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老服务 > 农村人为什么没有养老

农村人为什么没有养老

发布时间:2022-04-29 20:00:12

❶ 为什么感觉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不指望子女来养老了

我听到很多农村老人说:“农村本来艰苦,儿女压力大,过得艰难,自身难保,没有条件,我们不忍心让他们养。”

这就是农村老人,不指望儿女养老最主要的真相。朴实简单,让人泪目,让人心酸。

另外一个方面是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在逐步改善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的养老现状。

农村老人多数务农,或者打零时工。收入少,生活条件比起城镇老人差一些。所以国家给予农村老人的福利更多一点,年龄越大的老人,有机会获得更多补贴。

比如基础养老金:国家从2009年开始,在农村实施新农保。参保农民达到退休年龄以后,能领基础养老补贴,每月有几十块。

高龄补贴:主要是针对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年满60,可以领到相应的补贴,年龄越大,能领到补贴就越多。估计有不少老人都在享受这一福利吧。

养老补贴:这是地方性的。部分省份会发养老补贴,以减轻农村老人的养老压力。主要针对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人群,比如“五保户”。

当然,这对于农村老人养老,是不足够的。那是因为老人基数大,不可能每一个都照顾到,国家还在想办法。

更多的,还是要靠农村老人自己努力,或者靠儿女。

这一个方面就比较现实。农村孩子本来就没有什么家底,长大后,养家糊口,买房建房,养育儿女。维持家庭生活所需,哪样都要钱,哪样都不轻松。所有的一切,都需要靠自己白手去挣。从无到有,那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做普工的,工资就三千左右,还要扣除房租开支,儿女学费、生活费,更是不剩多少。很多时候是朝不保夕,拆东墙,补西墙,寅吃卯粮。

他们自己过得焦头烂额,不知道要找谁来帮忙。作为父母,哪里忍心去让他们赡养。很多不是儿女不愿意赡养,是没有那个经济能力,老人不愿意让他们赡养。

读完大学的,家里要供出一个大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给孩子读书,倾尽所有,在所不惜。孩子能读书,难道你不让他读吗?

再苦再累,不能耽误孩子,怎么也得让他读完大学。欠的那一屁股债,到时候再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只能用这种阿Q精神安慰自己。

好不容易,等到孩子大学毕业。在城里找了个儿媳妇,结婚后小夫妻开始供房,养孩子,孩子要养好一点吧,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小夫妻俩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为了养孩子,供楼房,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作为父母,怎么忍心再去问他们要钱,再去逼迫他们,不忍心呐。

很多农村父母不只是没有让儿女养老,七、八十岁还在撑着老迈的身体,拼命赚钱,帮扶儿女。一直到实在干不动了。还在忧心儿女过得不好。

很多这样的老人说:“儿女过得艰难,我们不帮,谁会帮!”

都说“猫生的猫疼,狗生的狗疼”,有哪个老人舍得看儿女压力山大,自己都顾不过来,还舍得去要钱,让他们养老呢。

现在国家政策在向农村倾斜,今后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应该会得到解决。让我们翘首以待吧!

❷ 农村很多老人没有养老保险,他们都是如何养老的

对很多农民来说,国家现在在各农村地区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60岁以上的农民来说,每月可以领取100多元的养老金。所以现在很多农民没有买社保,但农村养老保险的情况是,每个月农民领取的养老金相对较低,物价飙升的今天,每个月100多元的养老金也很难生存。那么他们老了靠什么生活呢?

农村人即使不交新农保也能领养老金的情况。但是农村养老金刚开始的时候,现在没有那种好事。60岁以前没有缴纳职员社会保障或农村养老保险的人退休后也可以领取养老金。但是根据2014年以后的新规定,农民不交养老保险,没有养老金!但是农民可以一次性补充15年,根据自愿原则划分几个等级,每年的支付额从100到2000千不等。当然,到了60岁,收到的金额也有很大的差异。

❸ 农村养老为何难难在哪些方面如何解决养老困境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当然是质的飞跃,不仅老百姓不愁吃喝,现在的农民也逐渐进入高消费时期。 不惜花钱是现代农民最现实的生活,可以享受生活。 当然,这些不仅与农民自身的努力有关,但有一个问题,年轻人可以赚钱享受生活,而一些老人可能很难做到。 这是因为,在农村生活的老人,几乎都是依靠孩子度过晚年,过着自己的年龄。

