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十四五」新增4000萬老人,養老壓力大,延遲退休會不會實施
說到養老問題,大家都會關心,因為這不僅僅是老人的問題,而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畢竟人人都會老去,都會面臨老去的一天。養老問題又是很敏感的問題,因為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無論怎麼調整都會引起大家關注。
我國是老齡化 社會 ,老年人越來越多,而勞動力卻慢慢地在減少,而養老的問題必將是由正在工作崗位上工作的這些人群來完成,當老年人增多而勞動力人口減少的時候,說明養老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養老負擔就會越來越重, 社會 壓力就會越來越大,勞動力人口的幸福感自然就會降低。
2021年6月30日,人社部發布了《人力資源和 社會 保障事業發展 「十四五」規劃》(一些簡稱《十四五規劃》),按照這個規劃,我國的社保普及度更高,覆蓋面更廣,更多的人得到有效保障。
根據《十四五規劃》的文件,十三五期間,我國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 社會 保障體系,我國的 社會 待遇水平穩步提高, 社會 保險基金安全可持續運行,社保統籌穩步提高,社保覆蓋面大幅提升。
2015年我國的社保參保率為82%,按照規劃,十三五社保參保率要求達到90%,到2020年,我國社保的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1%,順利完成了十三五的規劃目標。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015年為1.73億人,十三五規劃的參保人數1.8億人,到2020年參保人數達到2.17億人,超額完成了規劃目標。2015年我國工傷保險參保人數為2.14億人,十三五規劃為2.2億人,到2020來年,參保人數達到2.68億人,超額完成了規劃。社保卡覆蓋率方面,2015年,我國 社會 保障卡持卡人口覆蓋率為64.6%,十三五規劃的覆蓋率為90%,到2020年覆蓋率達到了95.4%,超出十三五規劃5.4%。
十三五期間,我國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群近10億人,社保卡發行超過了13.35億張,基本養老保險做到能保盡保,對於貧困老人的養老方面,我國社保扶貧成功顯著,貧困人口外出工作數量翻番,對於貧困老人養老來說,有3014萬貧困老人按照足額領取了養老金。
從以上數據,我們發現,我國社保覆蓋率較高,覆蓋面也廣,對於現代人來說,社保已經成為了最基本的保障,而且,在一些大城市,將社保納入生活中,成為了城市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十四五期間,我國新退休人口超過4000萬,勞動年齡人口減少3500萬,延遲退休勢在必行
按照《十四五規劃》,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上,十四五期間新退休的老年人將達到4000萬人,勞動年齡人口將減少3500萬人, 社會 保障可持續性將面臨很多的挑戰。
按照這個數據,新增退休人口達到4000萬人,不知道農村的60歲老人算不上退休,如果算的話就應該有退休金,如果不算的話,總的退休人口會更多,換句話說,退休人口增加,能幹活的人口減少,一增一減差距就達到7500萬人,這個數字是非常恐怖的。
2021年3月12日,《國民經濟 社會 發展第十四五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發布,按照這個綱要的規劃,由於我國人口老齡化,退休人口增多,勞動力人口減少,因此,社保缺口加大,所以,社保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的原則,對於退休年齡適當進行延遲,從而達到緩解養老保險金缺口帶來的壓力。
根據《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推算,如果企業繳費率為目前的16%情況下 ,2019年我國的參保贍養率為37.7%,繳費贍養率為47.0%,參保贍養率和繳費贍養率從2023年後開始緩慢上升,到2043年後進入了加速上升通道,到2050年參保贍養率達到81.8%,而繳費贍養率也只達到96.3%。
從以上數據我們看可以看出,2019年我國有接近2個繳費人口來贍養1個退休人,而到了2050年則接近於1個繳費者贍養一個退休人員。社保壓力非常巨大。
按照《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推算,保持現在的繳費制度和退休年齡,到2035年,我國養老金將全部耗盡。因此,養老壓力巨大,延遲退休養老勢在必行。
按照《十四五規劃》,我國養老保險達到法定年齡的人群要做到應保盡保,從而更好地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失業保險實現省級統籌,工傷保險實現省級統籌的目標。到十四五末即2025年,全國養老保險參保率將達到95%,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將達到2.3億人,比2020年增加1300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將達到2.8億人,並2020年增加1200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金委託投資資金金額將超過4000億元,比2020年規模資金增加1923億元,補充養老保險基金規模將超過4萬億元,比2020年的3.6萬億元最少增加4000億元。養老保險覆蓋面將進一步擴大,養老規模也更龐大。
按照《十四五規劃》,新退休人口將增加4000萬人,如果按照年算的話,也就是平均每年增加800萬人,而我國2020年的退休人口為450萬人,多增加350萬,增長率達到77.8%,也就是說,將來平均3年的退休人口增加2倍多,養老壓力很大。
根據今年養老上調幅度來看,很多地方的養老上升幅度都沒有達到規定的上限4.5%,很多省份更是延遲了很久才公布養老金上調方案,說明今年的養老壓力增大 社會 負擔較重。從另一方看,那就是養老金開始出現問題,未來養老壓力會更大。
按照現在的經濟環境和經濟運行情況,明年基本養老金會不會上調,目前真不好說,不過每年新增退休人員基數增加,對於養老金支付壓力較大,新退休人員的增加,實際上是加劇了勞動人口的養老負擔,增加了養老金的支付壓力,養老基金也進一步減少。
據第一 財經 報道,今年兩會期間,農工黨中央的提案數據,2019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超過2.5億,農村老年人就達到1.3億,農村老齡化水平達到22.5%,預計到2028年,農村老齡人口比重將突破30%,比城市老年人高11%。
隨著城鎮化戰略的實施,我國農村人口總量連續下降,2010年我國農村人口有6.7億人,到2020年則只有5.5億人,但是,真正流入城市的認可大部分都是勞動力年齡人口,因此,農村人口中老年人比例偏高。
2010年我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1億人,到2020年達到5.4億人,其中絕大多數為農村人口。隨著參保人數增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金的收支規模和累計結余出現了大幅度增長,基金總量也從2012年的1829.2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4770.2億元,基金支持則從2012年的1149.7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3374億元,累計結余也從2012年的2302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8249億元。
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提升,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也不斷提升,2014年我國基礎養老金為55元,2015年漲到70元,2018年漲到88元,2020年漲到93元,實現了3次上漲,相對於城市養老金的17連漲,雖然差距較大,但是,總的來說還是在上漲。
從《十四五規劃》我們看到,我國人口老齡化嚴重,社保壓力巨大,社保峰值將在2027年出現,隨後出現下行狀態,到2035年社保基本耗盡,因此,提高社保繳納金額,延遲退休年齡已經是勢在必行的政策。而且,我國老齡人口逐步增加,平均壽命也在延長,加重了社保的負擔。因此,如何減少社保的壓力,增加社保基金總量,保證社保能夠足額按時支付,成為了現實要考慮的問題,也是大家關心的問題。
㈡ 十三五期間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多少人
法律分析: 「十三五」時期,覆蓋10億人的養老保險改革加速,世界最大社保體系建成。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三十三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㈢ 十三五時期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了多少人
