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宋神宗孝顺曹皇后吗

宋神宗孝顺曹皇后吗

发布时间:2025-05-01 13:01:14

Ⅰ 宋仁宗去世后,后辈人是怎么对待曹皇后和公主的

宋仁宗的曹皇后,在仁宗去世之后要比在仁宗生前过得舒坦;而宋仁宗所宠爱的福康公主,在仁宗过世之后,有点悲凉。


福康公主

宋仁宗长女福康公主,因为与驸马李玮不合,恋上了宦官梁怀吉。最终,因为被婆母撞见与梁怀吉夜饮,并殴打婆母,夜开宫门,跑去跟仁宗告状,被谏官弹劾。福康公主因为梁怀吉被贬往皇陵负责打扫工作,而精神异常。


后来,虽然宋仁宗召回了梁怀吉,但是,梁怀吉并不能再贴身侍奉公主,只能在外做些杂役的工作,所以,公主的病也并没有痊愈。


宋仁宗时期,福康公主在宫内居住,应该被照顾的比较好。但是,仁宗去世后,应该就搬去了驸马府居住。


宋英宗晋升福康公主为越国长公主,而宋神宗又晋封福康公主为楚国大长公主。福康公主的级别俸禄高了,但是,并没有受到很好的照顾。



据野史所载,福康公主去世前,衣服上都长了虱子,因为要自己生火,还被碳烧伤了脸颊。1070年,公主年仅33岁便去世了,比曹皇后还要早去世9年。


庆寿公主

宋仁宗长大成人的次女庆寿公主,比较幸福。


宋英宗晋封其为许国大长公主,下嫁吴越王曾孙钱景臻。后来,每换一次皇帝,就换个封号,韩国大长公主、周国大长公主、燕国大长公主,直到宋徽宗时,晋封为秦魏国大长公主。


庆寿公主比宋徽宗都耐活,徽宗1135年在金国去世,而庆寿公主因为年岁已高,并没有被金人掠去,所以,随宋高宗迁到了江南。直到1142年,绍兴议和之后,庆寿公主去世,年86岁。


宋高宗进其为秦鲁国大长公主。还是不折腾长寿呀,跟福康公主的命运截然相反。


永寿公主

永寿公主是宋仁宗长大成人的三女儿。宋英宗继位后晋封邠国大长公主,后改封鲁国大长公主,下嫁左领军卫大将军曹诗。曹诗是曹皇后的堂侄。


不过,这位公主性情简朴,在宋神宗时期去世,年24岁,被神宗追封荆国大长公主。曹诗因为对公主照顾不周,被宋神宗贬居家思过。


难道曹诗虐待公主了?暂时没有找到丝毫痕迹,应该是公主可能有点不开心,突然病逝了吧。


宝寿公主

宝寿公主是宋仁宗长大成人的最后一名女儿,姑且称之为仁宗的小女儿吧。


宋英宗时期,晋封冀国大长公主。宋神宗时期,改魏国大长公主,下嫁开州团练使郭献卿,后晋楚国大长公主。


宋徽宗时,宝寿公主还在世,改封吴国大长公主,后晋吴越国大长公主,再改秦兖国大长公主。徽宗是书法好呀,天天写诏书玩,没事就给曾姑奶奶改封号。


宝寿公主于1112年去世,年52岁,也算长寿了。宝寿公没有遇到1127年的靖康之难,也算是一种幸运吧。


总结

总体上看,因为曹皇后身居宫内,所以,得到了宋英宗、宋神宗比较好的照顾,也算长寿去世。



而四位公主,出嫁之后,虽然历朝皇帝都屡次加恩,但终究不在身边,所以,肯定谈不上对公主不好。公主们的命运,主要还是要靠自己去把握。至少宋仁宗的两位女儿,都得了长寿。


