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教一個因果的問題
佛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句話似乎並非來自佛教,也似乎並非來自佛陀之口。善行的善心就是所謂的『種子』,也就是』善業『。善業一旦成熟,就會變成』善果『。 至於未來的果報是如何,這些不是我們能去評論的。 您看一下經典。
小業分別經[1]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在沙瓦提城揭答林給孤獨園。
當時,年輕人蘇跋多迭亞之子來到世尊之處。來到之後,與世尊共相問候。互相問候、友好地交談之後坐在一邊。坐在一旁的年輕人蘇跋多迭亞之子對世尊如此說:
「朋友苟答馬,是何因何緣,雖然都是人類,但卻發現人們有劣與勝?朋友苟答馬,能發現人有短命、有長壽;有多病、有健康;有醜陋、有美麗;有無威勢、有大威勢;有貧窮、有富有;有出身下賤、有出身高貴;有愚蠢、有聰慧。朋友苟答馬,是何因何緣,雖然都是人類,但卻發現人們有劣與勝?」
「年輕人,有情是業的所有者,業的繼承者,以業為起源,以業為親屬,以業為皈依處。業使有情有劣與勝的分別。」
「對於尊師苟答馬只是簡略而沒有解釋詳細含義的這句話,我不了解其詳細含義。薩度!願尊師苟答馬為我說法,使我對尊師苟答馬只是簡略而沒有解釋詳細含義的這句話,能了解其詳細含義。」
「那麼,年輕人,諦聽,善作意之!我要說了!」
年輕人蘇跋多迭亞之子應諾世尊:「是的,朋友。」世尊如是說:
「 在此,年輕人,有些女人或男人殺生,殘酷,手常血腥,專事殺戮,對眾生類無同情心。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該業,身壞命終後,投生到苦界、惡趣、墮處、地 獄。假如身壞命終後並沒有投生到苦界、惡趣、墮處、地獄,而是來到人界,則無論生在何處皆短命。年輕人,這就是導致短命之道,即:殺生,殘酷,手常血腥, 專事殺戮,對眾生類無同情心。
在 此,年輕人,又有些女人或男人舍殺生,離殺生,放棄棍棒,放棄刀槍,有慚恥,同情、憐憫一切眾生類而住。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該業,身壞命終後,投生到善 趣、天界。假如身壞命終後並沒有投生到善趣、天界,而是來到人界,則無論生在何處皆長壽。年輕人,這就是導致長壽之道,即:舍殺生,離殺生,放棄棍棒,放 棄刀槍,有慚恥,同情、憐憫一切眾生類而住。
在 此,年輕人,有些女人或男人用手、用石塊、用棍棒、用刀槍惱害諸有情。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該業,身壞命終後,投生到苦界、惡趣、墮處、地獄。假如身壞命 終後並沒有投生到苦界、惡趣、墮處、地獄,而是來到人界,則無論生在何處皆多病。年輕人,這就是導致多病之道,即:用手、用石塊、用棍棒、用刀槍惱害諸有 情。
在 此,年輕人,又有些女人或男人不用手、用石塊、用棍棒、用刀槍惱害諸有情。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該業,身壞命終後,投生到善趣、天界。假如身壞命終後並沒 有投生到善趣、天界,而是來到人界,則無論生在何處皆健康。年輕人,這就是導致健康之道,即:不用手、用石塊、用棍棒、用刀槍惱害諸有情。
在 此,年輕人,有些女人或男人易怒、多惱,即使被說少事,也生氣、惱怒、瞋恚、憎惡,表現出憤怒、瞋恨、不滿。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該業,身壞命終後,投生 到苦界、惡趣、墮處、地獄。假如身壞命終後並沒有投生到苦界、惡趣、墮處、地獄,而是來到人界,則無論生在何處皆醜陋。年輕人,這就是導致醜陋之道,即: 易怒、多惱,即使被說少事,也生氣、惱怒、瞋恚、憎惡,表現出憤怒、瞋恨、不滿。
