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過年耍獅子
舞獅是一種亞洲民間傳統表演藝術,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扮成獅子的樣子,作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中國民俗傳統,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故此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都喜歡敲鑼打鼓,舞獅助慶。獅子為百獸之尊,形象雄偉俊武,給人以威嚴、勇猛之感。古人將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徵,認為它能驅邪鎮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們逐漸形成了在春節時及其他重大活動里舞獅子的習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㈡ 知道南寧哪裡可以租舞龍舞獅的道具嘛
自己舞好累的哦.特別考驗臂力.
西關路銀興旁邊見有的賣.自己去問看租不租.
如果要請表演的話,在民生廣場出來船廠那裡有個醒獅隊(你也可以去那裡問問看能不能借到道具)。
南寧市西鄉塘區五里亭社區有個老年女子舞獅隊,你也可以去問問。
新陽路橡膠廠的舞獅隊也很有名,如果人家願意租的話,那裡的道具應該很齊全.
另外還有一個龍為媒醒獅隊,據說曾得到廣西獅王的稱號。下面的網址是他們的介紹和聯系方法。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bc100b01009iwv.html
㈢ 中國醒獅----最出名舞獅在哪裡
醒獅民間藝術在莞邑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每逢新春及喜慶日 子,人們喜舞獅以示吉慶,深受群眾喜愛,流傳至今。醒獅活動在東莞城鄉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
東莞民間以動物造型的舞蹈豐富多彩,有龍舞、鳳舞、獅子舞、麒麟舞和貔貅舞。特別是獅子舞,技術精湛,演技非凡,揚威四海,長安鎮還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龍獅之鄉」。 麒麟則以清溪鎮、樟木頭鎮較為出色。每年元宵節,市政府均組織大型群獅賀元宵活動,數百台醒獅、金龍、彩鳳、麒麟參加,萬人空巷。
1985年成立了東莞市武術醒獅協會,全市群眾性的醒獅活動蓬勃發展,醒獅藝術不斷提高。涌現 出一批高水平的醒獅隊,參加國內外的醒獅大賽,取得優異成績,向中外觀眾展現了"南獅"的新風采。
1996年9月29日,石排中坑明德醒獅隊代表廣東省參加第六屆全國"群星獎"廣場舞蹈大賽,一曲《醒獅踩高樁》勇奪大賽唯一的特別大獎。從而聲譽鵲起,並多次在文化部、公安部、中央電視台以及省、市、深圳和香港等地舉辦的大型慶典活動上登台亮相,一展風采。中坑村於2000年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1999年12月18-20日在長安鎮舉行了第四屆中國國際舞獅邀請賽。來自泰國、馬來西亞,比利時、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台北及中國大陸的深圳、南海、番禺等地的16支代表隊參加了比賽,其中長安鎮也派出了錦廈龍獅團和街口醒獅隊兩支代表隊參加角逐。馬來西亞隊獲得冠軍,長安錦廈隊和街口隊分別獲得第五名和第七名。國家體育總局和中國龍獅協會向長安鎮贈送了"舞獅之鄉,再創輝煌"的錦旗。
㈣ 《舞獅子》中,我們的家鄉地方是什麼
歡迎您來到我的家鄉過大年,我遠方的朋友。我的家鄉在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春節在我們中國人民眼裡是一個喜慶的日子,在我們這也不例外。中國春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各地有著不同的春節傳統文化,然而在我的家鄉同樣也有獨特的春節文化。到底獨特在哪呢?
