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哪些人需要購買養老保險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通過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為自己提供養老需求。那麼,養老保險哪些人需要購買?對於養老金教育金等收益保險問題,我剛好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2020年收益率最高的8款養老和教育金榜單
1、收入穩定者
不能因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而使投保人的正常生活水平得不到滿足。如果沒有穩定的收入,可能面臨被迫退保的風險。一般來說,如果在一年之內退保,要損失25%的保費。一年以後再退保,可能損失更多。那麼如果買錯了保險,要不要退保,退保的話怎麼退才能不虧錢呢?最新攻略!買錯保險退保退錢流程和注意事項!
2、無職業者
無職業者要麼沒有社會養老金,要麼繳納的數量極少。且社會養老保險考慮社會公平,統籌部分的錢是平均分配,個人賬戶的錢才是自己得的。而商業養老險是個人公平,交多少得多少,對於此類人群更有保障。
3、老年人
對於老年人來說,社會養老保險大多不足以保障退休後的醫療保健需求,因此可以選擇商業養老保險補充。若有家族長壽史,且自身身體非常健康者則可考慮購買領取時間至終身甚至是領取到100周歲的產品。
4、消費沖動者
有些人對於養老的煩惱,不是缺錢花,而是留不住錢,商業養老保險可以作為強制儲蓄的手段。通過銀行儲蓄來存自己的養老錢,每月雷打不動地存下,連續存滿20年,到時你會發現,這筆錢有多重要。
保哥提示:養老保險種類繁多,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所以購買養老保險,最好事前去保險公司找專業人員進行咨詢。保險公司哪家強,我剛好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最新榜單!全國十大保險公司排名
Ⅱ 農村佔地買養老保險的年齡段是怎麼劃分的
對於男性年齡在60周歲以上,女性年齡在55周歲以上的失地農民,地方社會保障部門根據每年養老保險金水平,按15年期限,從政府土地徵用收益中扣除一部分資金用於養老保險費用的支付,個人不負擔繳費。從失地的當月起,開始領取養老保險。
對於男性年齡在45-60周歲之間,女性年齡在40-55周歲之間的失地農民應加入到城鎮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項目中。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繳費年限與失地農民實際年齡之間的差額即為實際繳費年限。每年所需繳納的費用由政府,集體,個人三方共同承擔。
政府負擔的部分從政府土地徵用收益中扣除再加專項的財政撥款,集體承擔部分從土地補償費和集體經濟積累中提取,失地農民個人繳納的部分每年定期自我支付。
具體比例要合理,政府出資應在50%以上,集體出資應在30%左右,個人出資在20%左右,堅持政府保障為主,個人保障為輔的原則。失地農民達到繳費年限後,可以領取養老保險金。
對於男性45周歲以下,女性40周歲以下的失地農民,當地社會保障部門的主要任務是促進勞動力再就業,應從集體獲得的土地補償費中,提出一部分就業培訓專用資金,使失地農民掌握新的勞動技能,增加就業機會,加快就業進程。
當這部分失地農民自謀職業後,應參加城鎮居民養老保險項目,憑借失地農民身份證明,享受一定的養老保險繳費的優惠待遇。同時也應特別注意農村低保人員失地後的養老保險安排,對於失地低保人員,社會保障部門應不分年齡差別,對其實施城鎮最低生活保障。
(2)佔地養老保險適合哪些人買擴展閱讀:
失地農民符合五個條件可獲養老保險
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據了解,自2006年以來,湖北省被征地農民以每年12%的速度遞增。到今年底,全省年滿16周歲、人均佔有耕地0.3畝以下的被征地農民將達到200萬人左右。解決這一問題勢在必行。
《指導意見》出爐後,意味著該省將建立養老保險補償機制,按照「誰征地誰負責」的原則,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為被征地農民給予一次性養老保險補償。
凡符合以下五個條件的被征地農民都可以享受這一政策。承包地被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徵收;被征地時持有《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被征地時戶口在征地所在地;被征地後家庭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3畝(含0.3畝);年滿16周歲。
和以前相比,此次全省首次明確了養老保險的補償標准。
根據政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將給予被征地農民的一次性養老保險補償標准,按不低於被征地時所在市、州上年度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的3倍確定。對被征地時60周歲以上(含60周歲)的人員,按照一次性養老保險補償標准給予全額補償。
對被征地時60周歲以下(59至16周歲)的人員,年齡每降低1歲,補償標准按全額補償的1%遞減。省人社廳副廳長高忻表示,該補償標准參考了國內同等城市的標准,和以往相比,補償標准有所提高,在國內處於中上游水平。
Ⅲ 征地0.4畝就可以購買一個人的社會養老保險嗎
征地0.4畝。就可以購買一個人的社會養老保險嗎?應該是可以。
Ⅳ 佔地社保如何買,有哪些規定
佔地社保購買的規定有:
1、由各被征地村(社區)提供征地協議及土地補償合同;
2、被征地農民身份證及戶口本等證明;
3、填報的《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花名冊》、《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申請表》及《被征地農民待遇審批表》;
4、由國土資源部門審核後的《征地情況及保障資金明細表》。
經農村養老保險經辦機構審核後,發放《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手冊》或《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待遇證》。
佔地保險特指被征地農業戶籍人員繳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 需要徵收土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認為符合《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的,應當發布徵收土地預公告,並開展擬徵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
徵收土地預公告應當包括徵收范圍、徵收目的、開展土地現狀調查的安排等內容。徵收土地預公告應當採用有利於社會公眾知曉的方式,在擬徵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發布,預公告時間不少於十個工作日。自徵收土地預公告發布之日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擬徵收范圍內搶栽搶建;違反規定搶栽搶建的,對搶栽搶建部分不予補償。
土地現狀調查應當查明土地的位置、權屬、地類、面積,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權屬、種類、數量等情況。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應當對徵收土地的社會穩定風險狀況進行綜合研判,確定風險點,提出風險防範措施和處置預案。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應當有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系人參加,評估結果是申請徵收土地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