在 此,年輕人,又有些女人或男人不易怒、不多惱,即使被說多了,也不生氣、不惱怒、不瞋恚、不憎惡,不表現出憤怒、瞋恨、不滿。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該業, 身壞命終後,投生到善趣、天界。假如身壞命終後並沒有投生到善趣、天界,而是來到人界,則無論生在何處皆端莊。年輕人,這就是導致端莊之道,即:不易怒、 不多惱,即使被說多了,也不生氣、不惱怒、不瞋恚、不憎惡,不表現出憤怒、瞋恨、不滿。
在此,年輕人,有些女人或男人心懷嫉妒, 對 他人的利得、恭敬、尊重、尊敬、禮拜、敬奉感到嫉妒、厭惡、妒忌。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該業,身壞命終後,投生到苦界、惡趣、墮處、地獄。假如身壞命終後 並沒有投生到苦界、惡趣、墮處、地獄,而是來到人界,則無論生在何處皆無威勢。年輕人,這就是導致無威勢之道,即:心懷嫉妒, 對他人的利得、恭敬、尊重、尊敬、禮拜、敬奉感到嫉妒、厭惡、妒忌。
在此,年輕人,又有些女人或男人無嫉妒心, 對他人的利得、恭敬、尊重、尊敬、禮拜、敬奉不嫉妒、不厭惡、不妒忌。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該業,身壞命終後,投生到善趣、天界。假如身壞命終後並沒有投生到善趣、天界,而是來到人界,則無論生在何處皆有大威勢。年輕人,這就是導致大威勢之道,即:無嫉妒心, 對他人的利得、恭敬、尊重、尊敬、禮拜、敬奉不嫉妒、不厭惡、不妒忌。
在此,年輕人,有些女人或男人不布施食物、飲料、衣服、車乘、花鬘、香、塗油、床、住所、燈明給沙門、婆羅門。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該業,身壞命終後,投生到苦界、惡趣、墮處、地獄。假如身壞命終後並沒有投生到苦界、惡趣、墮處、地獄,而是來到人界,則無論生在何處皆貧窮。年輕人,這就是導致貧窮之道,即:不布施食物、飲料、衣服、車乘、花鬘、香、塗油、床、住所、燈明給沙門、婆羅門。
在此,年輕人,又有些女人或男人布施食物、飲料、衣服、車乘、花鬘、香、塗油、床、住所、燈明給沙門、婆羅門。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該業,身壞命終後,投生到善趣、天界。假如身壞命終後並沒有投生到善趣、天界,而是來到人界,則無論生在何處皆富有。年輕人,這就是導致富有之道,即:布施食物、飲料、衣服、車乘、花鬘、香、塗油、床、住所、燈明給沙門、婆羅門。
在此,年輕人,有些女人或男人傲慢、過慢,不禮敬應禮敬者[2], 不起迎應起迎者,不讓座給應讓座者,不讓路給應讓路者,不恭敬應恭敬者,不尊重應尊重者,不尊敬應尊敬者,不敬奉應敬奉者。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該業,身 壞命終後,投生到苦界、惡趣、墮處、地獄。假如身壞命終後並沒有投生到苦界、惡趣、墮處、地獄,而是來到人界,則無論生在何處皆出身下賤。年輕人,這就是 導致出身下賤之道,即:傲慢、過慢,不禮敬應禮敬者,不起迎應起迎者,不讓座給應讓座者,不讓路給應讓路者,不恭敬應恭敬者,不尊重應尊重者,不尊敬應尊 敬者,不敬奉應敬奉者。
在 此,年輕人,又有些女人或男人不傲慢、不過慢,禮敬應禮敬者,起迎應起迎者,讓座給應讓座者,讓路給應讓路者,恭敬應恭敬者,尊重應尊重者,尊敬應尊敬 者,敬奉應敬奉者。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該業,身壞命終後,投生到善趣、天界。假如身壞命終後並沒有投生到善趣、天界,而是來到人界,則無論生在何處皆出 身高貴。年輕人,這就是導致出身高貴之道,即:不傲慢、不過慢,禮敬應禮敬者,起迎應起迎者,讓座給應讓座者,讓路給應讓路者,恭敬應恭敬者,尊重應尊重 者,尊敬應尊敬者,敬奉應敬奉者。[3]
