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养老金并轨到底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现在是双轨制,也就是企业养老金和事业养老金,现在的事业养老金比企业养老金高出3倍左右,人们的呼声很高一致要双轨制并轨,也就是企业和事业养老金差不多
㈡ 养老金并轨制能实现吗
无法并轨,官僚阶级不会同意。
农民一百顿,官员一万多,怎么并?
㈢ 改革是否能让养老金并轨真正公平,公正
随着《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正式发布,在中国存在了数十年的养老金双轨制,终于退出历史舞台。
在以前,人们对养老金双轨制的最大诟病,莫过于不公平。长期以来,人们批评养老金双轨制度,认为它在制度层面把大家分为不同的类型,人为地制造了不公平。而随着近些年改革在不同领域引起一些变化,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在养老金上存在较大差距的现实,更加重了这种不公平感。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制度层面推进养老金并轨,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既是社会公众的热烈期待,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曾有人认为,推进养老金制度并轨改革,阻力来自机关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因素。应该说,这方面的因素可能有,但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大——并非只有体制外的人才呼唤养老金并轨,体制内的人也期盼改革早日落实。
长期以来,因为养老金双轨制的现实,一些在体制内工作达到了一定年头的人,常常在养老金问题上踌躇犯难。很多人放不下手,甚至因此束缚了手脚,错失了人生的发展机遇,导致了事实上的择业“围城”现象。当全社会采用统一的养老金制度以后,如今在体制内的人就不必再为退休后的待遇问题伤脑筋,更有可能趁年轻到更适合自己的地方去“拼一把”。
有此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此前广东厅局级官员“下海”,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也说明,养老金并轨对体制内的人来讲,相当于拿掉了一个思想上的包袱,有助于激发全社会的整体活力,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公平。
养老金制度并轨此前难以施行,不少人认为与财政因素有关。全国几百万的公务员没缴纳过社保,全国3000万左右的事业编制人员“视同缴纳”但事实上没缴纳,如果要做实他们的养老金账户,将会是一个天量数字,各级财政或许会无法负担。此次《决定》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避——在第四条明确提出按照合理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这样的制度安排,体现出了党中央在养老金制度改革上的实事求是精神,以及勇于创新的意识。
养老金并轨改革追求公平,绝不是追求一厢情愿、“拍脑袋”式的观念公平,而是充分考虑了各个群体的实际。从目前体制内的劳动者的薪酬体系来看,基础工资占比较小,而且与社会上不少企业在职员工相比,劳动者之间薪酬差距较大。如果简单套用现在适用于企业人员的养老金制度,对平均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较高的体制内群体来讲,也意味着一种不公平。
改革,决不能为了所谓“公平”而无视实际,更不能打着公平的旗号去损害另一个群体。“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决定》提出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就是为了让这次改革能照顾到实际,在制度安排上显得更科学、更完善。
也要看到,此次养老金改革只是一个总体框架,有一些具体的制度规定,目前还只有方向而无细则。比如“过渡性养老金”,它直接关系到那些已经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了一定年头的人的切身利益,接下来需要“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细则并指导实施”,其确定与计算的科学性、合理性,仍是数千万人关注的重点。
开弓没有回头箭。养老金制度改革是社会公众的共同期待,要顺应社会发展大势,回应人民共同关切,广聚民意、广纳民智,妥善制定养老金制度改革的相关细则。唯有统筹推进人民群众热烈关注的各项改革,我们的社会必将更加公平,发展必将更加和谐。
㈣ 养老金并轨了待遇差距越来越大,为什么
你好:
养老金并轨,是指同时调整养老金的时间并轨,(时间并轨)与待遇差距关系不大。
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来源于财政收入,俗话叫做 “吃财政饭” ,所以不同。
㈤ 养老金并轨是否有利于社会公平一辨稿
与往年养老金调整相比,今年最大变化在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按照基内本养老金调整办法调整待遇,这也容是上世纪90年代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首次同步调整养老待遇。
业内专家认为,国务院去年初出台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明确,统筹安排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加上目前各省养老保险“并轨”实施方案已出齐,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统筹调整养老金时机成熟,统筹调整有利于消除两者在待遇调整安排上的不平衡。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介绍,6.5%左右的调整幅度是指全国总体平均水平而言的,并不意味着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都按6.5%来调整,更不是每个退休人员都按6.5%增发养老金。各统筹地区具体调整幅度,还需要由各地政府出台实施方案来具体确定。
㈥ 养老金并轨有什么好处