古代讲究仁孝,所以,只要不出现谋逆之类的事情,基本上皇帝对于太后,以及前朝公主,都是非常照顾的。

Ⅱ 宋仁宗死后曹皇后是什么生活宋英宗为何对她不满

宋仁宗一直不喜欢曹皇后,处处提防她,甚至在病中高呼“皇后与张茂则谋大逆”。所以宋仁宗在世的时候,曹皇后的日子过得并不顺心。宋仁宗驾崩后,宋英宗继位。宋英宗赵曙并非宋仁宗的亲儿子,而是其堂兄之子。宋仁宗生育方面有问题,好不容易生了三个儿子都早夭。实在没办法了,才从堂兄那里过继了一个儿子养在宫中。曹皇后也没有为宋仁宗生下一儿半女,于是也收养了一个女孩当养女。后来在曹皇后的撮合下,赵曙娶曹皇后的养女为妻。因此当时宫中有言“天子娶妇,皇后嫁女”的说法。
宋英宗即位后,因为有病,不能亲自理政。宋英宗这个病其实是精神病,和老赵家的遗传有关。老赵家各几代就会出一个精神病。宋太宗的长子赵元佐就因病发狂,用刀杀侍者,还放火烧皇宫。后来宋真宗也出现过神神叨叨的状况。宋仁宗病重时竟然在宫里四处高呼“皇后谋大逆”,当然最过分当属南宋的光宗,发起疯来整天在皇宫里裸奔。后来大臣实在没办法,就强制把他升格为“太上皇”了。宋英宗不能亲自理政,因此只能由曹太后垂帘听政。
赵曙即位后,因为有病不能亲自理政,所以由曹太后在偏殿垂帘听政。这就为两宫矛盾埋下了隐患。我们知道宋英宗并非曹太后的亲生儿子。所以和曹太后在感情上就不亲。再者,宋英宗继位后已经是成年人了,再由太后垂帘听政,始终不太合适。宋英宗虽然常常犯病不能理事,但后面坐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心里还是很不愿意。还有宋英宗身边的那些个宦官,当然更不希望英宗大权旁落,因为这样他们就没油水了。所以这帮宦官也少不了在两宫之间挑拨。所以宋英宗和曹太后的关系一度闹得很僵。
宋英宗曾多次对大臣诉抱怨说“太后待我无恩”,常常借故不去给曹太后请安。而曹太后甚止把宰相叫来,说宋英宗不尊敬她,让宰相给她这个无依无靠的老寡妇做主。宰相只能劝说:“太后当年能容得下张贵妃,为什么容不下自己养大的儿子?”
宋英宗的病时好时坏,曹太后呢也一直把着玉玺,不主动提出撤帘。眼看宋英宗都30好几了,病也似乎好了,再这么垂帘听政下去确实也不是一个事。但这事曹太后自己不主动退,别人也不敢说。这让宋英宗很是苦闷。于是宋英宗与宰相韩琦密谋,想出一个夺权的计划。
要夺回朝政大权,首先要得到代表皇帝的玉玺。可玉玺一直掌握在曹太后手中,但凡有事要用玺,必要经过曹太后同意。于是韩琦找到曹太后说,天下久旱不雨,皇帝忧心忡忡,想到郊外太乙宫祈雨。因为祈雨要向神灵上表,须用玉玺。所以向太后借玉玺用一下,用完就还。当时,曹太后身体不大好,无法亲自去求雨,犹豫再三,就把玉玺交给了韩琦。不料,祈雨结束后,宋英宗竟然扣下玉玺,不予归还。这让曹太后很恼火,命人传召韩琦,质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韩琦进宫,拜见曹太后,然后不慌不忙,大谈宋英宗即位以来如何圣德完备,此番求雨,京城百姓,瞻仰龙颜,无不欢心鼓舞。韩琦还说,治理天下,事务繁重,久来烦扰太后,实在于心不忍。曹太后听后,十分生气地说:“当初不是韩相公多次要求我参与国政吗?现在竟然又说这样的话!”还说当初你韩琦怕有别的宗室子弟觊觎皇位让我参与国事给皇帝撑腰,现在政权坐稳了,不需要我了,就哄骗我一个深宫妇人?但韩琦才不管这些,反而对外宣布“太后已经同意撤帘!”并命令身边的亲信宦官上前撤去帘幕。曹太后无可奈何,只能起身回宫。从此朝廷上只有皇帝一人说的算了。
后来又发生了“濮议事件”,再次引发了母子间的矛盾。如前文所述,宋英宗并非宋仁宗亲生的。所以宋英宗继位后给自己的生父濮王加尊号。此议一出,天下骚动。亲附宋英宗的大臣说,作为天子的生父,濮王当然有资格册封为皇。可大多数谨守礼法的大臣却极力反对。他们认为,宋英宗既然是以宋仁宗养子的身份继承大统,自然要奉仁宗后嗣,对待自己的生父只能称呼为伯父。应该说,反对册封一方更符合古代继承礼法。由于大多大臣反对,“濮议”通不过。于是宋英宗再次找到韩琦商量。韩琦认为如果曹太后能够公开认可加封濮王为皇,那天下官员也就不敢提出异议了。可是,曹太后就是最大的反对者。于是有段时间,宋英宗每天都去向曹太后请安,向曹太后示好。有一次宋英宗邀请曹太后到天章阁观赏桃花,随后,母子二人共同用膳,酒席上,宋英宗主动向母后敬酒,祝福母亲身体安康。曹太后多少有些感动,勉强喝了一杯。可一杯下肚,曹太后竟醉得迷迷糊糊了。当侍从要把曹太后扶回寝宫安歇时,宋英宗忙说:“有个请求希望母后能够批准。”于是,宋英宗把早已准备好,同意追封濮王为皇的诏令呈上,请太后签名。已经醉得稀里糊涂的曹太后,接过笔来,随手就给签了。宋英宗急忙命人把曹太后亲笔签署的诏令,发给中书省,并宣示百官。百官无不惊讶。
宋英宗本以为自己只要把生米做成熟饭,自然无忧。怎料第二天曹太后酒醒,得知英宗如此玩弄自己,怒不可遏,并找来宰臣,表示这道诏令是在自己酒醉之后,受人欺瞒签下的,自己绝不认可。满朝官员和京城百姓听到宋英宗竟然用这等下三烂手段欺骗太后,都感到很愤怒,就连以往宋英宗的追随者也觉得脸上无光。反对追封的奏折雪片一般飞到宋英宗的案前。
宋英宗傻了。在追封生父为皇的诏令下发二十二天之后,宋英宗下诏,废除前道诏令。一直等到宋英宗卧病在床,眼看不治,为了缓和彼此关系,曹太后才退后一步,表态同意追封濮王为皇的事情。
宋英宗在位四年,虽然在治国理政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被誉为英主。但与太后之间却纷争不断,烦恼不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做为养子的宋英宗,对待养母曹太后缺乏最基本的诚信。这免不了又让他的名誉减分。
曹太后在仁宗和英宗当政时期,都过得不愉快,但后来的宋神宗却对她很孝顺(宋神宗应该叫她太皇太后了)。这是因为宋神宗是祖母曹太后养大的。曹太后也是个苦命人,不过最后的晚年应该过得还不错。

