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養老金比上月少的原因
自2020年7月1日起,我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每月增加5元,即60周歲以上居民由每月108元提高至113元,65周歲以上老人由每月113元提高至118元。2020年11月已全部調整補發到位,補發了7月-10月調整部分20元。2020年12月恢復正常發放。這就是為什麼養老金比上月少了20元。
養老金的領取流程一般有五步,如下所示:
第一,個人。在達到可以領取養老金年齡時,向所在企事業單位申請辦理領取手續,需要的申報證明材料有身份證或戶口本等有效證件,填寫完領取申請表,上交繳費證之後,經過一層層上級審批便可以領取到養老金。
第二,村級及鄉鎮辦企事業單位。填寫申報單,收回繳費證,並上報進行審核。
第三,鄉鎮及保險管理機構。收到申請之後,先進行領取資格的審查,確認有資格領取之後再上報給上級,需要上繳的有領取養老金申報名單,繳費證和繳費記錄卡。
第四,區縣級養老保險機構。先對領取資格進行審核,確定有審核資格之後,填寫領取證,並下發給申請人;填寫養老金發放記錄卡,由下一級留存保管。
第五,鄉鎮及保險管理機構。需要在申請人的領取證上蓋章,領取人在養老金發放記錄卡上進行簽字。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有權查詢繳費記錄、個人權益記錄,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咨詢等相關服務。
個人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有權監督本單位為其繳費情況。第八條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服務,負責社會保險登記、個人權益記錄、社會保險待遇支付等工作。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Ⅱ 養老保險今年為啥交的比去年少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交費遵循自願的原則,每年交費一次累計交費15年可正常領取養老金。養老保險的繳費分15個檔次,從200直到5000,個人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選擇不同的檔次進行繳費。
Ⅲ 為什麼我入職時候養老金單位交的多,越來越交的少
有人問,為什麼退休工資比年輕人月薪還高?很多年輕網友紛紛表示,這太不公平了,心理不平衡。回答這個問題,咱們實事求是、客觀公正討論,不是來拉仇恨的,好嗎?
前不久,某企業搞自願申請提前內退,單位大院的大門差點被擠破。在職時工資3200元,內退變成4200元,內退回家收入還漲了,所以,許多四十歲以上的員工爭先恐後申請內退。對企業來說,員工內退了,省的錢不止4200元,只要有人上班,各種成本就要嘩嘩流出,效益不好,還不如讓他們內退呢。
僅僅因為內退就漲1000元,估計還不夠吸引大家報名的,單位還承諾,在內退期間,在職員工漲工資,內退人員也漲「內退金」,以保證正式退休後,收入不降低。有的人算了,熬到正式退休後,養老金高的可以拿到六七千,甚至七八千。
用膝蓋都能算過賬來,如果不辦理內退,在崗位上無所事事,工資也就3000出頭。內退回家,要麼玩,要麼找點事情做賺錢,收入比在職還高,何樂而不為?
有人說,企業怎麼這么傻呀?其實,企業一點也不傻。一是這么多人上班,又沒有活干,不消耗成本嗎?二是企業又不是自己的,為何不給員工辦好事呢?三是企業內部員工都是鄉里鄉親的,管理層也有提高內退待遇的心態。
第一,內退和退休老人的養老金比年輕在職人員高,這種「工資倒掛」現象部分存在。
就像上面的例子,企業不調高內退待遇,誰內退啊?那麼,對企業就有好處嗎?一大群員工上班,又沒有效益,產生更多的問題。如果沒有好處,員工也不內退啊。所以,一個政策的制定,總要符合人們的需求,否則,就無法執行。
為什麼退休後養老金又高一塊呢?這是因為社會統籌機制在發生作用,比如,企業效益好的時候,員工繳的養老保險高,當地的社平工資也高,社會統籌的資金就足,這個地區的退休金標准就高。在職年輕員工,有的起薪才2000多元,高一點的3000多元,與五六千、七八千的退休金相比,確實有點「倒掛」。原因是多樣的,見下一節分析。
第二,退休人員比在職年輕人收入高,主要的原因有三個:
一是當地公務員、事業編退休後,基本執行在職時的工資,有的人退休前還故意安慰式提職加薪,就是為了提高退休金標准。比如,山東某地的公務員、事業編(比如教師),退休後養老金低的五六千元,中的七八千元,高的(處級以上人員)退休金可達萬元。請問,當地一些國企、私企的年輕員工,月薪低的兩三千元,中的三四千元,高的七八千元。退休的普遍比在職的高,這不很正常嗎?
