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些省出台了養老金上調方案
根據國務院統一部署,2022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的差額要於7月底前發放到位。據初步統計,2022年養老金調整方案已經有13省份有消息了,分別是雲南、安徽、江蘇、山西、陝西、湖南、河南、吉林、遼寧、寧夏、廣西、河北、天津市。
注意:2021年12月31日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人員,可以參與此次養老金調整。
養老金按「三步走」方式調整
第一步是定額調整,同一地區各類退休人員統一增加相同額度的養老金,體現社會公平。
第二步是掛鉤調整,與退休人員本人繳費年限(或工作年限)和基本養老金水平掛鉤,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
第三步是傾斜調整,高齡退休人員、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等人群,可適當提高調整水平。
② 16省份城鄉居民養老金將上漲,養老金上漲的省份有哪些
上漲養老金的省份有:北京,西藏,浙江,江蘇,廣西,內蒙古,寧夏,江西,甘肅,安徽等地。除了城鄉老人職工,養老金也有所上調,而且部分地區已經發放了,預計有1.2億職工老人受到優惠。除了調整養老金,部分地區最低工資也有所上漲,比如北京上海江蘇等地,最低標准工資將增加120元。
作為一名年輕人,究竟要不要去繳納養老保險。
很多年輕人覺得自己根本就活不了那麼長,所以選擇不交養老保險,其實這種思想是錯誤的。繳納養老保險是對自己未來負責,就算最終沒有達到相應年齡,也可以退部分養老這樣。60多歲老年人基本上沒有勞動力,如果沒有存款,可能每個月生活都是問題。所以有條件的一定要交,沒條件的也應該購買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按年繳納還是能夠承擔得起。要注意的是如果累積繳納不滿15年,最終只能一次返還到個人賬戶,不能按月享受養老金。
③ 養老金調整方案公布有那幾個省
截至目前,已有天津、河北、山西、遼寧、吉林、江蘇、安徽、河南、湖南、廣西、雲南、陝西、寧夏宣布上調養老金。2022年的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要在7月底以前完成。從6月底開始,到現在已經有13個省份,公布了2022年的基本養老金調整方案。
養老金調整主要分為三部分。
今年的養老金調整,按照國務院養老金調整通知的要求,主要分為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斜三部分。定額調整體現的是公平原則,人人增加相同的錢數。掛鉤調整主要體現長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應當與繳費年限和本人的養老金水平相掛鉤。傾斜調整主要是對高齡老人和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實施傾斜照顧,可以額外提升其養老金調整水平。
(一)定額調整部分。目前來看已經公布調整方案的13個省份,定額調整錢數是普遍在30元到50元之間。但是也有過高和過低的地區。目前,定額調整標准最低的是雲南省,只有20元;標准最高的是寧夏自治區,定額調整標準是60元。定額標準的多少,跟當地的養老金水平無關的,主要還是看當地的政策傾斜程度。像江蘇省的定額標准只有27元,但是其掛鉤調整標准相對較高。
(二)掛鉤調整部分,又分為按繳費年限掛鉤和按養老金水平掛鉤。
1.按繳費年限掛鉤,主要是每年繳費年限增加一定額度的基本養老金。大多數地方都在1~1.5元之間。比如說廣西自治區是1元,湖南省是1.2元、河南省是1.3元。
有一些地區對於繳費年限15年以下的人員是統一按照15年標准或者一定額度增加。比如說寧夏自治區是15元,陝西省是16元,天津市是22.5元,安徽省是32元。這種相當於定額調整的一定延伸了。
現在比較流行的是繳費年限超過15年的部分,給予更高的標准,以鼓勵人們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比如說吉林省繳費年限25年以下,每年繳費年限增加基本養老金一元。26~30年、31~35年、36年及以上每年繳費年限增加基本養老金二元、三元和四元。
按繳費年限掛鉤標准最高的,實際上還是江蘇省。繳費年限15年以下16~25年、26年及以上,每年繳費年限分別增加基本養老金1.4元、2.2元和3.8元。如果說繳費年限40年的話,江蘇省可以增加100元,但其他地區普遍沒有這樣高的標准。另外,如果繳費年限短的話,安徽省的標准相對較高。繳費年限15年及以下可以增加32元,15年以上的部分每年繳費年限增加2.2元。安徽省繳費年限25年就可以增加54元,而江蘇省只能增加43元。
2.按養老金比例調整,主要是根據退休前本人基本養老金的一定比例增加養老金。目前最低的省份是安徽省只有0.5%,最高的省份是廣西自治區,高達1.8%。實際上今年養老金調整的總體水平只有4%,大部分地區的養老金水平掛鉤調整並沒有變化,甚至比例有所提升。只有安徽省出現了下降的特殊情況。
(三)傾斜調整部分,主要也是分為高齡老人傾斜調整和艱苦邊遠地區傾斜調整兩類。
1.高齡老人傾斜調整,主要是針對2021年12月31日前年滿70周歲以上的老人。
河南省非常特殊,對於年滿65周歲以上的老人就有傾斜照顧了。過去的時候還有北京、上海和浙江省的女性,目前這幾個地方的養老金調整方案暫時還沒有公布。河南省傾斜增加的標准並不高,跟去年一樣還是20元。但是對於90歲以上的老人傾斜增加60元。
高齡傾斜調整標准最高的地區是遼寧省,70~79周歲、80周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額外增加基本養老金40元和80元。
2.艱苦邊遠地區傾斜照顧。已經公布調整方案的地區,河北、山西、遼寧、吉林、湖南、廣西、雲南和寧夏都有相應的地區,不過一般傾斜標准不高,多數在5~10元之間調整標准,標准最高的地區是雲南省和河北省最高30元。
總體來看,今年養老金調整方案還是各有側重的,一般來說在江蘇等地區繳費年限長、養老金水平高的老人,增漲的錢數高。但是在安徽、寧夏等地區,繳費年限短的老人增加的養老金錢數相對更多一些,增長的比例更高。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五條 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第十八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④ 2021年公布養老金上調省份有哪些
