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養老保險交哪個檔次最劃算
養老金待遇遵循「多繳多得」的原則 ,所以繳費檔次越高,退休後的養老金待遇也會更好。 3.回報周期 回報周期≈總投資÷年領取數額; 最低檔300元繳費檔次,不到2年半的時間就能回本,剩下的便是享受養老保險政策帶來的實惠,而最高檔5000元繳費的,則需要9年多才能回本,回報周期更長; 養老保險的核心原則里不但有多繳多得,還有 「劫富濟貧」 的設定,這是 繳費越低性價比越高 的原因。 但是,我們同時要考慮一個問題,養老保險是為了保障老年後的生活,過低的繳費雖然能很快回本,卻並不能維持老年後的生活水平,100元翻三倍也才300元,而兩千塊一點五倍就3000元了,這就是 性價比不等於夠生活 。
所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還是交最高檔次好。 5、一次性補交政策紅利 如果臨近退休,能夠一次性補交居民養老保險,建議交最高檔次,非常劃算。 結合上面的計算方法,
㈡ 城鎮居民養老保險交哪個檔次最劃算
對於城鎮居民和鄉下居民而言,在繳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時面臨一個疑問,居民養老保險通常有十幾個檔次,到底交哪個檔次好呢?
本期話題就完全解答這個疑問。
一、居民養老保險常見檔次
居民養老保險常見檔次劃分是:
年交100元、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500、2000、2500、3000、4000、5000、6000元
最低檔次:通常年交100、200元,只有低保戶、特困供養人員、重度殘疾人等貧困人員才可以投,一般居民最低投保檔次是年交300元以上,有的城市600元或1000元起投。
最高檔次:有的省封頂年繳3000元,有的省封頂年繳6000元。
二、居民養老保險最值得關注的三個檔次
第一個:最低檔次
對於年繳100元或200元的困難人群而言,本身繳費能力比較低,最低檔次壓力比較小,而且有的省市針對特困人群乾脆免除保費,到了退休年齡可以拿養老金。
一年交兩三百,交15年,累計繳費金額1500或3000元,養老金每個月基礎養老金加上個人賬戶養老金,一個月至少100-300多元,一年時間就領回所交的錢,往後都是躺贏。
第二個檔次:滿足基本生活檔次
這一點因人而異,假如生活在鄉下,生活成本比較低,每個月生活費至少600元,當地基礎養老金180元,意味著個人賬戶養老金至少要有420元才能滿足養老預期目標。由此可以反過來算出要交哪個檔次: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繳費+政府補貼)×繳費年限÷139=420元
選擇繳費15年,意味著個人繳費加上政府補貼至少達到3892元
意味著只能選擇年繳4000元,政府補貼400元,那麼個人賬戶養老金肯定大於420元,如果選擇較低檔次,就需要提高繳費年限。
選擇年繳4000元,政府補貼400元,交15年,假設當地基礎養老金180元,可以算出60歲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180+(4000+400)×15÷139=180+474.8=655元
第三個檔次:選擇最高檔次
對於任何有繳費能力的人而言,在任何省份,最有利的就是最高檔次,原因在於:
1、繳費檔次越高,政府補貼越高,比如年交6000,政府補貼600元;
2、繳費檔次越高,個人賬戶養老金越高,退休待遇更高;
3、居民養老不存在吃虧的可能,個人所交部分全部進入個人賬戶,萬一沒有退休就身故,家屬可以全額繼承個人繳費和政府補貼的金額。另外還有若干個月的基礎養老金作為喪葬費。
選擇最高檔次退休待遇:
假設當地基礎養老金180元,個人年交6000元,政府補貼600元,交25年,60歲退休待遇:
基礎養老金180+(6000+600)×25÷139=180+474.8=1367元
最後做個總結:
通常最低檔次適合特殊人群,想要量入為出夠用就行,結合未來每月基本支出來算出合適檔次,有條件的還是選擇最高檔次。
看完有疑問,可以說出所在城市(每個城市基礎養老金不一樣)和期望拿到的養老金,可以幫你算下選擇哪個檔次。
㈢ 農村養老保險交哪個檔次最劃算
農村養老保險繳費檔次是自身情況而定的,沒有具體方案,原則是多繳前者睜多得。農村養老保險繳費標准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個檔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設繳嫌答費檔次。無論是哪一個檔次,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都是一樣的計算方法。計算公式:月養老金待遇=(個人繳費總額+政府補貼+個人賬戶利息)除以139元每個月+基礎養老金。我們在選擇繳費檔次時,可以參考這三種繳費方法:
1、最低繳費,是回本最快的方法,但拿到的養老金是最少的;
2、最高繳費,將來拿到的錢是最多的;
3、政府補貼比例最高繳費,將來養老金不是最多的,也不是最少的。一般情況下,年齡大的選擇最高繳費檔次來繳納。年齡小的,可以採取前高後低的繳費方式。
農村養老保險,是指以農村非城鎮戶籍的居民為保險對象的養老保險制度。農村養老保險的基本原則是保障水平與農村生產力發展和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適應。養老保險與家庭贍養、土地保障以及社會救助等形式相結合。權利與義務相對等。效率優先,兼顧公平。自我保障為主,集體(含鄉鎮企業、事業單位)調劑為輔,國家給予政策扶持。政府組織與農民自願相結合。農村養老保險基本原則:
