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年人用葯需謹慎,使用不當易起反應
老年人的身體生理功能都是下降的趨勢,所以老年人對疾病的抵抗力也會變弱的,老年人的生理機能的下降,是會影響老年人對葯物的適應能力的,很多了老年人吃葯更容易誘發副作用。所以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吃葯的時候要更加的謹慎小心。
1、老年人用葯注意
了解葯品和疾病
關於葯品,首先是其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問題,這些一般在葯品說明書上都有明確標注,且每個不良反應都有一定的發生率。其次,葯品的有效率。由於個體差異的存在,同樣的葯應用於不同人的效果也不一樣,也就是說,每一種葯品都有其有效人群。最後,所有葯品中,包括中葯,有益無害的葯目前是不存在的,不要幻想存在葯效奇好的神葯。
關於疾病,全世界目前已經發現的疾病有6萬多種,可治癒的疾病只佔60%,34%的疾病是無術、無葯可治的,是不能治癒的。關於死亡,說起來很沉重,但它一定會發生,人沒有長生不老的。一方面是面對,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思考怎樣延長壽命、提高老年生活質量。據統計,我們一生中的醫療保健費,60%的人把大約70%的錢用在了臨終治療的兩三個月上,卻不注重平時的健康保健,疾病發現時就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很可惜。
日常用葯誤區
由於用葯誤區的存在,世界上70%的葯品被浪費了。同時,不合理用葯也給很多人的健康帶來了嚴重地不利影響,在這方面有許多濫用非處方葯的案例。曾經有一位老同志,由於尿酸高,發生了輕度的關節疼痛,自行到葯店買了治痛風的常用葯,結果發生了過敏,又到葯店買了治過敏的撲爾敏,後來發生了嚴重不良反應,即剝落性皮炎。住院治療,用抗生素後又發生了二次感染,直到最後導致了死亡。很多聾啞患者都是由於兒時亂用葯所致。歷史上也有很多濫用葯的案例,比如,反應停最初是用來改善睡眠的,後來發現它可以緩解孕婦的妊娠嘔吐,結果很多孕婦用後生下的小孩都四肢短小,即海豹兒。再比如,有些含有雌激素的葯,帶來的不良反應是隔代的,生男孩沒關系,若生女孩,小孩很早就會得腫瘤。
用葯知識缺乏、過度用葯是整個亞洲都存在的問題。在西方國家,葯品在整個保健過程中所佔比例不到15%,而中國至少佔50%,其實這是用葯過度的表現。常見用葯誤區包括:1.服葯時間不對。中醫用葯講究時辰,其實西葯也一樣。2.隨意停葯和減葯,症狀消失了就不吃葯。3.對不良反應並沒有防範意識,其實過敏、頭疼、發脾氣等都可能跟用葯有關。4.特殊人群用葯問題。老人、兒童、孕婦用葯都需要特殊關注。5.不按醫囑用葯;葯品儲存不當;躺著用葯;隨意嚼碎、掰開服用;兌著飲料喝;用完葯馬上劇烈運動;吃完葯喝酒;絕大多數葯物傷胃,應放在飯後吃;動不動就輸液、打針等都是常見用葯誤區。6.聽人推薦用葯。比如老同學見面,很多人喜歡把所謂的好葯給朋友,聽者往往確信不疑。其實,隨意介紹用葯非但不一定有效果,還很可能害了對方。7.迷信進口葯。其實,到底是進口葯好,還是國產葯好,也不能一概而論。
年齡大,葯物反應強
葯品不良反應主要受兩個因素的影響:一個是年齡。由於免疫功能、神經功能等下降,老年人的葯物耐受性下降,因此,要尤其注意安全用葯問題。據多家三甲醫院調研數據顯示,60歲以上的老年人是葯物不良反應最易受害的人群。用同樣的葯40~45歲的人發生不良反應的佔12%,年齡越大,不良反應越多。
另一個就是葯物種類。據統計,同時用葯5種以下者,葯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8%,同時用6~10種時升至40%,同時用15~20種及以上時,發生率升至70%~80%。可見同時使用的葯物種類越多,不良反應越多,有些不良反應還可能是潛在的,不是表現出來的。
2、用葯安全9原則
合理用葯應遵循安全、有效、經濟的原則,注意時間、劑量、葯物、給葯途徑和正確利用。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減少葯物種類、慎用新葯。如果同時服用5種葯以上,老人因不良反應而跌倒的幾率會高很多。
2.說明書里有禁忌使用、慎用,要注意預防。老年人腎功能在逐漸減弱,服用葯效比較強的葯要注意。如果服用了降壓葯、止疼葯、降糖葯、治療帕金森葯物、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葯物或感冒葯,一定要看看說明書,以防用葯後引起不良反應而跌倒。而且降糖葯在老年人群中有發生低血糖的危險。一次低血糖的昏迷帶來的身體損傷,會消耗掉10年血糖穩定的功勞。還應注意容易引起便秘的葯,以防引發腦出血。此外,要注意易引起尿瀦留的葯物,患者吃完葯會感覺想尿尿不出來了,特別是當今老年男性前列腺疾病患病率越來越高,如果本身患有前列腺肥大,再用尿瀦留的葯,就會帶來嚴重後果。
3.中西葯不能隨意混用。比如,很多老年高血壓患者在吃降壓葯的同時,還長期吃中葯,其實這是不科學的,最好請中醫辨證施治。
4.不隨意停葯、減葯或急於求成加大劑量,不隨便推薦別人用葯。比如,治療腦部疾病的葯、失眠的葯,都是從小劑量開始。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不能驟然停葯,否則特別容易引發腦出血。