在此,年輕人,有些女人或男人親近沙門或婆羅門後,不請問:[4]『 尊者,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什麼是有罪?什麼是無罪?什麼應親近?什麼不應親近?做了什麼使我有長久的不利、痛苦?又做了什麼使我有長久的利益、快 樂?』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該業,身壞命終後,投生到苦界、惡趣、墮處、地獄。假如身壞命終後並沒有投生到苦界、惡趣、墮處、地獄,而是來到人界,則無論 生在何處皆愚蠢。年輕人,這就是導致愚蠢之道,即:親近沙門或婆羅門後,不請問:『尊者,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什麼是有罪?什麼是無罪?什麼應親近?什 么不應親近?做了什麼使我有長久的不利、痛苦?又做了什麼使我有長久的利益、快樂?』
在 此,年輕人,又有些女人或男人親近沙門或婆羅門後,請問:『尊者,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什麼是有罪?什麼是無罪?什麼應親近?什麼不應親近?做了什麼使 我有長久的不利、痛苦?又做了什麼使我有長久的利益、快樂?』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該業,身壞命終後,投生到善趣、天界。假如身壞命終後並沒有投生到善 趣、天界,而是來到人界,則無論生在何處皆有大智慧。年輕人,這就是導致大智慧之道,即:親近沙門或婆羅門後,請問:『尊者,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什麼 是有罪?什麼是無罪?什麼應親近?什麼不應親近?做了什麼使我有長久的不利、痛苦?又做了什麼使我有長久的利益、快樂?』
如是,年輕人,短 命之道導致短命,長壽之道導致長壽;多病之道導致多病,健康之道導致健康;醜陋之道導致醜陋,端莊之道導致端莊;無威勢之道導致無威勢,大威勢之道導致大 威勢;貧窮之道導致貧窮,富有之道導致富有;出身下賤之道導致出身下賤,出身高貴之道導致出身高貴;愚蠢之道導致愚蠢,大智慧之道導致大智慧。
年輕人,有情是業的所有者,業的繼承者,以業為起源,以業為親屬,以業為皈依處。業使有情有劣與勝的分別。」
如是說已,年輕人蘇跋多迭亞之子對世尊如此說:
「奇哉!朋友苟答馬,奇哉!朋友苟答馬。朋友苟答馬,猶如倒者令起,覆者令顯,為迷者指示道路,在黑暗中持來燈光,使有眼者得見諸色。正是如此,尊師苟答馬以種種方便開示法。我歸依尊師苟答馬、法以及比庫僧,願尊師苟答馬憶持我為近事男,從今日起乃至命終行歸依。」
--------------------------------------------------------------------------------
[1] 小業分別經 (C??akammavibha?gasuttaü):譯自M.135。
婆羅門學生蘇跋多迭亞之子(Subha mà?ava todeyyaputta)前來問世尊十四個問題:是什麼原因造成人類有千差萬別:有短命、有長壽;有多病、有健康;有醜陋、有美麗;有無威勢、有大威勢;有貧窮、有富有;有出身下賤、有出身高貴;有愚蠢、有聰慧。佛陀回答是由於業使有情千差萬別,並解釋了什麼樣的業導致什麼樣的結果。
[2] 應禮敬者:值得禮敬的佛陀、獨覺佛及聖弟子。對於應起迎者等也同。
[3] 這段問答並不包括妨礙業和支助業,它們並不能導致投生到下賤家庭或高貴家庭,乃是由於結生來決定出身下賤之業投生到下賤家庭,出身高貴之業投生到高貴家庭。
[4] 不請問 (na paripucchità hoti):在此,並非因為不請問而投生到地獄。由於不請問而不知道「這應做,這不應做。」由於不知道而不做應做之事,做不應做之事。乃是由此而投生到地獄。相反地,對投生到天界也同理。
㈡ 外表醜陋、顏色黑暗的蝙蝠為何在古代被稱為天蝠、仙鼠
一來是因為蝙蝠中的“蝠”字與福氣的“福”同音,所以古人將其視為祥獸,從而得名“天蝠”。二來是因為古人認為蝙蝠是由老鼠變化而來的,但是它又比老鼠長壽,所以就將它稱呼為“仙鼠”。由於照明上的限制,古人視力再好在照明不足的晚上視線都會受到影響。而蝙蝠作為夜間行動的一種動物,其醜陋的外表通通被隱藏在黑暗之中,古人大多隻能看到一個模糊輪廓,而蝙蝠的輪廓與老鼠十分相似。
