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孝顺是天生

孝顺是天生

发布时间:2023-09-09 17:32:22

❶ 人为什么要孝敬父母,为何会孝敬父母

我们在探讨人该孝敬谁之前,还应该首先探讨人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人会行孝,究其原因,有的是天生自然的,而有的则是因为行孝会对自身有利,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没有生养者就不会有自己的出生与成长

每个人都有父母,又有养育自己长大的人。养育自己的人一般有父母,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可能还有其他人。没有父母就没有自己的出生;没有养育自己的人,就不会有自己的成长。

(2)与生俱来的亲切感

对于父母,因为有血缘关系,自然都会感到亲切。

对于养育自己的人,不断地给自己以物质上的养育、时间上的陪伴、精神上的关怀、身体上的照顾,是人都会产生亲切、亲近、亲爱的感情。一般人也会想让养育自己的人过得好一点。

(3)因感恩而回馈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位学生,有的同学借给你一块橡皮,那下次他要向你借一把尺子,你一般是会借的;长大后,有朋友请自己吃了两顿饭,于是,你也会想有机会也要请他吃一餐。

这些看似相互帮忙、相互交换的行为,实际上也是一种感恩与报恩的过程。如果我们不懂得感恩与回报,那同学和朋友就会渐渐离开你。

我们对同学朋友尚且如此,那对于长年累月对自己无私付出的生养我们的人,是不是也该有所回馈呢?对生养人的回馈,就是行孝!

当然,这种反馈不一定就是物质的,但一定是充满善意的!

(4)人比动物更高级

古人发现,小乌鸦会反哺它父母(回报),小羊羔会跪着喝乳(尊重),就有了“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这样的成语。

日常生活中,主人养只小狗,小狗会主动帮主人看家护院。人类饲养的许多小动物,那些小动物见到主人,要么很开心,要么很亲近,要么很憨态,却不会主动反咬主人一口。

也就是说,动物都会亲近养育它的人,何况人是高级动物,悟性更高,感情更丰富,应该更具有回报生养人的意识和行为。

(5)给后辈做示范

我国有句俗话,叫“屋檐水,点点滴”,就是形象比喻父母是否孝敬祖辈对将来子女是否孝敬父母的影响。这句话告诫人们,子女会模仿父母的言行,有其父母便有其子女,特别是在行孝这种行为上。

有一则叫《劝姑孝祖》的故事,讲的明朝期间浙江绍兴有一户人家,童养媳刘兰姐看见家婆王氏经常冒犯她祖母,骂祖母为“老不死”。一天深夜,刘兰姐来到家婆的房间长跪不起,说:“儿担忧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后媳妇将视为榜样,待您老了,也把您视为“包袱”,那时您会多么伤心啊!太婆母长命百岁是我家的大幸,恳求您三思而行呀。” 家婆王氏听后恍然大悟,痛改前非,从此对待祖母温柔恭顺。

(6)能获得社会的认可,是古代为官的基本条件

古代中国,孝行作为推荐考核官员的基本要素,受到朝廷的大力宣扬,也得到民间的广泛认可。

汉代通过“举孝廉”来推举官员,还推选“孝悌力田”者,奖励有孝敬父母、和睦兄弟的德行,以及能努力耕作的人,中选者经常受到赐爵、赐帛或免除徭役的优抚政策。

在两晋时期,入仕做官的人必须先经过中正评品,即所谓“乡邑清议”,如有不孝的污点,中正这一关就通不过。有一个官员因为在服丧期间吃肉,被人检举后,朝廷下令三十年不得任用。

唐朝时也曾设立“孝悌力田”选用人才为官,还免征父母服丧期间的劳役赋税,称为“孝假”。

宋朝时朝廷大力褒奖孝行,据说一时孝子辈出,不少孝行甚至壮烈得惊人。

元朝的统治者是游牧民族,淡化了对官员行孝的考核。

明朝开始又大兴孝道,洪武六年还曾经罢科举,举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孝廉、耆民(六十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等为官。明朝以诸多养老的政策教化平民尽孝;并对老人赐以布帛,授以爵位,还让他们议政、理民诉讼、宣教民众等,特别明文规定80岁以上的老人由官府赡养。明朝的这一举措,使得南方部分地区修建宗祠、编撰族谱、合族祭祀及宗法制度的盛行。

