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养老诈骗十种常见方式
套路一:“投资养老”
嫌疑人以“投资养老”为名,以“高回报低风险”为诱饵,进行虚假宣传,骗取百姓“养老钱”。在“投资养老”的骗局中,犯罪嫌疑人通常会注册一家合法的公司来销售理财产品。有的犯罪嫌疑人先通过赠送小礼品吸引老年人的注意力,然后以推介会、知识讲座等形式编造一些高端投资理财项目。有了老年人的资金投入,犯罪嫌疑人首先会以高利息、高回报为诱饵,引诱老年人继续加大投入,甚至以提前返利的形式吸引更多老年人投资。最后会用老人的钱挥霍消费,一旦资金链断裂就潜逃。
套路二:《黄衣情缘》
很多没有配偶的老人渴望被关心和陪伴,试图通过“黄恋”找到另一半,相依为命。这种诈骗是一种婚介诈骗案件,利用女性“婚姻赡养”的虚假身份,专门针对老年男性。“黄恋”骗局其实是一种“杀猪”骗局。很多都是通过网络发展成网恋,然后编造各种理由索要钱财,再敲诈对方完成诈骗。
套路三:“以房养老”
一些犯罪嫌疑人推出“以房养老”项目,诱骗老人抵押房产,将贷款的钱投入到养老项目中,然后将钱卷走,留给老人两套房子。有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买低价的“指标房”,让老人给他“关系费”、“转让费”等费用,然后携款潜逃。
套路四:保健品
犯罪嫌疑人瞄准老人对健康的渴望,通过与老人聊天解闷取得老人的信任,开始通过销售保健、医疗等养老相关产品,如商品回购、寄卖、消费返利等方式吸引老人投资钱财。最后老人不仅花了钱,身体也没有保障。
套路五:社保和养老金
犯罪嫌疑人通过一些手段获取了老人的基本信息,通过精准发送诈骗短信,老人可以点击虚假链接填写相关银行卡信息,根据填写的信息盗取老人的银行卡或实施诈骗。有时,犯罪嫌疑人打着认识人社局、社保局工作人员的幌子,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老人,谎称可以帮助未参保人员提供代理服务。其声称可以通过一次性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享受养老待遇,然后在收到被害人的巨额钱款后携款潜逃。
一些犯罪嫌疑人冒充社保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社保卡故障或异地刷卡,导致社保局锁卡,要求受害人提供身份证号、社保卡号、密码等信息,或声称需要办理转账手续,防止受害人再次被盗,以诱导受害人将钱转入指定账户。
套路六:“冒充公检法、政府官员”骗局
犯罪嫌疑人以老年人名义冒用银行卡、电话、社保卡、医保卡等具有消费功能的工具,或泄露老年人身份信息,涉嫌洗钱等犯罪。然后,他冒充公检法等司法机关执法人员,要求老人将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有时,嫌疑人会向老人展示公检法网站上发布的虚假通缉令等合法手续,骗取老人的信任。
冒充税务、教育、民政、社保、残联、金融机构(银监会等)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时。),犯罪嫌疑人通过领取补贴、退税等方式诱骗老年人汇款实施诈骗。或者社保、医保、证券、金融等账户异常(通常是冻结、作废等。)诱骗老年人向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套路七:“冒充物流客服”骗局
嫌疑人通过非法渠道购买购物网站的买家信息、快递信息后,冒充快递、货运、仓储等物流公司的工作人员。,说给老人的快递丢了,可以给老人退款,索赔,退税等。,诱骗老人转账,或者根据嫌疑人的诱导,将他的银行卡等信息输入二维码弹出的网页,再输入手机验证码,他银行卡里的钱就会被转走。
套路八:“冒充亲友”骗局
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社交工具等。,犯罪嫌疑人冒充亲戚、孩子、朋友、同事等。老年人的,代买国外机票,被公安机关违法处理需要保释,发生交通事故需要治疗或赔偿,处理不方便的关系直接出面,重病需要手术等。,从而联系老年人向指定账户转账,利用老年人识别能力弱,一关注就糊涂的心理,实施诈骗。
套路九:“丢包,证书”骗局
犯罪嫌疑人利用一些老年人贪小便宜、自我防范意识差的心理,用高超的演技在被害人面前上演“丢包”大戏,使被害人处于精神错乱状态,以平分财产为诱饵欺骗被害人。
