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必要給孩子買教育金或養老金嗎
教育金又稱教育保險、教育金保險,或稱子女教育保險、孩子教育保險,是以為孩子准回備教育基金為目答的的保險。教育保險是儲蓄性的險種,既具有強制儲蓄的作用又有一定的保障功能。
教育金又稱教育保險、教育金保險,或稱子女教育保險、孩子教育保險,是以為孩子准備教育基金為目的的保險。教育保險是儲蓄性的險種,既具有強制儲蓄的作用又有一定的保障功能。
教育金保險是針對少年兒童在不同生長階段的教育需要提供相應的保險金。而在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少兒教育險,除了初中、高中和大學幾個時期的教育基金以外,還包括了參加工作以後的創業基金,婚嫁基金甚至還有退休之後的養老基金等。少兒教育險的產生使得被保險少兒在一生的各個特定階段都可儲備一筆基金,減輕父母的經濟負擔,充分體現父母對子女的呵護和關愛。
㈡ 保險規劃之,教育金,養老金有必要買嗎
樓主你好 ,這需要看你的財力和需求、如果你條件充裕,為孩子買教育金是一個版不錯的選擇。基權本養老保險的費用是必須得交的,你所說的買養老金應該是壽險吧。這就需要看你的需求來買壽險了,若果你有錢,可以買一個兩全保險,到了保費期,無論生死,都能領取到賠付金。若果是有那麼多得錢,你又是家庭的頂樑柱,那麼買一個定期壽險是有必要的,算是給家庭增加一份保障。希望能幫助你。
㈢ 養老金是否合算
說個親身經歷,很多年前,也有人和你的想法一樣,買斷不用國家養老。但等他們老了才發現養老金的重要性,每年找單位「上方」……
01
1998年,轟轟烈烈的下崗潮開始了
我媽當時在某林業系統下屬的事業單位,當時那個事業單位已經沒啥實際的活可干,基本是個多餘的機構,上面為了減輕負擔,決定把所有人「下崗」
事業單位沒有像國企那樣直接下崗,而是採取了更緩和一些的辦法,變向「下崗」。
具體來說,給了職工兩條路
第一條路:買斷自謀職業,給2萬元補償,相當於花2萬元徹底解僱你。
第二條路:變向下崗,提早退休,只能拿工資的80%,且以後工資增長也只有在職人員的50%,正式退休後並入社保。
當時每月工資不到200塊,一次性拿到2萬,相當於一次性拿到未來10年的工資,誘惑很大。他們覺得如果拿這些錢去投資或者做生意,賺那點工資還是容易的。基本上和今天不交養老金,自己去投資的想法一樣。
我媽的同事老帥當時正當年,剛做生意嘗到了甜頭,就帶頭宣傳先把錢拿到手才是最安全的,下崗潮愈演愈烈,你現在不拿錢,幾年以後政策可能就變了,可能一分錢沒有讓你下崗。提前拿10年的工資,干點啥生意都能賺這點工資。
說起來現在很多人似乎有點難以置信,當時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人也非常沒有安全感,機構改革和變向下崗轟轟烈烈,鐵飯碗隨時可能被直接「下崗」。所以我媽也非常害怕,心想還是先把錢拿到手上為好。
我媽的想法我姥姥堅決反對,甚至專門跑到我家把我媽大罵了一頓。我姥姥說,你們還沒老,很多事情不懂,你現在拿了錢肯定也存不下來,去做生意虧賺誰知道。你好歹給自己留條後路,現在即便工資只有不到200塊,等你老了掙不到錢,這是一份有保障的養老錢。
我媽被罵了一頓後就選擇變向下崗,以老帥為首的一群人都選擇2萬塊買斷,有的人拿這筆錢去做生意,有的人存下來日常生活。
沒出5年,這些人腸子都悔青了。拿這筆錢做生意的,沒幾個真正有本事的,基本沒掙到啥錢,兩三年就把手裡的本金消磨完了。把錢存下來日常生活的,也存不住錢,很多人拿到錢都會東買西買,買BP機,買摩托車等,剛開始很風光,五六年後錢就花的差不多了。
再後來,就不止是後悔了,對他們的人生也產生了重大影響。沒有了收入,也沒啥大本事,掙不到錢,家庭生活日漸拮據,矛盾開始逐漸加深,夫妻經常鬧矛盾,甚至大打出手。最後有幾個家庭都離婚了,挺慘的。
現在我媽他們這批人基本都退休了,我媽現在養老金3000左右,半年的養老金就接近2萬塊。還有醫保,看病報銷比例70%-90%。真應了我姥姥那句話,到老了有個很好的依靠。作為獨生子,我也基本不用為父母的養老擔憂,給我也減輕了非常大的負擔。
那些拿2萬塊買斷去做生意賺大錢的人,沒一個人的收益比養老金高。大多數人反而挺慘,老了也沒啥醫保和養老金,到老了還在到處走街串巷打工賺錢,兒子結婚都拿不出什麼錢。
前幾年他們聯合起來去上訪,大鬧單位,睡在領導家不走,怪當時單位出買斷政策,誤導他們買斷,要求單位解決他們的養老問題。單位拿出他們當時簽的協議,他們說這個沒法律效力,鬧死鬧活讓單位兜底。後來還要去北京說理,結果被截回來「教育」了幾天,再不敢上訪了。