與中國不同,西方國家將蝙蝠這種動物視為不詳。西方人的這個觀點後來隨著傳教士進入中國傳教而慢慢傳入中國,從而對蝙蝠的祥瑞之獸身份造成沖擊。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蝙蝠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低,到現在已經演變成為人們的厭惡對象。
㈢ 長壽的人有什麼共同特點
長壽復的人常有以下共同特徵:制
1.很少去看病,很少住在養老院。在中年時未遭受重大疾病,也沒有罹患老年痴呆症。
2.身材中等,平均身高男性為171cm,女性為157cm,體重不過重或過輕,而且在他的後半生中,體重變輕,肌肉張力佳。皮膚看起來年輕,握力佳,常運動。
3.天賦較高,對於時事相當感興趣,理解力高,並且擁有良好的記憶能力。
4.獨立自主,通常從事農業或養殖業,或為法律、醫學及建築專家。有一些是自己經營小生意。較晚退休。
5.無憂無慮,懂得享受生活。個性樂觀且有幽默感,容易感到愉悅。能夠在別人認為醜陋的情形下,看到美好的事物。
6.適應力很強,雖然他們之中有許多人都懷念童年時光,但是沒有人希望回到過去,大多喜歡生活在多變的現在。
7.不會太關注死亡的問題。
8.飲食節制,樂意嘗試新的食物。食物多樣,蛋白質含量高且脂肪含量低。
9.都有早起的習慣,平均睡眠時間為6至7小時,而且有充足的休息時間。
10.喝酒都是淺嘗,極少數偶爾會飲酒過度。
11.一生中使用葯物的量很少,甚至比有些人一周的葯物用量還少。
㈣ 佛教問題
【關於第一個問題,我不知道,同時也認為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
我暫且回答第2個問題:
-------------------------------------------------------------------
人人值得一看的凈空法師談前世(轉載)
一個人到這個世間來投胎,,父母與他一定有緣。緣很復雜,最重要的有四大類;這四類就是佛在經上講的報恩、報怨、討債、還債。
2 如果沒有這四種關系,不會來的,對面遇到也不相干,也不認識。所以人與人之間這四種緣,我們要清楚。
3 如果是報恩來的,就是很乖的小孩,將來長大是孝子賢孫,不要教他,他就孝順。可見得他與前世有關系,這是先天的,後天的教育能夠彌補先天。
4 如果是報怨的,將來就是怨家對頭,一定搞得家破人亡。
5 如果是討債的,就是父母欠他的;欠得少,三、四歲就走了;欠得多,大概到十幾、二十歲,栽培他到念大學、念研究所,畢業了,他走了;討債的,往往都很得父母的歡心。
6 如果是還債的,父母一生栽培他,看他欠父母多少,他要欠得多,他對你生活照顧得很周到,物質上的照顧很周到,但是沒有恭敬心,沒有孝順心,這是來還債的。
7 如果他欠得少,縱然他自己非常富有,對父母的生活也很苛薄,讓你穿得暖、吃得飽就算了,不會給你享受的,這是欠得少的。
8 我們學佛的人懂得,遇到這個環境,討債、還債,心就平了,就不會計較了。要老實念佛,三界六道是苦海,不是個好地方,還是到極樂世界去好。
9 佛在經上常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要知道這前世的因果,你看看現在受的就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想想來世什麼樣的果報,現在造的因就是。
10 你看看現在這個世界,這果!你就曉得前世造什麼樣的因;再看看現在社會大家造的因,我就曉得將來社會會有什麼果報。歷史是一面鏡子!這決定不是假的。
11 我們人不止這一生,人有過去世,過去世還有過去世,既然有過去世,當然一定就有未來世,三世都有自己。這一生的事情有的時候會想到,前生的事情不知道,但是前生的習氣偶爾會現行。
12 譬如作夢,有許多夢中的境界就不是你平常能想像得到的。為什麼會作這個夢?與前生有關系。
13 現在外國盛行催眠術,所以外國人承認人有前世,有許多人前世是動物,畜生道來的,也有人道來的,也有別的星球上來的。這與佛法講的相應!
