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養老金並軌後個人繳費基數怎麼算
養老金並軌後,個人繳費基數如何算?
按照相關政策,養老金並軌改革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告別“免繳費”時代,每月將繳納本人繳費工資基數的8%作為養老保險費用。
在過渡性養老金發放問題上,19地的細化方案均提出設立10年過渡期,確保“中人”的待遇不降低。
1、個人繳費基數如何算
梳理各地養老金並軌實施意見,各省份都按照國務院決定,統一確定養老保險個人繳費為本人繳費工資的8%,但對於個人繳費工資基數的表述有所差異。
山西、雲南、遼寧、黑龍江等地機關單位個人繳費基數包括:
①本人上年度工資收入中的基本工資
②國家統一的津貼補貼(艱苦邊遠地區津貼、警銜津貼、海關津貼等國家統一規定納入原退休費計發基數的項目)
③規范後的津貼補貼(地區附加津貼)
④年終一次性獎金
上海個人繳費基數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收入確定
受訪專家認為,個人繳費工資基數計算方案雖然不同,但並無大的差異。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分析說:“兩種辦法各有千秋,其中,分項合計的辦法要簡單一些,如果依據本人上年度月平均收入(上海)來確定,如果今年漲工資就會出現一個短時間內的缺口。”
2、特殊規定
各地還針對繳費和養老待遇的享受有一些特殊的規定。
北京
根據《北京市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施辦法》規定,獲得省部級以上勞模、有重大貢獻的高級專家等榮譽稱號的工作人員,在職時給予一次性獎勵,退休時不再提高其基本退休費計發比例。
黑龍江
明確了延遲退休人員的參保政策:改革後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和幹部管理許可權,經批准可適當延長退休年齡的工作人員,繼續參保繳費。其中少數人員年滿70周歲時仍繼續工作的,個人可以選擇繼續繳費,也可以選擇不再繼續繳費。待正式辦理退休手續時,按照規定計發養老待遇。
數量龐大的“中人”待遇降不降?各地發布的相關文件均明確,對“中人”實行過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實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過渡”的.辦法。
對改革前已退休的“老人”
保持現有待遇並參加今後的待遇調整
對改革後參加工作的“新人”
退休後其基本養老金按新的制度計發,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
對改革前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中人”
在按新制度計發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發給過渡性養老金,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
在以上提到的27個省份中,有19個省份明確了過渡期時間。這19個省份分別是廣東、北京、雲南、甘肅、陝西、天津、黑龍江、山東、福建、吉林、遼寧、江西、廣西、寧夏、河南、內蒙古、重慶、安徽、浙江,這些省份均在意見中提出,對於2014年10月1日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中人”,設立10年過渡期,過渡期內實行新老待遇計發辦法,過渡期結束後退休的人員執行新辦法。
金維剛表示,過渡期結束後,“中人”養老待遇會因人而異,但是差距不會太大。因為到時候不僅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有了一定的繳費積累,而且養老金還隨著待遇調整機制會不斷上調,再加上累積的職業年金,“幾項相加之後的養老金絕對額可能還會增加”。他同時也提到,養老金替代率水平不一定會比過去高。
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褚福靈說,過去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待遇與職務職級關聯極大,今後新人退休待遇更多會與工資和基金運營包括通貨膨脹等因素發生關聯,待遇水平也就是養老替代率將會和企業職工逐步看齊。
2. 養老金繳納基數怎麼計算
與社會平均月工資相比,如果你的工資收入高於社會平均月工資3倍時,繳費基數就是按社會平均月工資的3倍計算,以上部分不作為繳費基數計算;如果你的工資收入低於社會平均月工資60%時,繳費基數就按社會平均月工資的60%計算。
例如:當地的社會平均月工資是1500元:
1.你的工資是1200元,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就是1200元,按8%比例,你應當繳費96元;
2.如果你的工資是5000元,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就是4500元,以上的500元不計為基數,按8%比例,你應當繳費360元;
3.如果你的工資是800元,低於社會平均月工資的60%,則按1500元的60%計算,你的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就按900元計算,按8%比例,你應當繳費72元;
【拓展資料】
買養老保險需需交費多少年:
1.城鎮社保:最少需要繳費15年,每年保費都在上漲,現目前最低一年6000多。不管男女,達到退休年齡就可以辦理退休手續,領取養老金。
2.商業養老險,繳費可以選擇躉交,5年繳,10年繳,20年繳,領取時間也選擇50歲,55歲,60歲,65歲領取,相對於社保,繳費和領取都更加靈活,但社保是基礎,商業保險是補充,兩者結合,保障全面。
養老金也稱退休金、退休費,是一種最主要的社會養老保險待遇。
即國家有關文件規定: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後,根據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保險待遇,是造福社會的需要,主要用於保障職工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需要。養老金本著國家、集體、個人共同積累的原則積累、運作。當人們年富力強時,所創造財富的一部分被投資於養老金計劃,以保證老有所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