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農村很多人沒有養老金,老了養老問題怎麼辦
2018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二條規定: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社保的本質,是最低保障。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本質是維護社會公平進而促進社會穩定發展。
《社保法》的適用對象是全民,既然是一種法律,就要體現出它的公平性,要服務於大多數人,不能只為少數人服務,農民、自由業者佔全國人口的大多數。
農民免繳農業稅,城市單位職工月收入不足5000元的也不繳稅,國家的稅收最終由消費者買單,體現了高收入者多消費多繳稅的原則;農民享有宅基地,城市單位職工享有優越的就業、教育、醫療條件以及公共服務。
② 農民沒有退休金,老了怎麼辦
可以提前購買商業保險、出租土地、由兒女贍養等,符合條件的還可以領低保。
③ 老人沒有退休金,該怎麼生活
沒有退休金,城市內有一部分老年婦女、不繳納社保的無業人員,農村的農民。
一、這部分人為什麼會沒有退休金呢?
沒有正式工作。過去部分城市的婦女沒有正式工作,比如70、80歲老人,多為家庭婦女,因為以前到處干臨時工為生。
政府出謀劃策想辦法協助解決。一是協調家庭養老、子女贍養老人;二是所建的基層養老院盡量少收費用,老人自付一塊,村鎮政府補貼一塊,讓這些老人真正享受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總之,一個人一輩子,不要總想到眼前,盡早為自己以後養老生活做准備做打算,老人不要把全部的養老希望寄託於養兒防老上,要多手准備。古代人都在自己中年時就會想到留出「棺材本」,怎麼現代人就不能想到自己老了以後怎麼辦?提前做好「防老」的老人不是沒有,大家應該借鑒經驗和學習,其實自己才是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的依靠。
④ 農村很多老人沒有養老保險,他們都是如何養老的
對很多農民來說,國家現在在各農村地區實行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對60歲以上的農民來說,每月可以領取100多元的養老金。所以現在很多農民沒有買社保,但農村養老保險的情況是,每個月農民領取的養老金相對較低,物價飆升的今天,每個月100多元的養老金也很難生存。那麼他們老了靠什麼生活呢?
農村人即使不交新農保也能領養老金的情況。但是農村養老金剛開始的時候,現在沒有那種好事。60歲以前沒有繳納職員社會保障或農村養老保險的人退休後也可以領取養老金。但是根據2014年以後的新規定,農民不交養老保險,沒有養老金!但是農民可以一次性補充15年,根據自願原則劃分幾個等級,每年的支付額從100到2000千不等。當然,到了60歲,收到的金額也有很大的差異。
⑤ 農民沒有退休金,老了沒有勞動能力,該如何生活
農戶沒有退休金,年紀大了又並沒有勞動能力情況下應該怎麼辦?年紀大了又並沒有勞動能力的村裡人,只有被動技能的等待兒女「孝敬」自己了,有多少苦都沒地述說。農村老人養老現階段或是靠「自身」可是我明白,二位古稀老人每一個月的基本治療費都不僅200元錢,我國派發的養老退休金,連服葯都不夠。並且這還不連平常頭昏目眩時的醫療費用,盡管兩位老人都是有新農合醫保,
伴隨著女性地位的提升,有極少數鄉下女人並不是想要擔負撫養公公婆婆的每日任務。有極少數鄉下女人寧可出錢送公公婆婆進養老院,也不願意撫養公公婆婆。c媳婦是當初的在校大學生,90時代就嫁到農村,與家婆在一起生活常常有分歧。2代人隔閡,新時代女性與傳統的的女士的思想撞擊,常常插出火苗,爭吵是常常的事。在2010年,c媳婦兒聯系了本地的養老院,把才滿六十歲的家婆送進了養老院。養老院家婆的花費由兒子兒媳出,農村老人在敬老院安享晚年。
⑥ 沒有養老保險的農村老人,晚年生活怎麼辦呢
農民沒有繳納養老保險,但農民的貢獻要比繳納養老保險的人大得多。我們沒有說農民對修水庫、修道路、修海河做出了多少貢獻,也沒有說工糧、三濟五通、農業稅特產稅貢獻了多少,而是說改革開放40年來,糧食價格漲幅和工資漲幅的差距超過50倍以上。這樣計算下來,糧食價格現在應該是小麥. 2550=12.5韓元,玉米12500 9000=21500韓元,40年是2150040=860000韓元
國家普及提倡社會保障金養老金,可以審查政策開始的年份和時間,特別集團出現了30、40、50、90年代與趙國風一起乘船的老人。從沒聽說過在儀式上交社會保障金就能養老。剛才提倡和模糊地提倡政策宣傳趨勢,是匆忙繳納3、2年社會保障金,力不從心,只是應對而已-2年,但無濟於事。
毫無疑問,沒有繳納養老保險的人只能領取基礎養老金。這是國家政策規定的普惠制的養老待遇,只要是達到退休年限的城鄉居民,都有權利得到。奇怪的是,這個主題不自己投保,個人一分錢都不交,在能得到基礎養老金的情況下不滿意,問「國家在養老方面受到什麼待遇」,已經免費拿了一個饅頭,還當面再問嗎?真是不可思議。一句話,光天化日之下暴露了自私、無能、貪婪、無恥的面孔。可惜的是,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不工作,白白吃喝的巨大嬰兒式人物並不罕見,非常無語!