1、因地制宜的發展社會養老保險,強制性與自願性相慧歲結合;
2、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與其他保障制度的協調發展原則;
3、區別對待原則,對於進城務工的農民應該靈活對待,能夠納入到城鎮中參加養老保險的盡量納入城鎮的養老保險體系,提前與城鎮的養老保險體系銜接;
4、循序漸進原則。逐漸擴大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慢慢過渡到完全的以社會養老保險解決養老問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二條 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㈣ 農村養老保險交哪個檔次最劃算
農村養老保險有15個檔次,以河南為例:分別為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4000元、5000元這15個檔次,對應補貼標准分別為30元、40元、50元、60元、70元、80元、90元、100元、120元、140元、160元、190元、220元、250元、280元、310元、340元。
也就是說養老金交的越多,補貼越多,大家可根據自己的收入,選擇適合自己的檔次。
農村養老保險交哪個檔次最劃算呢?
我們來算算:
上交200元檔次,個人養老金為3500-139=25元/月,再算上基礎養老金103元,這樣一個月就可領取128元,一年可領1536元,2年就可將本錢領取出來。
如果大家選擇500元檔次,個人養老金為8400/139=60元/月,這樣一個月領取的養老金為163元/月。
而選擇2000元檔次的話,個人養老金為33300/139=240元/月,一個月可領343元/月。
而如果選擇3000元檔次,個人養老金為48750/139=351元/月,一個月可領454元/月。
而選擇5000元檔次的話,個人養老金為80100/139=576元,再加上103元基礎養老金,一個月可領679元/月。
可見,繳費的檔次越高,領取的養老金也會更高一些。有選擇200元檔次的2年就回本,5000元檔次算上利息的話需要9年回本。
個人建議農村養老保險,年輕的時候交較低檔次劃算,臨近退休時選擇較高檔次劃算。
㈤ 養老保險交哪個檔次最劃算
養老保險交300%的檔次最劃算。
養老保險交的檔越高,退休時拿的退休金相應的越高。養老保險繳費的年限越長,繳納的費用越多,養老金待遇自然越高,最好交到退休為止。就國家目前制度來看,我國的社會養老金待遇包括基礎養老金與個人賬戶養老金兩個部分,參保人在繳滿15年後每多繳一年,計發基礎養老金待遇時也會相應提高1個百分點;而個人繳費全部計入其個人賬戶,誰的個人賬戶儲存額多,按月領取的養老金待遇就高,即使儲存額發完了,只要參保人還健在,國家也保證繼續按該標准發放到其死亡時止。
㈥ 農村養老保險交哪個檔次最劃算
農村養老保險交最高檔次會比較劃算。農村養老保險一般可以分13個檔次進行繳費,不同地區的具體檔次金額有所差異,比如有的地方最高檔次為3000,有的地方最高檔次為6000,有的地方最高檔次為9000等。一般來說,農村養老保險秉承多交多得的原則,也就是說,繳費越多,在滿足累計繳費年限有15年的前提下,參保人年滿60周歲後,每月可領取的養老金也就越多。而且即便參保人身故,也一般可以將農村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個人繳費+政府補貼)裡面的錢都交給參保人的繼承人予以繼承,所以不存在會虧本的可能性。
舉個例子,因為農村養老保險在年滿60歲後可領取的月養老金為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所以在不考慮政府補貼等其他因素的前提下,若繳費年限累計為15年、基礎養老金為238,則選擇繳費檔次為年繳1000的話,那麼年滿60周歲後,每月可領取的養老金為:
基礎養老金238+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1000*15)/139=345;
若選擇繳費檔次為年繳3000的話,那麼年滿60周歲後,每月可領取的養老金為:
基礎養老金238+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3000*15)/139=531。
㈦ 個人交養老金交什麼檔次劃算
法律分析:
個人交養老金可以根據個人的收入水平進行選擇。社會養老保險的繳費檔次再60%-300%之間。如果投保人是從35歲開始繳納的養老保險,並且繳納至60歲退休的話,一共是25年的繳費期限。如果按照最低的繳費檔次60%來算的話,那麼退休是可領取的退休金是1700元左右。如果是按照100%的檔次繳納的話,那麼到期之後可領取的退休金就是2500元左右。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擇更高的養老保險檔次,之後獲得的養老金也會越多。但是從性價比來看的話,選擇60%的檔次繳納就完全可以了。另外,選擇匹配自己收入水平的繳費基數也是可以的,養老金也會更高。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一條 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衍生問題:
個人怎麼交養老金?
