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千島湖跟太湖哪個大
千島湖。
千島湖,即新安江水庫,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境內,小部分連接杭州市建德市西北,是為建新安江水電站攔蓄新安江上游慎茄羨而成的人工湖。新安江水庫建成後,大壩將新安江上游攔截成一個巨大的湖泊。
崇山峻嶺淹入湖中成為大小島嶼,共1078個,故名「千島湖」。千島湖分東南湖區、中心湖區、西北湖區、西南湖區、東北湖區、和石林景區六個游區。
1955年,新安江水庫納仿動工興建。1959年,新安江水電站封孔蓄水。1960年,新安江水庫建成。1984年12月15日,浙江省地名委員會正式將新安江水庫命名為「千島湖」。千島湖為「世界三大千島湖」之一。千島湖水庫壩高105米,長462米;水庫長約150千米,最寬處達10餘千米;
最深處達100餘米,平均水深30.44米,在正常水位情況下,面積約580平方千米,蓄水量可達178億寬拍立方米,在最高水位時擁有1078座大於0.25平方千米的陸橋島嶼,並以2平方千米以下的小島為主,島嶼面積共409平方千米。
㈡ 為什麼要買千島湖的房子
1.
如果你是上班族,收入穩定,那麼你適合來一套。胡此中投資公寓的風險小,收益平穩,不影響現褲山有的生活質量。
2.
如果你是中老年或者退休人群,那麼你也適合來一套。一是方便自己養老住,千島湖適合養老;二是有空閑資金,保值,不打擾年輕扒團後輩的生活。
㈢ 蘇州太湖度假區適合養老嗎
蘇州太湖度假區適合旁慶養老。據查詢相關信息顯示蘇州太湖國家旅滑並游度假區是國務院批准建立的。度假區位於古城蘇州西側15公里處。東起古鎮胥口鎮,南臨浩渺太湖,西靠漁洋山,北依吳中名山穹窿,連接湖中長沙島、葉山島、西山諸島,啟動開發面積為11.2平方公里。處於太湖風景區中心,太湖72峰48島中大半分布在度假區四周。山水風景絕佳、空氣新鮮、氣候宜人、風光旖旎,季季有果、月月有花;文物古跡密集,是吳文化的發祥地。這里是一個理想的運讓握旅遊勝地。
㈣ 請問是蘇州東山西山和千島湖哪個風景好
千島湖會更好
千島湖,即新安江水庫,位於浙江省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境內,小部分連接杭州市建德市西北,是為建新安江水電站攔蓄新安江上游而成的人工湖。新安江水庫建成後,大壩將新安江上游攔截成一個巨大的湖泊。崇山峻嶺淹入湖中成為大小島嶼,共1078個,故名「千島湖」。千島湖分東南湖區、中心湖區、西北湖區、西南湖區、東北湖區、和石林景區六個游區
西山世稱洞庭西山,古稱夫椒山,包山,西洞庭,林歲改屋山,是太湖東南部的一個乎歷判島嶼,位於江蘇省蘇州市西南端,距蘇州古城45公里,西山島南北長11公里,東西長15公里,面積79.82平方公里,是中國內湖第一大島,由全長4308米的太湖大橋與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相連。西山屬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加上太湖水體的調節作用,具有四季分明,溫暖濕潤,降水豐沛,日照充足,無霜期較長的特點,盛產碧螺春茶葉爛哪,以及枇杷,楊梅,銀杏,板栗,青梅,柑桔等花果。
㈤ 千島湖適合養老嗎
非常適合!無論水質、空氣等硬體設施,還是娛樂、休閑等軟體設施都很適合。但是,千島湖的物價水平比較高,相比很多同級別的地區,此處算是很高的了。還有就是醫療設施,醫療水平相比較大城市還是有所不足的。平心而論,算是一個可以養老休閑的好地方,水以養人,好的水、有好的空氣才是身體最需要的。
㈥ 請問西湖、太湖、千島湖,這3個湖哪個最好看最好玩,最值得去
1.西湖就在杭州市內
2.千島湖在杭州淳安縣
3.太湖景區顫改在江蘇和浙江交界處
我建議去千飢態島湖,風景相對最好茄肢判
㈦ 千島湖 太湖旅遊
去太湖比較方便些,飛機可以直接搏卜飛到無錫,千島湖離叢跡杭州還有挺遠路,如果滲銀並飛機到杭州,過去還要兩個多小時大巴,不方便。個人喜歡太湖,景點多。
㈧ 千島湖不適合養老
你問的是千島湖適合養老吧?適合。
水質、空氣等硬凱搜返件設施齊全,有三個廣場漏兄,老人家可以去盯飢鍛煉。
千島湖,即新安江水庫,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境內,小部分連接杭州市建德市西北,是為建新安江水電站攔蓄新安江上游而成的人工湖。
㈨ 不到六百塊,包吃包住包照顧:這個地方的養老經驗值得推廣