法律分析:今年我國31個省級行政區養老金均有上調,各省以全國總體調整比例為高限,確定本省調整比例和水平。
法律依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於2021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
第二條 調整水平。全國總體調整比例按照2020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4.5%確定。各省以全國總體調整比例為高限,確定本省調整比例和水平。
第三條 調整辦法。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辦法,並實現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調整辦法統一。定額調整要體現公平原則;掛鉤調整要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可與退休人員本人繳費年限(或工作年限)、基本養老金水平等因素掛鉤;對高齡退休人員、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可適當提高調整水平。繼續確保安置到地方工作且已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企業退休軍轉幹部基本養老金不低於當地企業退休人員平均水平。要進一步強化激勵,適當加大掛鉤調整所佔比重。
⑤ 16省份城鄉居民養老金上漲,上漲的原因是什麼
16省份城鄉居民養老金上漲,上漲的原因是養老保險保障項目增加了。
⑥ 2021年各省養老金計發基數
自2021年11月以來,多省份陸續公布了當地2021年度養老金計發基數。據《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不完全統計,已經公布的省份包括北京、廣東、天津、江蘇、青海、寧夏、海南、浙江、陝西、山東、甘肅、湖南、河北、遼寧、江西、廣西、貴州等共17個。其中,北京以10534元/月居首,廣西以6184元/月暫居末位。
由於存在地方差異,各地的養老金計發基數不盡相同。但是,從已經公布的省份看,不少省份的養老金計發基數出現一定幅度上漲。這給2022年養老金是否會實現「18連漲」留有一定的想像空間。
多省份2021年養老金計發基數上漲
養老金計發基數一般指「養老保險基數」。該基數指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是計算應當繳納養老保險費比例的基數。一般情況下,該基數以上一年度職工的年平均工資確定,除以12便為月繳費基數。
從目前已經公布的17省份看,北京以10534元/月暫居首位,同時也是第一個破萬元的城市;廣東以8332元/月暫居第二位;天津是8324元/月,排名第三位。廣西的養老金計發基數是6184元/月,暫居末位。
相比2020年,2021年養老金計發基數上漲的省份不少(見圖表)。據《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不完全統計,北京、廣東、天津、江蘇、青海、海南、山東、甘肅、河北、遼寧、廣西等11省份的養老金計發基數上漲。其中北京漲幅最高,達6.3%,暫列第一位。其次是廣東,漲幅為6.01%,暫列第二位。位列第三的是青海,漲幅為5.22%。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王紅茹據各地人社局發布信息整理
北京最為明顯,不僅實現養老金計發基數居首,漲幅也是最高。人社部原勞動工資研究所所長、中國勞動學會特約研究員蘇海南道出了其中的「秘籍」。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養老金計發水平提高離不開地方經濟支撐。近年來,隨著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的產業發展方向更為清晰。
「北京在金融服務、數字經濟、文化旅遊、專業服務等領域的優勢非常突出,還有集成電路、智能網聯汽車、智能製造與裝備、綠色能源與節能環保等『北京智造』特色優勢產業作為支撐,這些都是北京GDP和財政收入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的基礎,也為每年養老金計發基數上漲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蘇海南說。
除了北京,廣東省的養老金計發基數也比較高。2021年廣東的養老金計發基數為8332元/月,相比2020年上漲6.01%。良好數據背後同樣離不開經濟的強力支撐。
廣東省統計局公布的2021年前三季度廣東經濟運行情況顯示,2021年廣東省前三季度工業生產保持穩定。
分行業看,支柱行業實現較快增長,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0.5%、12.1%;現代產業發展較快,新能源裝備、生物葯品製造、電子元件及電子專用材料製造同比分別增長27.3%、43.1%、24.6%;原材料加工行業保持較高增速,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化學纖維製造業同比分別增長25.6%、20.6%;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產量增長形勢良好,其中,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同比均增長67.1%,新能源汽車增長176.8%,智能手環和智能手錶分別增長40.0%和56.7%。
除了東部發達省份,一些西部省份2021年的養老金計發基數也明顯上漲。比如青海上漲5.22%,甘肅上漲4.90%,廣西上漲5.01%。
「養老金計發基數是否上調由很多因素決定。」蘇海南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既有經濟發展水平因素,也有現行退休人員退休金水平高低的因素。「如果一些西部省份經濟發展狀況不是很理想,退休金水平相對偏低,為了跟『左鄰右舍』省份退休人員的退休金水平有一個適當的平衡,與在職職工的工資水平有一個適當的平衡,與物價上漲有一個合理的對沖,也會安排養老金計發基數合理上調。」
以青海為例。根據青海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0年全省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84278元/年(7023元/月),確定2021年度社會保險繳費基數上限為21069元/月,繳費基數下限為4214元/月。同時,青海省正式確定2021年度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計發基數為7908元/月。