Ⅲ 在宋仁宗的几任皇后中,他对曹皇后究竟是恨还是爱

在热播电视剧《清平乐》中,宋朝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赵祯是一个苦命的皇帝,直至生母死后多年,才弄清自己的身世。而在他的感情生活中,同样充满着许多的不如意,甚至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无法去爱,对于自己不爱的女人,却又不得不接受,无奈和纠结伴随了他一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王氏女:本惜初恋,却被横刀夺爱
在刘太后生前,少年皇帝赵祯就曾因为婚姻大事与养母闹过矛盾。
起初,赵祯看上了富家王蒙正的女儿,想将其纳入后宫。不料,当他与刘太后一说,她却说姓王的那闺女“太过妖艳,恐怕是祸水,不利于伺候少主”,反对纳娶王氏。
刘太后反对纳娶王氏也就算了呗,赵祯虽然一百个不情愿也得忍住啊!可是,不久刘太后竟然将这“祸水”王氏女许配给了娘家侄子刘从德,这下可把赵祯给气毁了!
刘从德是个什么鸟?他爹是刘美,也就是刘太后的前夫龚美。龚美将自己的妻子卖给时为襄王的宋真宗为妾,在前妻发达后,竟然与之认下了兄妹关系,表示愿意一同效忠宋真宗,其人品低劣的没法提。自己喜欢的姑娘,自己纳娶不了也就算了,还被母亲嫁给了这么一个人的儿子,真是气煞人也!
但是,刘从德有其“姑妈”刘太后做后台,赵祯也无可奈何,眼看着自己初惜的梦中女孩嫁给了别人,他只好忍着心痛与仇恨,洒泪惜别。
几年后,王蒙正与他爹的婢女有私,背地里生下了一个孩子,担心这孩子分走自己的家产,就拒不承认。婢女不愿意了,就告到官府。
亲政后的赵祯得知后,下令严查。结果,王蒙正被发配岭南。同时,赵祯下诏:王蒙正的女儿(就是嫁给刘从德的王氏女),不能以皇亲国戚的身份出入皇宫,生下的子孙永不得与皇族联姻。
既然自己得不到,别人得到了也别想好过。
这也许是赵祯借机发泄涌积心底多年的愤恨所进行的报复吧!

