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村“养老问题”为何难解决专家对此是如何解读的
专家指出了4个问题,第1个问题就是现在养儿防老的思想逐渐衰弱了,子女们在结婚之后有了自己的家庭需要照顾,所以养老就成了很大的问题,第2个问题就是现在老人的身体毛病会比较多,看病的花费会很大,第3个问题就是有很多的子女不能在身边尽孝,我父母都在农村,而自己的孩子都去了城里面工作,第4个问题就是很多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
2. 农村养老为何难难在哪些方面如何解决养老困境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当然是质的飞跃,不仅老百姓不愁吃喝,现在的农民也逐渐进入高消费时期。 不惜花钱是现代农民最现实的生活,可以享受生活。 当然,这些不仅与农民自身的努力有关,但有一个问题,年轻人可以赚钱享受生活,而一些老人可能很难做到。 这是因为,在农村生活的老人,几乎都是依靠孩子度过晚年,过着自己的年龄。
据他调查,目前农民基本每年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而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选择最低等级缴费的人数占缴费总数的90%。 很多人认为乡下老人没有花钱的地方。 因为有土地。 而且也给孩子钱。 更不用说花钱的地方少的话,几乎不花钱。 但是,现实中并非如此。 对于没有任何经济收入的老人来说,并不是坐享其成。 因为以前没有什么积蓄,他们平时没钱也要花钱。
3. 农村老人的养老困境怎么办
关于农村老人的养老困境怎么办?我可以肯定的和农村的老农民说,我们农村老农民的养老问题得到解决就在明天。
人民日报是代麦的党中央和国家的声音,人民日报已经是明确的说:要正式开始探讨农民退休的可行性实操方法,文章还明确指出,《农民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养老必须得到保障》。
让农民和城市老人一样,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农民以前不需要退休,是因为农民到了老龄以后,就把土地交给了孩子来耕种,但是现在随着 社会 的发展,农村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即变孩子没有高学历,也有多门技术,也都走出农村,走入城市,现在导致很多农民年龄大了,还要下地劳作,十分幸苦。
作为这次人民日报文章正式提出,让农村六十五岁的农民退休,现在已经是正式开始正在探讨的过程中,也就是说农村老农民的养老问题,得到解决就在明天,我们农村的老农民已经是有了希望。
作为这次人民日报文章正式提出,让农村六十五岁的老农民退休,就是党中央和国家对农村老农民的亲切关心,并且还实事求是的对农村老农民的过去进行了总结,特别是对我们农村老农民过去对国家的贡献付出得到了肯定。这就是我们农村老农民的养老问题的最好解决方案。所以农村老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问题得到解决就在明天。
30.40.50后老农民一辈子辛劳,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任何人都沫杀不了的。现在他们老了干不动了,也没有赶上国家的社保政策,所以老农民最有资格享有养老金。农民日报说出了老农民的心声,相信国家和政府不会忘记那个年代的老农民。
农民也是中国人,理应和城镇的工人一样享受退休制,他们也有权享受国家发展的红利,共同富裕,共同奔小康,农民养老问题不解决,这些说法都不成立,养老问题都不能解决,叫什么共富裕。
谁告诉你老人不愿意到城里去?儿子城里的房子都是老人买的,老人一辈子的心血给儿女买房,买车,给彩礼现在结婚了就不管老人了,这就是现在很多农民年轻人的做法,你们自己看看吧,农村人进城,座公交车,不让座,说自己累,看看二三十年前,年轻人座公交车很多人是不座的,有老人上车,马上就有几个年轻人起来让座,再看看现在的农村年轻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想养,不知道你们是吃什么长大的根畜生差不多,
农村老人数量大,国家若有财政能力,应解决60代前出生的老人给予一定的养老金也是应该的。这代人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一穷二白的工农业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辛苦一生,为 社会 主义建议作出了极大们贡献。
俗话说:养儿女防老,栽树望荫凉。无儿无女或儿女条件有限的就成了问题。国家支持各地办的养老院、敬老院是有效切实的好办法。
希望国家重视这点,不要推说现在国家能力有限这些话,因为农民是伟大的,不是低级的。只有农民感到幸福,这个国家才真正幸福。
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确实是一大难题,但是只要国家出政策,各地政府同心合力,适当为30、40、50、60年代的老农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不是很难!