14 我們在世間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止「千生」,無量劫來不斷地生死輪回。生死輪回是真的。
15 我在美國遇到一個同修,他跟我說明這樁事實,他說他前生可能是住在美國的老華僑,死後到台灣來投生的。
16 他在台灣做生意,第一次到美國,人地生疏。他有一天開車,無意當中經過舊金山灣區南部一個小鎮,他原定的路線不是往那邊走的,不知道怎麼會開錯了方向,開到那個地方。
17 結果一到那個地方就覺得那裡好熟,連小路他都知道。他想:大概從前自己是在此地挖礦的華僑,要不然,從來沒有來過,為什麼對這里的街道與房子這么熟?證明確實有前生。
18 有時候,我們去旅遊,突然之間會感覺到那個地方很熟悉,這就證明你過去生曾經到過。由此證明,人實實在在有前世。既有前世,當然就有來生,就有後世。所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是真的。
19 我們人一生,在這個世間「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一天吃多少,喝多少,用多少,命里註定的,這一點不假。命怎麼註定的?是你前世所修的。
20 你這一生所得的財富,是你前生財布施的果報。你過去布施得多,你這一生發大財。所以我們看到大富大貴的人,懂得佛法的人不會羨慕,為什麼?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他種的好因,他當然要得好報,這一定的道理。
21 我們明白了,我們今天種好因,來生就得好的果報,我們也有,我們比他更具足,「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所以要懂得種因。
22 前世有修因,這世有果報的。這個人聰明智慧,他前世修法布施。那個人健康長壽,他修無畏布施。
23 有些人是大公司的大企業家、董事長,小學都沒有畢業。他底下替他辦事的都是博士。那些博士前生修法布施,沒有修財布施:他這個老闆是修財布施,沒修法布施,所以這果報不一樣。
24 我們看到有些窮人健康長壽,他智慧也沒有、錢財也沒有,他前生修的是無畏布施。所以你要懂得這個因,你就曉得現在的果報。
25 我們能用真誠心、恭敬心、清凈心,修三種布施,果報自然得到。不要求,自然得果報。你得到果報能夠布施,你將來這個果報輾轉,真的是廣大無有窮盡。
26 也許諸位要問,我看到那個人無惡不作,他發大財,也做大官,那豈不是他作惡得了善報?這是我們凡夫之見,凡夫只從表面上看,不曉得裡面的因果,不知道因果是三世的。
27 他今天發大財、做大官,他前世修的善因,今世得的善果,沒錯。今世他做了許多惡因,與他今世的果報不一樣,果報是前面的,來世則得惡報,要曉得這個道理。
28 現世果報的不是沒有,那是善惡力量太強了,會遭到現世報。作的惡太大,不要等到來世果報,現在就得到果報了,所以說大善大惡就變成現世的果報。因果是自己造的,因與果自己可以轉變。
29 我們常常講冤冤相報,這是一定要謹慎、要小心的。「決定不跟人結冤讎」,學佛的人要記住這一句話。
30 縱然別人欺負我,別人陷害我,我也不記仇,逆來順受,應當如此。為什麼他會陷害我,他為什麼不陷害別人?這里頭一定有原因,我們自己沒有宿命通、沒有他心通,不知道前世的事情。
31 我們一定要修忍辱。如果前世我們有冤讎,這世他來報復,這筆帳就清了,就結掉了,這是好事情,不要再爭執了。
32 如果前世我並不欠他的,他來陷害我,我不記這個仇,是替我消災,好事情,何必要去計較?何必要去報復?用不著存這個心。
33 這世他來報復,報完了之後,他反而佩服你,他就會跟你做好朋友:某人了不起,我過去想這么多方法陷害他,你看他若無其事,他這個度量大,他能夠包容我。
34 福是自己修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不是僥幸可以得來的,一定要自己去修,要能夠包容人。你能夠容人,別人也能容你,你能夠歡喜對待別人,別人也能歡喜對待你,這是一定的道理。
35 佛在經上給我們說:人死為羊,羊死為人。這是講人宰羊,羊被殺之後投胎作人,殺羊吃羊肉的人死了之後又變成羊,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36 你今天吃別人的肉,你吃畜生的肉,畜生來生它會作人,你也會變畜生,他再吃你的肉,這樣互相地報復,沒完沒了,這個事情麻煩了。
37 佛一再勸我們,說冤家宜解不宜結,不要跟一切眾生結冤讎。吃肉,一般人認為這很正常,其實是什麼?是跟這些動物結冤讎,所以說吃他半斤,還他八兩,來生要還的,沒有白吃的!