清代法律也规定,对于不孝甚至残害父母的应予以严惩,另一方面则是旌表孝子。清代皇帝还经常封赠臣子的父母、祖父母或其配偶,借此提倡孝道,笼络臣子的心。雍正时曾规定,凡是犯死罪但因为是独子必须赡养父母的,可以予以宽刑。雍正时期还举孝廉方正,赐六品服备用。以后每遇清朝皇帝即位就荐举一次。

综上可见,我国封建王朝推崇孝道,一是归拢民心臣心(因为人一旦生养小孩后,都会觉得让子女行孝这件正确且及其重要的事),二也以此选拨人才。

封建王朝中,有不少皇帝力推儒家著作《孝经》。《孝经》认为朝廷可以“以孝治天下”, 认为官员和人民在家若能尽孝,在朝廷方能尽忠。这是一本为帝王提出治国方案的书,其出发点是封建帝王的统治利益!,所以历代帝皇才加以推崇。

也不可否认,封建王朝推行符合人伦的孝道,对凝聚民心,优化社会风气起到了一定正面的作用。

(7)能获得内心的愉悦和安定

其实人行孝最大的好处,不是说要在“举孝廉”时出仕做官,也不是为了能得到别人的赞赏、或神仙的帮助、或得到赠与。

人行孝最大的好处,应该是获得心理的愉悦和安定。都说“百善孝为先”,行善者心自然安乐。心理的愉悦和安定,也是许多宗教的修行的目的,而人只需要行孝,就能轻易获得。而有了这样的心理状态,再去生活、工作,去社会交往,去追求理想,自然内心都会踏实些,做事有力量些!

(8)是天经地义般的品行

《孝经》第七章“三才”里写道,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意思说孔子说,那孝敬父母的道理,就像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地上万物的生长规律,天经地义,乃是做人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

所以行孝不用谁强调,每个人都应该能自觉执行。

以上文字摘自《行孝——孝敬的十二种方式暨新时代孝道》一书论及#孝敬父母#的内容。

现作者面向全国人士,赠送《行孝:孝敬的十二种方式暨新时代孝道》一书:

1、家里有不太懂孝道的子女的,且为此比较困扰的老年人

 2、自己很想对生养人行孝,却不懂得方式方法的中青年人。

 3、负责老人事务、家庭教育的政府主管部门和研究机构。

❷ 为什么有的孩子孝顺 有的孩子不孝顺 天生的吗

不是天生的,是家里的某些原因,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对,所以有的孝顺有的不孝顺

❸ 一个孝顺的孩子真的是培养出来的吗

我认为是的,孩子性本善,可孩子的教育与培养这些后天的因素是完全影响着孩子的,一个好的家庭、尊老爱幼的家庭是一般培养出来的孩子都是懂孝顺的,反之就未必了。

我两个姨妈,他们的儿子就差距比较大了,一个孝顺得真的是无话可说,一个就是不啃老就很好了。先说说非常孝顺的表哥,小时候他家里对他的教育就是那种非常传统的,我三姨妈的家婆即使对我三姨妈不是那么的好,可我三姨妈的脾气也是够好的,对她老人家也是孝敬到家,我们那时候都说只有三姨妈能在婆媳关系里,委屈了也是照样孝敬了。

表哥在这么一个老妈的影响下,很自然的就成了一个特别孝顺的人了。等到他出来工作挣钱了,他总是把老妈放在第一位,即使婆媳关系不太好,但他在均衡了老婆那边的利益之后,总会给姨妈买好的、带她去旅游,偶尔还把岳父岳母也带上。