利用老年人爱读书看报的心理,以各种荣誉称号或获奖证书来行骗。这种骗局,打着“文化”“艺术”旗号的虚假组织,通过颁发奖牌、入书立传等方式,每次骗取老人数百至数万元不等。
套路十:“解冻民族资产”骗局
这种诈骗是一种通过互联网传播,集返利、传销、诈骗为一体的混合犯罪。犯罪嫌疑人往往以“一个老人在海外有几十亿资产需要解冻,解冻后可以将这几十亿资产调回国内,分给提供解冻资金的人”为名,向被害人承诺“投资10元、100元,就能获得100万、1000万的回报”。同时,犯罪嫌疑人也会跟上社会。
㈡ 8000多个老人被同龄人骗走7亿养老金,目前案件调查进展如何
现在的网络投资骗局非常的多,特别是有一些老人喜欢贪小便宜,贪图别人的高利息,于是把自己的积蓄购买理财产品,殊不知你想要别人的高返点,可是这些诈骗分子却要你的本金,在上海有一起针对老年人的诈骗传销团伙被成功侦破。据了解,这个公司有一款投资项目,为此专门设计了投资App,而诈骗分子在后台进行控盘操作。
其实这种诈骗套路并不新奇,诈骗分子诱导老年人作为传销者,不停地吸纳新客户,然后用新用户投资进来的钱进行拆东墙补西墙,维持公司的内部运作,有很多老人开始尝到了的甜头,在后面就把所有的积蓄全部投进去了,殊不知这样就陷入了诈骗分子的圈套,大家一定不要过于的贪心,要保持理智,千万要相信高收益的投资产品。
㈢ 上海藏尸案回顾:为骗取养老金将母亲遗体藏尸冰柜,结果怎样
案件背景
2020年7月17日上午,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经审理一起藏私诈骗案件,采用远程庭审的方式进行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被告人吴某在其母亲去世后,为骗领养其母亲老金将遗体藏尸于冰柜中,此行为极其恶劣,依法以犯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写在最后
对于此起案件的发生,小编感到十分无奈,吴某竟然为了母亲的养老金将母亲的尸体藏了7个月的时间。我国自古都很重视“死者为大”,吴某不仅没有尊重这个道理,也侮辱了他的母亲,简直是自私可恨!
㈣ 谎称可办理补缴型养老保险致千余人受骗,关于养老保险补缴骗局还有哪些
辽宁对于一起养老,保险诈骗案进行了审理,这起养老诈骗案主要是一些犯罪嫌疑人通过可以办理补交行的养老保险金,对一些人实施诈骗导致了当地千余人受骗,其实关于一些养老保险交款的这种骗局,还是有很多的在如今的社会上被报道出来的,这种事情也是层出不穷的。
希望这件事情能够给当今社会一个警示,特别是对于一些人来说,在缴纳养老保险的过程中,也应该到相关部门进行缴纳,这样的话就可以确保自己的这个钱财是用在于一些正确的道路和途径上,对于自己的钱财也是一种保护,毕竟如果自己把钱才用在一些错误的路径上面,可能会导致自己的钱财被骗,梁林的这起事件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所以希望能够引发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视。
㈤ 最高人民法院这次发布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这批案例有什么特点
最高人民法院这次发布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这批案例有很多共同点,都是打着养老的旗号,面向的受众都是老年群体,而且以高额保证诱惑,促使老年人拿出自己的养老钱。诈骗案是屡见不鲜的,随着老年人的养老意识逐渐觉醒,犯罪分子也把诈骗的对象转移到了老年人的身上。因此作为老年人一定要擦亮双眼,在投资之前一定要问一下子女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养老金安全。
作为儿女,我们应该多多的关注老年人的需求,多多的给老年人科普诈骗知识。老年人之所以被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儿女对老人的忽视,使得老人有问题不愿意去麻烦老人。因此,作为儿女,我们应该多多的关注到父母的需求,给老人安享晚年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老人被骗的概率。
㈥ 8000多名老人被骗走7亿元养老金!他们是如何被骗的
很多老人都深陷诈骗风波之中,自己的积蓄全部被骗光,后悔不已。8000多名老人被骗走七亿元养老金,他们是如何被骗的呢?