大年初一,我們這會有「舞醒獅」拜年。何為「舞醒獅」?「舞醒獅」也有「舞南獅」之稱,是中國傳統舞獅中的一種。「醒獅」外型霸氣威猛,最主要是靠舞獅子者的動作,能表現出威猛的獅子型態,一般二人舞一頭醒獅。在「醒獅」前來拜年前,每家每戶都會准備好「青」,「青」是用紅繩子把紅包、生菜和蔥花綁在一起的,聽一些老人家說這是:祝在場觀看的人們生財和孩子讀書聰明的含義。突然,不遠處傳來了「鏘咚鏘,鏘咚鏘鏘咚鏘鏘咚鏘」聽,這是什麼聲音呢?哦,原來是舞獅隊來了。兩只獅子出現在眼前,一隻獅子全身都是金黃色的鬢毛,另一隻卻是銀灰色的,它們的造型十分兇悍,看起來就像游戲里那隻憤怒的小鳥。鞭炮聲、觀眾的歡呼聲混成一片,只見金獅子往上一躍,就差一點兒就得吃到「青」了,銀獅子見狀連忙把金獅子壓倒在地上,兩只獅子便開始了激烈的打鬥。經過一番打鬥、爭奪,最終,紅獅子成功吃到「青」。
時光荏苒,今天已是大年初二,我和小夥伴們吃過熱氣騰騰的早飯後,來到了廣場上觀看拔河比賽,此次拔河一共分為兩個陣營,分別是紅隊和藍隊,各隊分別由20個隊員組成,等到兩隊都做好充分准備後,裁判員就回下令:各組准備,開始。觀眾期待已久的拔河比賽終於開始了,在場一部分觀眾幫藍隊呼喊:加油。另一部分觀眾幫紅隊呼喊:紅隊,紅隊,勝利在望。突然,藍隊中的一名隊員被繩子拉扯倒地了,接連著2個、3個、4個,最後全員倒下了,這時紅隊捉住了時機,全隊往後發力,成功地把藍隊拉了過來,哇,紅隊勝利。勝利了當然少不了的獎勵了,獎勵是是每人1000元。紅隊的成員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那笑容猶如朝陽般燦爛。
美好的時光總猶如火箭一般,不知不覺已是正月十五元宵節。跟隨我的家人一同來到了繁華的縣城。早上我們來到在縣委縣政府門口觀看由24個方陣組成的巡遊表演隊表演的民俗特色項目。期間,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來自武壟鎮的雄雞舞。那雄雞大約高2米,身軀也有1米長,它的外表由紅布包裹著,看起來非常喜慶。伴隨著音樂,有的雄雞展開雙翅,昂首闊步;有的原地覓食;還有的撲打身體。聽我的媽媽說,這是有寓意的「辟邪招福,如意吉祥」。這一天我們的龍母娘娘也會出巡,接受遊客和市民的禮拜。表演很快就結束了,卻總感覺有一種不滿足,看了還想看的感覺。
我和家人來到了龍母大街,觀看最為激動人心的、最為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動:鞭炮攻獅子。只聽到滿大街都是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還有螞蟻一樣的人群。看,那獅子被鞭炮炸得只剩下了一副殘骨。看,那邊的獅子也一樣。仔細一看,那些放鞭炮的隊伍里,竟然還有女生,這不得不使我震驚:誰說女子不如男。這場面實在是太壯觀了。站在人群中的我早已滿頭都是鞭炮散落的紅紙和灰塵。隨著鞭炮聲的結束,攻獅子活動圓滿結束。人們新一年美好的願望也伴隨著點響的鞭炮一樣得到升華。
晚上,我們來到了在縣城文化廣場觀看一場精彩的富含文化色彩的元宵節晚會。這里有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和熱情的市民,他們的掌聲和歡呼聲相互融合,湊成了一首別樣的歌曲。
晚會節目剛結束,頓時空中響起來轟轟轟......響聲,我對媽媽說:「哇,你看,多麼繞眼奪目的煙花啊,你看那煙花有的像一隻可愛的小兔子;有的像撐開的雨傘;有的像綻放的花朵;還有的像流星,真好看。」
這一天隨著煙花美景的綻放,慢慢的結束了。家鄉春節也將過去了,家鄉春節的美好真是怎麼說也說不完。遠方的朋友,我迫切地期待您能來到我的家鄉過春節,期間我必定和您一同分享這一份春節的熱鬧和快樂。
㈤ 在湘西殯葬中,請人在棺材上舞獅是何講究
在湘西,如果有人去世,家屬會請來法師做法,法師會對死者遺體進行入殮,然後負責整個葬禮的設置規劃,比如靈堂的搭設和布置,墳地的風水和入土時間等等都是法師來負責設定,家屬和村民們更多的是執行。
中國人為什麼對獅子情有獨鍾?因為獅子體型威武,被譽為百獸之王,而中國一般不受獅患所害,因此民間對獅子有了親切感,把它當成威勇與吉祥的象徵,並希望借用獅子威猛的形象驅魔除邪,於是假造獅子形狀而舞之。
