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儿童哲学孝顺哲学点

儿童哲学孝顺哲学点

发布时间:2023-05-23 05:51:02

1. 儿童自身哲学活动的表现

儿童自身哲学活动的表现:儿童不同于成人,同样,儿童的哲学也有异于成人的哲学,儿童哲学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儿童的生活稚气、单纯,他们的生活在成人看来似乎有一些单调,有异于成人生活的多样化。儿童由于年龄尚小缺乏社会经验,认知的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因此儿童的生活观念是相对空白的。而儿童哲学又是儿童生活的反映,因此儿童哲学的特点也具有儿童生活与观念朴素的特点。

2、儿童的哲学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儿童爱好智慧,喜欢聆听神话故事和童话的天性是儿童爱好智慧的突出表现,这些虚构的故事带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故事或返清也常常给他们带来思考与想象,让他们在富于想象的情境中追求智慧。因此,儿童的哲学也充满着浪漫情怀并具有幻想的特点。

3、处于儿童期的孩子,其情绪、情感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情绪情感不稳定是儿童期心理特征的主要特点之一,这一不稳定的因素会影响儿童的许多方面,也包括儿童的思考和哲学性质的发问。



哲学的产生发展:

哲学产生于社会生产力长足进步的古代奴隶制时期,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们认识能力的较大提高,人们开始思索世界的本质等理论问题,人类早期的哲学思想出现了。在古代,哲学研究衫前的对象是庞杂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

到了奴隶社会中期,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具体科学成为一门门独立的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去了。哲学的研究对象缩小了,并具体化了,在哲学内形成了各种具体的哲学世盯学科: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

随着资本主义的确立,产生了近代实证科学,各门具体科学纷纷从哲学中独立出去,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哲学研究对象又缩小了。恩格斯指出,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还仍旧存在的,只有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形式逻辑和辩证法,其它一切都归到关于自然和历史的实证科学中去了。

认识论和发展观的问题成为这一时期哲学的重点问题。

2. 儿童哲学是什么

P4C (Philosophy for Children),即儿童哲学。 它是对发展儿童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帮助培养儿童主动思考习惯起着极大支持作用轿闭的教学方法,也是一项基于团队探究、哲思对话的教学方法。 儿童哲学的探究活动提倡将批判式思维、创新式思维、关爱式思维、协作式思维四种思维方式的培养相融合。

3. 什么是儿童哲学

儿童哲学主要是以思想、思考为主,为儿童提供哲学训练。

儿童哲学首先在美国兴起,其主要知笑的意义是为儿童提供哲学训练。

这种训练的方法主要是以思想、思考为主,以及行事的方法,也就是哲学教育。

因此,所谓“儿童哲学”,就是教导儿童如何思考思想的本质,让儿童亲自体验哲学讨论的过程,和众人一起做推理的活动。

美国的儿童哲学是以儿童为中心,去思考问题,但在欧洲的儿童哲学就与美国的儿童哲学不一样,欧洲的儿童哲学,是跳脱儿童败猛尺的思想的窠臼,以鸟瞰的方式来看待儿童哲学,是理论探讨的方式。

儿童哲学建立的时间不很长,可以说还在起步阶段,这种刚起步察高的学科,比较有开创性,有发展的活力。

4. 关于《儿童哲学》的读后感

温暖晨光从阳台照射进来,地板上印着窗户杆的影子,囤囤在影子旁疯狂地在玩着逗猫棒上的小铃铛。打开公众号,挑了新课程评论中的一篇,认真看起来。

这是一篇关于儿童哲学的文章。一开始我心想,哲学教育对于儿童会不会太早了。另外,哲学教育应该是关于启发孩子思辨精神吧。带着疑问,我开始了这篇文章的阅塌好读。

首先这篇文章在开头就消除了读者的疑虑,提出了哲学并非是大学哲学系师生的专利,所以我们要解放思想,给思想松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思考和探姿判索哲学。

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因为儿童时时处处都会好奇和发问。我觉得这点是儿童宝贵的品质,成年人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不一定会去琢磨和深挖问题背后的原因。某种程度上,我们要像孩子学习,经常提问,去寻找答案。