据他调查,目前农民基本每年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而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选择最低等级缴费的人数占缴费总数的90%。 很多人认为乡下老人没有花钱的地方。 因为有土地。 而且也给孩子钱。 更不用说花钱的地方少的话,几乎不花钱。 但是,现实中并非如此。 对于没有任何经济收入的老人来说,并不是坐享其成。 因为以前没有什么积蓄,他们平时没钱也要花钱。

❹ 如何看待农村老人无钱,无养老保险,无退休金的养老焦虑

一、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由于计划生育的影响,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阶段,这样的现状为我们带来了很多难以避免的社会问题,例如劳动力供给下降,从而影响劳动生产率等。而在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凸显,农村养老问题亟待解决,这其中是包含了很多原因的:
青壮年离开农村到城市务工。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不到位,家庭经济压力较大,为了解决生活问题,很多年轻人会选择离开家乡,到大城市谋求发展。农村的副业劳动则由老人负责,但由于老人身体条件问题,难以担负起过重的体力劳动,造成农村副业劳动收入过少。另一方面,青壮年在城市渐渐扎根,也就更不愿再回到农村生活了。因此农村的养老问题愈加严重。
农村养老观念落后,老人身体条件欠佳。据统计,农村超过一半的老人都患有慢性疾病,有 些老人出于想要省钱和不愿麻烦子女的心态,选择独自忍受疾病痛苦。还有一些老人是由于缺 乏照料,家庭收入偏低,又没有购买养老保险,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即是“丢人”、“不孝”的行为,邻里乡亲都会戳子女的脊梁骨,导致农村养老院经营困难,农村养老问题凸显。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发展不完善。一方面是农村的养老制度与城市相比,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农村养老保险宣传不到位,老人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养老保险的真正内容和受益程度,导致农村老人普遍参保意识不强。最直接的问题是,老人一旦生重病,家庭经济条件差,无法承担起老人的医疗金,整个家庭就会陷入贫困之中。
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不足。农村老人普遍对家乡有更强烈的归属感和参与感,不愿意跟随子女到大城市居住。这时社区养老就应当发挥该有的作用。但农村居住大多分散,政府投入支持程度又不够、社区养老服务资源投入效率低、社区养老经营风险高。导致社区养老难以承担起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服务责任。
二、空巢老人晚景悲凉
子女不孝
农村空巢老人晚景悲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子女对老人不负责任,老人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照顾,甚至存在一些子女选择遗弃老人,对老人不闻不问,让他们自生自灭。例如称黄龙镇灵潭村的一位80岁老人,至今仍独居在土坯房,夜里忍受蚊虫叮咬,雨天屋顶漏雨。老人说他的儿子根本不对他承担赡养的义务,让他独自生活在脏乱差的土坯房中度日。
2. 内心空虚寂寞
农村的留守独居老人很多,他们的子女远离家乡,到大城市寻求更多发展机会。有些老人有配偶作伴,但也有很多老人的配偶已经去世,只剩下自己一个人生活。没有了精神支柱,又很难调整自己的心态,内心肯定感到十分空虚孤独,生活悲惨凄凉。
3. 疾病困扰
农村的医疗水平有限,再加上一些经济原因,老人生了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的占少数。再加上一些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身边没有人照顾,导致老人的晚年生活十分辛苦凄惨。
三、如何解决
增大政府支持农村养老力度。由政府导向,在农村建立一些互助养老社区、互助照料社区,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或组织社会爱心募捐。让农村留守老人能享受到价格合适、照料得当的养老机构服务。
健全养老制度保障,普及养老保险知识。向农村老人加大普及养老保险知识的力度,让老人真正的了解养老保险具体内容,提高参保意识,提高老年人收入保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村老人的养老压力,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通过法律制度的硬性约束,将传统家庭养老的道德约束渐渐转变为有法律干预的“法律型”+“伦理型”约束,由道德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尽量减少子女拒绝对老人承担赡养义务的情况,让留守老人的晚年不再凄凉。
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重,随之而来的养老问题在农村地区更为明显。若想解决这些农村养老问题,需要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同时也需要农村地区的老人改变养老观念。

