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重阳节吃什么
重阳节距今有2千多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在唐代正式被定为节日,宫廷、民间同庆。重阳节有登高祈福、赏菊、插茱萸等习俗;流传至今更增添了重阳敬老的习俗,感恩老一辈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重阳节,是敬老节,但是对于长辈的关心,我们不应该流于表面,而是关心在日常才更为细水长流。九九重阳节,3道传统美食少不了,营养美味寓意好,你最爱哪道?
伙伴们,你的家乡都有哪些重阳传统美食和习俗呢?欢迎来评论区一起讨论交流哟!
㈡ 重阳节时家家户户要吃花糕,人们为什么要吃花糕呢
重阳节吃花糕就像中秋节吃月饼是一个道理,在人的生活中是不能缺少的。人们之所以要吃花糕,是因为有寓意,正如“九九”与“久久”谐音一样,“糕”与“高”谐音,所以,人们在重阳节登高的时候要吃一些糕饼之类的东西,第一可以“步步登高”,而且吃糕求“高”,两者皆高,图个吉利。
重阳花糕的“糕”与登高的“高”谐音,因此重阳时节有吃花糕的习俗。
同时花糕还是敬神的祭品,是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食品。
时至今日,人们还保留着重阳节吃花糕的习俗。
㈢ 重阳节花糕的做法
重阳节吃花糕,山西人喜吃面善做面,更喜欢用面食表达感情,两三个小面饼,几颗红枣,几分钟的时间手里就会出现一个漂亮精致的花糕,这就是山西重阳节的枣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用料
主料面粉250克
辅料枣(干,大)20颗
调料水125克酵母(干)1/4茶匙
重阳节枣花糕的做法
一、重阳花糕面团的和制与发酵过程:
1.准备普通小麦面粉(也就是中筋面粉)250克,放在干净无水无油的和面盆里
2.小碗中倒入125克不高于35度的温水,加入1/4茶匙干酵母,搅拌均匀调成酵母水
3.调好的酵母水分次加入面粉中
4.每次加入酵母水就用筷子把面粉和酵母水搅拌均匀,直到把所有的酵母水都倒入面粉中,使面粉吸收酵母水变成湿性面絮
5.用手把所有的面絮揉在一起,反复揉制揉成表面光滑的面团
6.揉好的面团表面覆盖一层保鲜膜,放在温暖处发酵
7.直到面团发酵为原来的2倍大
8.用手在面团上戳一个小洞,面团不反弹不会缩
9.用手把面团拽起,里面呈现蜂窝状的小孔,面团就发酵好了
二、干红枣的泡发过程:
1.准备适量干红枣,用清水洗净表面灰尘
2.洗好的红枣放在深碗中,加入足量热开水没过红枣表面,放在一边浸泡
3.使干红枣吸收水分膨胀,把水控干备用
三、重阳花糕的制作过程:
1.发酵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用手反复揉制数次
2.揉到切开面团,面团表面没有大的密集型气孔
3.揉好的面团分割成100克重的3个面剂子
4.取其中一个面剂子,用手按着在案板上反复揉制数次
5.揉至面剂子表面光滑,用手把面剂子滚成圆球形
6.用手把圆球形面剂子按扁,并用擀面杖擀成直径的圆面饼
7.用小刀在圆面饼的中心线上轻轻压一条刀痕
8.再用小刀在与刀痕垂直的中心线上轻轻压一条刀痕
9.用小刀在圆饼的圆周边缘以2厘米为长度切下去
10.顺着圆周,以每间隔5毫米的间距,在圆饼的圆周上顺次分切下去,形成一个花边围城的圆饼
11.用手捏住3个切好的花边边缘,轻轻把边缘部分捏紧
12.形成如图12所示的花瓣
13.顺次以每3个花边为一个花瓣,顺着圆周的花边捏下去,形成无数个花瓣围城的圆饼
14.用手指蘸少量冷水轻轻在面饼上拍打一遍
15.每间隔一个花瓣就在花瓣上摆放好泡发的红枣,圆饼中心也摆放一颗红枣
16.另取一个面剂子,用手按着在案板上反复揉制数次,揉至面剂子表面光滑,用手把面剂子滚成圆球形,用手把圆球形面剂子按扁,并用擀面杖擀成直径的圆面饼
17.擀好的圆面饼盖在红枣的表面
18.在面饼边缘和中央均匀的摆放好泡发的红枣,边缘摆放的红枣和第一层摆放的红枣形成错位
19.再取一个面剂子,用手按着在案板上反复揉制数次,揉至面剂子表面光滑,用手把面剂子滚成圆球形,用手把圆球形面剂子按扁,并用擀面杖擀成直径的圆面饼
20.擀好的圆面饼盖在第二层红早上
21.取一小块面团,用手搓成细细的长条
22.左右手分别捏着长面条的两端,卷成如意卷
23.用手掰两个小小的红枣肉,分别摆放在如意卷的两个中心
24.用同样的方法再做一个摆放好红枣果肉的如意卷
25.制作好的两个如意卷摆放在第三层面饼上
26.另取一块小面团搓成细长条,并向中间折回形成V字形
27.做好的V字形面条摆放在如意卷的下方
㈣ 重阳糕的介绍 吃重阳糕的传说
重阳糕是重阳节传统节令食品,亦称“花糕”,因在重阳节食用而得名,吃重阳糕的传说与明朝状元康海有关。
关于重阳糕的介绍: 命名与由来:重阳糕因在重阳节食用而得名,是重阳节特有的传统食品。 外观与口味:为了美观中吃,人们会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并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因此重阳糕又叫桂花糕。 流行地区:重阳糕在江浙沪地区较为常见,而在全国其他地区则不怎么流行。
关于吃重阳糕的传说: 传说背景:传说明朝的状元康海是陕西武功人。他参加八月中的乡试后,卧病长安。待八月下旨放榜后,报喜的人兼程将喜讯送到武功,但此时康海尚未抵家,家中无人打赏,报喜的人不肯走,定要等到康海回来。 传说内容:等康海病好回家时,已是重阳节。他这才打赏了报喜的人,并蒸了一锅糕给他回程作干粮。同时,他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给左邻右舍。因为这糕是用来庆祝康海中状元的,所以后来有子弟上学的人家,也在重阳节蒸糕分发,以讨一个好兆头。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