一是,克服懒惰、消极的情绪,积极主动缴纳养老保险或者社保,为自己的养老买单。
二是,尊崇中国人“养儿防老”的优良传统,应该由儿女们每月(季)给付赡养费。拒绝给付赡养费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他们,要求按月(季)给付。
三是,如果儿女们都已经死绝啦,可以去村委会申请孤寡老人的补助金或者残疾人补助金。
农村老人的养老在国家的政策和法规没有完善好的时候 ,农民老人还是靠自己养老,只要能动老人就想办法也要活下去 。
4. 在农村养老现状是如何的
一、农村养老现物耐则状
(一)经济负担加重。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讲究“多子多福”,子女多意味着老年人有较多的支持来源,但是现代社会独生子女现象的出现使得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变得异乎寻常的困难。另一方面农村养老金补贴太低,无法给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如果子女无法提供经济援助,他们的生活就要陷入困境。
(二)大批农村青年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无法照料家中老人。一些青年夫妇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独子或独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子女常年不在身边,家庭养老也就成了一种泡影。
(三)虽然现在生活和医疗水平的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农村医疗水平还是有限,随着年龄增长健康状况开亩扮始恶化,医疗水平跟不上,患病、伤残导致老年人自理能力下降,严重一点的吃穿都有问题,亲属邻里的帮助也是极有限的,有了病痛老年人只能自己扛。
(四)农村老人的传统思想,不愿去养老院,传统的养老院,衣食得不到保障,护理员素质低下,医疗卫生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罩棚要,而且认为子女把父母送到养老院是不孝的行为,导致了老年人宁愿在家养老,也不去养老院。
5. 作为农民,一直担心以后的养老问题,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一、农村的老年人需要落实一代人管一代人,既然父母养儿女的小,儿女也就要为父母养老。父母从儿女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成为儿女的第一任老师,从此以后父母需要一如既往以身作则,如果身为父母从始至终善待自己的父母,儿女就会把自己父母的孝心以及孝顺的行为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未来儿女就会善待自己的父母,孝顺自己的父母。
生儿育女为了防老虽然已经淡化了,但是依旧在养老的过程当中发挥相当大的比重。毕竟除了儿女会在父母需要照顾的时候照顾父母,在父母需要伺候的时候伺候父母,别人充其量前来探望,几乎可以说会不管不顾。即使对别人多么好,别人也不会掺和养老事宜,不像儿女对父母的养老,儿女既是义不容辞又是儿女的法定的责任。
结语:农村解决养老问题更需要实事求是,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养老方式才能够安享晚年。
免责声明:此文和图片转载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内删除。
6. 农村人口如何解决养老问题
第一,延迟退休以解决先收现付养老金的可持续问题。当然,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因此要把何时延迟退休的权利还给劳动者。国家可以规定一个年龄标准,例如63岁,采取早减晚增的策略携御启。
第二,变激励为责任,让年轻一代多交养老保险。按照真实的缴费基数来缴,不缴就罚。
第三,国家减少发放养老金或者进行财政补贴。这个也很难做到,中国现阶段依然是发展中国家,各个方面都需要用钱,并且财政补贴已经有9000亿元了,再往上加是很困难的。
企业是三辩如支柱养老体系中的第二支柱,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现在面临的状况是第二支柱覆盖过少,全国有90%的职工没有企业年金。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思考如何给企业减负。
个人作为养拆游老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支柱,应该做到提前布局。
个人应该积极购买养老产品,例如养老保险,银行理财产品或者基金等等。这三种产品其中风险最大的是基金,但收益也最为乐观。普通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财务状况以及心理承受能力进行产品的调整。例如年龄小时,可以选择购买基金,越长持有越好,且期间可以调整,到中老年时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换成较为保守的理财产品或者保险。
最后发表一下观点,在农村工作的人,他们往往没有社保,靠几百块的养老金在农村,身体健康的话,过生活还是问题不大的。而在城市工作的人也大多是外地务工者,其社保基数一般也较低,这些外地务工者也很多是农村出身,所以大部分人退休了选择回农村是一条不错的选择。
7. 当前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六安金寨县农村养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由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普遍“四二一”或“四二二”家庭结构模式,以及子女举家外出务工带来的'“空巢”现象,特别是生活方式的转变,子女养老意识的淡薄,削弱家庭养老功能。
二是养老机构建设滞后。乡镇敬老院基础设施老化,床位短缺,缺少专业专职人员管理和建设。
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村养老保险投保率低,投保周期长,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依然存在。
对于以上存在问题,该县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增强家庭养老意识。定期举办讲座,从学校到村组,大力宣传孝敬老人的伦理道德,树立身边善待老人的典型人物,对于不赡养老人,甚至虐待老人的行为给予严厉批评教育或移送司法机关。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做好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全县23个乡镇敬老院翻新重建工程基本完工,增加床位500多个,大大提高了集中供养能力。积极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现有社会化养老床位700多张,社区养老床位100张,适应了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在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有84位困难老人享受由政府购买的每人每月100元居家上门服务。
三是健全综合服务体系。五保对象住院实行全额报销救助。对85岁以上老人按月发放高龄津贴,老人免费体检服务由去年的65岁以上扩大到今年的60岁以上。同时为近万名60周岁以上“三无”老人缴纳了参合参保金。
;8. 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一、农民收入低的问题9. 农村老人养老怎么解决
农村人养老难的问题如何解决?10. 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群众思虑重,参保意愿弱。一是部分年轻人刚从学校毕业,其职业身份未定,担心此时参保,未来会面临职业身份转换或居住地变化而带来的制度衔接问题。二是部分年轻人常年在外务工收入较高,对新农保政策认识不足,认为新农保养老金领取金额偏低,不足以支撑养老而不愿意参保。三是大多数群众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而新农保实施时间短,收益周期长,部分群众仍持观望态度,认为村里多数老人寿命低于60周岁难以享受养老待遇,要么等到将近60周岁再一次性补缴所有参保金额参保领取基本待遇。
(二)投保档次低,保障水平差。目前,右江区规定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100元至1000元、1500元、2000元共12个档次,政府对100元至800元缴费档次分别按每人每年30元、40元、50元、55元、60元、65元、70元、75元进行补贴,900元以上统一按80元补贴计算,缴费越高政府补贴增幅越小,待遇领取与最低档的差别并不明显。以连续缴费15年缴费最高的2000元和最低的100元为例,最高的是最低的20倍,但养老金领取却只有最低(90元)的3倍,比例严重不协调,导致大部分群众投保最低档,保障水平相对较低。
(三)参保程序繁,工作任务重。一是右江区新农保缴费长期依靠乡、村干部入户动员,群众主动到社保中心缴费参保较少,一定程度上造成行政资源的浪费,也不能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缴费问题。二是右江区新农保参保第一年参保需参保人签订协议、提供银行账号,通过银行扣款缴纳参保金;续保缴费也需要通过银行扣款,不支持现金参保,群众习惯现金用于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给收缴新农保工作人员增加了难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