5.認真記錄自己服用後發生過敏的、吃了沒效果的葯。比如磺胺過敏,一般間隔幾十年後仍會在身體同一部位發生不良反應。
6.注意服葯時間,按時吃葯。一般他汀類的葯晚上吃效果比較好,降壓葯早晨吃效果比較好,以防夜間進入睡眠後血壓驟降。關於用葯時間,可定上鬧鈴或將時間寫在葯盒上。
7.給葯途徑要注意。有些葯不能掰開吃,有些葯不宜嚼碎吃。
8.葯品的保存。醫院葯品都有嚴格的儲藏條件,是冷凍保存,20℃以下,還是8℃以下都有嚴格要求。家庭儲備葯物大家一般都不注意這些。很多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都習慣准備一些硝酸甘油應急,但時間盡量不要超過3個月。
9.用葯出現副作用應及時告訴葯師,每次就診時,最好帶上正在服用的葯物清單或葯盒。比如,如果正在服用抗凝血葯物,去拔牙、修牙時候,一定要告訴大夫,以防拔牙時出血過多。糖尿病患者打胰島素改變注射部位了也應告訴大夫。因為如果從打肚皮改成打屁股了,對血糖控制會有影響。
3、老人吃葯的時間
(1)飯前
是指葯物需在吃飯前30~60分鍾服用,主要是為了使葯物較快進入腸道,有利於被腸道吸收,減少食物對其生物利用度的不良影響。
飯前服的葯品有:降糖葯、胃動力葯、胃黏膜保護劑、止瀉葯等。
(2)飯後
是指葯物需在飯後30分鍾左右服葯,可減少葯物對胃腸道的刺激,有利於葯物吸收和利用。大部分葯物都可餐後服用。
飯後服的葯品有:抗炎葯、助消化葯、抗酸葯、消炎止痛葯、維生素類等。
(3)飯時
服葯是指進餐少許後服葯,葯服完後可繼續用餐。這主要是因為食物中的油類有助於葯物的吸收,可以及時發揮葯效。
飯時服的葯品有:能及時發揮作用的葯物,如助消化葯。
(4)空腹
空腹服葯是指在餐前1~2小時或餐後2小時左右服葯,可避免食物對其吸收的影響,葯物可迅速進入小腸發揮葯效。
空腹服的葯品有:驅蟲葯、鹽類瀉葯等。
(5)睡前
睡前15~30分鍾吃的葯。
睡前服的葯:瀉葯、催眠葯。
人到了老年的時候,生理機能在不斷的減退,所以很多疾病也就通通出現了,那些年輕時候沒有出現的疾病到了老年的時候就都發作出來了。老年人更需要靠葯物來維持身體的狀況,在老年人吃葯這個方面,也是有很多注意事項的,正確的服用葯物才可以避免葯物對身體造成的傷害。
2. 80多歲的老人能吃這種葯嗎 急急急
最好別吃,這葯副作用也挺大的。
3. 老人用葯原則有哪些
免葯物使用不當給老年人帶來的傷害,老年人的合理用葯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那麼,老人用葯原則有哪些呢小編今天就來介紹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一是選用合適葯物。診斷一經確立,首先權衡治療葯物的利弊,不僅要考慮到即時的治療效果,也要考慮持續用葯可能帶來的不安全因素。此外,在多葯合用時,更應想到可能會發生葯物有害的相互作用。
二是掌握最佳的用葯劑量。一般要求是:從50歲開始,每增加1歲應減少成人用量的1%;60歲以上,用成人劑量的1/3; 70
歲以上,用1/4; 80歲以上,用1/5。從小劑量開始,逐步增加到最佳劑量,加強血葯濃度監測。
三是避免不適用葯物。老年人由於機體功能衰退,抗病與承受葯物的能力俱下降,故在使用葯物時,應當非常慎重,努力避免不適用葯物。
四是警惕合用葯物的不良反應。頸肩腰腿痛病人常用的非甾體葯與解熱鎮痛葯,若合用會引起不少反應。如阿司匹林與香豆素類口服抗凝葯合用,可使抗凝作用增強,引起潰瘍出血;阿司匹林與皮質類固醇合用,更會致潰瘍出血;阿司匹林與氨甲蝶呤合用,可使後者的骨髓抑製作用加重;阿司匹林與口服降糖葯合用≯可加劇低血糖反應等。由於老人慢性病多,合用多種葯物的現象較為普遍,因而必須警惕合用葯物的不良反應。
五是控制特別慎用的葯物。一些頸肩腰腿痛老人,常伴肝血流量減少,且有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減退,因而在用葯後可使某些葯物的排泄延緩,清除率下降,造成葯物在血中的濃度升高,進而使葯物在體內積蓄中毒。因此,在對腰腿痛伴中樞神經系統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用葯時,應特別謹慎。男性老人還多患有前列腺增生症,如使用了抗膽鹼能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鹼等,就會使已有的排尿不暢更加重。利尿劑常可導致老年人低血容量、低血鉀、低血壓和血管栓塞。過強的利尿作用,也可使前列腺增生的老年腰腿痛病人產生尿瀦留。老年人免疫功能減退,當合並嚴重感染時,即使致病菌體外葯敏試驗敏感,也有可能出現抗菌葯物治療失敗的情況,此時,有必要並用兩種抗菌葯,以增強抗菌能力。還有安眠葯、抗焦慮抑鬱葯和補品等,均應慎用。
總之,患頸肩腰腿痛的老人,應在醫生指導和監督下服用止痛葯,始終堅持安全、慎重、減量、監控的原則,確保安全、合理、規范、有效的目標。
以上就是小編對老人用葯原則有哪些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對於老人不良用葯習慣有哪些以及其老人疾病安全小知識還請多關注裕祥安全網生活安全知識庫,有你想要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