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加」和「一」這兩個字的古詩
含等和歸兩個字的詩詞:
等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唐無名氏--雜詩
含歸字的詩詞:
王勃
歸驂將別棹,俱是倦遊人。 【臨江二首 其一】
去驂嘶別路,歸棹隱寒洲。 【臨江二首 其二】
江皋寒望盡,歸念斷征篷。 【冬郊行望】
王維
悠然策藜杖,歸向桃花源。 【菩提寺禁口號又示裴迪】
韋應物
去馬嘶春草,歸人立夕陽。 【荅王卿送別】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 【聞雁】
司空圖
舊居留穩枕,歸卧聽秋鍾。 【即事九首 其七】
左偃
歸鳥入平野,寒雲在遠村。 【郊原晚望懷李秘書】
白居易
浮名相引住,歸路不同歸。 【長安送柳大東歸】
劉長卿
歸人乘野艇,帶月過江村。 【送張十八歸桐廬】
劉幽求
田園迷徑路,歸去欲何從。 【書懷】
呂溫
莫慮前山暗,歸人正眼①明。 【吐蕃別(一作列)館送楊七錄事先歸】
權德輿
恩沾長壽酒,歸遺同心人。 【敕賜長壽酒因口號以贈】
許渾
歸心已無限,更送洞庭人。 【送客南歸】
宋之問
歸寢忽成夢,宛在嵩丘山。 【答田徵君】
張說
歸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 【被使在蜀】
李遠
不覺清涼晚,歸人滿柳陰。 【慈恩寺避暑】
李商隱
故鄉雲水地,歸夢不宜秋。 【滯雨】
李頻
帝里春無①意,歸山對物華。 【送友人下第歸感懷】
陳陶
芳草溫陽客,歸心浙水西。 【永嘉贈別】
孟浩然
歸人須早去,稚子望陶潛。 【贈王九】
鄭谷
荊山歸不得,歸得亦無家。 【悶題】
鄭惟忠
離憂將歲盡,歸望逐春來。 【送蘇尚書赴益州】
趙嘏
童稚苦相①問,歸來何太遲。 【到家】
徐凝
不掛絲纊衣,歸向寒岩棲。 【送寒岩歸士】
殷堯藩
晚市人煙合,歸帆帶夕陽。 【酬雍秀才二首 其一】
賈島
知音如不賞,歸卧故山秋。 【題詩後】
顧非熊
見雁無書寄,歸吳定此年。 【登樓】
崔國輔
歸時①日尚早,更欲向芳洲。 【中流曲】
崔湜
賴逢征客①盡,歸在落花前。 【喜入長安】
崔融
旅魂驚塞北,歸望斷河西。 【塞上(一作北)寄內】
韓翃
歸時何太晚,日照杏花西。 【漢宮曲二首 其一】
韓偓
去是黃昏後,歸當朧
提升語文素養需要大量閱讀
在陳美老師看來,語文素養不是靠做卷子做出來的,語文素養一定是通過大量的閱讀積累的。在引導學生閱讀這件事上,她花了不少心思,甚至做了一些讓許多人認為「不可思議」的事。比如,在初三語文課上帶著學生「品三國」「講紅樓」。
陳美老師向小編介紹,四年前,她講九年級上冊明清小說單元的《煮酒論英雄》,有個成績不錯的女生脫口而出:「玄德是誰啊?」教室里鬨堂大笑。這讓陳老師非常詫異:「這么好的學生卻不知玄德是誰?」她隨即萌生了一個念頭——讀三國。
怎麼讀?男生、女生按學號,講三國故事,每人講一回。上課前,學生在黑板上寫好要講的回目,想提的問題,比如根據故事,填寫詞語,完成對聯。陳老師鼓勵學生講故事時加入自己的創意,與同學互動。有同學加入了評彈,有同學融入了「友誼的小船翻了」等網路語言,有同學講《舌戰群儒》,邀請同伴友情出演,結果珠聯璧合,精彩紛呈。
