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个人和单位都交了养老保险退休手续怎么办理
《社会保险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缴纳社保是法律强制性规定。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中的主要险种,按照法律规定,有用人单位的,一职工本人工资为基数,由单位与职工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分别缴纳,职工个人缴纳部分由单位代扣代缴。职工本人工资低于所在省或者直辖市、自治区上年职工平均工资60%或高于300%的,按所在省市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和300%为基数缴纳,当前缴费比例为单位20%,个人8%,其中个人缴费部分进入个人账户,单位缴费部分进入统筹账户。
灵活就业人员以及个体劳动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所在省或者直辖市、自治区上年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按照不低于60%和不高于300%的标准自行确定缴费工资,按20%的比例缴纳,其中8%进入个人账户,12%进入统筹账户。
影响劳动者退休待遇的是缴费年限和缴费工资,无论是个人办理,还是单位办理退休,在缴费年限和缴费工资相同情形下,养老保险待遇没有不同。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㈡ 职工养老保险怎么办理退休流程
法律分析:1、符合办理退休条件的人员,每月10-15日带本人身份证、档案、职工养老金手册到大厅待遇审批窗口。
2、向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资保险福利科(大厅待遇审批窗口)递交退休书面申请并认定退休条件。
3、到社保局业务窗口审查养老保险缴费情况。
4、到社保局业务窗口结算个人帐户,核实退休待遇。
5、到社保局财务窗口(企业离退休人员协会)办理档案存放手续。
6、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资保险福利科(大厅待遇审批窗口)审批待遇。
7、到社保局指定银行开户。
8、到社保局退管窗口登记个人信息。
9、到开户银行领取退休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六条 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 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 可以延长缴费至满15年; 社会保险法实施前参保, 延长5年后仍不足15年的可以一次性缴费至满15年。
㈢ 养老保险退休怎么办理手续
未到退休年龄不幸去世,养老缴费的个人部分及利息可以全额返还。个人账户的养老金,是可以继承的,到时候到社保中心提取就可以了。可以领取丧葬费4对于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年迈父母,有每月的补助。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㈣ 个人养老保险退休怎么办理
【法律分析】
个人交养老保险到退休怎么办理手续 1、职工本人向单位提出退休申请; 2、用人单位将职工原始档案等资料上报参保社保经办机构; 3、 社保 机构对资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批准退休。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 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 可以延长缴费至满15年; 社会保险法实施前参保, 延长5年后仍不足15年的可以一次性缴费至满15年。
【法律依据】
《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若干问题的通知》
第七条 关于城镇企业成建制跨省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处理。城镇企业成建制跨省转移,按照《暂行办法》的规定转移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在省级政府主导下的规模以上企业成建制转移,可根据两省协商,妥善转移接续养老保险关系。
第八条 关于户籍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归集责任。跨省流动就业人员未在户籍地参保,但按国家规定达到待遇领取条件时待遇领取地为户籍地的,户籍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为参保人员办理登记手续并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将各地的养老保险关系归集至户籍地,并核发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㈤ 个人缴纳养老保险到期的怎么办理退休手续
个人养老保险如何办理退休手续:
一、带齐个人有效身份证件,银行存折或卡,并各复印一份复印件,社保卡、有户口本的最好也带上,然后直接到当地社会劳动保障局办理社保养老领取手续。一般如果是下半年生日即达到满期领取标准的,可以在上半年即6月30号前提前办理申请,一般提前一个月办理领取手续即可。
二、职工在达到国家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前一个月到所在地社会养老保险局提出退休申请;
三、社会养老保险局退管服务科对申报人的基本信息进行查询(档案是否已经托管、参保缴费等情况),认为基本符合条件的,并告之申请退休人员:
1、填写《退休条件审批表》一式三份;
2、提交身份证复印件一张,1寸彩照3张;
3、缴纳社会化管理服务费800元。
四、人社局养老保险科定期去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在《退休条件审批表》批复。
五、社会养老保险局退管服务科核算好待遇后,将《随县养老保险待遇审批表》报人社局复核。经复核后,办理养老金存折。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㈥ 养老保险怎么办退休手续
无论户口在哪里,退休金仍在退休地拿,退休金可以异地取款,但要付手续费。社保最低缴费年限是累计缴纳15年,到退休年龄时,有两种处理办法: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