老年群体的防骗意识本来就比较薄弱,相关诈骗分子所出示的资料非常齐全,有充足理由能够说服老人进行投资。不仅如此,还让老年人作为传销者吸引自己身边的一些朋友加入,最终导致很多老人上当受骗。
㈦ 沙坪坝区法院集中宣判两起涉养老诈骗犯罪案件!养老骗局都有哪些套路
养老诈骗事件屡见报端。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对生活不易和健康重视程度等特点,通过社交媒体、自媒体等渠道传播“长寿秘籍”推销所谓养生保健产品“赚钱”、“养老”等噱头欺诈老人……不仅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还损害国家金融安全。
套路一:承诺高额回报
不法分子通常以“高收益、高回报”为诱饵吸引老年人投资,打着为老年人养老的旗号,给老年群众许诺高额回报,甚至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吸引老年群众投资。如以“投资养老公寓”为名吸收公众存款;有的犯罪分子打着“发展养老养生客户”“开发老年公寓”等幌子,向老年人非法吸收资金;有的不法分子假借“金融创新”名义吸收资金;还有的犯罪分子编造“海外置业”“境外投资”等虚假项目或虚构其他项目。此类案件,老年人往往是受害者之一,其投入款项大多被犯罪分子用于偿还债务、投资理财、支付投资款利息及支付高额利息等,但由于缺乏偿还能力及投资回报预期,最终血本无归。还有一些老年人由于无法偿还部分钱款被犯罪分子欺骗后选择向公安机关报案。
一些养老机构打着“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等幌子,向老年人非法集资,将原本用于发放养老金、开展“老年保险”的资金用于发放虚假分红、利息或以其他形式掩盖非法占有目的。如被告人张某以其开办的北京昌平养老养生中心为据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746万余元并将所吸收资金用于投资养老公寓、养老院,且未归还部分款项便携款潜逃至境外。此类案件在法院审理中发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非法集资,并非罕见行为,往往同时触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行为通常会让投资人血本无归。此外,此类案件中犯罪分子还会用养老机构为幌子,夸大收益并承诺高额利息向社会公众融资,一旦资金链断裂,便携款潜逃。
㈧ 最高法发布六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有哪些案例值得关注
养老诈骗这种套路在我们的社会当中随处可见,就比如说最早期的诈骗方式,他们以保健品可以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这个说法骗取老人们高额的养老金,这可不是什么好的东西,他们只是用一些最普通的药品制造而成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功效极为的少,就是一些维生素。虽然每一个年轻人都知道这种所谓的保健品就是智商税,但还是有很多的老年人会上当受骗,因为在骗子的花言巧语之下,再加上老年人自身的一个想法,就会选择去购买这类药品来提升自己的寿命。当然了,还有更多的养老诈骗套路,最高法也发布了6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那么其中有哪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呢?我们就来好好的聊一聊这个话题。
㈨ 湖南一公务员套取并贪污养老金1700多万,有哪些案件细节值得关注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的生活,也为一些心怀不轨的违法人员带来了贪污腐败的途径。湖南就有一名公务员,利用去世老人的社保卡,一共贪污1700万元,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那么他是怎么盗取这些社保卡的呢?原来这并不是他第一次这样做了。在过去的六年间,这名公务员私下联系乡镇的一些公职人员通过贿赂等手段,从他们手中收集去世老人的身份信息,以及他们的社保信息。因为农村老人知识水平有限,加上青年外出打工,很少有人了解此事,村民们一直被蒙在鼓里。而在人口普查的一些名单上,这些老人的信息并未及时更新,他们在名义上还存活于世,所以国家还在不断往社保卡里面发钱。但是这些钱最终都被这名公务员占为己有,他把大部分钱占为己有后,剩下的小部分钱用于贿赂乡镇的公职人员,这样他们就是绑在同一个绳上的蚂蚱,就这样事情一直持续了五年之久。但幸运的是,警方追踪抓获了这个贪赃枉法的公务员,并最终判决上交所有社保资金,为人民出去了这个贪官。
㈩ 最高检发布6件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起到了哪些警示作用
首先是更能够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以刑事审判和打击犯罪业务为基础,顺利结案多起涉及老年人的诈骗案件,从重处罚被告人,为被害人追回了数百万元的损失,其中包括部分被害人被骗财物.利用与辖区、村共建的平台,积极向社区送法,发放上百张涉老诈骗提醒单张,讲解反诈骗、反诈骗知识,解答提出的相关问题由群众。
要知道的都是尤其是社区家庭医生在跟进过程中,采取“讲家人、常交流”的方式,真正起到了健康卫士的把关作用。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发放预防老年诈骗宣传彩页,现场宣传和讲解老年诈骗的概念、特点、表现形式和典型案例,加大了预防老年诈骗的宣传力度。继续掀起宣传热潮,切实增强人民群众防范、识别和举报养老金欺诈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