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老保险 > 中国古代哪个朝代对老年给养老金

中国古代哪个朝代对老年给养老金

发布时间:2022-07-31 19:17:04

❶ 古代有没有退休金制度古代人如何养老呢

在中国古代,除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更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那古代的养老制度会是什么样的呢?咱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

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凭借国家雄厚的财力、安定的社会环境,先后几次举行规模宏大的“千叟宴”,为“康乾盛世”添写了一段佳话。清朝规定,儿子再穷也必须设法赡养父母,如果因贫困导致父母自缢身亡,要按照过失杀父(母) 罪被杖责100下,流放1500公里。

《诗经·大雅·既醉》云:“孝不匮,永不尔类。”意即孝子敬老的孝意无穷无尽,势必经常感化影响整个家庭,乃至整个民族。古代敬老、养老习俗,相沿至今,是值得发扬光大的优良传统。

看完这些之后,您有没有想过要穿越到古代去养老呢?

❷ 唐代统治者对养老非常重视,他们都是怎么养老的呢

我国自古就有以孝治天下的理念,更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乐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其中唐代的养老政策超过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

唐朝颁布了相应的法律,规定老人可以安排护工。年纪超过80岁的老人,国家都会分配一个人来服侍他们。超过90岁,可以分配两个人服侍。超过100岁分配5个人来服侍,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当然古时候能够活到80岁的人非常少。

同时还进一步规定了不孝之人的惩治办法,对于殴打父母不赡养父母,法律上有相应的严惩办法。唐代还设立了专门的早期养老院给孤独老人,这些都提高了老人的地位和待遇,促进了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

❸ 在唐朝时期的老人,会享受哪样的待遇和照顾呢

一、序言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中记载的大同社会虽然一直未曾被封建王朝所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未对实现大同社会的目标进行努力。

养老问题关系社会秩序与伦理体系的稳定,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朝代,对养老问题尤为重视。

先前已经有许多人对官僚阶层的养老进行了分析,这里想将目光放到那些社会最底层的普通民众,和大家一起探讨唐朝的农村养老,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关于古代农村养老更完整的认识。

五、结语

通过本文回顾及分析,不难看出唐朝的养老制度已经达到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现了唐朝统治者对实现“老有所养”的追求,这种追求固然有统治者自身维护统治的需要,但客观上也起到了缓解百姓负担的作用。

不过,这些养老制度固然不错,但是我们也不应过高评价,理由在于唐朝时期绝大多数民众实际上很难活到上述照顾年龄,这就使得这里面的部分制度实际上无法得到适用。

❹ 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官臣退休待遇最好

就古代来说,应该是宋朝的官员的退休待遇最佳,宋朝可以说是士大夫的黄金时代,据考证,官员退休后是可以继续拿着工资的。

❺ 古代退休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各朝各代退休制度什么样

退休制度是当今社会重要的制度之一,国家公务人员到了法定年龄就可以退休并领取养老金,其他公民可以依法缴纳养老保险,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就可以领取养老金,给老年生活多一份保障,健全的退休制度也是很好的福利保障。一个和谐的社会应该是老有所依,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良好的退休制度也是检验社会福利程度的标志。

之后的每个朝代都在周朝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善,汉朝时可以自愿请求退休但自由受制于皇帝,唐朝时对于退休的官员有了更多的优待。宋朝时允许官员荫补后孙和半退,清朝时退休年龄变为六十,直到现代退休制度也在日趋完善。求关注求点赞呀。

❻ 古代有没有退休金制度古代人如何养老

养老,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每个时代都关心的问题。养老制度不是今天才产生的新鲜事物,而是从古至今伴随着文明的进步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那么古代人有“养老金”吗?如果有,是什么样的?如果没有,他们又靠什么养老呢?