在全國著名的縣級百強市第一名——崑山的東南端, 有一個待字閨中、風景如畫的小鎮——澱山湖鎮 。她的悉握畢東側與東南側,跟上海青浦區為鄰,北側跟崑山的千燈鎮、石浦鎮為伴,而西北側則跟大市鎮接壤。其中,最重要的是,她與 澱山湖 相連。
提起澱山湖,人們常常以為她是上海的一個湖泊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澱山湖,不僅是上海的,也是崑山的,主要是澱山湖鎮的。當然,人們也的確有理由對澱山湖有這種誤解。從空間距離上看,澱山湖距離上海市中心僅有60公里,同時,也是上海母親河——黃浦江的源頭。澱山湖,屬於太湖流域,又有湖島與浙江杭州的千島湖相連。總面積高達62平方公里,相當於11.5個西湖,是上海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其中,上海所轄水面面積47.5平方公里,約占整個湖域面積的五分之四。最為難得的是,在城市化與工業化高度發達的滬蘇交匯處,位於黃浦江主要取水口上游的澱山湖,其水質一直保持在國家二級,成為這個世界級城市最重要的水源保護地與生態涵養區之一。
澱山湖鎮,就是以這個與上海高度糾纏在一起的澱山湖得名 。根據調研了解到的信息,鎮域總面積為56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5個社區居委會。現在,2全鎮戶籍人口約為2.5萬人,外來人口大致為5.4萬,合計大致在8萬人左右。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為86.5億元,居民可支配收入為35225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超過10億元, 城鄉公共服務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的82% 。
與周庄、花橋、千燈等崑山其他鄉鎮相比,澱山湖鎮不僅名不見經傳,而且也遠非崑山的經濟發展明星。以2016年為例,其經濟總量在崑山8個鎮中, 排名第六,還不到崑山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3%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對於澱山湖鎮來說,經濟增長並非其強項,但在公共服務管理創新與支出上,卻是其優勢。其實,澱山湖鎮對睜芹公共服務的重視,已經在其公共財政的支出中得到了體現,那就是 城鄉公共服務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高達82% 。與之相比,2016年,江蘇全省公共財政支出的75%以上用於民生;蘇州市城鄉公共服務支出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比重為76.5%。
百孝善為先 。養老,始終是澱山湖鎮城鄉公共服務財政支持的主要方向之一,這也 與澱山湖鎮人口年齡結構有關 。調查顯示,在全鎮2.5萬戶籍人口中,進入社會撫養階段的老人,約有1萬人,大概在40%左右。在此,需要說明皮念一下的是,這里的老人,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年齡在60周歲以上的;二個是年齡在50-60周歲之間的女性退休人員。後者盡管年齡尚未達到老人標准,但是,因其已經脫離工作崗位,成為社會撫養人口。
面對洶涌而至的人口老齡化社會, 如何在有限的財政條件下,最大限度地讓老人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在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過得既有尊嚴又有體面,能夠真正地享受到夕陽無限好,始終是各級黨委、政府試圖破局的重大難題。這也是在五級國家行政管理體系中,位於最基層一級的澱山湖鎮政府在思考與探索的問題。
探索,既要有面上的鋪開,又要有點上的實驗與突破 。在澱山湖鎮,圍繞著養老中的重點與難點,即, 高齡老人養老問題 ,鎮黨委和鎮政府展開了積極嘗試,形成了一個由老人及其子女、社會力量和政府共同參與、相互促進、彼此監督的創新性經驗。這一探索,集中體現在晟泰村的 「離家不離村」 式養老模式中,可以將之稱為養老的 「澱山湖經驗」 。
在晟泰村 「離家不離村」的 養老探索中,其服務的對象,主要是80周歲以上的老人。這些老人,不僅年齡偏大、行動能力低下,而且原來都是村民。我們知道,受城市化與工業化推動,在崑山這些地方,傳統意義上的農村與農民,基本上已經不存在了。通過動遷,大都進入到了集中居住的城鎮所在地。在晟泰村養老中心的這些老人,基本上也都是動遷行政村的老人。由於高齡且子女不在身邊,如何對其養老服務就成為一個現實問題。
