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單位繳10年養老保險,自己以靈活就業交5年,退休後一個月能拿多少錢
單位繳10年養老保險後,如果個人選擇以靈活就業的形式再交5年,退休後每月領取的養老金數額將受到多種因素影響。首先,養老保險是最主要的退休金組成部分。根據社會保險法,個人連續繳費15年及以上,退休後養老金比例為80%;滿10年但不足15年,比例為75%;而滿5年但不足10年,比例為70%。
在靈活就業期間,個人繼續繳納養老保險,這將直接影響退休後領取的金額。假設靈活就業期間的繳費按照個人所得稅法,每年可能享受50%的稅收優惠,即每月繳費的50%納入補貼計算。因此,如果靈活就業期間的月繳費為1000元,5年下來,補貼金額為5年×12月×50%×1000元=30,000元。
不過,除了基本養老保險外,還應考慮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醫療保險的補貼。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醫療保險的補貼計算同樣基於繳費年限,每增加一年的繳費,每月領取的補貼比例也會相應提高。具體的補貼數額需要根據當地政策和個人繳費情況來計算。
領取退休金時,需提交相關申請材料至社保機構,經審核通過後,按照規定領取補貼。補貼主要用於支付養老保險費用和其他社會保險費用,不得挪作他用。最後,當地社保機構會對補貼進行管理和監督,確保其合理使用。
綜上所述,10年單位養老保險加5年靈活就業的繳費,退休後每月領取的金額取決於個人的總繳費年限、各險種的補貼政策以及補貼管理。為了更准確地計算,建議咨詢當地社保機構獲取詳細信息。
『貳』 一年交8800元社保5年後能領多少錢
不考慮其他因素,大約能領到七百多養老金。
通常來說,目前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繳費比例是繳費基數的20%左右(8%進入個人賬戶),醫療保險是8%左右。我們忽略工資上漲、個人賬戶利息等因素,假設當地社會平均工資是4000元,按最低檔次繳納社保,繳費基數是2400元,交15年,60歲退休,那麼: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賬戶儲蓄額/139=(2400*0.08*12*15)/139=249元;基礎養老金=(當地上一年在職員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2*繳費年限*1%=(4000+2400)/2*15*1%=480元;退休時養老金=249+480=729元。 其實大家要注意到,養老金領取有兩大特點,一是根據當地社會工資水平調整,二是終身領取。所以說,繳納社保還是劃算的,可以保障我們退休後的基本生活。如果您的參保壓力比較大,那麼可以了解一下當地的靈活就業社保補貼政策,現在很多地區都有針對就業困難人員和高校畢業生的補貼政策,滿足條件的參保人可以領取,各地補貼標准不一樣,一般最多能領3年,如果距離退休年齡不足5年,那麼通常能領取至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