小编通过查阅古代文章典籍才发现,原来古代人的养老方法并不比现在逊色。而且古代以孝治天下,不孝儿女不仅受到社会的唾弃,同样受到法律的制裁。那么,他们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一、养儿防老

不用说,靠儿女孝敬养老一直是养老最根深蒂固的思想,尤其在古代农耕社会,人是最重要的劳动力,多生养孩子,不仅能老有所养,还能够增添家中劳力,从而增加家庭收入。

清代延续明代制度,继续开办“养济院”和“施棺局”。即便到了清末国家较为衰弱之际,对养老的支出也毫不吝啬。

除了建养老院,政府也通过赏赐财物、减免税负、授官赐爵等方式让一部分高龄的或有特殊情况的老人(比如在战争中立过功劳的老人)安享晚年。授予老人官位开始于北魏。北魏孝文帝曾下诏,授予70岁以上的老人各种官位。而赐爵的做法在汉代就有了。

五、民间资本养老

古代民间资本养老主要出于公益而不是盈利。很多是富商大官通过捐献自己的财物秀建养老院。例如在与南宋对峙的金国兴中府,有位叫刘厢使的汉族人,遣散家中奴婢,拿出全部财产兴建“孤老院”。

除了资源捐献,有时皇帝也会下令强迫一部分富人捐赠。朱元璋时期就强制或引导,让富人出钱,在全国各地建立公共墓地,使那些死后无钱买坟地的老者能够落叶归根。还有,养济院和施棺局等救济机构的运行资金,很多都是民间大户人家和官宦贵族捐助的。

明清时期,在明清时期,各类养老机构大都是民办的,养老资金得到了各地中产阶层以上人家的大力捐赠。如施棺局,在清代,90%以上都是民办的。

六、乞讨养老

无可否认,社会和家庭都尽最大努力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但中国人口众多,因为各种原因,还是有一部分老人流离漂泊,无依无靠,只能靠街头乞讨来度过余生。

看完古代的养老制度,不禁感慨,原来他们也有这么多完善的制度,甚至有因为不赡养老人而处以死刑的法律,古人对孝文化的推从不是现代社会能够比拟的。

❼ 现在的养老制度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又是怎样的

养老制度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在那个时期,有个梁武帝,他为有疾病的,无法养老的人建立了孤独院,让很多老年人在那里养老,并派人去照顾他们的起居饮食,也是比较贤明的一个君主了。后来的朝代为了彰显君主的贤明,也设立了不同名称的养老院,比如唐代的悲田院,还有宋代建立起来的福田院,清朝的普济堂、明朝的养济院等等,这些院落都是供养老人,负责给他们善始善终的地方,而且很多朝代,不仅给老人养老,还给他们免费看病,所以,我们现在的养老制度也是流传了很多年了。

养老制度已经流传了上百年了,历朝君主都比较看重百姓的幸福指数,尤其是老年人的,他们将老年人作为国家的重点保护对象,无非也是想在历史上能留下一个好的名声,但是现在的养老制度是最为完善的。

❽ 古代历史上哪个朝代的,官臣退休待遇最好

我们现在国家的退休年龄都是在60岁左右。大家到了60岁便开始颐养天年。但在古代的时候,虽然是有退休这个制度,但是很多的情况下是到一定70多岁才可以退休的。在古代能够活到70多岁也是比较不容易的。纵观这么多个朝代,退休待遇最好的应该就是属宋朝了。其他的朝代都是变相去压榨那些官员。

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可谓是越来越好,从古至今,现在大家已经可以在60 岁左右就退休了。可以用自己剩余生命的时光去感受这个世界的不一样。让大家的年老的时候也可以很安心的享受自己的晚年时光,这是一个国家的强大所带给我们的福利,也是一个国家强大最好的证明。

❾ 古代有没有类似现代的福利养老制度

我觉得古代的时候国家是有相当于现在的养老制度的,因为中华上下五千年来基本上所有的朝代都信奉的是孔子的治国思想,以仁爱为中心,推崇孝道,治国治家,我觉得中国人在孝这方面还是有很大值得赞同的地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我国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很多史料记载,历朝历代有很多好的养老措施。

也正是因为我国把孝看的很重要所以自古以来出了许许多多令人赞叹的孝心人物,现在亦是如此,孝的观念深入人心,孩子们知道孝顺父母,关心父母,国家也对老人的赡养问题出了相关的规定,让老人在老了之后也能享受到国家的关怀。

