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重阳节的相关知识
重九:“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祭祖: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登高: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这源于重阳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纸鸢:重阳放纸鸢是“放吉祥”“放福气”,纸鸢飞得越好,则福气越浓。
1、重九:“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
2、祭祖: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
3、登高: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这源于重阳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
4、纸鸢:重阳放纸鸢是“放吉祥”“放福气”,纸鸢飞得越好,则福气越浓。
5、丰收:重阳习俗活动的现存文改洞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季秋纪》:“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谨告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核晌枯”意为九月丰收之时,祭天祭祖。
㈡ 有谁知道重阳节的由来的麻烦要简单易懂的,不要文言文。后面再来几个关键词好么谢谢!
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关键词登高 菊花
㈢ 什么时候过重阳节重阳节的节日习俗是什么传统节日是什么传统节日美食是什么相关诗句是什么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
节日习俗是吃粽子、赛龙舟。(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
传统节日就是在中国古代就有的历史悠久的节日。
传统节日的美食因节日的不同而不同,诗句也不同,你要问清楚是哪个传统节日。
㈣ 重阳节的介绍
重阳节的介绍
每当秋高气爽、菊花飘香的时节,我们又一次迎来了一个特殊的节日——重阳节。你对于重阳节的了解有多少呢?以下是我搜索整理的关于重阳节的介绍,欢迎查看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关于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日期
重阳节是几月几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的由来
据有关资料记载,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在《远游》诗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宫兮”的诗句。但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重阳节;三国时期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则明确写出了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到了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这在陶渊明的作品中有所体现;到了唐代,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全国上下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到了清代,这种风俗依旧盛行。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除了登高、插茱萸、簪菊花等习俗外,中国各地还有很多饶有兴趣的风俗。
陕北在重阳节白天是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麦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五成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灯火,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人们都会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头上,以之辟邪。
在山东北部,人们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
在浙江,绍兴人在重阳节这一天互相拜访。桐庐人备猪羊以祭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包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在江苏,南京人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常州人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人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在河北香河,重阳节这天,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相互送礼,称为“追节”。有的地方儿童于重阳节放纸鸢为戏。有的地方境内无山,民众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在湖北,重阳节这天要酿酒,传说此日所酿之酒最为清冽,且久藏不坏。
民俗专家表示,种种趣味盎然的重阳习俗,体现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情感,也给我国的民间节日增添了丰富多样的色彩。
重阳节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毕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重阳节放假安排
重阳节不属于我国放假节日之内。
重阳节祝福短信
1、重阳将来到,快乐步步高。人间重晚晴,殷殷寸草心。霜叶红胜花,岁岁好年华。莫道桑榆晚,幸福金不换。愿你重阳享安康,吉祥伴身旁。
2、秋来天气渐转凉,不知不觉近重阳,温馨问候情意长,真诚关怀存心房,秋菊艳艳多欣赏,秋雨潇潇添衣裳,秋风送去我祝福,幸福永伴你身旁!预祝重阳踏秋快乐!
3、九九重阳将到,登一登高山,心情舒畅,健康久久;望一望远方,惬意逍遥,开心久久;插一插茱萸,驱邪避凶,好运久久;赏一赏菊花,眼界大开,愉悦久久;发一发祝福,情谊绵绵,幸福久久。预祝你重阳开怀,幸福永久!
4、远也好,近也好,只要牵挂就好;平淡也好,富贵也好,只要健康就好;霜降也好,重阳也好,只要问候就好;电话也好,信息也好,随着我的祝福,你幸福就好。
5、家里的老人好“九”不见,我心里“九九”想念,问候直上“九”霄,祝福依然“九”远,费了“九”牛之力,凑足“九”个“九”。在重阳佳节即将到来之际,预祝天下老人重阳节快乐,幸福长“九”。
6、凋零的不是那季节,而是花朵;成熟的不是那果实,而是岁月;南飞的不是那大雁,而是心情;牵挂的不是那日子,而是朋友。重阳节,气候变,请注意健康!
7、圣旨到:今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凡头衔带“老”的人,必须互相问候,如:老公老婆、老哥老弟、老姐老妹、老爸老妈、老板老大、老友老伴……钦此!
8、再美的日子,没人关怀就是遗憾,也许祝福只是一种形式,却能给我们带来温馨——所以我们都不吝啬寄给彼此关心,一样的日子,一样的牵挂,祝重阳愉快!
9、秋天注定是一个思念的季节,恰逢重阳节的到来,思念变作了双份。窗前的落叶风干了记忆,愿秋雁将我无限的祝福寄托,祝你重阳节快乐,愿幸福的阳光洒遍你生命的每个角落!
10、喝了一杯重阳酒,许了一个小心愿,愿你幸福‘酒酒’,吃了一口重阳糕,送了一个小祝愿,愿你生活步步‘糕’,插了一枝小茱萸,发了一个小宿愿,愿你快乐有‘萸’,重阳节,愿你吉祥如意。
;㈤ 九月九重阳节相关的诗词古句(71句)
1、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九日》
2、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
3、对青山强整乌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4、少年自负凌云笔。——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5、曲屏山和梦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6、追往事,去无迹。——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7、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赵时春《原州九日》
8、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9、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九日》
10、倒照秦眉天镜古。——《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11、年佳节过西厢。——《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12、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13、近重阳、满城风雨。——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14、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参》
15、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杜甫《九日寄岑参》
16、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郑谷《菊》
17、菊花清瘦杜秋娘。——《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18、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19、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渣判独斟。——《丁巳重阳》
20、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21、日悲秋不到心。——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22、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闹雀必独沾衣。——《九日齐山登》
23、绿杯红袖趁重阳。——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24、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25、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26、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27、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韩琦《九日水阁》
28、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29、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韩琦《九日水阁》
30、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31、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32、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33、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34、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重阳日寄韦舍人》
35、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6、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37、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38、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39、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40、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41、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42、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43、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44、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45、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46、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47、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如弯改一》
48、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49、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50、更有三仁忠与孝,高名千古出人头。——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51、白池青草古盐州,倚啸高城豁望眸。——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52、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53、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54、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55、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56、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57、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58、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59、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60、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旅中过重阳》
61、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62、记长楸走马,雕弓{扌笮}柳,前事休评。——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63、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64、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65、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66、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67、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68、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69、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7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1、桂霭桐阴坐举殇,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曹雪芹《螃蟹咏》
㈥ 重阳节的资料有哪些
1、重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察祀演变而来。“九”数在《易
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
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
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2、据现存史料及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举行丰收整天、祭祖等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大
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
于唐代以后。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3、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奇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㈦ 什么是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
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
重阳节的相关习俗
1、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 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2、吃重阳糕
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3、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