其次文中提到,思考和探索人生是儿童具有的一项不可让渡的基本权利。引导和启发团册铅儿童原有的思考潜力,同时教育儿童学习的态度,培养他们推理,判断,创造的思考能力。儿童哲学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儿童成为一个良好的思考者,能够为他们自己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出自己的意义。

接下来文中提到如何通过活动来贯彻儿童哲学,在贯彻活动中提到了4C思维,Critical thinking ,creative thinking ,care thinking, cooperative thinking。

每个孩子自身都有真理存在,不需要教师从外面强加给他。如果一个孩子生命中本身的真理没有展开,那是他还没有遇到一个好的引导者。

看完这篇文章启发如下:

1.鼓励孩子思考,可以通过鼓励大量阅读,激发孩子的思维。

2.在以后的教学课堂中,多设置活动,启发引导孩子的思考,让孩子在合作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思索能力。

3.教师本身要勤于思考,做孩子的榜样。思考力是要勤奋地去锻炼,大脑跟身体一样,不去锻炼,都会进入萎缩状态。

5. 儿童哲学的阐述论文

儿童哲学的阐述论文

儿童哲学蚂皮基于国家的不同传统,它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反向性。美国儿童的哲学发源于大本营,它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美国的儿童哲学是专门准对儿童训练的哲学,它的实现途径是包括编撰一些思考的故事,哲学手册等,把思想和思考带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大人或者老师带领儿童亲身体验哲学讨论的过程,借此改进和增益其推理能力。

欧中的儿童哲学来源于古希腊哲学传统的深厚文化底蕴,哲学的重点是教导儿童喜爱智慧,它是带领大人和儿童一起做哲学游戏,大人和儿童互相互动,又可以互相收益,但是强调的是以儿童为中心的观点与视野。

而在我国古代,就有圣人对儿童的教育哲学,但它始终没有上升到学派的领域。

现在国内学者对儿童哲学的把握正逐渐融合、趋近共识,是从最初单纯侧重思维训练到注重培养综合哲学素养,让儿童数袭在哲学的研究中体验乐趣,寻找生活的意义,建立自身的.世薯物兄界观。虽然有很多学者把儿童哲学分为很多层面的,但是可以大体总结为以下:

儿童哲学应由三部分组成的:承认儿童有自己的哲学的、成人以某种形式维护儿童自己的哲学的以及成人世界探讨如何维护儿童自己的哲学的。这是儿童哲学的基本体系,并且是研究儿童哲学的基础,是探讨儿童哲学的理论体系和根源。

;

6. 儿童哲学故事及其道理

【 #能力训练# 导语】生活中处处是哲学,处处是学问,我们不能忽视那些小故事,因为它们蕴含太多的哲理了。下面是 考 网分享的儿童哲学故事及其道理。欢迎阅读参考!

1.儿童哲学故事及其道理

一位农夫有两只水桶,他每天就用一根扁担挑着两只水桶去河边汲水。

两只水桶中有一只有一道裂缝,因此每次到家时这只水桶总是会漏得只剩下半桶水,而另一只桶却总是满满的。就这样,两年以来,日复一日,农夫天天只能从河里担回家一桶半水。

完整无缺的桶很为自己的完美无缺得意非凡,而有裂缝的桶自然为自己的缺陷和不能胜任工作而羞愧。经过两年的失败之后,一天在河边,有裂缝的桶终于鼓起勇气向主人开了口:“我觉得很惭愧,因为我这边有裂缝,一路上漏水,只能担半桶水到家。”

农夫回答它说:“你注意到了吗?在你那一侧的路沿上开满了花,而另外的一侧却没有花?我从一开始就知道你有漏,于是在你的那一侧的路沿撒了花籽。我们每天担水回家的路上,你就给它们浇水。两年了,我经常从这路边采摘鲜花来装扮我的餐桌。如果不是因为你的所谓的缺陷,我怎么会有美丽的鲜花装扮我的家呢?”