02
後來讀了金融碩士,投資多年,我才發現,當年姥姥的決定非常英明。
養老金確實性價比很高,是人老了以後很大的一個依靠。
從收益的角度說:
養老金的收益其實挺高的,從養老金計算公式可以看出,養老金的增長以社會平均工資為基準,社會平均工資增長過去這些年大約8%左右,養老金的增長也接近8%,最貼近經濟增長。
P2P,股票,信託,銀行理財,商業養老保險,余額寶,銀行存款,你能數得上號的投資產品,收益率都比養老金低。(除了房產,因為中國房產泡沫是鋼做的)
背後的本質是,投資收益是資本的利息,來源於實體經濟增長,長期來看投資收益必然低於實體經濟增長,因為經濟增長由資本、勞動、技術共同創造,資本只能分一部分收益。如果投資收益長期高於實體經濟增長就是資本空轉泡沫,遲早崩盤。
養老金相當於經濟增長指數,通過投資,做生意,跑贏經濟指數的人,絕對只是少數。大多數人最後摔的很慘,收益遠遠低於養老金。
從風險的角度說:
中國《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
養老金由國家信用承諾發放,養老金基本相當於國債。
金融學里把國債收益當作無風險利率,
信用主體排序為:國家信用>銀行信用>企業信用>個人信用
沒有比國家信用風險更低的主體了。
養老金的風險已經是相對最低了。
從資產配置角度講:
個人資產至少按風險從低到高分為:
保命的錢:追求絕對安全,即便發生金融危機也能保命,一般用來養老、教育等
平時花銷的錢:不追求收益,資金靈活,用來平時花銷,一般放余額寶
穩定增值的錢:追求風險和收益均衡,保持資產穩定增值,比如銀行長期存款,大型信託;
追求收益的錢:向風險要收益,盡可能追逐高收益,比如股票、房產。
凡是有投資經驗的人都知道,投資沒有絕對安全,風險無處不在,絕對不能拿保命的養老錢去投資。保命的養老金,寧願不要收益也要絕對安全。
養老金無論從收益、風險還是資產配置角度說都是違背投資原理的高性價比產品。養老金高性價比的根源是國家和公司大量給低收入者補貼的結果,是國家不惜代價搞的一項社會福利。是社會給所有人設的一道安全墊,保證我們年老沒有收入,或者萬一摔個大跟頭,最後有個兜底的東西。
很多人擔心未來經濟減速和老齡化導致延遲退休、養老金發放減少。未來養老金肯定無法像過去一樣高增長,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但如果經濟不增長了,投資什麼能賺錢呢?銀行都是負利率,大多數人的投資收益依然沒有養老金高。
說到底,社保是經濟增長指數,不管是增長還是下跌,只有極少數人能跑贏指數,絕大多數人,老老實實每月定投經濟指數,是最穩妥的方法。
最後說句題外話,收益稍高點的投資,風險都較高,難度都很大,能一直賺錢的人不足20%,大多數人都是送財童子,強烈建議普通人不要貿然嘗試。如果真想靠投資賺錢,建議按如下步驟逐漸積累財富。
(1)努力工作,讓自己的賺錢能力越來越強,這才是真正的搖錢樹。
(2)繳納社保,保證自己有碗白粥喝,有條底褲穿,萬一病了也還有個最基本的保障。
(3)補充基本的商業保險,用商保蓋住最為可能的極端風險。
(4)優先保證買房、教育、父母養老,把人生最重大的問題保證好。
(5)投資一些低風險理財產品,讓自己的資金穩健增值。
(6)投資能力較強後,投資一些有長期價值,收益相對較高的產品,例如股市、房產等,但務必注意風險。
㈣ 教育年金,養老金都說好,到底哪個好
只要有哪個都好,一個沒有都不好。
㈤ 教育金保險哪個好 怎麼選最合適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少兒教育金保險,除了初中、高中、大學不同時期領取教育基金外,還包括了創業金、婚嫁金,甚至還包括了退休之後的養老金等。㈥ 支付寶全民保教育金怎麼樣值得買嗎
國華人壽的全民保養老保險通過支付寶平台銷售後,熱度高了不少。養多多養老年金險也在養老年金市場頗負盛譽。㈦ 新人想學理財買基金,准備養老金和教育基金,請有經驗的哥哥們幫忙。
你定投一隻嘉實增長,現在嘉實增長可以投1000塊一個月,做為養老基金,等N年後上3000點了,就每個月投500,還有一隻易方達增強債券基金做為教育基金,也投1000,以後加到1500。保險不建議你買的,給你推薦的肯定不是基金經理了,肯定是保險公司的業務員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