1、所以,总的来说,养老金并轨是好事,疏通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进出渠道,对企业职工来说,体现了公平性。养老金制度改革不仅降低那些冲击社会底线的畸高保障,而且提高那些有失公平的低水平保障,让公平处处体现。而且,养老金“双轨制”在进一步提高企业职工养老金发放水平的同时,将公务员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实行与企业职工相同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确保公务员和企业职工在养老金的缴纳、享受上实行相同的制度,让社会更显公平。
2、说白了就是现在与未来的贫富差距的体现,等将来老人群体还是处于不一样的生活环境还是贫穷)。现“事业单位”上缴的养老金比“企业人员”上缴的养老金高出4.5倍左右,在比个人自费缴纳的养老金高出15倍左右。所谓“双轨制并轨,是要求“当地企业和事业单位”上缴养老金达到相同数额”而社会养老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基本解决,因为国家不考虑占全国的40%的无就业者当中包含30%的无力缴纳养老保险金的百姓!
㈦ 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是什么意思
养老金“并轨”:指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和企业职工一样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其目的在转机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适当调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弥补因个人缴费而增加的支出,维持改革前后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双轨制——企业养老金和事业养老金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现在的事业养老金比企业养老金高出3倍左右,人们的呼声很高一致要双轨制并轨)。
2012年3月,这一制度在全国“两会”上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和热议,对当前的养老体制进行改革、取消养老金“双轨制”的呼声高涨。2013年12月,人社部确定养老金双轨制并轨方案。
2014年12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施行养老保险缴费制度。
2015年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从2014年10月1日施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企业单位一样,施行缴纳养老保险制度,施行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并轨,执行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㈧ 关于养老金并轨
这位朋友本来世上复就没有什么公制平的事情,而双轨制在我们的中国已经存在了很长的时间。所以说这是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被消灭的。现在有所改革,现在他们也需要交纳个人保险费用,但是还是比我们高很多,所以说这是很漫长的路,一般来说我们都是看不到希望。
㈨ 养老金并轨事什么意思
“养老金并轨”是对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制”的一项改革措施。“养老金双轨制版”指机关事业单权位人员和城镇企业职工两大类人员采取两种不同的养老保险模式,享受不同水平养老金待遇的养老保险制度。人们的呼声很高,一致要双轨制并轨,也就是企业和事业养老金差不多。养老金“并轨”重在转机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适当调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弥补因个人缴费而增加的支出,维持改革前后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养老金并轨已列入2014年的政府重点工作,已有7套方案。
㈩ 公务员养老金并轨什么意思
本人作为相关工作人员,回答如下:
一、首先我们来了解目前我国养老金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养老金实行的是双轨制:即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金的收缴、退休核准、退休金发放及标准都是由人社部门下属的企保部门负责,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的收缴、退休金发放由财政部门负责,退休核准则是由组织部门和人社部门下属的公务局负责,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占退休前工资的比例)不同,即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可拿到在职工资的80%至90%,而企业职工退休后只能领到在职工资的40%至60%,退休工资差距较大。
二、关于公务员养老金并轨。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到,就是改变目前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双轨制现状,实行并轨,即不管是公务员还是企业员工,养老保险金的缴纳、退休核定和退休金发放及标准都实行统一管理,主要就是将公务员养老保险并入到社会养老金体系中,并轨后无论从体系上、模式上还是缴费公式上,两大板块的养老保险制度都将一致。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公务员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全部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支出。
三、关于并轨时间和并轨后续工作。并轨改革从2008年开始试点,即将于今年实施,但人社部相关人员表示,并轨方案还在讨论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