通過對上面的分析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謙稱都是用表示身份低、見識淺、品德低的一類詞。比如「愚」是愚蠢的意思;「仆」原意是「僕人」,僕人身份多低。帝王的「寡人」是「寡德之人」。「犬子」就更不用解釋了。古人用這些「不好」的字眼來表示謙虛在古文中隨處可見。例如:

「願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陳情表》)

「童子何知,躬逢盛餞」(《滕王閣序》王勃說自己是小孩子,小孩子知道的肯定少)

「敢竭鄙懷,躬疏短引」(《滕王閣序》)

「則區區與諸君,論此於荒山之上」(歸有光《山舍示學者》「區區」有見識淺陋的意思)

謙稱自己用「不好」的字眼,稱呼對方就不能用這些字眼了。古人稱對方「子」、「吾子」、「君」、「足下」、「殿下」,復數有「二三子」。臣子稱君王為「陛下」,太子為「殿下」。(「陛下」原意是台階下,「殿下」是「功殿下」,臣子門呼皇上太子時不能直呼,所以用「陛下」「殿下」來代替,以此來表示敬意。像稱呼一般人為「足下」、「閣下」也是同樣的道理。)君王呼臣子為「愛卿」。古人在稱呼對方父母時為「令堂」「令尊」,對方子女為「令愛」「令郎」,此處「令」的本意是「美好」的意義。說別人的意見為「高見」、「高論」。別人的文章為「大作」,稱呼兄為「兄台」、 稱呼弟為「賢弟」,別人的妻子為「尊夫人」。別人的徒弟為「高徒」。別人的家為「府上」。稱呼和尚為「高僧」、「聖僧」。 尊稱老師為夫子、師父、師傅、先生、先哲。

尊稱在古文中非常常見,例如:

「今媼之尊長安君之位」(《觸龍說趙太後》)

「敢以煩執事」(《燭之武退秦師》)(不直呼秦穆公,而呼他的手下是對穆公的尊稱。)

從上面可以看出,尊稱和謙稱正好相反,多數用表示美好、高貴高尚的字眼來表示。這些表尊稱謙稱的詞彙應該是我們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其中許多詞彙還在使用。

有人說古人真是婆婆媽媽,用「你我他」不就什麼都包括了。看看大街上處處可聽到的「老頭兒」「喂」「那個人」「這傢伙」,我們現代人還有資格說古人婆婆媽媽嗎?

❻ 古代晚輩對長輩如何稱呼

1、父母同稱高堂、椿萱、雙親、膝下。

2、父母單稱家父、家嚴;家母、家慈。

3、父去世稱:先父、先嚴、先考。

4、母去世稱:先母、先慈、先妣。

5、別人父母稱:令尊、令堂。

6、妻父稱:丈人、岳父、泰山。

7、老師稱:恩師、夫子。

(6)古代怎麼稱呼別人家裡老人擴展閱讀:

其他尊稱:

1、對帝王的敬稱有萬歲、聖上、聖駕、天子、陛下等。駕,本指皇帝的車駕。

古人認為皇帝當乘車行天下,於是用「駕」代稱皇帝。古代帝王認為他們的政權是受命於天而建立的,所以稱皇帝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達皇帝,就告訴在陛(宮殿的台階)下的人,請他們把意思傳達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稱皇帝。

2、對皇太子、親王的敬稱是殿下。

3、對將軍的敬稱是麾下。

4、對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稱:對使節稱節下;對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稱閣下,現在多用於外交場合,如大使閣下。

4、對於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有令、尊、賢等。

令,意思是美好,用於稱呼對方的親屬,如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閫(對方妻子)、令兄(對方的哥哥)、令郎(對方的兒子)、令愛(對方的女兒)。

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或物,如尊上(稱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稱對方父親)、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親戚)、尊駕(稱對方)、尊命(對方的囑咐)、尊意(對方的意思)。

賢,用於稱平輩或晚輩,如賢家(稱對方)、賢郎(稱對方的兒子)、賢弟(稱對方的弟弟)。

仁,表示愛重,應用范圍較廣,如稱同輩友人中長於自己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等。

5、稱年老的人為丈、丈人,唐朝以後,丈、丈人專指妻父,又稱泰山,妻母稱丈母或泰水。

6、稱謂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於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如稱已死的皇帝為先帝,稱已經死去的父親為先考或先父,稱已經死去的母親為先慈,稱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為先賢。