法律分析: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十三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十億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4%,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為全體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提供籌資規模2/3以上的財政補貼,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讓連片深度貧困地區在短短幾年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法律依據:《「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 第三節 發展目標
到2020年,老齡事業發展整體水平明顯提升,養老體系更加健全完善,及時應對、科學應對、綜合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基礎更加牢固。多支柱、全覆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0%,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制度和公益慈善事業有效銜接,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基本醫療、基本照護等需求得到切實保障。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健全。養老服務供給能力大幅提高、質量明顯改善、結構更加合理,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更加方便可及,政府運營的養老床位數占當地養老床位總數的比例不超過50%,護理型床位占當地養老床位總數的比例不低於30%,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0%。有利於政府和市場作用充分發揮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備。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的法治化、信息化、標准化、規范化程度明顯提高。政府職能轉變、「放管服」改革、行政效能提升成效顯著。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得到充分激發,養老服務和產品供給主體更加多元、內容更加豐富、質量更加優良,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建立完善。 支持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的社會環境更加友好。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自覺支持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的意識意願顯著增強,敬老養老助老社會風尚更加濃厚,安全綠色便利舒適的老年宜居環境建設扎實推進,老年文化體育教育事業更加繁榮發展,老年人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的條件持續改善。
㈣ 十三五時期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
法律分析:十億。十三五時期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十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第二十七條 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達到國家規定年限的,退休後不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未達到國家規定年限的,可以繳費至國家規定年限。
第二十八條 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葯品目錄、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標准以及急診、搶救的醫療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從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中支付。
第三十三條 職工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由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不繳納工傷保險費。
第三十六條 職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且經工傷認定的,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其中,經勞動能力鑒定喪失勞動能力的,享受傷殘待遇。
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應當簡捷、方便。
第五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自願參加社會保險的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應當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
國家建立全國統一的個人社會保障號碼。個人社會保障號碼為公民身份號碼。
㈤ 十三五時期 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
法律分析: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十三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十億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㈥ 十三五時期基本養老保險覆蓋多少人
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9.5億人。
失業、工傷保險的參保人數均在2億人以上,覆專蓋絕大多數職業群體;保障屬能力持續增強,養老、失業、工傷三項保險基金累計結餘6.8萬億元;保障水平不斷提升,服務更加方便快捷。我國的社會救濟已從臨時性措施發展到制度化保障,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的社會救助體系,
實現了與扶貧開發的有效銜接,每年保障6000萬左右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織密兜牢了基本民生網底。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形成,全國有各類養老機構2.99萬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14.34萬個,養老服務床位735.3萬張。
(6)十四五時期養老保險覆蓋近多少人擴展閱讀
「我國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改善,人均預期壽命從35歲提高到77歲,嬰兒死亡率由200‰下降到6.1‰,孕產婦死亡率由1500/10萬下降到18.3/10萬,主要健康指標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馬曉偉說。
衛生投入不斷提高,2018年我國衛生總費用佔GDP比重達到6.6%。建立起世界最大基本醫療保障網,覆蓋人口達到13億多。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量超過99萬個,醫療衛生網路不斷健全。
㈦ 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多少人
法律分析: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九億人。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盧愛紅14日說,2019年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運行平穩。截至2019年底,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9.67億人、2.05億人、2.55億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第三條 社會保險制度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社會保險水平應當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