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专家谈如何大幅提高农村老人养老金
随着我国老年人群的逐步增多,使用分层形式,一方面可以使人民群众的养老金根据物价进行相应的上涨。另一方面也可以最大程度保障农村老人的日常生活开销。
此次专家会提出分层提高农村老人的养老金,是由于我国的退休职工以及相关企业人员的养老金,在我国已经实现了多年友册的上涨情况。但农村老人的养老金却只进行过轻微的上浮增长,同时随着现在许多人的外出务工,许多老年人的养老金根本不足以维持日常开销。
一:目前我国农村老人的养老金根本不足以维持日常生活开销。
我国目前对于农村老人的养老金发放,每个人最多不会超过200元。相较于目前物价飞涨以及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对于许多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帮助是微不足道的。而我国的企业职工以及许多的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却已经实现了大幅度地上涨,有些人甚至可以领到每月超过1万元的退休金。
二:传统养老金发放在保障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以及消费支出上,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分层提高养老金指的就是需要根据老人年龄的不同而针对性的进行养老金的上涨和发放,这对并告神以前传统式的发放养老金做法是一个非常好的调节和补充。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养儿防老这个古老传统已经呈现了消逝的状态,因此如何在国家层面上予以帮助,给农村老年人拥有一个合理的晚年生活是许多政府部门需要思考绝亏和研究的问题。
❷ 为什么会突然上调养老金
首先在2022年度养老险的确上调了。
但是并不是“突然”上调,因为截至2022年,国家对养老金已经上调17次了。
至于养老金上调原因,大体上可以分为4个原因:
一、考虑国家老龄化趋势的发展,养老金上调对老年人更倾斜于兜底政策,利于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
养老金,全称是养老保险金,属于五险一金的内容之一,主要是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这无法避免,针对老龄化必须采取措施,也就是加大养老金的收缴,这对市民来说是非常好的事情。
如果在农村工作的人会发现养老金更倾向是一项兜底政策,兜底政策说白了就是能保障农户的基本生活,例如说低保、五保政策。这类老人子女可能无法尽孝、自身年纪过大也无法从事体力工作,沟通了解可以发现,这类老人的经济收入主要就是养老保险和高龄补贴、低保、五保等收入,这块收入政府叫做转移性收入,也就是政府给予的钱,所以说,个人认为养老金倾向于兜底政策。
二、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活成本也在增加,所以需要上调养老金针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
这块很好理解,因为随着中国的逐步发展,生活成本也在增加,最典型的就是物价上涨了,成年人都能体会到物价一直在持续增长,如果一直按一个标准缴纳养老金,那么到了老人晚年,物价绝对飞起,生活成本非常大,所以,这也是针对生活成本提高提前采取的措施,抵消物价上涨造成的养老金购买力不足的有效办法。
三、保持公平,缩小养老金差距
事实上,养老金计算基数每年都在上涨,而养老金是退休后才能拿到的钱,先退休的人肯定要少于后退休的人,这存在不公平,所以要上调。
四、上调养老金有利于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
因为上调过后,老年人会得到更多的养老金,这样经济上来说负担减少,那么对老人后代家庭的负担也会减少,家庭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会减少,利于社会稳定,并且老人还可以拿着养老金进行消费购买,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就是缴纳的养老金会良性反作用于社会。
总的来说,养老金上调属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并且对市民来说,是利大于弊的,个人认为养老金的发展趋势更倾向兜底政策,并且这种现象会更加明显。
另外需要补充的是由于各地物价水平、生活成本、人口规模、消费观念、老龄化程度不同,养老金的上调额度和具体政策是不一样的,因为这几个因素直接关系到养老金对老人的晚年权益是否能基本保障到位。
所以说,针对养老金的上调没必要惊讶,综合来说,这是国家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采取的有效措施,并且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但前提要保证每年体检的习惯,确保自己的身体隐患及时消除,这样才能享受养老金。
❸ 城乡居民养老金每年都会涨吗
会的。
我国的养老基金有社保基金和政府财政做后盾,退休养老金基本上每年涨,2005年以及2008年至2015年,有9年涨幅都在10%以上;2006年涨幅最大,达到23.7%,即使是在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涨幅也在9.1%。
在参保人个人缴费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逐步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那每个月能拿到的养老金一定是涨的。 而且可以肯定地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养老金还会逐步提高。
关于养老保险的缴费,其实每年都是在不断上涨的,对于大部分的在职员工来说,可能没有太多的切实感受,毕竟不管是在企业还是单位的职工,在这方面都是由企业或者单位来承担大多数的缴费经营和缴费比例,个人只需要承担部分的缴费比例即可。比如说养老保险个人需要承担8%,但是这个不需要个人单独缴费,而是直接在工资中扣除了,所以说大部分员工是不会感受到养老保险缴费的变化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一条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第十三条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
❹ 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提高
我表姐是灵活就业人员,她听说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要提高,超过15年,决定放弃缴纳。我侄子大学毕业后就成为自由职业者,家里人催了他很多次上社保,他就是不听。他们都说社保不划算,事实真是这样吗?❺ 养老金上调新政策2023
2022年已然进入年底,春节将至,每到年底退休人员最关心的,莫过于第二年的养老金上涨了,依据《社保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国家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和物价增长情况,适时提高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待遇,从目前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职工工资和物价水平的增幅来看,以及社保的参保缴费人数增长幅度、社保基金结余充足程度来看,明年2023年职工养老金上调几无悬念、大概率会在明年上半年,继续迎来第19次调整、值得期待!