38 一切有情眾生沒有一個不愛惜自己的生命,生命受到危害,沒有一個不是懷恨在心。
39 你不要看蚊蟲螞蟻那麼小,它也有嗔恚,它也會記仇,你殺害它,將來它得人身,你得畜生身,他也來報復,所以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是非常的可怕!
40 現代社會對於殘障之人照顧得相當周到,這是基於人道。可是人為什麼生下來會殘障?這根本的原因是他前世殺業太重!
41 佛給我們講世間的戰爭,叫刀兵劫,刀兵劫從哪裡來的?就是從殺生來的,如果這世間人統統不殺生,就可以避免這一切戰爭的災難,所以這是殺業的果報。
42 欠錢的要還錢,欠命的要還命。真正因果報應,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了,才真正明了,世間人與人,人與一切眾生,沒有人說是佔便宜的,也沒有一個吃虧的,你看他三世因果就清楚了!
43 因果報應,絲毫不爽。這世間戰爭、災難怎麼來的?冤冤相報,迷惑顛倒,愈報愈慘,為什麼?他不會報到恰到好處,總是超過一些。被報的不服,來生再報復!
44 禍害是生生世世所結的,冤家宜解不宜結,絕對不跟人家結冤讎。不管別人用什麼心對我,我們總是以真誠對他,縱然受害也不礙事。
45 我們的目的是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在這個世界多住一天、少住一天,根本就無所謂,何必斤斤計較?一定要心地真正平靜,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具備的條件。
46 我們得人身不容易,聞佛法尤其不容易,既得人身、既得聞佛法,就要認真努力去修學。
47 我們今天接觸到凈土法門,我們能信、能願、肯念佛求往生,這阿賴耶識里頭有過去生中的種子;如果完全沒有種子、沒有善根,是決定不成的。
48 《無量壽經》上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念佛人都是過去無量劫來的善根成熟,絕非偶然。所以我們具足因緣要珍惜,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
------------------------------------------------------------------
【我自己的感受】
六道輪回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常常看到您有提出問題或者幫助別人回答,實在講,稀有難得,學佛之心確實無比的殊勝!後學頂禮了!
引用凈空老法師的話:「我們人一生,在這個世間「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一天吃多少,喝多少,用多少,命里註定的,這一點不假。命怎麼註定的?是你前世所修的。」
今天是周六,我正好休息,下午剛剛看了會《穿越輪回》的那個視頻,突然想到,如果我們一切都是輪回的,一切都是固定的,已經被註定的,那麼人生確實沒有意思。
比如我腦子里曾想過如下的場景:
我們出去逛街,註定會看到某某品牌的打折而信欣喜。這「欣喜」是註定的!
我們出去看電影,註定會買不到票,這個「買不到」,是註定的!
我們大學畢業,註定會找到如意的工作,這個「工作」,是註定的!
我們工作幾年後開始發展個人感情,但屢屢造到拋棄,這個「被拋棄」是註定的!
我們在某某年開始開公司,賺到了105萬7千元零4角5分,繳稅xxx,由於自私漏水xxx,朋友和我鬧財產分家,結果公司業績下滑,第二年賠錢301萬5千元。
後因為第2759世的一次殺生而必須以被盜竊丟失財物「12000元」的形式償還。
後因為這些種種打擊,將會在一個度假村度假,度假期間與某女子發生不正當關系,並同時犯偷竊主人財物,殺生(捕魚)的罪業,生死簿已經登記,其年壽將減少2年,於73歲6月份的12日卯時離開人世,身邊無親屬送行,乃一人孤獨西歸。
死後,家產為家庭親戚瓜分……
後因為此世造惡頗多,下世淪為畜生,降生在xxx家做獅子狗數載,做狗期間,屢遭毒打,後失一腿……
後因飢餓、愚痴,生吃一活物,此活物乃第50032世之前殺過此人,故以「被吞吃」的惡果還償罪業。同時此二人仇恨繼續,據載,此人做狗命終之後,將於下一世做鳥,被獵人(他前世的遠親債主)一槍斃命,後被煮食。
……
這個主人公我想像成我自己,汗毛直立,如果人生都是如此那麼還有什麼意思,我們生命中的所有甜蜜,痛苦,浪漫,財產,愛情,甚至哪天出去能撞大運,那天出去必定踩狗屎,都已經一一規定好了。好比一部巨長的劇本,我們都是演員,所以有人講「人生如戲」。(所以我們要斷掉貪嗔痴慢,以積極的奉獻心態來生活和修行)
我不知道別人看到「人生如戲」是何等的感覺。也許頂多隻是感慨世事多變。但是我現在看到這四個字,我的胃都會疼,我恐懼!真的!恐懼萬千!