❿ 我国最早的养老法令出现在什么朝代

养老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夏商两代继承之,但西周才在制度上臻于完善。《礼记·王制》:“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这说明西周规定按年龄大小由地方或国家分别承担养老责任,在政策上,不仅中央要负责养老,地方也要负责养老。凡年满五十的则养于乡遂之学,年满六十的则养于国学中的小学,年满七十的则养于国学中的大学。这种养老制度,自天子以达诸侯,都是相同的。不过一国的长老,由诸侯致养,若是天下的长老,则由天子致养。西周养老不仅鉴于老年人积累有丰富的知识经验,更出于宗法的等级社会的需要:按长幼之序,定尊卑之礼。正如《王制》所说:“养耆老以致孝。”《礼记·乡饮酒义》也说:“民知尊长养老而后能入孝弟;民入孝弟,出尊长养老,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这就是西周重视养老制度的根本原因。
国人一直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有关家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很多,甚至一些名门望族的家训成了传家法宝,像严氏和曾氏就是比较著名的。但对老人的赡养似乎逊色得多,既缺乏必要的机制,也缺乏系统的理论。特别是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过亿半,养老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大问题。纵观古今,各朝各代赡养老人的做法差异很大,最好的要算汉代了。
西汉初期,国家刚刚恢复安定,皇帝就颁布了养老诏令,凡80岁以上老人均可享受“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的待遇。汉高祖诏曰,凡五十岁以上的子民,若人品好,又能带领大家向善的,便可担任“三老”职务,由乡而县,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尽免徭役,每年十月还赐予酒肉。汉文帝诏令:“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今岁首,不时使人存问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今闻吏禀当受鬻者,或以陈粟,岂称养老之意哉!具为令。”
到了成帝建始年间,又将享受这种法定待遇的老人最低年龄降到了70岁。每年秋天,由地方政府普查人口,对高龄老人进行登记造册,举行隆重的授杖仪式。如《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哺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玉杖长尺,端以鸠饰。鸠者,不噎之乌也,欲老人不噎。”从这个记载来看,汉代的养老敬老,不仅务实,而且还有良好的健康祝愿。
据1959年在甘肃武威县咀磨子18号汉墓内出土的一根鸠杖杖端系着的王杖诏书木简,以及1981年在同一地点汉墓中出土的一份西汉王杖诏书令册木简记载,汉朝的养老敬老法规始终一致,没有间断过,而且每隔一段时间皇帝就要诏告天下。
最耐人寻味的是西汉诏书中明确写道:“高年赐王杖(即前文中的玉杖),上有鸠,使百姓望见之,比于节。”“年七十以上杖王杖,比六百石,入官府不趋。”当时的“六百石”官职为卫工令、郡丞、小县县令,相当于处级干部。那也就是说,汉代的七十岁老人在“政治”上享受处级待遇,持王杖进入官府不必趋俯,可以与当地的官员平起平坐。
汉代老人的“政治”待遇还体现在可以“行驰道旁道”。驰道是专为天子驰走车马的,绝对禁止他人行走。即便是皇子,也不允许。可见汉代老人是何等特殊!
诏书还明确规定,各级官府严禁对高龄老人擅自征召、系拘,也不准辱骂、殴打,违者“应论弃市”。其中记载了汝南地区云阳白水亭长张熬殴辱了受王杖者,还拉他去修道路。这件事影响很大,太守判决不了,廷尉(相当于今天的最高法院院长)也难断决,只好奏请皇帝定夺。皇帝说:“对照诏书,就该弃市。”张熬被判处死刑。今天看来不可思议。

与中国古代哪个朝代对老年给养老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人家胸口左右疼要看哪一科 浏览:476
找父母有矛盾怎么办 浏览:106
什么也补不了父母的心头肉 浏览:922
老人水肿气喘怎么办 浏览:454
泰国养老院照片 浏览:631
河北农村养老保险缴费到什么时间 浏览:829
胸腔体检怎么检查 浏览:164
中老年人腿乏力是什么原因 浏览:756
70岁老人肺癌手术吗 浏览:366
长寿花扦插为什么不能施肥 浏览:408
70岁坐飞机需要体检报告 浏览:980
富士康体检忘去了怎么办 浏览:107
女朋友提亲父母不喜欢我该说什么 浏览:613
女生如何告诉父母自己早恋 浏览:11
农村养老保险可以在粤省事办理吗 浏览:379
抖音80岁老人看望78 浏览:177
61岁老人买什么医疗保险 浏览:909
台湾80岁老人 浏览:403
医院210块钱可以体检些什么 浏览:546
80岁月什么原因 浏览: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