姨妈姨丈生日的时候,他也是积极主动的给姨妈祝寿,总是叫上我妈妈他们兄弟姐妹一起,让姨妈可以在生日的时候跟娘家人在一起,跟姐妹聊天吃饭,快快乐乐的。

可不是那么孝顺的表哥呢?他就不一样了,你永远可以看到他在朋友圈晒着自己在哪里潇洒、玩耍了,可从来没有四姨妈、姨丈的份;他在哪里大吃大喝的时候,也是从来没有老人家的份,有的永远只是他跟他老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不是说这个表哥就完全不孝顺,只是在很多的小细节上,他更在乎的是自己的享受,而不是父母的。

❹ 孝顺是天经地义的吗

孝顺是天经地义的,因为父母辛苦把你养大,他们也是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现在他们年纪大了需要我们了,我们就必须要尽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照顾好他们,让他们的后半生过得无忧无虑。

❺ 说说你认为孝顺是天经地义的吗

孝是天经地义的。当然某人可以战天斗地翻天覆地,这是他自己的事。他抛弃父母,等他老了再被子女抛弃,他乐意就好。人就活个高兴,怎么高兴怎么来。顺不是天经地义的,父母并不是【永不犯错的国王】,子女不能也不必要事事都听从父母的安排。顺不顺都是为人处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选择,非关道德伦理。你要不怕你爹揍你,故意跟他对着干也无所谓。

❻ 孝顺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

智商一般是天生的居多,情商一般都是后天造就的,造就情商一般跟从小到大的环境、培养、领悟是有关系的。针对你的提问,和父母的教育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❼ 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就很孝顺

孝顺不是天生的,是种习惯
——读《让青少年养成好习惯的160个经典故事》有感

尊重长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经》上有一句“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感叹和赞美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唐朝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表达了孝敬父母的渴望。而“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的古训,则督促后辈履行对父母的赡养和孝敬。
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有不少诸如“割腹疗亲”“目连敬母”令人翘首的孝子故事。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孝子”逐渐演变成大家心目中的“孝敬孩子”的时候,孝敬父母,这种美德慢慢地在我们当代学生心中淡去了,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了,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就很少过问。孩子对父母大打出手的现像也渐渐多起来了。
前一段时候,在办公室里目睹的一幕让我至今难以忘怀。因为孩子犯了错,一学生家长被老师请进了办公室,办公室里,家长说一句孩子马上顶回几句,声调比家长还高吭,气极了家长挥起手臂朝孩子打了下去,孩子马上反击回来,家长再打,孩子更是狠狠地反击……最后,校园里上演了一副家长前面跑,孩子在后面追着要打妈妈的场面。目瞪口呆的老师,只好紧随其后,拉住了气极败坏的学生。
类似的事让人心酸,却又屡见不鲜。鲁迅说过:“不孝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恶的人。”《劝孝歌》中唱:“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不难理解,一个不懂得孝敬父母、不具备起码道德观的孩子,其精神世界无疑是有缺陷的,而人格不完善,也就无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可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这样的现象呢?为什么有的孩子是那么地孝顺,有的又是这么地令人失望至极?痛定思痛,我想可能更多的是有些家长忽视了“孝顺”是如何来的吧。很多家长认为“孝顺”是天生的,如果谁不孝顺就是列举一大堆的理由,什么这都是天生像谁的,什么三岁看大,八岁看老。总之就是把孩子的不孝顺看成了遗传,看成了天性。

阅读全文

与孝顺是天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重阳节中央一节目 浏览:765
迁安教师证体检去哪个医院 浏览:538
老人小腿抽筋怎么恢复 浏览:306
重庆第5人民医院体检怎么预约 浏览:672
管理员怎么养生 浏览:674
中国银行老年人 浏览:526
处暑时节如何合理养生 浏览:749
为什么说喝茶可以养生 浏览:184
父母的思想包括哪些 浏览:968
有多少人出柜父母同意 浏览:5
没退休养老保险 浏览:238
新华佳苑社区老年公寓 浏览:685
退休人员去世后工资领几个月 浏览:69
老年人血泡 浏览:771
泰达养老院电话 浏览:140
上海老年人景点 浏览:333
敬老院义工活动策划书 浏览:284
市民政局到我镇敬老院 浏览:189
儿子终于领证了父母怎么说 浏览:528
老年痴呆初期药物控制 浏览: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