人們為了祈求生活平安祥瑞與安寧,常以神或瑞獸來驅鬼娛神,隨著人們對獅子的喜愛,就不滿足只立於門墩、屋檐、石欄、印章、年畫上靜止的獅子藝術形象了,他們要讓獅子活起來,於是先民們便創造了模擬獅子行為的舞蹈,再加以改進和發展成為中華民族的一門獨特舞獅藝術。
妖魔鬼怪一見獅子模樣都嚇得遠遠逃遁,從此,湘西苗家人視獅子為神物,平時那些體強力壯的青年人,就自製獅子皮,並穿在身上學著獅子的樣子翻騰跳躍,嘶鳴怒吼,串鄉走寨,用以驅妖除怪,苗家因此家家幸福安康。
湘西人把獅子當作神物,一般親人去世了,在葬禮上就會有舞獅,一方面是用這種方式表達親人去世的悲痛,另一方面希望獅子可以保佑親人早登極樂。
㈥ 慶壽舞獅是什麼意思
摘要 您好,舞獅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來助興。慶壽舞獅應該就是為慶祝家裡年紀大的老人生日用的。
㈦ 四川達州,一老頭帶舞獅隊挨家挨戶找商鋪要錢,你遇到此事會怎麼辦
遇到這樣的事情,36計走為上計。其實這件事情發生在四川達州,也就是1月2號的時候,有一位老人呢,他帶領著一個舞獅的隊伍,他們去一些商鋪裡面進行舞獅,然後找商戶要錢。舞獅只是一個手段,要錢才是一個目的。在網上我看過一個視頻,是一位店主,原本正在跟顧客聊著天呢,結果突然就扭頭跑到屋子裡面去了,對於現場的一個顧客突然就懵了。知道舞獅隊伍進來顧客才反應過來,原來有一個老頭帶著舞獅隊上門要錢,發現店主不在,他就生氣的離開了。
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我的身上,那麼我會選擇報警,我覺得如果不報警處理,有第1次就會有第2次,到時候對方還會找自己的麻煩,所以讓警察來處理這件事情是最合適的,當然我也會找居委會,或者說當地的政府部門進行解決,而不是天天跑開。
㈧ 舞獅最早起源在哪裡
關於我國舞獅的起源,有各種說法,至今尚未有定論。
神話傳說是以前山中出現獅子,吃掉村莊內的村民,後來村民學會武功,格斃獅子,村民模仿獅子的形態而成為舞獅;亦有神話版本說是如來佛把獅子引走,因此南獅中常有「大頭佛」引領獅子。亦有傳說有村民以紙扎獅子及鑼鼓驅走年獸,演化成為舞獅。
遠古起源說認為舞獅源於「驅儺」。在遠古時代,古人發明了「儺」。「驅儺」逐漸演變為現代的舞獅。儺獅舞除了在村寨中表演之外,更多是進入百姓人家,在驅除疫鬼的同時,又增加了送福、祈福任務。
漢代起源說認為起源於漢代的「象人」 。相傳漢章帝時,西域大月氏國向漢朝進貢了一頭金毛雄獅子,使者揚言朝野,若有人能馴服此獅,便繼續向漢朝進貢,否則斷絕邦交。
在大月氏使者走後,漢章帝先後選了三人馴獅,均未成功。後來金毛雄獅狂性發作,被宮人亂棒打死,宮人為逃避章帝降罪,於是將獅皮拔下,由宮人兄弟倆裝扮成金毛獅子,一人逗引起舞,此舉不但騙過了大月氏使臣,連章帝也信以為真。
此事後來傳出漢宮,老百姓認為舞獅子是為國爭光、吉祥的象徵。於是仿造獅子,表演獅子舞。舞獅從此風靡流行。
有關舞獅子的記載,最早見於《漢書·樂志》,其中提到「象人」,照三國時魏國人孟康的解釋,「象人」就是扮演魚、蝦、獅子的藝人。由此可見,至遲三國時已有舞獅子了。
舞獅分為北獅、南獅。最初北獅在長江以北較為流行;而南獅則是流行華南,南洋及海外。近些年來亦有將二者溶合的舞法,主要是用南獅的獅子,北獅的步法,稱為"南獅北舞"。
北獅的造型酷似真獅,獅頭較為簡單,全身披金黃色毛。舞獅者(一般二人舞一頭)的褲子,鞋都會披上毛,未舞看起來已經是維妙維肖的獅子。獅頭上有紅結者為雄獅,有綠結者為雌性。北獅表現靈活的動作,與南獅著重威猛不同。舞動則是以撲、跌、翻、滾、跳躍、擦癢等動作為主。
南獅又稱醒獅,造型較為威猛,舞動時注重馬步。南獅主要是靠舞者的動作表現出威猛的獅子型態,一般只會二人舞一頭。獅頭以戲曲面譜作鑒,色彩艷麗,製造考究;眼簾、嘴都可動。
㈨ 南寧開業舞獅隊哪裡找
西關路銀興旁邊見有的賣.自己去問看租不租. 如果要請表演的話,在民生廣場出來船廠那裡有個醒獅隊(你也可以去那裡問問看能不能借到道具)。 南寧市西鄉塘區五里亭社區有個老年女子舞獅隊,你也可以去問問。 新陽路橡膠廠的舞獅隊也很有名,如果人家願意租的話,那裡的道具應該很齊全. 另外還有一個龍為媒醒獅隊,據說曾得到廣西獅王的稱號。
㈩ 深圳舞獅隊東方龍醒獅團在哪裡
他們在 深圳南山區西麗,我認識他們一個 鄧師傅很厲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