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養老保險的個人繳費比例是多少
分為兩種情況,具體如下:
1、如果參加的是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那麼個人繳費比例是20%,其中只有8%進入個人賬戶,其餘12%劃入統籌基金。
2、但如果參加的是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那麼個人繳費比例為8%,全部劃入個人賬戶;公司繳費20%,全部劃入統籌基金。
(1)養老保險個人比例原來多少擴展閱讀:
社保繳費歷史
在社會保障的歷史上有兩個里程碑:一是德國在俾斯麥時期首創社會保障制度;二是在1935年美國建立全面社會保障制度,並將社會保障制度化,這對二戰後社會保障制度的全球化產生了很大影響。
在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過程中,二戰是個分水嶺。
總的來說,二戰以前的社會保障制度在保障的項目、覆蓋率和保障的水平等方面各國可能不同,但是相同的一點是:
社會保障只是保證居民擁有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二戰以後,社會保障進入到另一個階段,福利國家紛紛出現,其先鋒是英國。
20世紀70年代,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實踐紛紛出現於工業國家。
2018年9月18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特別強調,必須按照國務院明確的『總體上不增加企業負擔』的已定部署,確保社保現有徵收政策穩定。
❷ 個人養老保險繳費比例是多少
養老保險單位和個人繳費比例是多少
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為16%,個人繳費比例為8%,單位所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用全部進入到養老保險統籌賬戶當中,個人所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用均存入在個人養老保險賬戶當中,歸繳存者個人所有。
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是根據職工本人的月均工資確定的,職工工資水平越高,那麼社保的繳費基數就越高。不過各地區對於社保繳費基數設定的有一個范圍,參保地社保最低繳費基數為當地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60%,最高繳費基數不超過當地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3倍。
每個地方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都不一樣,具體可以咨詢當地社保局工作人員了解。
❸ 養老保險個人和單位的比例各是多少
養老金繳納比例個人和單位的比例是8%和20%。❹ 養老保險劃入個人賬戶比例是多少
一、養老保險劃入個人賬戶比例是多少
養老保險劃入個人賬戶比例如下:
企業以全部職工繳費工資基數之和作為企業繳費工資基數,以20%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並且全部劃入統籌基金。職工個人則以其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作為繳費工資基數。
個人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為8%,並且全額計入個人賬戶。另外法律快車提醒,個人繳費工資基數設置了上限與下限,若低於本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以本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作為繳費工資基數;超過本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300%的部分,則不計入繳費工資基數。養老保險的基金主要來源於企業與個人分別按企業和個人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用。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怎麼算
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方法:
1.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
3.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❺ 養老保險個人繳費比例是多少
養老保險的繳存比例是個人為8%,單位承擔20%。養老保險個人繳納比例一般是根據社保部門的規定為主,以實際工資作為繳納基數。養老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養老保險是國家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而退出勞動崗位後而建立的一種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社會保險制度。目的是以社會保險為手段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養老保險是在法定范圍內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會勞動生活後才自動發生作用的。所謂"完全",是以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脫離為特徵;所謂"基本",指的是參加生產活動已不成為主要社會生活內容。其中法定的年齡界限才是切實可行的衡量標准。同時被保險人只有滿足以下兩個條件,即: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條件已辦理相關手續;按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的,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核准後的次月起,方可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及喪葬補助費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