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关于养老话题说明文怎么写
“众人”齐呼,中国未富先老!
由此,“中国式”的养老办法也众多起来——特别是中国的退休养老金制度尤为众多:中国退休人员众多,国家怎能养得了,不行,延迟退休!延迟退休不行,延长缴纳养老金年限!如此循环,方可养老!真有办法!
养老乃人之养老,非钱之养老——无钱怎么养老?中国老年人好养!几十年的中国老年人是怎么过来的?
中国老龄化率高,来得快,是计划生育的副作用。
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对中国的发展功不可没,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一个火烧,给一个孩子和两个孩子吃是不一样的,但是,生育是自然规律,违背生育规律,是会给社会带来麻烦的:过多的老龄化,男女比例可能失调,人的竞争力减弱(富窝里的人竞争力怎样呢?)等等。
所以养老还需要计划生育负责!
过早老龄化,是相对青年人来说的,青年人的数量,即可解决老龄化的问题——将计划生育在三至五年内(有待考察)放开二胎,迅速增加青年人的数量(2014年~2040年26周岁人口生力军)来中和老龄化,同时中国人口总量也增加,然后再回归正常的计划生育——凡是都有一个调节!
其作用:一、增加青年人的数量,中和老年人的数量,有利于养老。二、增加中国人口的有生力量,稳定中国的经济发展。三、调节人口结构,调节男女失衡。四、适时放开二胎是社会公平的象征,不能有钱人多生,无钱者叹息,更何况社会抚养费,对社会危害极大!再说普通老百姓也未必愿生——养不起!五、生二胎也是减轻下一代养老的压力,同时防止出现更多的“孤独老人”。
……
养老比天大,比地厚,是人、家、国的最基本的常事。不养老,何谈发展!
㈡ 企业养老保险哪些话题可以做一个栏目专题
个人建议涉及内容如下:
1、参保条件
2、参保缴费的比例、缴费基数的确定
3、离职后养老保险等的转移手续
4、养老金计算办法
5、退休后养老金调整政策
6、参保人去世后丧葬费、抚恤金计算、程序等
㈢ 实时:养老金话题:交的多,退休后领的就越多吗
基本上是的。
一般来说,影响养老金的因素有: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年限、个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即缴费基数)。
社平工资越高,领取的金额越高;
缴费年限越长,领取的金额越高;Tips:养老保险实行的是“多交多受益”的原则。多交一年,退休就多拿一个百分点(缴费每满1年就发给1%)
个人缴费基数越高,领取的金额越高;Tips:每月缴纳的社保越多,个人账户累计的金额也就越多,所以退休金就越高。
事实上,养老保险交得多不等于得的多,社保养老保险不是一种理财工具,而是一种基本保障。基础养老金都是一样的,但是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不同,对于个人来说,要想退休领的多,就要坚持长期缴费、提高工资然后多缴费,未来的保障水平当然就越高。
㈣ 热点话题:养老金并轨对公务员有什么影响
所谓的养老金并轨,简单直白的讲,就是国家编制内的公务员或事编人员在退休后将和企业退休人员一样拿社保养老金,而不再领取国家发放的养老金。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公务员和社会上的企业职工养老金一样了,两者退休后将不会有区别。
1、门槛问题。就2017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来说,上万考生竞争某国税局一职,此次国家公务员岗位可谓是“万里挑一”,可见公务员这一职位是越来越吃香了。随之而来的是公务员考核越来越复杂,门槛越来越高。部分考生甚至连国家公务员报名的门槛都没达到,地方公务员的门槛相对较低,但考生还要经历笔试、面试等考核才能通过录用。竞争这么激烈的情况下,不少考生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选择上培训班的课程,通过专业的公考教师指导,才顺利通过笔试和面试。就业成本明显提高。
2.观念问题。相信不少应届毕业生或者是待就业者,家里人都希望自己找一个比较体面的工作。在家长眼中,体面的工作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机关单位,银行、教师、医生等等。部分三线以下的城市,很多人认为除了公务员其他都不算是正式工作。公务员在他们眼里工作稳定,工资不低,还体面,家庭聚会亲戚串门的时候提起你的职业,也不会难开口。
3.服务年限。公务员在被录用时,会有一定的期限,一般是3-5年。也有更长的,比如政法干警类的,专科服务年限是9年,本科服务年限是7年,硕博以上是5年,因此,想辞职也是一个大问题。
4.个人能力问题。在国企和私企就业所需要的个人专业能力,比公务员的要求高得多。公务员的工作内容比较固定,相对来说需要的技能没有这么高,而在企业里,变动非常大,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技能,专业度要求越来越高。
㈤ 养老话题
人不一定会生病,但一定会变老,人老了不一定会赚钱,但一定会花钱,年回老时话的钱一定是你年轻时赚的答钱。假设我们退休以后只活20年,每顿就吃10元的盒饭,早餐5元标准,不考虑物价上涨,20年下来的吃的费用就是10*2*365*20+5*365*20=182500,两个人的话费用就乘以2.还有就是年纪大了之后身体不好,会经常生病,还需要医疗费用支出。这只是保证我们能活下去,还不能考虑生活品质。
㈥ 以"六年未尝肉,关注农村空巢老人"为话题的议论文写作
关注农村空巢老人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养儿防老”正在逐步走向解体。这一特点,由于城乡差距和大批青年外出打工,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更加复杂。陕西省太白县的杨德清老年夫妇,就已经6年没有吃过肉。(9月23日《华商报》)
这样的场景其实并不鲜见,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严峻:因为子女养老意识越来越淡,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农村土地养老保障功能的弱化等综合因素影响,家庭养老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传统的“养儿防老”体系正在解体,这些问题特别明显出现在最低保障线上生活的农村“空巢”老人群体身上。
时下的农村更像“老人村”了,十室九空。留守一族大多是老人。他们有儿女,却享受不到儿孙在膝的欢乐,甚至连生活来源也成问题。而在国家养老方面,其待遇还不如五保户或者“失独老人”,结果便处于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之间的夹心层,看似谁都在管,结果却谁都没有管好。在这种情况下,“6年没吃肉的辛酸”就无以避免。
虽然我国农村实行普惠制养老金制度,凡是60岁以上的农村户籍人口,无论其就业历史和收入状况,均可获得以国家财政为基础的、按月领取的有保障的养老金。但由于这种普惠的标准很低,还无法起到兜底作用,如果仅是唯一生活来源,就无法避免“6年不吃肉”式的悲情。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养老还得寄予于“养儿防老”。但问题在于,在“养儿防老”面临巨大挑战的情况下,如何改变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让农村老人真正“老有所养”就应有制度层面的设计和调整。
在目前,由于国家财力所限,未能建立起完善的农村养老体系,而社会养老的水平又很低,难以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还应以家庭养老模式为基础,强调自身积累,倡导家庭内部进行代际交换的“反哺式”养老。一方面,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一些实质性修改,对于不尽赡养义务,甚至遗弃老人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同时,相关部门应当着手起草农村养老方面的法律,让家庭养老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另一方面,应当建立一定的激励措施,调动家庭养老的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发展社会化养老,实现从家庭养老向“家庭、社会、国家”综合养老体系过渡。
此外,推行农村互助养老,通过土地流转等盘活养老资源,并实现农村养老国家兜底,不断提高普惠制养老金标准,都应纳入政策统筹范畴,稳步实施,整体推进,如此,“6年不吃肉”的辛酸才会成为过去,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春天才会早一点到来。堂吉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