課間,找陳老師背詩的學生
同時,她結合學生的特長,請他們進行深入的分享和交流。有的學生喜歡背詩經。最開始是想「取巧」,因為詩經一唱三嘆,背會了前面一段,後面幾段只需要替換個別的字。背了幾十首以後,陳老師對他說:「你可不可以給大家開一個微型講座?就講詩經。」結果學生講了整整一節課,從「風雅頌」到「賦比興」,從「一言以蔽之:思無邪」到「情深深,雨蒙蒙」,講得頭頭是道,趣味盎然。
有的學生喜歡李清照的詞,陳老師也邀請她來講一講,她精心准備了一場《從少女心到悲秋情》的講座,講講、讀讀、背背,與同學互動,異常精彩。
陳美老師對學生說:「愛上語文,每一天都是好日子。」在這種學習氛圍的影響下,陳老師班級的課間,常常能聽到孩子們的朗朗誦讀聲。只要有同學起個頭,會有很多同學加入齊誦。更有勁的是,有老師表揚班級某同學,或批評某種現象,常常有同學異口同聲地背誦相應的詩歌。然後在會心的笑聲中,得到思想的共鳴。
有的學生,直到中考前,還來找陳老師背詩,開玩笑地說:「老師,我想再背幾首,把得分湊成整數。」每每這時,陳老師都會對同學們說:「古詩詞是我們的優秀文化,可以塗抹我們生命的底色,我們這項作業沒有截止日期,大家可以一直背下去。」
陳老師還向小編展示了她精心編寫的經典誦讀的校本教材。她開玩笑地說,讀完這幾本薄薄的冊子,你就有中文本科的水平了。陳老師為全校6-9年級所有學生設計了一項特殊的寒、暑假作業。四年下來,學生積累了《論語》100句、《孟子》50句、200個八字成語,還有幾十篇(首)《詩經》《古詩十九首》、唐詩宋詞、《古文觀止》的選文。
「當孩子聽到別人引用名句,他至少能知道這一句出自《論語》,那一句出自《孟子》。學生能記住、理解、運用一些耳熟能詳的句子,這幾本冊子就功德無量了。」陳老師笑著說。
陳老師還為低年級的孩子設計了讀起來相對容易的《三字經》和《笠翁對韻》。為方便學生理解,她為每一句詩都配了解釋。
這些精心設計的學習內容,原本是印成小冊子,暑假一本,寒假一本,學生升到哪個年級就用相應的那一本。今年寒假,這些內容首次藉助技術手段搬到了網上,學生可以邊學邊打卡,短的讀兩遍,長的讀一遍,讀好以後,將語音上傳,一共10次,學生紛紛上傳自己的誦讀錄音,讀得不亦樂乎。
重視整本書閱讀
在閱讀過程中,陳美老師認為學生對整本書的閱讀尤其重要,但她也強調整本書閱讀不是放羊式地讀,而是需要教師的設計和引導。
比如讀《紅樓夢》,假期里,她請學生讀《紅樓夢》原著,聽蔣勛《細說紅樓夢》的音頻。課堂上,她會拿出一些時間,專門和學生一起分析《紅樓夢》這部名著。
她引導學生將泛讀與精讀相結合,課上她會先賞析「判詞」,介紹框架,精彩章節再拿出來細讀。也可用專題方式來學習,比如以人物為主題,黛玉進府、黛玉寫詩、黛玉葬花等,金陵十二釵,一個個講。也可以節日、詩詞、菜餚為專題。讀好以後可以寫報告、做講座,以多種方式,讓學生深入的分享交流,激起共鳴。
與片段閱讀相比,這種既有橫向又有縱向的網格狀閱讀,讓學生對作品的解讀方式更多,對主題的理解也更深刻。過程中,陳老師則會將教材中的知識進行整合,巧妙的貫穿其中。
「整本書閱讀,一定要有老師的設計,否則就變成看熱鬧了。」陳美說。
寫作建立在閱讀積累上
有的孩子可能閱讀量也不小,但一到寫作還是不知如何下筆。針對這個問題,陳老師有一個獨特的「技巧」,用主題詞的方式積累語言和思想,換句話說,同一個意思能不能有多種不同的表達?