澱山湖鎮黨委和政府,從老人們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了「離家不離村」的新養老模式。 所謂「離家」 ,就是不讓老人們處於獨居狀態,避免與社會脫離聯系帶來的照顧不足意外風險; 所謂「不離村」 ,就是要把這些處於空巢、獨居狀態的老人,集中居住在距離原村莊不遠的養老中心,使其繼續保有熟悉的鄉音鄉景和人際往來。
作為一種對高齡老人的照顧模式,「離家不離村」並不難, 難的是,如何讓老人主觀上有意願、客觀上有能力接受「離家不離村」 。
勤儉節約、福蔭子孫,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於在新中國里渡過人士青年與壯年時期的老人們來說,這些美德,依然是融入其血脈的烙印。這種美德,同樣會對他們的養老偏好與養老行為產生重大影響。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於普通家庭的大多數老人來說, 並不願意在自身的養老上有太多的花費 。在此,我想說明的是,隨著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的確有部分人對養老的花費已經不敏感,但是,對於大多數老人來說,錢,依然是一個敏感的現實問題。之所以對養老花費敏感, 有著心理與文化上的雙重原因 :一方面,老人們傾向於認為,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這是一個走向終點的旅途,沒有必要有過多的浪費。另一方面,家族的傳承,一直是中國文化的基本特性之一。這種傳承,不僅體現在血脈上的代際承繼,同樣體現在財富上的代際交接。老人們都想給子代、孫代留下一點自己離開人世後的念想,即使這種物質上的念想,並沒有重大意義, 只是象徵性的,但對老人來說,卻是在自身處於無力感、無能感最強烈的晚年,所能做的幾乎唯一的事情 。為了實現這一目的,老人們寧願自己的晚年,過得艱苦些。當然,這種物質上的艱苦,會換來他們心理上的成就感。其實,這也心理與文化原因,也解釋了在相當程度上,為什麼老人們不願意到機構去養老。
讓老人主觀上有意願、客觀上有能力接受「離家不離村」 ,我認為,這是澱山湖鎮在高齡老人養老上最重大的創新與探索,破解了當前充斥全國各地的老人主觀不願養老的客觀物質原因。
晟泰村的經驗可以集中概括為「 成本導向 」。在晟泰村,有一個對養老成本構成的明確賬本。根據測算,老人的養老費用大致有四個方面構成:
一是 房屋的租金 。每個床位的月成本大概為125元左右。
二是 水電費 。由於每棟房子都有一個熱水鍋爐,每個房間配有空調、衛生間、公共洗澡間,每個月的費用大概在130元左右。
三是 衛生保潔用品、什雜費、各類活動用品,以及其它一些不可預見費用 。每個月大概為130元左右。
四是 人員工資 。按平均年工資五萬元計算,平攤到床位上,大概為每個月347元。
匯總可以看出,平均每個床位的月運營費用為732元。晟泰村一號養老公寓的實際運行情況看, 最終成本大概在650元以上 。
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澱山湖鎮政府提出了 成本「6:2:2」的分攤機制 ,即,老人家庭承擔60%,鎮財政與村委各承擔20%。
在此基礎上,又根據老人的年齡情況進行分段收費:
(1) 80到85周歲之間的老人 ,月繳納運營費用390元左右(不同房型略有差異);
(2) 85周歲以上至90周歲的老人 ,月繳納運營費用降低10%;
(3) 90周歲以上至100歲的老人 ,月繳納運營費用降低20%;
(4) 100周歲以上的老人 ,全免費。
在養老成本中,還有一塊成本,即,養老中心的改造費用,這一塊則由政府承擔。
為了進一步 減輕老人們的費用支出 ,澱山湖鎮繼續在養老中心的運營資金籌集上做文章,提出了運營費用「三老分攤」的創新性舉措,即,由「老人及其子女」、「老闆」和「老百姓」來共同分攤。
(1)「老人及其子女」分攤部分: 大概占運營費用的三分之一,大概為每月260元。
(2)「老闆」分攤部分: 指的是澱山湖本土民營企業家和社會愛心人士,他們以「認領整棟寓所或床位」方式出資,平均每個床位年資助額為3000元,月費用為250元。
(3)「老百姓」分攤部分: 經過上述分攤後,剩餘的資金缺口每月大概在180-200元之間。在實踐中,澱山湖鎮政府採取了 極具創新性的做法 ,這一塊的運營費用缺口並不以現金的形式收取,而是以老百姓志願活動降低運營人力成本方式來填補。