道理:我们每个人都好比那只有裂缝的桶,各自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点。倘若我们怀着一颗包容的心,懂得发现对方的长处,并且能够扬长避短,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和丰富多彩。

2.儿童哲学故事及其道理

有一个人的家里有一片鱼塘,他每年都要靠这片鱼塘赚些钱,来养活自己和家人。可是鱼塘附近有好多鱼鹰,常常一群群地来抓鱼吃,赶也不好赶,抓又抓不住,养鱼人为此很是发愁。

有一天,鱼鹰又来吃鱼,养鱼人跑过去冲它们挥挥手,鱼鹰便受惊跑了。养鱼人忽然灵机一动,想出个好办法。他扎了一个稻草人,让它伸开两臂,穿着蓑衣,戴着斗笠,还拿了一根竹竿,就像一个养鱼人的样子。养鱼人把稻草人插在鱼塘里吓唬鱼鹰。起初,鱼鹰以为是真人,因此很害怕,只敢在草人的上空盘旋,一点都不敢接近它。

这样过了几天,鱼鹰果然没再来吃鱼。可是渐渐地,它们见鱼塘里的人总是一动不动,就起了疑心,不断地大着胆子飞下来看。这样一来,它们很快就发现这是个假人了,就又飞下来啄鱼吃。鱼鹰吃了一条条的鱼,肚子吃饱了,就站在草人的斗笠上,边晒太阳边休息,很是悠闲,还不停地发出“假假、假假”的叫声,好像是在嘲笑养鱼人说:“假的,假的,这个人是假的啊!”

养鱼人樱岁衫生气极了,他恨恨地盯着得意洋洋的鱼鹰,良久,他忽然心生一计。

趁着鱼鹰不在的时候,养鱼人悄悄把草人从鱼塘里拔出来拿走了,自己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手里拿根竹竿,像草人一样伸开双臂站在鱼塘里面。

过了一会儿,鱼鹰又来了,它们以为鱼塘里还是原先的假人,就又放心大胆地下来吃鱼。吃得饱饱的,鱼鹰又飞到养鱼人的斗笠上休息,“假假、假假”地叫唤着。养鱼人趁着它不注意,一伸手就抓住了鱼鹰的爪子。鱼鹰使劲地鼓动着翅膀,可是怎么也挣不脱。养鱼人笑呵呵地说:“原先是假的,可是这一回是真的啊!”

道理:事物总是雀培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一成不变地凭老经验办事,不注意发现新情况,就免不了会吃大亏。

3.儿童哲学故事及其道脊腔理

大师在自家空地上竖了一块牌子:“这块地将无偿送给真正知足的人。”

一个富有的农民骑马路过,说:“既然大师如此大方,我何不笑纳,因为我有钱有权,当然有资格来拥有这块土地。”于是,他敲开大师的门,把自己拥有的财富和权利抖了出来,又说:“我现在很成功,也很知足。我觉得自己有资格得到你那块土地。”

大师问道:“你真的很知足吗?”

“对,确实如此。”

“朋友,如果你确实很知足,为何还在乎我这块破地?”大师问。

这个小故事虽短小精悍却寓意深刻,对“知足”提出质问,给人留下深深的思考。大师问得对,既然这位富人知足了,为什么还想要这块地呢?显然,富人是不满足的,他想占有更多的财富。对于大师来说,他并不富有,却想把自己的地给予别人。可见,大师是知足的,知足者常乐!

4.儿童哲学故事及其道理

一天,大灰狼在小河边散步,突然,觉着很饿,它就捉了五条大鱼。

可是大灰狼吃得太快了,所以鱼刺就卡在了大灰狼的喉咙里了。

丹顶鹤正准备从这里经过,看到了被鱼刺卡住的大灰狼,它没有来得及仔细想,就到小溪边去帮助大灰狼。

丹顶鹤来到了大灰狼的旁边说:“狼先生,你怎么了?是不是吃鱼刺卡到了,如果是的话,那就让我帮你啄出来吧!”丹顶鹤想都没想的说。

丹顶鹤又说:“我可以帮你啄出来,但是你不要恩将仇报!”大灰狼挣扎地说:“知道了,快帮我把鱼刺弄出来吧!什么条件我都答应你!”