这也意味着许多今年1月之前退休的职工到手的收入要同步增加了,可喜可贺,那么,2023年养老金调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能享受四点优势,你都清楚吗?看看其中有你吗?
第一个优势,每月养老金调整金额上、通常情况下会相对多一些
虽然说,2014年10月开始,机关事业单位实施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会逐步实现并轨,养老金计发也会逐步采取和企业职工一模一样的公式来计算,但是其实在每年调整养老金的时候,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往往经过“定额、挂钩、倾斜”的调整之后,实际每月的上调金额会略高一些。
虽然这三部分的调整方式上,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是完全一样的,不过因为养老金有“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性存在——因此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由于享受较多的视同缴费年限权益、而且养老金水平本身偏高,因此在挂钩调整上能占优势。
❻ 应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随什么而逐步提高
法律分析:根据《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8〕21号)要求,应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随经济增长而逐步提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第三条 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❼ 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这对人们养老有何帮助
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这能够保证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养老一直是社会上比较热议的一个话题,打击都非常的关心在自己老了之后的生活质量,虽然现在国家已经有了一定的养老基础金标准,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养老金基础标准可能并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他们的生活质量可能并不能达到他们的要求,所以国家能够逐步的提高城乡居民的养老金标准,对人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很多人也是非常期待的。
养老一直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在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的同时,我们还要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准备充足的资金。
❽ 人社部称逐步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据最新消息报道。人社部,称将逐步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那么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这样的好处,会很好的释放我们养老金的压力,让大家的养老金更有保障,更能提升大家的生活质量。在现实生活中,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大家,交满15年的养老保险,那么我们就可以享受对应的养老政策。这样就会让有些人投机取巧,在达到一定的年限之后,他们就停止缴纳,这样,就会有失公正。而适当的延长,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况且,目前来说,因为我们的老年化,我们的了养老金库,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所以,也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来释放,这种方式就是其中的一种。当然,无论怎么调整,起码目前来说,还是按照现有的政策再实行。那么大家是否知道,影响养老金多少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吧。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引起重视,因为这些东西与我们密切相关,如果我们给予关注,那么我们就可以做好相关的调控。
❾ 养老金发放将迎来哪些变化
第一,养老金全国统筹会更加完善。第二,领取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可能提高。第三,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可能也会有变化。第四,个人账户养老金领取月数也会迎来变化。第五,养老金的涨幅可能会继续下行。
第一,养老金全国统筹会更加完善
不同省份的老龄化程度不一样,新增的退休人员数量也不一样,所以,新增的养老负担也不一样,这就涉及到各地养老负担的均衡的问题。
在新增如此之多的退休人员的情况下,有更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来调剂养老金,让养老金水池子里多的地区的养老金流向养老金水池子里少的地区。
2022年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正式开启,现在各地也正在陆续接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系统,未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也将会更加完善,这也是各地尤其是养老压力比较大的地区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的保障。
第二,领取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可能提高
新增如此之多的退休人员,也意味着养老金的支出会变多,所以养老金势必也要开源节流。而在开源方面,提升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是一个选项。
目前,现行的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是累计缴费满15年,就能在退休后领取养老金。
提升最低缴费年限也并非空穴来风,根据人社部发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四五规划发展,要求逐步提高领取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
所以以后养老保险缴费15年可能是不够了,需要缴纳更长的时间,才可能领取养老金。
第三,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可能也会有变化
除了领取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会有变化之外,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可能也会迎来变化,也就是要延迟退休年龄。
这在十四五规划中已经是明确的了,明确要求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
现行的退休年龄是男满60岁,女工人满50岁,女干部满55岁。
按照国际的经验和做法,退休年龄可能会延迟到65岁。退休年龄的延迟,也意味着领取养老金年龄的延迟,这也是减轻养老金支出压力的一个做法。
第四,个人账户养老金领取月数也会迎来变化
随之而来的可能是个人账户养老金领取月数的变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会修订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表。
目前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是依据现行的退休年龄来制定的,60岁退休领取139个月,55岁退休领取170个月,50岁退休领取195个月。
随着法定退休年龄的延迟,还有考虑到利率等因素,以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也会发生变化。
第五,养老金的涨幅可能会继续下行
一方面,领取养老金的退休人员数量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平均养老金的基数已经涨到一个较高的水平,2022年养老金上调4%之后,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已经突破3000元大关。
在退休人员数量增多和养老金支出压力变大的情况下,考虑到养老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未来养老金的涨幅有可能继续处于下行的通道。
近两年养老金涨幅也一直在下降,2020年的养老金涨幅为5%,2021年的养老金涨幅是4.5%,2022年的养老金涨幅是4%。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 》
第十八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第十九条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