⑦ 好多農民一直沒有買社保,他們老了靠什麼過日子
我是一名社保工作者,主要收取下崗失業人員,自由工作者購買的社保,從我的角度來講,我還是希望現在的農民工,能為自己買上一份社保。
從這個提問可以看出,這個社保指的就是農民工的養老保險,其實社保還包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等,我可以很明確地給現在農民工說,一定要為自己買一份醫療保險,每個人都會老,每個人都會生病,如果確實經濟困難,就買一份新農合醫療保險。
現在的農民工小夥子,可別再整天混日子了,努力掙錢,為自己購買一份養老保險,這樣才能真正地做到老有所依,不能再像以前的農民一樣,靠養兒防老或種地養老,那是根本行不通的。因此我認為還是應當加大養老保險的宣傳,使農民工在老了的時候,有一份生活保障!
⑧ 農民沒有退休金,老了沒有勞動能力怎麼辦
農民的養老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度比較高的話題,為什麼呢?第一,農民沒有退休金,也就是說,他們年老以後沒有勞動能力了,也就失去了經濟來源,這也就是農村很多六七十歲的老人不得不繼續下田耕種的原因之一。第二,農村沒有健全的養老服務體系,生活能夠自理的老人可以獨立生活,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只能依靠子女照顧,但是久病床前無孝子,日子久了,子女的生活就會受到拖累,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將會雪上加霜。那麼,農村老人如果失去勞動能力,他們的養老問題應該怎麼辦?
3.設立子女探親假,督促他們盡到贍養老人的義務和責任
其實,有時候子女也很無奈,一邊想回家照顧年邁的老人,一邊又因為單位請假要扣錢,鑒於這種情況,很多年輕人只能在空閑時和老人通通電話,了解一下近況,可是,打電話和親自照顧老人是有區別的,再加上有的老人為了不連累子女,即使身體有恙也不輕易說出來,一個人硬抗著。假如能夠設立探親假,一周時間足矣,帶薪休假,督促子女盡到贍養老人的義務和責任,雖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至少可以改善老人養老的難題,畢竟養老問題的關鍵還是子女。
最後,希望農村養老這個話題能夠引起社會的進一步關注和探討,讓農村老人的晚年生活不再凄涼和孤獨。
⑨ 那些沒有退休金農民的生活怎麼辦
我們總在探討,為什麼農民都不願意來種田了?中國18億畝的耕地紅線誰來保護?找各種各樣的原因,但卻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原因,農民辛苦到年頭沒怎麼掙到錢也就罷了,年老了怎麼辦,誰來為他們養老?
我們常說農民兄弟,既然是兄弟,我們應該來多為他們的未來著想,讓他們在從農之時,沒有後顧之憂。而農民沒有後顧之憂,他們在為城市化推進的家人們,也就沒有了後顧之憂,在城裡工作生活也必將更為拼搏。愛農、敬農,不喊口號,而落於實處,讓農民吃得起肉,看得起病,養得了老,這對農民應該是最大的幸福。
⑩ 父母是農民,都60多歲了,沒有養老保險,以後該怎麼辦
農村老人的養老、醫療問題的確是一個難題。除了國家給予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補貼外,更多的還要依靠自己和子女的贍養。
一、傳統農民靠莊稼生存
年逾60的農民,應該還算是傳統的農民。因為缺少文化、與技能,他們基本是靠莊稼地里的收成,來維持自己的生活。
種地,在八十年代,讓農民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解決了溫飽問題。但並沒有讓他們靠種地富裕起來。同時加上一生以來為兒女勞碌,所有的積蓄都用在兒女成家立業上。就算年老,還有點體力,往往也會留守在家,照顧孫子女,好讓自己的兒女在外面多賺點,維持家用。因此,在他們年老、喪失勞動能力後,身上也沒有一點錢,完全需要兒女的贍養與社會的扶助才能繼續的生存下去。
當然,隨著農民進一步離開土地,進城務工,再加上新生一代農民在文化、技能上提高,以及對法律意識的提升,懂得維護自己的切身利益。農村養老,問題或許會慢慢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