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最早建立于什么时候
工伤保险制度最早于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专会议审议通过的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其中第73条的规定是:"劳动者在下列情况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这一基本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工伤者及其亲属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保险制度的意义
2003年4月27日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将于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自1951年制订、1953年修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之后,第一次制订的、专门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工伤保险法规,对于推进工伤保险改革,规范工伤保险制度,解决工伤保险争议至关重要。《工伤保险条例》从法律上实现了《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工伤保险待遇权利,增强了工伤保险待遇权的行使与保护机制,为建立和健全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奠定了法律基石。
现在正值年末,全来国各源行各业都正在为努力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而拼博。对于2O19年上调养老金的问题尚未触及到,国家也没有正式的官方消息公布,调不调,调多少都还是个未知数。北京具体调多少也要在国家正式公布框架方案后才会据以制定实施细则进行操作。根据近几年的贯例,国家正式公布方案也要到明年三四月份两会以后了,发到手最早也要到五六月份啦!按照目前情况国民经济在增长,物价在上扬,企业退休人员尤其是企业退休早的老人的养老金水平太低,和机关事业单位及企业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又差距过大,2O19年北京市乃至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已大势所趋。只是调多少的问题了。耐心等待着吧!
㈢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最早建立于什么时候
1951年2月26日,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简称劳动保险条例,并于1953年、1956年两次版修权订,全面确立了适用于中国城镇职工的劳动保险制度。所以他是新中国最早的工伤保险制度。民国时期的,无法查证。
㈣ 哪国最早开办了责任保险,建立了责任保险制度
引用《责任来保险》(王玉玲源主编)依照通说,责任保险起源于法国。在19世纪初期拿破仑法典颁布并规定了赔偿责任后,法国于1882年率先开办雇主责任保险。但该保险并无法律支持,故不具备样本意义。1898年,法国制定《劳工补偿法》,该法案1906年扩展为完备制度,1930年法国《保险契约法》出台,才标志着责任保险在法国开始法律化、制度化。
㈤ 世界上最早一部关于保险的法规是
世界上最早一部关于保险的法规是《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The Code of Hammurabi)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网络
1.救济税:古巴比伦最早诞生的保险形式。
公元前2500年前后,古巴比伦王国国王命令僧侣、法官、村长等收取税款,作为救济火灾的资金,而这份税款就被公认为全世界最早的保险。用于火灾救济的税款,与现在政府规定的强制保险功能类似,用平时积累的“保费”承担火灾对当时生产带来的损失进行补偿。——保监微课堂
2.立法:汉谟拉比法典中的损失补偿。
汉谟拉比法典第二十三条:如强盗不能捕到,被劫者应于神前发誓,指明其所有失物,则盗劫发生地点或其周围之公社及长老,应赔偿其所失之物。
汉谟拉比法典第第二十四条:倘生命被害时,公社与长老应赔偿其亲族银一名那。
——《汉谟拉比法典》
现在的退休年龄和退休金,都是有国家规定的,有法定的退休年龄,而到了这个年龄之后大部分人其实都会选择不再工作,毕竟人已经老了,不是所有的工作岗位都还能继续做了。那么,古代的官员们有没有退休年龄呢?古代官员们他们老了之后能不能退休,退休之后又能不能有退休金呢?很多官员可能都是向皇帝告老还乡,这算不算退休呢?
唐代的家庭,若父母还健在,儿子一般就不出远门,也不分家,更不各自攒私房钱。这种养老的社会氛围,使得老人可以在儿女的全天候照料下,安享晚年。当然,现代社会,儿女离开父母去远方工作是一种常态。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对那些因照顾老人而就近工作的人予以某种补助(或精神上的,或财物上的),那么,即便社会大环境不允许人们都守在父母身边,也能对家庭养老起到引导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弥补现代社会的养老缺憾。
到了清代,家庭养老的法律规定相当严苛,其中,如果老人因为养老无着而自杀,那么儿子要以过失杀人罪论处。这一点,虽然在现代法治社会不可能实现,但某种道德上的约束却是必要的。
古代较高的死亡率和较低的寿命,注定相当数量的老人会没有后代。公元521年,中国有了历史上第一家由政府开办的“养老院”——南朝的梁武帝命令设立“独孤院”,专门收养老人和孤儿。从此,中国的养老院开始制度化。
到了唐代,国家强盛,养老院更为普遍,当时称为“悲田院”。但名副其实的养老院是北宋时期的“居养院”,只收养贫困老人。而且,在宋徽宗时期,老人的年龄标准是50岁,使养老的人群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成为历史上老人的黄金时期。
北宋末期,政府在各地设立公墓,当时称为“漏泽园”,以安葬穷人,这也是古代国营公墓的开端。同时,宋代的官员也特别热衷于慈善事业,譬如大文豪苏轼,任职于杭州时,就在城内设立养老院,并委任德高望重的僧人为院长,救济贫困老者。
南宋初年,中国出现专门为包括老人在内的各种贫民设立的福利医疗机构,叫作惠民和剂局。刚开始,只是象征性地收取费用。后来,干脆免费,全部由各地方财政埋单。
明代初期,朱元璋下令全国各地建立“养济院”和“惠民药局”。养济院是一个融收容和养老为一体的机构,与南北朝时期的“独孤院”类似。惠民药局则等同于南宋的惠民和剂局。养济院都设立在寺庙和道观里面或周边,因为在古代,寺庙和道观本身就收容弱者和老者,把政府公办的养老等机构与这种带有宗教关怀的民办救济机构设置在一起,可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具有较强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老者有所目标,主动寻求救助。
㈦ 养老保险缴费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
是根据你工作的时间算,工作的时候就开始交了。
我国企业职工的养老保版险制度是50年代初期建权立的,以后在1958年和1978年两次作了修改。那个时候的企业,由于历史和政策的原因,当然仅仅限于全面所有制企业。直到1995年,国家才将养老保险的缴纳范围扩大到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
拓展资料:
企业职工养老金领取条件
1、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
2、已办理退休手续;
3、企业和职工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4、个人缴费年限满15年及其以上。
城乡居民养老金领取条件
1、年满60周岁;
2、累计缴费满15年;
3、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
㈧ 最早的保险合同法是哪一年制定的
您好!
1981年12月13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首次对财产保险合同作出原则性的规回定;
1983年9月1日国务答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财产保险合同条例》,该合同基本具备了保险合同法的框架,适应了当时保险业的发展;1985年国务院颁布了《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为我国保险业法的制定打下了基础;1995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内容包含总则、财产和人身保险合同、保险公司、保险业的监督管理等。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保险基本法。我国保险法于2002年10月28日、2009年2月28日进行了修改,其中的主要内容就是保险合同。至于您所说的最早的保险合同法,理应是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请采纳,谢谢!
㈨ 在世界保险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有关保险的法规是什么
1435年,西班牙的巴塞罗那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海上保险法典,1468年在威尼斯订立版了关于法院如何保证保单实施权及防止欺诈的法令。1532年在佛罗伦萨总结了以往海上保险的做法,制订了一部比较完整的条例并规定了标准保单格式。在美洲新大陆发现后,贸易中心逐渐地从地中海区域移至大西洋彼岸,1556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颁布法令对保险经纪人加以管理,确定了经纪人制度。1563年西班牙的安特卫普法令对航海以及海上保险办法和保单格式作了较明确的规定,这一法令以及安特卫普交易所的习惯后来为欧洲各国普遍采用保险制度趋于成熟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