稱謂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長一輩,如稱帝王的母親為太後,稱祖父為大(太)父,稱祖母為大(太)母。

唐代以後,對已死的皇帝多稱廟號,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兩代,也用年號代稱皇帝,如稱朱元璋為洪武皇帝,稱朱由檢為崇禎皇帝,稱玄燁為康熙皇帝,稱弘歷為乾隆皇帝。

7、對尊長者和用於朋輩之間的敬稱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8、君對臣的敬稱是卿或愛卿。

9、對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聖」來表敬稱,如稱孔子為聖人,稱孟子為亞聖。後來,「聖」多用於帝王,如聖上、聖駕等。

❼ 古代如何稱呼老者

古代老人稱謂:

1、杖家之年:五十,

2、杖鄉之年:六十,

3、杖國之年:七十,

4、杖朝之年:八十。

黃發: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魯頌· 宮》「黃發台背」。老人頭發由白轉黃。曹植《贈白馬王彪》:「王其愛玉體,俱享黃發期。」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鮐背: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大雅·行葦》「黃台背」,「台」與,「鮐」通用。《爾雅·釋詁》:「鮐背,壽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鮐魚背。

期頤:指百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謂百歲老人應由後代贍養。蘇軾《次韻子由三首》:「到處不妨閑卜築,流年自可數期頤。」

(7)古代怎麼稱呼別人家裡老人擴展閱讀:

古代老人稱呼自己為:

稱呼自己的一般都用余、予、吾、愚、某、我、本人、在下、鄙人、小生、不才、老人的話,平輩就用老朽等等。

後人把德馨壽高的老者尊稱為「絳老」或「絳人」「絳生」。唐代劉長卿《奉寄婺州李使君舍人》詩曰:「天清婺女出,土厚絳人多。」宋代秦觀《代謝歷日表》曰:「宣布詔條,預識金穰之歲;省觀風俗,不疑絳老之年。」

參考資料:網路-年齡稱謂

❽ 【常不爽】古代對老人的稱呼都有哪些有什麼用法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眼之年、大衍之年
60——花甲、平頭之年、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致之年
80——杖朝之年
80——90耄耋之年
90——鮐背之年
100——期頤
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黃發指長壽老人頭發由白轉黃

中國古代在相互稱呼時很有禮貌。常用的對稱詞有「 爾」、「 而」、「 若」、「汝」、「乃」等幾個詞,表示你、你們的意思。常用的敬稱詞古漢語中主要是「子」,親昵的對稱詞有「吾子」,還有夫子、夫君、夫公等表示對男子的尊稱。在稱呼自己的親屬時,常用「家」、「舍」、「先」、「亡」這幾個字。家、舍有謙恭平常之意,而先、亡含有懷念哀痛之情。在稱呼對方親屬時,常用「令」、「尊」、「賢」三字。令含有善與美之意;「尊」相當於今天的「您」,用在尊稱長者;「賢」相當於公或君,用在稱呼對方叔父以下者。在用對方職務相稱時,我國封建社會里有嚴格的規范,如對帝王尊稱君、人君、人主、天子、君王、皇上等;對宰相敬稱君侯、丞相、相公、中堂等;對將帥敬稱主帥、主將等。
古代尊稱

父:古代對男子的尊稱。「父」本義不是父親,而是父系氏族社會中司火的長者,後成為對男子的尊稱。大約至周代,「父」才成為父親的別稱。

公:古代對男子的尊稱。甚至父親對兒子說話,有時也以「公」相稱,用來表示鄭重或愛重。

子:古代尊稱,男女皆可稱之。學生對老師也稱「子」。夫妻之間又互稱「內子」和「外子」。

長者:古代尊稱。指有德行受尊敬的人。

卿:古代尊稱,古時使用較廣,君稱臣為「卿」,夫妻之間稱「卿」或「卿卿」。

先生:古代尊稱,多稱師長、老人或有德行的人。

閣下:是舊時對一般人的尊稱。常用於書信之中。原意也是由於親屬同輩間互相見面不便直呼其名,常常先呼其閣下的侍從轉告,而將侍從稱「閣下」,後來逐漸演變為對至友親朋間尊稱的敬辭。

足下:在古代稱謂上,或同輩相稱,都用「足下」,足下意為「您」。

麾下:是對將帥的尊稱。

陛下:「陛下」的「陛」指帝王宮殿的台階。「陛下」原來指的是站在台階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進言時,不敢直口乎天子,必須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後來「陛下」就成為對帝王的敬辭。