二是當地國企、央企的員工退休金,不如公務員、事業編高,但如果企業有企業統籌,或者當年社保基數高,退休金也是比較高的。低的三四千,中的五六千,高的七八千。那些國企剛入職的年輕人起薪才三四千元。
三是當地的私企員工退休金不算高,因為當年交的社保基數低,比如,退休金三四千元。私企新入職的員工起薪也是三四千元,可是扣除五險一金之後,就在三千左右了。感覺在職的不如退休的高。
第三,如何正確看待退休工資與在職工資的局部「倒掛」現象呢?
一是,這是好事啊。誰都父母,自己也有老的時候,退休金高一點,讓老人老有所依、頤養天年不好嗎?父母退休金高了,不需要子女補貼,甚至還可以補貼子女,減輕子女負擔,不好嗎?再說了,你也老的時候吧,當你退休時候也可以享受這個待遇啊。
二是,退休金比在職工資高,這是因為地區社平工資、地區社會統籌金、當地平均水平決定的。人家在職時交社保交的多,為什麼退休後不能高工資啊?!再說人家拿的退休金也是當年人家年輕時繳納的呀。還有人家地區社保金充足,社會統籌部分標准高一點,你攀比不著呀。
三是,當地公務員、事業編退休隊伍越來越龐大,他們的退休金普遍比較高,有些人退休之後心理不平衡,愛吹牛說工資高,自己給自己找平衡,給當地年輕人造成退休人員工資高的這種「錯覺」。
總之,年輕人要這么想,你們的青春剛開始,現在起薪低,不等於未來也低,你們的工資會越來越高,有一天可能達到兩三萬、三四萬,遠遠超過退休工資。那些退休老人,還能活多久,他們這點退休金還能拿多久。人總有老的時候,老人好才是真的好,老人頤養天年,才是最好的社會。
Ⅳ 為什麼養老賬戶余額比繳費少
養老保險參保者所繳納的養老保險費,一部分記入統籌賬戶,另一部分記入個人賬戶。記入國家統籌賬戶的金額,是不在個人賬戶中體現的。參保者所繳納的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的金額是總金額的8%,其餘部分全部記入國家統籌賬戶。所以參保者在個人賬戶中看到的金額,會遠遠少於個人繳費的總金額。
但參保者不必為記入個人賬戶的金額少而憂心。因為參保者退休領取的退休工資,個人賬戶的金額只是退休工資中的一少部分,大部分退休資金都是來自於統籌賬戶的金額。當個人賬戶金額支付完畢,清零後,國家會啟動統籌資金為參保者繼續支付退休工資,直到參保者生命終結為止。
養老保險
養老保險,全稱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養老保險的目的是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
被保險人只有滿足以下兩個條件,即: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條件已辦理相關手續;按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的,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核准後的次月起,方可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及喪葬補助費等。
基本養老保險費由企業和被保險人按不同繳費比例共同繳納。以北京市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為例:企業每月按照繳費總基數的16%繳納,職工按照本人工資的8%繳納。
Ⅳ 2121年9月份養老保險為啥扣款少了
摘要 簡單點說,就是2021年社保出新政策之後,用人單位的社保費減少了,企業單位不用承擔工傷保險,還有失業保險,企業單位只交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還有生育保險,企業職工只需要承擔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還有失業保險,所以企業職工的社保費沒有減少,就只有企業單位承擔的社保費減少了。
Ⅵ 為什麼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降低了
1月,全國迎來職工社保重要調整!
這是您在祥順財稅俱樂閱讀的第16,001篇
根據國家部署,2022年1月1日起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統一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和繳費基數是全國統籌制度的重要內容。多地社保繳費規則發生了變化!趕緊學習下!
01
統一全國繳費標准
又漲了!
2021年多省陸續發文,明確將逐漸過渡統一全國養老繳費標准,單位部分社保費將增加,員工到手工資也將發生變化!
(1)逐步統一養老繳費比例
2022年1月起,全國各地將統一執行國家核準的參保單位和個人繳費比例,調整後,養老保險繳費統一為:單位繳費比例為16%,個人繳費比例8%。
養老繳費金額=繳費基數×繳費比例
2022年1月起,廣東、廈門、浙江、四川等地將調整單位養老保險繳費標准,單位繳費比例低於16%的市,統一將調整為16%,對於單位而言,人均繳費金額上漲了!