泰戈爾說: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奏出世間的絕唱。這句與「失敗是成功之母」你更喜歡哪一句?陳老師常用這個例子為學生講解。學生一般都會說更喜歡前者。但如果學生自己根本沒讀過泰戈爾的這句話,自然不會知道還可以這樣表達。再換一種說法,比如汪國真有很多勵志的話,那麼同樣這個意思汪國真怎麼說?陳老師引導學生將這些句子收集整理在筆記本上。「有了豐富的輸入,才能順暢地輸出;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吐納。否則,要麼捉禁見肘,要麼茶壺里倒餃子,有貨倒不出。「陳老師說。
她的學生每人都有一本筆記本,分門別類積累這些句子,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思想。堅忍、寬容、善良……學生在收集句子的過程中也會與這些句子和思想產生鏈接。這種觸電的感覺真好:「這句話妙極了,我的一段經歷不是正好詮釋了這段話嗎?」一篇文章自然而然的就寫出來了。
另外,陳老師認為寫作離不開鮮活的生活經歷,孩子都有自己的經歷,比如彈鋼琴、跳舞、參加自招考試,所有的一切都是課堂,經歷,彌足珍貴。要讓孩子多去體驗生活。
「寫作其實就是孩子的生活與閱讀之間產生鏈接的一瞬間。那一瞬間,孩子忽然明白這件事就是這樣的。動起筆來,一氣呵成。但這一定建立在廣泛的積累上。」陳美說。
中考前最重要的是「查漏補缺」
中考前,別的老師都「爭分奪秒」,陳美卻認為應該「慢下來」「沉下來」,把學習的主動權更多交給孩子自己,讓他們根據自己學習的具體情況「查漏補缺」。
從中考前40天開始,陳美老師就不再布置任何語文作業。用她的話說,臨近考試,多做一張卷子少做一張卷子已經關系不大了。但不布置作業並不是說學生可以把語文丟下不管了,她請學生每天花15分鍾的時間在語文學習上。
這15分鍾用來做什麼?缺什麼補什麼。考試要考的幾塊,自己哪部分還比較薄弱,學生可以結合自己語文學習的實際情況,用這15分鍾的時間針對性的加以練習。
比如,寫作如何查漏補缺?陳老師有一個方法。她把全班同學寫過的作文按主題分成幾大類,社會、家庭、校園、個人成長等等。然後讓每個學生將自己的那一篇找出來放到每一類的最上面,有的學生會突然發現自己還從沒寫過某一類的作文,趕快把這一類寫作補上。
中考前兩周,陳老師會開「專家門診」,為每一個學生「把脈」。在面對面的交流中,為學生做一次針對性的輔導,陳老師戲稱這是一種「精準扶貧」。
在陳老師看來,語文是有溫度的,她希望學生通過學習語文最終獲得的不只是分數,更是品格、思想和表達。她希望每個學生都能有良好的品格,有自己的思想,還能把思想表達出來,有文化內涵,有豐富的內心世界。
「豐富的內心世界不是靠做題目做出來的。」陳老師說。
㈡ 恩澤的藏頭詩
恩沾長壽酒
澤均行葦厚
祝願果初心
福地能容否
恩光榮侍從
澤國舊吳宮
祝壽乾文動內
福地洞天空
恩化通神聖
澤蘭侵小容徑
平安家信催
安樂新成慶
恩念讀書人
澤物溥春霖
安康為福力
康樂謝賢昆