二、郭皇后:爱也不是,恨也不是
纳娶不了王氏女,年少的赵祯很生气。不久,刘太后又介绍几个女孩给赵祯认识,让他挑选。他看上了其中的一个张氏女,就是骁骑卫上将军张美的曾孙女。可是,刘太后却没有看上张氏女,而是看上了郭氏女。郭氏女是中书令郭崇的孙女,也是宦门之后。
赵祯本以为上回母亲毁了他一次,这回该依他了。谁知,刘太后竟然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宣布册立郭氏女为皇后,张氏女仅仅被封为才人。
赵祯心中的怒火顿时熊熊烈焰,却又不敢喷发。
此后,他开始了与郭皇后的冷战:不热、不惹、不碰,以冷漠相对。
对于后宫里的其他女人,无论是张氏女,还是尚美人、杨美人,他与其一概有说有笑,一起吃饭、一起就寝,就是不碰皇后,将其高高地供养着。
年少的郭皇后,自以为有太后撑腰,就有恃无恐了,在后宫里行使其大权起来。即使在刘太后死后,郭皇后依然故我,毫不留情的对待宫里其他嫔妃,尤其是皇帝宠爱的那几个。
一次,深受赵祯宠爱的尚美人蹬鼻子上脸,竟敢当着皇上、皇后的面儿讽刺皇后。按理说,上下尊卑有别,尚美人目中无人以下犯上是不对的,可是由于赵祯对郭皇后有气,竟然不加阻拦。
赵祯能忍,郭皇后忍不住了,上前就要向尚美人扇耳光,教训教训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主儿。
尚美人十分的机智乖巧,见皇后来打,就躲在皇上身边。结果,郭皇后一巴掌扇下来,没打着尚美人,却结结实实打在了皇上脸上。
由于郭皇后的指甲留的长,皇上的脸上挂彩了。
皇上怒不可遏,这回可有了废后的借口。
不久,郭皇后就被废黜了,明面儿上的理由不能是扇皇上的耳光,而是不能生育皇子。其实,这个时候郭皇后才二十出头,这么快就能断定她不能生育皇子,是不是太早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一日夫妻百日恩。后来,赵祯又想起了郭皇后,派人去慰问她。郭皇后很高兴,将自己写的诗词带回去给他看。读后,他也后悔了,想让她秘密回宫。被废后的郭皇后却说,必须重新册立她为皇后,名正言顺地回去。
可是,赵祯已经册立了曹皇后,又怎么能恢复郭皇后的后位呢?此事只好搁置下来了。
景祐二年(1035)十一月初八,郭皇后在焦急的等待中暴病而薨,年仅24岁。宋仁宗心痛不已,宣布恢复郭皇后的皇后之位,以皇后礼仪安葬。据说,郭皇后是与她有仇的奸相吕夷简派人毒死的。
三、张贵妃: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在赵祯年过而立之年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己:张贵妃。这位比他小十几岁的女孩,貌美如花、聪明乖巧又热情大方、善解人意,让赵祯很喜爱。
张贵妃的祖先是吴越人,宋太宗年间吴越王归宋,随之来到了洛阳定居。她的父亲张尧封中进士以后,没多久就去世了,她八岁入宫当舞女,长大后被宋仁宗看上了,成为才人。
张贵妃很得宋仁宗宠爱,在二十五岁那年就被册封为贵妃,距离皇后之位仅仅一步之遥。
张贵妃确实也有心扳倒曹皇后,让自己做皇后。但是,她的出身明显比北宋开国元勋曹彬孙女曹皇后差得远,所以文武百官表示强烈反对。
做不了皇后,张贵妃就退而求其次,想为家人谋私利。一次,她想为伯父张尧佐晋封宣徽南院使,在上朝前,叮嘱宋仁宗:“官家莫忘了宣徽使啊!”宋仁宗连说:“放心,放心吧。”