❺ 农村老人80多了还在干活,怎么不养老

在农村,80多岁的老人下地干活实在太常见了,对他们来说养老是什么呢?我爸就常跟我们说一句话:只要我能蹦跶一天,我就多蹦跶一天,养老尽量不会让你们操心。在农村不像在城市,城市老人老了以后可以有退休金,而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要么靠自己攒下的养老人,要么靠子女们赡养。农村老人,如果自己没攒到养老钱,子女有不孝顺,那么他们的养老还真成了问题,这样的事例相信大家见过的也不少。

对于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你怎么看?

❻ 为什么农村没有养老保险

农村养老保险最新政策是:
16周岁以上、不是在校学生、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都可以参加。
开始的地区,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不用交费,直接领取基础养老金(现在最低是55元,不断上调)。年龄在60周岁以下的要交费。
(计算方式)退休后每月领取的养老金为:基础养老金(现在最低是55元,不断上调)+(个人交费总额+地方政府补贴+利息)除以139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❼ 为什么农村很少有人买养老保险,农村老农道出了真正原因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第一个针对农民的社会保险制度,它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通过部分地方的试点逐步推广建立起来了。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原有的以计划经济为依托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制度转型和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重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只有建立和完善包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彻底解决农民老龄化的问题,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
一、我国农村现行的养老模式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养老隐性问题开始明显的表现出来。解决农村人口养老问题将是现在社会不得不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目前广大的农村地区,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社会保险养老三种模式是基本的养老保障方式,而社区养老模式则是一种新的尝试,以上四者共同构成了农村养老体系。
(一)家庭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模式是山东儒家文化的“孝”的强调,是中华民族绵延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赡养老人的义务已经变成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内在责任和自主意识,是其人格的一部分。这在广大农村也表现得毫不例外,而且由于我国广大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实施其他养老模式的条件不太具备,家庭在提供生活照顾和精神慰籍方面又具有无可替代性。因此,目前家庭养老仍是我国农村养老的最主要模式。但是,这一方面不符合养老社会保险的基本要求,
另一方面也不符合农村人口政策要求,特别是在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近二十多年的今天,农村人口结构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高龄少子使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环境不复存在;同时"农村养老以家庭保障为主"也是对农村劳动者又一不公平待遇,使农民没有享受到基本的国民待遇,使政府在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制度中的职责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二)土地养老模式
土地是广大农民赖以生活的基础。土地对农民而言,既是生产资料,也是生活资料。尤其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后,农村老人可以依靠土地收入解决一部分生活来源。在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下,用土地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可以说土地是他们最稳定也是最后一道养老保障安全网。但是要考虑到年迈的老人能做的了什么,如果要是不可以劳作的老人怎么办,这个方式养老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
(三)社会保险模式
1992年民政部于出台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即为“农村社会保险”开了先河。在方案中,提出了个人、集体、国家三方共同付费,由社会统筹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新思路。该方案于1994年在一些农村经济发达和比较发达地区开始试点。其主要做法是,以县为单位,根据农民自愿原则,在政府组织引导下,从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出发,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保险基金以农民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实行储备积累的模式,并根据积累的资金总额和预期的平均领取年限领取养老金。
(四)社区养老模式
社区(含乡镇)养老是指集体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乡村或乡镇企业,仿照城镇企事业单位的做法,给农村老年人发放养老金。社区养老的实施范围比较窄,往往受制于该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所以不容易推广。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健全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也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保证。然而,不容否认的是,以《方案》为基础建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本身存在诸多“先天不足”,在运作过程中也存在大量的问题,面临着一些不容回避的难题和困境。
(一)存在问题
《方案》确定的养老保险模式虽然在增加透明度、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促进农民储蓄意识、改变农民的家庭观念和生育意愿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种实质上“完全积累、自我平衡”式的商业储蓄保险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1、法律层次低,缺乏约束力
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基本上都是以民政部制定的《方案》为基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稍作修改后制定的。其法规法律层次低,缺乏约束力。特别是对保险基金的流失和挪用等行为,未规定有效的限制和惩罚措施。据统计,到2000年底,全国农保基金积累总额198.58亿元,其中收回本息有困难的基金12.7亿元,占基金总额的0.68%。可见,目前农村社保基金管理中的违规行为还相当严重。正是这种不稳定的制度和屡见不鲜的违规行为让农民感到后怕,积极性不高,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困难重重,大部分地方强调农民自愿参加养老保险,这与社会保险的本质相违背,不利于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2、国家重视不够,养老保险滞后
由于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城乡分割”的保障格局。国家把大量的物力、财力投入到了城镇社会保障建设,城镇社会保险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国家对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不甚重视,投入很少。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规定保险费的筹集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辅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支持,农民的个人账户完全由个人交纳,国家并无责任。这表明社会保障仍基本是或主要是城镇职工的。
3、自给来源不足,吸引力小
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集体补助不到位或数额太少,或只在部分地方或部分人身上得到体现;国家政策扶持,仅限于通过对乡镇企业支付集体补助予以税前列支,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扶持政策;地方财政,除经办机构费用(一些地方此项费用财政也不负担),也没有其他扶持政策。在缺乏强制性的情况下,仅靠以上政策,其吸引力太小,难以发挥吸引作用。