殿下:和「陛下」是一個意思,原來也是對天子的尊稱。漢代以後演變為對太子、帝王的尊稱,唐代以後只有皇子、皇後、皇太後可以稱為「殿下」。

令尊:舊時稱對方父親的敬詞。令有善、美之意,故用為敬詞。

尊公:亦稱「尊大人」、「尊大君」。舊時稱對方父親的敬詞。尊與卑相對,指地位或輩分高,故用敬詞,如「尊翁」、「尊駕」。

令堂:舊時稱對方母親的敬詞。

令郎:舊時稱對方兒子的敬詞。原稱「令郎君」。

令嗣:舊時稱對方兒子的敬詞,同「令郎」。

令子:舊時稱對方兒子的敬詞。

令愛:並作「令嬡」。舊時稱對方女兒的敬詞。

令正:舊時稱對方嫡妻的敬詞。

令兄:舊時稱對方之兄的敬詞。

令弟:舊時稱對方之弟的敬詞。

令坦:舊時稱對方大婿的敬詞。

仁兄:舊時對同輩友人的敬稱。常用於書信。

賢兄:舊時對同輩友人的敬稱,賢指德才之眾,故用為敬詞。

仁弟:舊時對同輩中青年者的敬稱。師長對學生,年長者對幼子亦常以之為稱,表示愛重。

賢弟:賢弟意為「仁弟」,賢有德行好、才能出眾之意,故習以為敬詞 。

❾ 古代把老人男的稱翁,女的稱呼什麼

姥:古稱老婦人為姥。嫗:古對婦人,一般指年歲大者,亦有指少女者。媼:古對婦人或老婦人的稱乎。

男子:子:古代對成年男子的尊稱或美稱,相當與現在的先生。夫子:古代對成年男子的敬稱,語氣比重於稱「子」。父(讀第三聲):古代對男子的美稱或對老年人的尊稱。

父(讀第四聲)--父親或男性長輩之稱。甫:古代男子的美稱。丈夫:古時稱成年男子為丈夫,並不專指女子配偶。匹夫:本指一個人,古代多指平民中男子或一般人。須眉:古代稱男子為須眉。

女子:妾:古代女子表謙卑的自稱。母:古代對貴族女子的一種美稱或泛指長輩女性。青衣:古代俾女的代稱.裙衩--古時為婦女的代稱。

拙荊:一般人家丈夫對妻子的一種稱謂。粉黛:古代美女代稱。蛾眉:亦作「峨眉」,古代美女的代稱。巾幗:古稱婦女為巾幗。

(9)古代怎麼稱呼別人家裡老人擴展閱讀:

尊稱:也叫敬稱,是對對方表示尊敬的稱呼。

稱呼帝王時,一般有「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萬乘、聖主、主上、元首、九重天」等等。

對一般人,則有「公、君、足下、子、先生、夫子、丈人、閣下、長者、台端、孺人、大人、兄台」等等至於古代對對方的父親稱令尊、尊公、尊大人,對對方母親稱令堂、太君,對對方的妻子稱令正。

對對方妻父稱泰山、冰翁,對對方兄弟稱昆仲、昆玉、令兄(弟),對對方的兒子稱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對對方的女兒稱千金、玉女、令愛等等,因多見於口語。

閱讀全文

與古代怎麼稱呼別人家裡老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紅安90歲老人辦社保 瀏覽:490
長壽路星光影城 瀏覽:466
養老金滯納金怎麼收費 瀏覽:988
市委孝順榜樣 瀏覽:456
50歲的女人怎樣能賺錢 瀏覽:365
上海各街道鎮老年大學 瀏覽:779
電影胸 瀏覽:851
社保局辦退休辦電話號碼 瀏覽:781
最美的時光遇見你結局沒看懂 瀏覽:885
教師取消退休工資 瀏覽:640
感恩父母的事有哪些 瀏覽:406
邱淑貞飾演雷芷蘭是啥電影 瀏覽:19
熙和宇照片 瀏覽:486
為什麼養生館需要重新裝修 瀏覽:476
大理養老勝地哪個地方好 瀏覽:50
衡東養老院怎麼收費 瀏覽:73
職業年金養老保險 瀏覽:81
老年人血壓低臉yu是咋回事 瀏覽:677
少林和尚斗叨猴電影 瀏覽:250
退休年齡單位 瀏覽: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