结果,在朝上刚要颁发晋封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的诏书时,大臣包拯站出来表示强烈反对,而且长篇大论阐述不能下诏晋封的理由,讲的有理有据、合情合法、头头是道,很是激动,唾沫星子乱飞,溅到了宋仁宗跟前。
见此,宋仁宗只好作罢。
皇祐六年(1054)正月初八,张贵妃病薨,年仅三十一岁。四十五岁的赵祯痛哭了一场,然后不顾大臣们的反对,毅然决然地下诏追封张贵妃为皇后。
此时,曹皇后在世,宋仁宗又追封张贵妃为皇后,形成了当朝生死两皇后的事实,真是旷古未闻。
尽管大臣们上书劝谏阻止,但是赵祯不为所动,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终于硬气了一回。而且他还下令“禁乐一月”,京城唯一的活动就是祭念张皇后,其他喜事儿一律停办,违令者严惩不贷。
四、曹皇后:尘世夫妻,平平淡淡才是真
曹皇后,是宋朝开国元勋曹彬的孙女。她十八岁入宫,十九岁那年便被册立为皇后,成为继郭皇后之后宋仁宗的第二位皇后。
在郭皇后被废后,宋仁宗一度曾想册立商人出身的陈氏女为皇后,但是被文武百官劝阻。无奈之下,他才勉强册立曹彬孙女为皇后。
作为名将之后,曹皇后自幼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人品出众,颇具胆识谋略,以郭皇后为前车之鉴,在宫里极力与嫔妃们结好,和平相处,赢得了众人的尊重和好感,也使皇帝对她很满意。
庆历八年(1048)闰正月的一个夜里,皇帝、皇后正在安寝,外边却发生了变乱。侍卫官颜秀、郭逵等人趁夜杀死一些禁卫军,闯入了皇帝的寝宫作乱,见人就杀。

宋仁宗得知后,吓得惊慌失措,抓住衣服就想跑。曹皇后临危不乱,劝住皇帝,并关紧门窗,一方面派宦官召集禁卫军来救驾,一方面以重赏为名,激励宦官们护驾。
就这样,在曹皇后的指挥下,避免了皇帝随意乱跑惹生的巨大风险,等到了禁卫军救驾前来,宦官们拿起武器冲出去,里应外合,打败了乱军。
事后,那些做内应的人向宋仁宗的一个宠妃求情,请其出面说情,希望皇帝能网开一面饶恕他们。宋仁宗耳根子软,也想答应。曹皇后却坚决反对:“大逆不道妄图弑君者若不依法严惩,如何肃清禁掖?”于是,宋仁宗下令诛杀了那些犯上作乱者。
宋仁宗驾崩后,曹皇后又以皇太后、太皇太后的身份辅佐了宋英宗和宋神宗,为宋朝江山社稷出了大力,付出了许多精力和时间。她曾在特殊时期保护了反对新法的苏轼,也保护了力主变法的王安石,为维护国家和平稳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特别的贡献。
元丰二年(1079)冬,太皇太后曹氏病薨,享年六十四岁,与宋仁宗赵祯合葬永昭陵,谥号慈圣光献皇后。宋神宗为祖母服丧三年,颇为尽孝。
赵祯一生爱了好几个女人,陪他走到最后的只有原本他并不十分喜欢的曹皇后。他的女人中,能在他身后继续为大宋江山操心和奉献的,也只有曹皇后了。一个最该他去爱的女人,却没能成为他有生之年最爱的人,不知在泉下相见时,二人是否会有些许的唏嘘和感慨呢?!

阅读全文

与宋神宗孝顺曹皇后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进入体检考察否是什么意思 浏览:133
青岛2014退休涨工资 浏览:561
少儿走进养老院 浏览:19
老年大学建立教师进出机制 浏览:705
汝州哪里有温泉老年公寓 浏览:44
父母缺点怎么看 浏览:684
基因是长寿的主要 浏览:702
老年人一直眩晕什么症状 浏览:630
长寿周边6 浏览:506
上海城镇最低养老退休金多少年 浏览:849
湖北省养老保险缴费比例 浏览:456
青年把老人推倒致死应负什么责任 浏览:609
孝敬婆婆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浏览:31
长寿二中蛇 浏览:493
九九重阳节的灯片 浏览:16
老年公寓员规章制度 浏览:956
南宁市事业单位退休养老金 浏览:119
给敬老院朗诵 浏览:997
青年体检多久可以拿报告 浏览:733
昆山老年大学报名时间 浏览: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