2021年年底,浙江省發布關於統一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政策的規定,明確從2022年1月1日起,統一按職工個人繳費工資之和核定單位繳費工資,單位繳費比例調整為16%,城鎮個體勞動者繳費比例調整為20%。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僱主的養老保險費全部由其本人繳納;僱工的養老保險費,由僱工繳納8%、僱主繳納12%。
本次調整,只是把單位繳費比例由原先的14%,上調整為16%,個人部分保持不變。在繳費基數不變的情況下,企業社保繳納的單職工社保費用增加了79.74元。
(2)逐步統一養老繳費基數
按照國家部署,統一以「全省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依據核定參保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上下限。
2022年起,全國各省將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下限過渡至「全省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工資」的60%。
2021年年底,四川省發布關於統一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政策的規定,明確2022年1月起,以全省上年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60%和300%分別作為個人繳費基數下限和上限。
調整後,四川省社保最低基數從3416元調整為3726元,漲了310元!
小編提醒:福建省、廣東省等仍可按照不低於最低工資進行繳費,後續也將過渡至國家標准。但HR需要特別注意關注政策變化,以便及時響應。
02
平均工資影響社保權益?
(1)什麼是平均工資?
社會平均工資,簡稱平均工資,通常指某一地區或國家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全部職工工資總額除以這一時期內職工人數後所得的平均工資。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9〕13號)規定:各省應以本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和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加權計算的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核定社保個人繳費基數上下限。
(2)平均工資如何影響你的社保權益?
03
調整社保年度為自然年度
目前全國各省對於社保繳費年度的設定暫未統一,存在兩種標 准:①每年7月到次年6月為一個「年度」;②每年1月到12月為一個「年度」。
2022年開始,統一「社保繳費年度」也是國家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一項重要措施。
全國多地也開始調整社保繳費年度,如廈門市從1月起,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年度調整為自然年度(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江蘇省也在2021年下半年11月的時候,公布了2022年1月31日—2022年12月31日的繳費基數。
(1)為什麼要關注「社保繳費年度」?
一個城市,同一個年度只有一個繳費上下限標准,每年當地人社局都會更新繳費上下限標准。
因此對於財務和HR來說,需要十分關注當地的「社保繳費年度」,關繫到年度內的員工社保繳費標准調整、補差。同時,個別地區社保跨年度補繳難度加大、產生滯納金,需要財務注意在年度節點,檢查清楚單位參保繳費情況,以免增加企業風險!
(2)忘記調基申報怎麼辦?
如果沒有在規定時間之前進行申報或者忘了申報,那社保基數將上調,這是《社會保險法》中的規定,如果你沒有申報,就按照上一個月基數的110%作為新的申報基數。所以財務們一定關注基數變化。
04
五險一金合並申報
繼北京五險一金合並申報後,上海也於今年開始五險一金合並申報了。
一、 優化企業繳費工資申報流程,實現合並申報、數據互認,每年 4-6 月企業可登錄 上 海「一網通辦」, 點擊「稅費綜 合申報」 欄目,按規定進行社會保險費(包括養老、醫療、失業、 工 傷、生育)和住房公積金繳費工資申報,實現「五險一金」繳 費工資合並申報、數據互認。
二、完善企業繳費工資申報系統,最大化便利企業稅費申報 企業進行「五險一金」繳費工資申報,系統可自動獲取企業基本信息,智能預填申報表數據,逐步實現企業從「填表」到「補 表」、「補表」到「核表」的轉變。
三、各參保單位應在申報期限內按規定申報「五險一金」 繳費工資,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確保參保職 工的合法權益
五險一金合並申報,給企業提出一個什麼需求呢?
如果你要想合並申報,有三大條件要符合才能合並申報,第一個就是信用代碼、社保、公積金必須要一致;第二個就是社保人數一定要多於公積金人數,而且信息是一致的;第三個就是公積金已經完成了匯繳,而且是正常的繳費狀態,不是欠費狀態。只有這三個條件都符合才可以進行合並申報。
05
這些社保變化
這將給企業帶來什麼影響?
1、企業社保成本增加,企業將面臨多重壓力
(1)單位繳費減免「剛性回調」壓力
2020年,全國普遍性開展社保階段性減免,主要涉及到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中小企業免徵,醫療、生育保險單位繳費減征。
2021年,大部分穩崗減負政策仍在持續進行中,社保各項費用都有不同比例的減免,企業還有一定的扶持政策。但2022年,這些減免政策是否延續,仍是未知數。如果不延續,那麼單位繳費減免將面臨「剛性回調壓力」。
(2)政策制度差異「窪地拉齊」壓力
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後,窪地地區將感受「窪地拉齊」的壓力。
2、社保合規必要性增加
2021年,國稅總局發了一個通知,提到了很多大數據的聯動:比如在2025年,要實現大數據和稅務的監控、監管的深度融合,2025年要進行全面的數據整合、數據共享,進行數據的風險評估來去看企業的數據。
如果企業全部按照下限來申報基數,那大數據就會算出來企業是有異常情況的,因為不可能企業所有人的員工的工資都是一樣的。所以企業要注意,未來通過數據去比對,通過數據看到異常是作為財務來說要特別關注的。如果五險一金合並申報全國普及,那麼部分企業不為員工交公積金的情況,也很難繼續。
社保基數跟工資是掛鉤的,現在社保費已經全面轉由稅務徵收。稅務部門是有工資數據、個稅數據的,如果再掌握社保數據,那比對起來是非常容易的,只是什麼時間點比對,所以合規從來不是方向的問題,只是時間和時機的問題。
3、企業應該如何應對?