4、基金增长速度慢,入不敷出
基金增长速度跟不上养老金发放的增长速度,出现负增长。农保基金增值方式主要是存入银行、购买国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初,国家债券利率和银行存款利率都很高,因而给农民承诺的保险给付率也高达12%,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债券和银行存款利率多次下调,致使基金增值缓慢。加上缺乏稳定的投资渠道,农保基金入不敷出,出现负增长。
5、违规存放农保基金,造成巨额损失
一些地方将农保基金违规存入地方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或者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些机构有的因经营不善亏损破产,致使存入的农保基金无法取出造成损失,形成支付危机,参保的农民上访事件亦时有发生,并有越来越多的人要求退保,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原因分析
作为新生事物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困难、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仔细探究其原因,无非是以下几方面:一是传统观念依旧,现代保险意识尚未形成。家庭养老一直是我国农民首选的养老途径,这属于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经济的组成部分,也是东方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表现。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处于起步阶段,广大农民实现自我保障的意识淡漠,现代保险意识尚未真正形成。二是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些地方的集体经济发展滞后,为社会养老保险提供补助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集体经济发育不良的地方,农民收入增长的速度也势必缓慢,即使有余钱,农民也将其绝大部分用于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购买,对于参与养老保险则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三是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破坏基金的完整性。保险基金处于属地分散的管理状态,分割管理的小规模基金难以进行多样化投资,很难达到让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基金管理还受到地方行政干预,挪用、盗用现象屡见不鲜,破坏了基金的完整性。四是改革措施不配套,束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乃至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至今,中国农村仍有几千万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他们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都没有解决,又如何解决得了养老问题呢?而养老本身又不只是一个吃穿问题,还牵涉到医疗、服务等问题。由此可见,其他制度改革的不配套也束缚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手脚。
三、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及出路
未来20年中国老龄化迅速加快,农村养老将呈现出新的格局:新型的家庭养老将居于主体地位,社会养老保险将得到新的强化,从而与其他养老保障制度一起共同为农民养老建立一道比较可靠的屏障。我们要从现有体制本身去寻找问题根源,以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加快法制建设,真正体现公平与效率
市场经济本身是法治经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以法律的形式保证其实施,而不仅仅是社会政策的形式。我们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财政、金融和税收体制改革,尽快制定并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法规,对资金来源、运用方向、增值渠道甚至保障标准、收支程序等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规范其操作行为,以法制的形式将农民的这项合法权利确定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社会养老问题,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应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地位。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为保证农村社会稳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着社会公平的原则,对农村老年群体实施的社会保障,是作为调节社会分配手段而建立的。其次,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立法步伐,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各项措施都有法可依,便于操作并提高制度的稳定性。我国社会保障立法工作方面,应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吸收到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中,依靠法律的强制性推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老年基本保险制度的建设。再次,建立健全养老保险法律的监督机制,以确保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支付、运营的规范性,防范社会保险基金的风险,并通过合理运作使其不断增值,以更好的满足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建设的需要。
(二)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扶持力度
社会化养老的主体是社会,是以社会运作的方式实现的。而能够代表社会、管理社会的主导者是政府。在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时强调个人应承担义务是对的,但不能以此为理由推卸政府应承担的责任。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缺少政府扶持是农民缺乏投保热情的根本原因。因此,针对目前集体补助过小、国家扶持微乎其微的状况,应当考虑如何提高集体补助的比重、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鉴于目前我国政府财力有限,城乡差别还比较大,可以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根据当地维持村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费用设计城乡有别的社会养老保险标准,可以适当把支付养老保险金的年龄推迟到65岁。2002年我国农村65岁以上的老年人约为5400万,按每人每年补贴300元计算,共需资金162亿元,仅占财政收入的0.86%(2002年我国财政收入为18914亿元),由政府财政负担这一支出应该没有问题。2002年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达到1362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增加10%用于农民养老保险补贴(即136亿元),中央政府应该有能力履行这一职责。不足部分可由地方财政来负担,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真正具有社会保险所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型”,才能调动农民投保的积极性。
(三)发挥家庭养老的优势,再造土地的保障能力。
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这为家庭养老制度的实行和巩固奠定了思想和文化基础。尽管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使农村的家庭趋于小型化,家庭养老受到一定的威胁;从长远的观点看,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的进步,养老方式必然将由家庭向社会过渡。但现阶段,由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原因,农民养老不可能完全依靠社会,家庭养老仍然是老年保障的主要形式,必须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优势。政府可以从制度建设上鼓励农村家庭养老,例如给予税收政策的优惠和适当的收入补贴。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❽ 为什么城市老人有退休金,而农村老人没有养老金