恩榮盛孝章
澤國有高堂
完子本忠烈
美酒蘸清光
恩榮氣益振
澤國能無潤
歡樂千萬春
樂天為後進
恩意是春輝
澤國季鷹歸
快樂殊勝地
樂事寸心違
恩寬見天地
澤國尋知己
幸同學省官
福地深數里
恩光相煥發
澤國渺天涯
祥光敷宇宙
雲根第一家
恩威以麗華
澤墮作梅花
開心定魂魄
心花期啟發
㈢ 形容見歸句子,描寫見歸句子有哪些
隋末唐初
虞世南
歸雲半入嶺,殘滴尚懸枝。初晴應教
唐
皎然
歸心不可到,松內路在青霄。容界石守風望天竺靈隱二寺
王勃
歸驂將別棹,俱是倦遊人。臨江二首 其一
去驂嘶別路,歸棹隱寒洲。臨江二首 其二
江皋寒望盡,歸念斷征篷。冬郊行望
王維
悠然策藜杖,歸向桃花源。菩提寺禁口號又示裴迪
韋應物
去馬嘶春草,歸人立夕陽。答王卿送別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聞雁
司空圖
舊居留穩枕,歸卧聽秋鍾。即事九首 其七
左偃
歸鳥入平野,寒雲在遠村。郊原晚望懷李秘書
白居易
浮名相引住,歸路不同歸。長安送柳大東歸
劉長卿
歸人乘野艇,帶月過江村。送張十八歸桐廬
劉幽求
田園迷徑路,歸去欲何從。書懷
呂溫
莫慮前山暗,歸人正眼①明。吐蕃別(一作列)館送楊七錄事先歸
權德輿
恩沾長壽酒,歸遺同心人。敕賜長壽酒因口號以贈
㈣ 詩歌有歸字的詩歌
隋末唐初
虞世南
歸雲半入嶺,殘滴尚懸枝。 【初晴應教】
唐
皎然
歸心不可到,松路在青霄。 【界石守風望天竺靈隱二寺】
王勃
歸驂將別棹,俱是倦遊人。 【臨江二首 其一】
去驂嘶別路,歸棹隱寒洲。 【臨江二首 其二】
江皋寒望盡,歸念斷征篷。 【冬郊行望】
王維
悠然策藜杖,歸向桃花源。 【菩提寺禁口號又示裴迪】
韋應物
去馬嘶春草,歸人立夕陽。 【荅王卿送別】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 【聞雁】
司空圖
舊居留穩枕,歸卧聽秋鍾。 【即事九首 其七】
左偃
歸鳥入平野,寒雲在遠村。 【郊原晚望懷李秘書】
白居易
浮名相引住,歸路不同歸。 【長安送柳大東歸】
劉長卿
歸人乘野艇,帶月過江村。 【送張十八歸桐廬】
劉幽求
田園迷徑路,歸去欲何從。 【書懷】
呂溫
莫慮前山暗,歸人正眼①明。 【吐蕃別(一作列)館送楊七錄事先歸】
權德輿
恩沾長壽酒,歸遺同心人。 【敕賜長壽酒因口號以贈】
許渾
歸心已無限,更送洞庭人。 【送客南歸】
宋之問
歸寢忽成夢,宛在嵩丘山。 【答田徵君】
張說
歸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 【被使在蜀】
李遠
不覺清涼晚,歸人滿柳陰。 【慈恩寺避暑】
李商隱
故鄉雲水地,歸夢不宜秋。 【滯雨】
李頻
帝里春無①意,歸山對物華。 【送友人下第歸感懷】
陳陶
芳草溫陽客,歸心浙水西。 【永嘉贈別】
孟浩然
歸人須早去,稚子望陶潛。 【贈王九】
鄭谷
荊山歸不得,歸得亦無家。 【悶題】
鄭惟忠
離憂將歲盡,歸望逐春來。 【送蘇尚書赴益州】
趙嘏
童稚苦相①問,歸來何太遲。 【到家】