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之後,可能讓以前可能存在的重復參保、交錯參保、缺漏險種參保等問題浮出水面,企業需要提前梳理和規范管理內部社保關系。
企業應當對社保擴面全覆蓋趨勢有正確預判,結合企業自身用工實際情況,從被動僥幸走向主動設計,擁抱趨勢,提前規劃用工社保合規管理,梯次消化合規成本,推進參保覆蓋和社保合規。
文章來源:注冊會計師、高頓中級會計職稱,內容僅供讀者學習、交流之目的。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請聯系刪除。
Ⅶ 養老保險為什麼這個月比上個月交的少而且日期還提前了
摘要 每年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都是按照規定的時間來交納的,如果說你們當地的居民養老保險提前交了,那可能是你當地的政策,但是每年是只交一次的。
Ⅷ 交了將近三十年的社保,為何退休金比別人領的要少很多
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個人賬戶資金的金額上。個人賬戶養老金是個人賬戶資金本息總額除以月數。一般男性60歲退休,但除以139個月;如果婦女在50歲退休,則除以195個月;如果女性在55歲退休,則除以170個月。發放的月份越多,每個月分配到個人賬戶的養老金就越少。也就是付出了同樣22年的男女,他們的養老金差距也很大,而且男性高於女性。
Ⅸ 這個月的養老金為什麼比上個月要少怎麼回事
這個月的養老金比上個月少,可能是本月有些財務項目費用扣除,也可能是上個月發了某項補貼,而這項補貼是按年度發,而不是按月發。
Ⅹ 公務員的養老金為何比往年交:少了
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條件好了。人們開始對自身的養老問題普遍重視起來,事業單位、公務員和企業退休職工養老待遇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多人抱怨,同樣辛苦工作一輩子,上班時工資和公務員、事業單位差別不大,為什麼退休後自己的退休金就一點點,而公務員、事業單位幾乎沒降,有的甚至比工作時還高?
此前,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是按照職工退休的最後一個月的工資發的,而且還會伴隨機關事業單位工資調整進行調整,這是造成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差距大的一個主要原因。也是正因為這個原因,一般臨退休時,機關事業單位員工會突擊提升職稱和職級。
而在企業中,職工的工資與企業經營效益有關,個人收入與績效考核掛鉤,個人績效高,工資就多,社保基數是依據個人的工資標准繳納,隨著職工年齡增大,業績逐漸下滑,工資就會下降。另外,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中只有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大部分都沒有;
還有就是事業單位的養老金都是靠國家財政撥款進行發放的,在經濟上比較穩定,企業就不同了,基本養老統籌基金由政府強制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企業職工的經濟壓力非常大。而普通職工的退休金是按照繳費年限和繳費金額等算出的,而且很多企業職工尤其是私企都是按照最低的來交,領的少也就不奇怪了。
並軌後兩者的養老金差距會縮小,但不意味著差距就沒有了。
同樣交養老保險,為啥企業職工養老金比公務員少很多的問題,我們看下各大網友怎麼說?
@貓貓:退休後羨慕事業單位的工資要求平均,在職的時候怎麼不和事業單位的職工平均一下,我是事業單位職工,26年工齡3千多點,同學在好點企業,每月工資都在8千多,半年獎金1萬多,全年獎好幾萬。
@秋韻:那也不能一概而論,其實很多經營業績好的企業退休職工收入遠比事業單位職工高,比如電力職工,銀行職工,煙草等等央企職工,省國有企業職工都不遜與事業退休職工工資,關鍵是看個人單位。
@山峰:養老金和什麼性質的單位沒關系,關鍵看個人為企業創造了多少價值,我們這邊經營好的企業,給員工交一等養老保險,工人退休金6000元以上,窮企業產品銷售不好,退休金拿末等2000多元。這並不能怨誰。
@路人:養老金三,六,九等是不爭事實,但是最可憐的就是普通老百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