無工作單位的流動人員帶上本人戶口和身份證原件辦理,戶口在哪個區,就在哪個區的社保局辦理。你也可以選擇辦理居民醫療保險,應和養老保險在同一區域辦理, 在本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所設立的"流動人員繳費窗口"參保,具體繳費標准可根據《年度個體工商戶業主和流動就業人員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標准》選擇確定
㈧ 個人養老保險交幾檔合適
如果我們參加養老保險考慮是否省錢的話,肯定是按照60%檔次繳費更劃算一些。
靈活就業人員多數是從事一些工作、時間和收入都不穩定的崗位,收入水平普遍比長期穩定職工低,更何況還是需要自己承擔全部的養老保險費。
第一,省錢
如果我們參加養老保險考慮是否省錢的話,肯定是按照60%檔次繳費更劃算一些。
靈活就業人員多數是從事一些工作、時間和收入都不穩定的崗位,收入水平普遍比長期穩定職工低,更何況還是需要自己承擔全部的養老保險費。
比如說下面這個地方公布的2022年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的繳費標准。60%的基數只有3519元,按照20%的比例繳費,一月只需要繳納703.8元,一年是8445.6元。
如果是100%的檔次繳費,繳費基數提升為了5865元,每月需要繳納1173元,一年是14076元。
如果家庭收入實在不高,負擔不起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的話也可以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這是一種國家的福利保障,肯定不會虧本,但是待遇要低一些。
第二,投入產出效率。
絕大多數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是考慮以最低的付出獲得最高的收益率。如果從性價比角度講,肯定是60%檔次更劃算。
首先,養老金計算公式中,60%的檔次更劃算。在計算基礎養老金時,養老保險每繳費滿一年,60%檔次繳費的情況下,可以領取0.8%的養老金計發基數的基礎養老金。如果是100%檔次繳費的情況下,只能領取1%的計發基數,性價比明顯是60%檔次繳費更高。
其次,養老金增長時,繳費檔次的作用較小。其實人們對於養老金調整有很多要求,比如說人人增加相同的養老金,對老人進行照顧,按繳費年限調整等等。國家一般是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斜的方式來進行。定額調整,人人增加相同的錢數,跟繳費基數無關;按繳費年限掛鉤調整,也跟繳費年限無關;傾斜調整部分,主要是對高齡老人和艱苦邊遠地區照顧,也跟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無關。
第三,喪葬撫恤待遇。喪葬補助費是每一個省份人人相等的,兩個月的上年度該省是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一次性撫恤金,是根據繳費年限和領取養老金時間長短可以領取9~24個月的該省是上年度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都體現不出60%和100%的區別。
養老金高低。
大家需要考慮一下,我們參加養老保險究竟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老年以後有一份充分的養老金提供生活保障嗎?如果是從養老金高低角度講,還是100%檔次的養老金更劃算、更高。
個人賬戶養老金,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余額是按照繳費基數的8%每月記錄的,會按照繳費基數的高低形成個人賬戶養老金,影響個人賬戶養老金待遇。這也是相對公平的,100%檔次和60%檔次形成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就是10:6。
基礎養老金盡管待遇差距比較小,但實際上依然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所以說,100%檔次繳費的養老金更高,對於養老更有保障。
保值增值。
很多人實際上有能力按照100%檔次繳費,可是他們選擇60%檔次繳費。省下的錢他存到銀行里去了。結果每年只有2%~3%的利息,即使是理財產品也不過4%~5%。
可時養老金的各種待遇呢?基礎養老金是跟社會平均工資相掛鉤,每年都增長8%~10%。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每年的記賬利率都在6%~8%以上。退休以後養老金增加,依然有按養老金水平掛鉤增加的選項,而且未來所佔的比重也會越來越高。
所以,肯定是高檔次繳費參加養老保險,保值增值能力更強。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條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