徐凝
不掛絲纊衣,歸向寒岩棲。 【送寒岩歸士】
賈島
知音如不賞,歸卧故山秋。 【題詩後】
顧非熊
見雁無書寄,歸吳定此年。 【登樓】
崔國輔
歸時①日尚早,更欲向芳洲。 【中流曲】
崔湜
賴逢征客①盡,歸在落花前。 【喜入長安】
崔融
旅魂驚塞北,歸望斷河西。 【塞上(一作北)寄內】
韓翃
歸時何太晚,日照杏花西。 【漢宮曲二首 其一】
韓偓
去是黃昏後,歸當朧𣎗時。 【早歸】
㈤ 與長壽有關的詩句有哪些
1、《奉和人日清暉閣宴群臣遇雪應制》
年代:唐 作者:趙彥昭
出震乘東陸,憑高御北辰。祥雲應早歲,瑞雪候初旬。
庭樹千花發,階蓂七葉新。幸承今日宴,長壽萬年春。
2、《敕賜長壽酒因口號以贈》
年代:唐 作者:權德輿
恩沾長壽酒,歸遺同心人。滿酌共君醉,一杯千萬春。
3、《重九日宴江陰》
年代:唐 作者:杜審言
蟋蟀期歸晚,茱萸節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興要長壽,卑棲隔近臣。
龍沙即此地,舊俗坐為鄰。
4、《十二時行孝文》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日入酉,但願父母得長壽。
身如松栢色堅政,莫學愚人多飲酒。
5、《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
年代:唐 作者:趙彥伯
出豫垂佳節,憑高陟梵宮。皇心滿塵界,佛跡現虛空。
日月宜長壽,天人得大通。喜聞題寶偈,受記莫由同。
㈥ 誰能幫我寫一首藏頭詩。。謝啦。。好詩,會追加的。。
1.恩如明月家家到來
師生筆力能巧妙自
劉向傳經心事違
勇歸陶子元非矯
2.恩光來助日華鮮
師心好善善心淵
劉子真有四方誌
勇脫塵冠尚壯年
3.恩如明月家家到
師生筆力能巧妙
劉白同年各健強
勇歸陶子元非矯
4.恩光來助日華鮮
師心好善善心淵
劉公正醉章華上
勇脫塵冠尚壯年
㈦ 黎庶大福德,昊氣抱天和。 恩沾長壽酒,祝兒走山澤。 是什麼意思
俞家寶馬七香車杜鵑花發蕙風和銀燭生花如紅豆洛川春日且長歌快晴信是行人願安樂黎庶大福德 俞家少年氣高秀杜鵑開向春光後王孫生長安仁宅黃雲落日天地瘦快襟...
㈧ 恩情名言
知恩抄圖報
感恩戴德
寧飲三斗塵,無逢權懷恩。
李華 【奉寄彭城公】 公子三千客,人人願報恩。應憐抱關者,貧病老夷門。
皇甫冉 【婕妤春怨】 花枝出建章,鳳管發昭陽。借問承恩者,雙蛾幾許長。
耿湋 【贈胡居士】 孔融過五十,海內故人稀。相府恩猶在,知君未拂衣。
陳潤 【闕題】 丈夫不感恩,感恩寧有淚。心頭感恩血,一滴染天地。
戴叔倫 【古意寄呈王侍郎】 夜光貯懷袖,待報一顧恩。日向江湖老,此心誰為論。
李端 【贈胡居士】 孔融過五十,海內故人稀。相府恩猶在,知君未拂衣。
權德輿 【敕賜長壽酒因口號以贈】 恩沾長壽酒,歸遺同心人。滿酌共君醉,一杯千萬春。
王涯 【塞上曲二首】 天驕遠塞行,出鞘寶刀鳴。定是酬恩日,今朝覺命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