一切都是自己造作的,自己不修福,前世沒有吃虧(修行),今生不會有福,吃虧是福,吃虧就是修行,修行就能轉變命運。因果之報,確實不虛啊!
今天我很慶幸自己一個下午沒有白忙,聯想到平時自己讀經時候尚且還有諸多妄想夾雜其中,就不得不感嘆業力的剛強難化,好在我積功累德,前世修來了福德,讓我今生能夠遇到佛法,能不能盡此一生,註定成就,脫離六道,我想,我一定要給自己一個完美的交代。
我曾經發過一個小小的誓願,也許只不過是一個幻想,那就是當觀世音菩薩戒體阿彌陀佛成為下一任佛祖時,我希望我能做其身邊的護法菩薩,號滿願菩薩,圓圓滿滿、願力無邊之意,我很嚮往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很希望能將來像他那樣,做一個慈悲的人,一個慈悲的菩薩,以慈悲度眾生,這是我的心願……
文字寫了很多,我給您的留言實在太不簡潔,望您不要見怪,實在講,您也是一位菩薩,給了我這樣好的一個因緣讓我說出自己的心理話和今天的學佛感受,謝謝您!
頂禮菩薩!
阿彌陀佛!
㈤ 這個女人在長壽路附近站街,已經有好幾年了,屯部很大,因為和不同的
本來好想說生活不易,何苦為難別人了,但想想也是啊站街的往往社會關系都很復雜,魚龍混雜指不定做過些更傷天害理的事。
㈥ 這是講的什麼意思出自哪裡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 釋義 〗
這個心起了善念,善雖然還沒有去做,就已經感動了吉神,跟隨著護衛,希望他的善行圓滿而多方賜福;或是心中起了惡,惡雖然還沒有去做,就已經感應了凶神,跟隨鑒察,等待他惡貫滿盈的時候而多方降禍。
〖 原文 〗
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 釋義 〗
若是有人曾經做過壞事,後來自己懺悔改過,並且必須要斷除一切的惡事,奉行一切的善事,這樣行之久久,必定就能夠獲得吉祥喜慶,也就是所謂的轉禍為福啊!
〖 說明 〗
改就是改過,悔就是懺悔。天下純善無惡的人非常地少,而曾經做過惡事的人,則相當地多啊!所謂懺悔,就是改正過去的過失,使未來不再重蹈覆轍,生善滅惡的重要方法啊! 「諸惡莫作」,就是希望他能夠將惡業刮磨凈盡,「眾善奉行」,就是希望他能夠將善行積累得圓滿。這樣地去做,久而久之,才能夠將從前所造的惡業漸漸地消釋去,因此它的禍害方能夠全部地消除,而後來的行持,則一天一天漸行地圓滿,新增的福報,自然地就會到來啊!
經上說:「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所以我們要至心懇切地懺悔,就像百年都沒有洗過的臟衣服,可以一天就把它洗干凈了;又像千年蒙塵的古鏡,可以一下子就把它擦拭出原來就具有的光明啊!所以懺悔能夠解除千生萬生的過失,能夠滅掉四重五逆的罪業。只要能夠真誠地懺悔,就沒有什麼惡業滅除不掉的,也沒有什麼善業生不起來啊!
〖 原文 〗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
〖 釋義 〗
所以勉勵力行眾善的吉人,因為他的語言善、視善、行為善,在一天之中,就有了三件的善事;等到三年滿了,他的善行也就圓滿了,上天必定會賜福給他,增長他的壽命;而常作諸惡的凶人,因為他的語言惡、視惡、行為惡,在一天之中,就做了三件惡行,等到三年滿了,他所造的惡行也到了惡貫滿盈的時候,上天必定會降禍於他,減除他的壽命啊!所以人為什麼不肯勉勵力行眾善,以轉禍為福呢!