除了通過招募退休女工為養老中心提供打掃衛生、天天娛樂之類的基本服務外, 其他服務項目,均有老百姓志願者提供 ,包括:星期天服務、衣服洗滌、老人洗澡、周衛生、季衛生、床衛生、慶生活動、旅遊活動、游戲活動等。據介紹,在這些志願者活動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讓老人的子女也參與進來。這樣,就可以解決老人的諸如洗澡等服務項目。
可以看出,經過 成本的總量控制與分解 後,最終老人及其家庭 以貨幣形式支付的養老運營費用 每個月只有260元左右。當然,對於老人來說,除了支付運營費用外,還有一項基本支出,那就是 一日三餐的費用 。
對於這一塊費用, 政府也有補貼 。根據測算,包括食材、人工等在內,老人們中餐的成本大概在12塊錢略多些。菜品一葷兩素一湯,在樣式上也根據季節調整,並還要兼顧老人們的一些個性化偏好,如,不吃辣、不吃海鮮等特殊情況,進行定製。在這12塊錢中,老人只需要出3塊錢,其他的由政府補貼(當然,這一優老措施,目前還僅局限於80周歲以上的高齡老人)。
按此計算,老人們由自己支付的餐飲支出,一天大概在10塊錢,一個月也就在300塊錢。如果再加上運營成本,老人們在「離家不離村」的養老中心,一個月自己實際支出的貨幣資金,還不到600塊錢。可以說, 不到六百塊,包吃包住包照顧 ,這就是澱山湖鎮在高齡養老上完成的人口老齡化的新答卷,也是為江蘇甚至中國高齡老人養老所作出的新探索。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澱山湖鎮在養老服務上,走出了一條 「低成本、優服務」的新路 。我們知道,成本與服務始終是一對矛盾: 控製成本,就無法提高服務;提高服務,就無法控製成本 。這幾乎是一個普遍性的難題,然而,澱山湖鎮給出了新的嘗試,讓人們看到了解題的新希望。
當前,老齡化社會撲面而來。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 。關愛老人,關心養老,是每一個人都必然會遇到的問題,這也是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亟需破解的難題。不客氣地說,全國大多數地方,在養老上,都存在 「緊缺性浪費」現象 。
何謂 「緊缺性浪費」現象 ?我指的是,在養老使命如此沉重、養老壓力如此巨大、養老資源如此緊張的情況下,各級黨委和政府從有限的財政資金中擠出來的錢,並沒有用在養老的刀刃上,存在嚴重的「浪費性」、「低效性」甚至「無效性」使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稍微用心觀察一下就可以發現,為了迎接老齡化浪潮、為老人創造一個良好的晚年生活、順應國家的大政方針,各地在養老供給上,存在一種非常不健康的攀比現象:都在比誰都養老設施更多,更先進,然而,卻根本沒有人關心這些重金投入的先進設施,是否符合老人需要。
養老,是整個社會的需求,然而, 一旦這種需求脫離老百姓的實際支付能力,就成為無效需求 。以南京為例,現在一個低端養老中心,一個月的費用就要在2000塊錢以上。然而,普通城市職工一個月的退休金又能有多少呢?特別是,在這種低端養老中心裡,對老人的照顧,基本上是「等死式」照顧。據了解,在部分養老中心,在效率驅使下,護理人員根本沒有耐心照顧老人。我們知道,老人行動能力低下,吃飯速度慢,但是,有養老中心為了提高老人進餐效率,對失能、半失能老人,採取填鴨式喂養的方式。 老人毫無尊嚴,只能苟延殘喘 。
養老,迫切需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那種以政府考核指標為導向,而沒有尊重老人現實需求及其支付能力的養老,實在是傷財勞民。澱山湖鎮的經驗就是, 養老是一個精細化的工作 。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與用心,梳理老人的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的需求,進行精準化供給, 才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優化服務,實現一舉雙得 。澱山湖鎮的經驗表明,這是一條可以走得通的路,也應有更多的地方一起來走。其中,最重要的是,各地方政府一定要放棄粗放式、指標化的管理方式,代之以用心、耐心的精細化與真誠化養老,這樣,才能讓中國的養老之路走得通、走得穩,走得遠的大道。
㈩ 養老選哪裡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