丹顶鹤答应了,就帮大灰狼把鱼刺啄了出来,谁知大灰狼竟然恩将仇报。正好,有一只小白兔看见了就大喊:“丹顶鹤姐姐小心!大灰狼要吃你了!”丹顶鹤听见了,就赶紧飞了起来,大灰狼气极了,又去追兔子,幸好,兔子跑得快,还提前料想到大灰狼来捉它,就提前让小狗帮它挖了一个洞,它就躲在了那个洞里,大灰狼在森林里迷路了,再求也没谁愿意救它了。

道理:人不能背信弃义,也不要恩将仇报,要知恩图报,这样别人才会帮助你,相信你的。

5.儿童哲学故事及其道理

一个年轻人正值人生巅峰时却被查出患了白血病,无边无际的绝望一下子笼罩了他的心,他觉得生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拒绝接受任何治疗。一个深秋的午后,他从医院里逃出来,漫无目的地在街上游荡。忽然,一阵略带嘶哑又异常豪迈的乐曲吸引了他。不远处,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正把弄着一件磨得发亮的乐器,向着寥落的人流动情地弹奏着。还有一点引人注目的是,盲人的怀中挂着一面镜子!年轻人好奇地上前,趁盲人一曲弹奏完毕时问道:“对不起,打扰了,请问这镜子是你的吗?”“是的,我的乐器和镜子是我的两件宝贝!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我常常靠这个自娱自乐,可以感到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可这面镜子对你有什么意义呢?”他迫不及待地问。

盲人微微一笑,说:“我希望有一天出现奇迹,并且也相信有朝一日我能用这面镜子看见自己的脸,因此不管到哪儿,不管什么时候我都带着它。”白血病患者的心一下子被震撼了:一个盲人尚且如此热爱生活,而我……他突然彻悟了,又坦然地回到医院接受治疗,尽管每次化疗他都会感受到死去活来的痛楚,但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逃跑过。他坚强地忍受痛苦的治疗,终于出现了奇迹,他恢复了健康。从此,他也拥有了人生弥足珍贵的两件宝贝: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屹立不倒的信念。

道理:想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和命运的人,一定要有乐观和坚强的品质,因为乐观和坚强是掌管人生航向的舵手,是把握命运之船的动力桨。

7. 儿童哲学——让孩子像苏格拉底一样思考

“儿童哲学”(philosophy for children)是美国著名哲学家马修·李普曼(Matthew Lipman)创立的。他在大学任教期间,发现大学生的思考能力普遍比较薄弱。经过深入研究,李普曼认为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儿童时期的教育方式至关重要。1969年,他的著作《哈利·史图特麦尔的发现》发表,成为“儿童哲学”诞生的标志。

李普曼借用古希腊哲学对话的形式,创造了具有启发性和民主合哗空咐作精神的研究性团体——哲学教室。哲学教室的最大特点就是尊重儿童,鼓励儿童以谈话的方式来增进彼此对问题的了解。儿童在讨论问题时,不仅要说出自己的看法,还要能够说清楚自己的理由。理由比答案本身的正确与否更为重要,因为思考过程才是儿童哲学教室的重点。哲学教室的老师们不进行讲授,更不灌输,而是与孩子们一起进行群体研究。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师傅。在苏格拉底很小的时候亏亩,有一次,父亲正在雕刻一只石狮。小苏格拉底观察了好一阵,突然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呢?”父亲说:“我并不是雕刻狮子,我只是在唤醒它。”“唤醒?”苏格拉底疑惑地问。“是的,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头中,我只是将它从石头里解放出来而已。”教育孩子其实就是要做唤醒工作,当孩子的求知欲望与生命力量被唤醒之后,孩子就会自觉主动地去探索未知世界,而这个探索过程,也就是孩子自我唤醒心灵智慧的过程。