城市的老人有退休复金都是工作制的时候或者自己交的,就是不工作的话,自己也要每个月交保险。就像我现在失业,没工作了,在家,自己也每个月要交1000多元的保险金。城市里交的保险非常高。退休的退休金实际上都是自己拿的钱。只不过是统一交上去,国家给你攒起来,然后等你退休的时候再拿。农村现在也是可以交保险的,只要你每个月交保险将来就领退休金。

❾ 农村老人宁愿一个人生活,为何不愿意去养老机构

近年来,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为了振兴农村的发展,国家出台了许多对农村的优惠政策,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也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为什么农村老人宁愿自己一个人也不愿意去养老院?他们在担心什么?现在,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农村的养老问题也逐渐突出。在农村,年轻人都去外地打工了,根本没有人照顾老人。所以考虑到这个问题,国家在农村建了养老院,然后让那些养老有困难的老年人集中养老。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养老院建成后,大多数老人都不愿意去。为什么?

3.住在家里,没那么多规矩

农村人常说,不管什么好,都不如自己家好,所以即使养老院条件好,在老人眼里也不如自己家舒服,因为以前很多人住养老院,要在方便自己的同时考虑别人。但是在自己家里,想干嘛就干嘛,很舒服,没那么多条条框框。所以在家比在养老院开心多了。但是不管他们怎么说,养老院仍然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最好办法,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解放老年人的思想,让他们慢慢接受这种新趋势。当然,养老院也需要慢慢发展。如果是你,你老了会选择去哪里?

阅读全文

与农村人为什么没有养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株洲县养老院 浏览:587
南通市万年青老年公寓 浏览:841
60岁未五保可低保 浏览:345
佛说孝顺福德 浏览:486
合川菌王土鸡养生汤在哪里 浏览:452
意大利什么岛是士兵养老院 浏览:303
怎样孝敬老人作文 浏览:989
重庆退休养老金调整 浏览:195
贵州省老年节活动简报 浏览:565
从20岁到80岁 浏览:764
养生馆开业适合穿什么服装 浏览:372
为什么父母会先走 浏览:700
到时了退休年龄缴费年限未够 浏览:179
养老院工作人员架构图 浏览:586
各地退休工资水平 浏览:806
老年文体活动中心机构设置文件 浏览:355
东华小区老年活动中心 浏览:378
重庆自助体检机哪里有 浏览:113
在幼儿入学前父母如何分工 浏览:870
60岁女人头晕 浏览: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