〖 說明 〗
語善,例如非禮勿言,樂道別人的善行,勸人做好事等等。視善,例如非禮勿視,樂於見到善人,喜歡看善書,常常見到自己的惡行,而不去見別人的惡事。行善,例如非禮勿動,非法的事情絕不去做,勇猛地行善,時時行方便,種種作陰功,提倡引導於一方,乃至推廣到四方,感化世人,共同地來行善。惡則恰好與此相反。三年就是千日,也就是圓滿之期,因為這個時候已經是善積而惡盈了啊!
人心至為靈活,而且變化無常,若是一個人在三年那麼久的時間,而心卻沒有改變的話,則他所造的善或惡,也就到了純熟的地步啊!在這里指出了「天」字,就是因為上天為賞善罰惡賜福降禍的大主宰,也是整篇文章的精華關鍵所在啊!而這里所謂的天,也就是我們的心。孟子說:「保持了自己靈明的本心,順養自己天賦的本性,這就是奉侍順從上天的方法。」
要知道,沒有行善就不會有福,沒有造惡就不會有禍,這是天道永恆不變的真理。然而善惡的報應,有的是報在本人身上,有的則報在子孫的身上。有的現世是惡人,而他過去生中所修的福德因緣成熟了,這一生應該受禍而轉受福;有的現世是善人,因為他過去生中所造的惡業成熟了,這一生應該受福卻轉而受禍。等到前世的禍福受過之後,則今生所造善惡的報應,方才會一一地現前受報,這只是遲早先後的問題而已,並不是說善惡的報應有了誤失啊!
世人惟有尊敬相信感應篇的道理,認真地隨事奉行,自然就會福祿無量,子孫榮顯昌盛。遵行了一年,萬罪就能消滅;遵行四年,百福就能到來;遵行七年,子孫就能考取功名;遵行十年,壽命就能延長;遵行十五年,萬事就會如意;遵行二十三十年,就能夠名列仙籍;遵行五十年,天神就會恭敬,而且位列上界。人若是能夠如此,就一定會達到行滿功圓成真,或是證得聖人果位的境界。
參考:佛教網路 因果定律
阿彌陀佛
㈦ 求文言文翻譯。
眼睛被顏色誘惑,耳朵被聲音誘惑,口被美味誘惑,鼻子被香氣誘惑,四肢內喜歡安逸。人只要容有這個軀體,則就會被各種顏色聲音美味等物質所誘惑,而不能堅守「仁」。人既然不仁,他就會喪失道德而追求個人享樂,那麼他就會更加的道德淪喪
大概意思就是這樣的,翻的不是很准確。這段的意思就是說:人一旦被聲色等物質生活所迷惑,就會道德淪喪,從而惡性循環一比一步的墮落下去
補充一點;大概意思應該是對的,但是我不是盯著原文一個字一個的翻的,很不嚴謹
㈧ 今生長壽為何因,前世買物放生靈。
持不殺生戒,也可得長壽果報
㈨ 長壽的人都有什麼共同特點
長壽的人常有以下共同特徵:
1.很少去看病,很少住在養老院。在中年時未遭受重大疾病,也沒有罹患老年痴呆症。
2.身材中等,平均身高男性為171cm,女性為157cm,體重不過重或過輕,而且在他的後半生中,體重變輕,肌肉張力佳。皮膚看起來年輕,握力佳,常運動。
3.天賦較高,對於時事相當感興趣,理解力高,並且擁有良好的記憶能力。
4.獨立自主,通常從事農業或養殖業,或為法律、醫學及建築專家。有一些是自己經營小生意。較晚退休。
5.無憂無慮,懂得享受生活。個性樂觀且有幽默感,容易感到愉悅。能夠在別人認為醜陋的情形下,看到美好的事物。
6.適應力很強,雖然他們之中有許多人都懷念童年時光,但是沒有人希望回到過去,大多喜歡生活在多變的現在。
7.不會太關注死亡的問題。
8.飲食節制,樂意嘗試新的食物。食物多樣,蛋白質含量高且脂肪含量低。
9.都有早起的習慣,平均睡眠時間為6至7小時,而且有充足的休息時間。
10.喝酒都是淺嘗,極少數偶爾會飲酒過度。
11.一生中使用葯物的量很少,甚至比有些人一周的葯物用量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