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個人所得稅贍養老人該怎麼填寫贍養老人填婆家還是娘家
如果是獨生子女可以填寫2000;如果是子女共同承擔填寫平均費用;老人只能填寫自己一方。
Ⅱ 個稅贍養老人如何報
個稅贍養老人申報的方式:由獨生子女按照每月2000元的標准,非獨生子女分攤每月2000元(不能超過每月1000元),另有約定的,可以按照約定的分攤方案確認,進行專項扣除。
【法律依據】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第二十二條
納稅人贍養一位及以上被贍養人的贍養支出,統一按照以下標準定額扣除:
(一)納稅人為獨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二)納稅人為非獨生子女的,由其與兄弟姐妹分攤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每人分攤的額度不能超過每月1000元。可以由贍養人均攤或者約定分攤,也可以由被贍養人指定分攤。約定或者指定分攤的須簽訂書面分攤協議,指定分攤優先於約定分攤。具體分攤方式和額度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所稱被贍養人是指年滿60歲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滿60歲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Ⅲ 2022個稅贍養老人怎麼申報2人
2022個稅贍養老人申報2人需要添加兩個老人的信息,方法如下:
工具材料:iPhone11,iOS15.0,個稅1.7.8。
1、首先打開個稅APP,點擊進入專項附加扣除填報。
Ⅳ 專項附加扣除贍養老人怎麼填寫
法律分析:贍養老人專項扣除填報發放如下:在個人所得稅app中,填寫贍養人信息、共同贍養人信息等相關信息。也可以到稅務局的稅務服務處或提交給扣繳單位填寫扣繳客戶端軟體。納稅人為獨生子女的,按每月2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第二十二條:納稅人贍養一位及以上被贍養人的贍養支出,統一按照以下標準定額扣除:納稅人為獨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法律依據:《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第二十二條
納稅人贍養一位及以上被贍養人的贍養支出,統一按照以下標準定額扣除:
1、納稅人為獨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2、納稅人為非獨生子女的,由其與兄弟姐妹分攤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每人分攤的額度不能超過每月1000元。可以由贍養人均攤或者約定分攤,也可以由被贍養人指定分攤。約定或者指定分攤的須簽訂書面分攤協議,指定分攤優先於約定分攤。具體分攤方式和額度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Ⅳ 贍養老人申報方式選哪個
選擇贍養老人申報方式如下:
1、有單位的,選通過扣納義務人申報;
2、沒單位的,選綜合所得年度自行申報;
3、有單位但專項扣除信息不想讓單位或其他人知道的,選綜合所得年度自行申報。
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子女在經濟上應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費用,在生活上、精神上、感情上對父母應尊敬、關心和照顧。有經濟負擔能力的成年子女,不分男女、已婚未婚,在父母需要贍養時,都應依法盡力履行這一義務直至父母死亡。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七條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
Ⅵ 個人所得稅贍養老人該怎麼填寫
對想在個人所得稅里對贍養老人支出進行抵減居民納稅人的綜合所得(涵蓋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稅所得額,要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的專項附加信息扣除採集表裡對老人(被贍養人)身份信息(涵蓋姓名、身份證件類型、公民身份號碼、國籍、與扣減人的關系、出生日期),或共同贍養人(批非獨生子女,即兄弟姐妹)的身份信息(涵蓋姓名、身份證件類型、公民身份號碼、國籍) 給扣繳義務人或主管稅務機關。這個就要談到怎麼對個人及其社會關系信息怎麼保護運用的了,其中的風險個人自己權衡,其中的利弊自己掂量。
Ⅶ 個稅減免贍養老人怎樣申報
首先打開個人所得稅APP,登錄點擊專項附加下方的贍養老人的選項。然後點擊申報界面,在填報頁面,首先會出現申請人的個人信息,檢查無誤後,點擊下一步。在被贍養人信息頁面,選擇被贍養的人。填寫完後,進入分攤方式界面,選擇是否為獨生子女,然後設置分攤方式,進入申報界面,點擊申報提交。
法律分析
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的扣除范圍是指納稅人贍養年滿60歲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滿60歲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贍養支出,可以稅前扣除。如果納稅人是獨生子女,則按照每個月2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如果為非獨生子女,則應與兄弟姐妹分攤每個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分攤方式包括由贍養人均攤或約定分攤,也可以由被贍養人指定分攤,但每人分攤的額度不能超過每月1000元。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的分攤方式包括由贍養人均攤或約定分攤,也可以由被贍養人指定分攤。採取指定分攤或者約定分攤方式的,每一納稅人分攤的扣除額最高不得超過每月1000元,並簽訂書面分攤協議。指定分攤與約定分攤不一致的,以指定分攤為准。 享受贍養老人扣除,只需填報相關信息即可,無需報送資料。填報的信息包括:是否為獨生子女、月扣除金額、被贍養人姓名及身份證件類型和號碼、與納稅人關系;此外,有共同贍養人的,還要填報分攤方式、共同贍養人姓名及身份證件類型和號碼等信息。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准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准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