7908元/月的基本養老金計發基數,比青海省2020年度7023元的職工月平均工資額,高出了885元。
2021年養老金計發基數主要針對2021年退休人員
2021年基本養老金計算基數的人員范圍都是哪些人?北京2021年11月12日發布的《關於2021年本市參保人員社會保險待遇有關問題的通告》稱,2021年達到退休年齡並辦理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手續的人員,核算養老保險待遇時,以10534元/月作為計發基數。
也就是說,以10534元/月作為基本養老金計算基數的人員,主要是指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間,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並辦理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手續的人員。
對於那些在通告發布前,已經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人員是否補發差額部分養老金?該通告指出,2021年1月1日至今達到退休年齡,並已辦理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手續的人員,按照上述規定重新核算基本養老金並補發差額部分養老金。
不僅北京,其他省份亦然。除了2021年的退休人員,在其他年份退休的是否享受該待遇?
「2021年新退休人員退休時基本養老金以2020年職工平均工資為計發基數,而2020年退休人員退休時基本養老金以2019年職工平均工資為計發基數,在退休時已分享上年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也就是說,2021年養老金計發基數,主要針對2021年的退休人員,跟2020年及之前退休的人員沒有關系。2021年之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要通過養老金上調政策的安排相應調整。」蘇海南說。
養老金將迎來「18連漲」?
按照往年慣例,退休人員養老金的調整幅度一般在每年的3月中下旬公布。隨著近期諸多省份陸續公布養老金計發基數,再有兩個月,2022年養老金或將迎來調整。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梳理發現,我國城鎮職工退休人員養老金自2005年開始上調,至2021年已連續「17連漲」。之所以實現「17連漲」,跟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總體平穩密切相關。
人社部在2021年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截至2021年9月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0.21億人、2.26億人、2.79億人。1-9月,基金總收入4.78萬億元,總支出4.57萬億元,累計結餘6.53萬億元,基金運行總體平穩。
總體來看,社保「收大於支」,基金運行平穩。這為2022年養老金上調提供了可能性。
不僅如此,經濟增長也給2022年養老金上調提供了一定可能性。
雖然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經濟受到一定程度沖擊,但是到2021年,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經濟也在逐步恢復。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22年《經濟藍皮書》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有望實現8%左右,2020-2021年兩年平均增長5.1%,考慮到全球疫情仍在持續,預計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5.3%左右。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中國2022年GDP將增長5.
⑦ 全國16省份上調基礎養老金
10月27日,從人社部獲悉,截至目前,今年全國已有16省份提高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省級基礎養老金,惠及上海、北京、西藏、浙江、江蘇、廣西、內蒙古、寧夏、新疆(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江西、甘肅、吉林、山東、湖北、安徽、海南等地的7209萬城鄉老人,最高每月上漲100元。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此前報道,7月22日,國務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舉行第二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提到,截至6月底,所有省份都已啟動2021年度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工作,委託資金規模1.25萬億元,到賬金額1.09萬億元。實現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監管系統功能全流程線上辦理。
9月1日,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微信公號消息,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中發〔2021〕30號),推動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落實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和配套支持措施,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下達2021年中央預算內投資70億元,支持養老和托育服務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