“儿童哲学”认为,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们的大脑中潜藏着丰富的思考能力。他们充满好奇,甚至经常提出成年人难以回答的、富有哲学意味的问题,如“为什么人会说谎?”“我从哪儿来?”“人类比动物高级吗?”然而,由于学校和家庭教育过分强调知识灌输,不注重孩子思考能力的引导与唤醒,孩子的探索精神便随着长大而减退。

儿童哲学课堂注重倾听、思考与表达。学生围城圆圈,每个人都能清楚地看到其他人的表情动作,也能清晰地听到他人。课堂一般以游戏开始:拿一件刺激物(如:一瓶矿泉水,一根绳子,一张纸……),依次传递,第一个拿到刺激物的同学用这样的句式说“我想用它……”,下面的同学则使用“感谢你用它……,我想用它……”,每个人说出的都不能跟别人重复。这乱纯就要求儿童认真倾听他人,同时不断思考调整,集中注意力。

接着,老师讲一个故事,或播放一段视频,儿童根据这个故事/视频分组讨论,提出相关问题,并记录下来。然后各组成员用“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因为……”并在组内确定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讨论结束,各组派代表说出本组最有价值的问题,并陈述理由,各组陈述完毕,全员投票,选出所有有价值的问题中最有价值的问题。

最后,使用最初的刺激物,依次说出自己从这个故事/视频中得到了什么。

这个流程,用在语文探究式教学中也适用。如,二年级语文课《树之歌》,可以以树作为刺激物“你了解什么树,它有什么特点?”“柳树春天发芽。”“感谢柳树春天发芽,椰子树生字在南方。”接着,利用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并讨论有价值的问题。最后通过阅读课文,小组讨论,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如此,语文课文教学就不再是简单地读课文,学知识,而变成儿童发散思维,探究问题的过程。

当然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故事内容以及流程要简化,最好用在班会课上,讨论与他们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儿童哲学引导孩子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具备更强的提问能力和讨论概念性问题的能力。这不仅体现于儿童哲学课程中,更显现贯通于整个课程体系,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儿童哲学课程对孩子们的帮助,还体现在他们学习习惯的培养中。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别人的否定、敢于质疑不同观点、更愿意倾听他人的一件、通过不断思考做出自己的回答。

8. 对儿童哲学的认识和理解

高振宇

儿童哲学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就在教育界和哲学界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它不仅预示了儿童与哲学之间天然的姻缘关系,也强调了在现行非高等教育体系中引入哲学教育的大胆设想,而这些理念一直遭到学界有关人士的批判和质疑。

如果儿童哲学在西方这样一片自古以来就强调理性思辨的区域尚且引起如此热议,那么在东方这样一个更注重情感熏陶与道德感召的地域,其所引发的争论势必更为激烈。为了解这些争议的种种方面及各自的理论依据,我们有必要重新回顾儿童哲学的起源及其走过的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详述中外学者在各个基本维度上的论述与争辩,及它在全球各地实施的历史与现状,才能获得一幅关于儿童哲学的完整图像。

儿童哲学的创立可以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那正是美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时期。马修·李普曼(Matthew Lipman)当时正在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教授逻辑课,他对美国教育进行了以下三点系统反思,促使他萌生了开发儿童哲学的念头。首先,他在教授逻辑学时,发现许多大学生的思想已然僵化,缺乏周全辩证的思考能力,变得毫无生气,丧失了最基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完全沉溺于那些受舆论倡导而未经自己消化的“美丽言辞”之中,李普曼称他们为“the Woodstock Generation”(榆木脑袋的一代)。李普曼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学生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未曾得到良好的训练。那么对这些学生进行补救性逻手锋唤辑教育来得及吗?李普曼坚信这很难,因为在大学之前的漫长时期中所积累的谬误以及种种不当思考的习惯已经把他们的心灵牢牢束缚住。所以最好的解救之法就是把推理能力的训练推广到中学乃至小学阶段,使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优质思维的培育,这样他们才能够最终成长为一名良好的思考者。李普曼设计儿童哲学的最直接动机即在于此。

其次,李普曼意识到当时对教育所采取的补救措施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充其量只能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为此必须依据使教育具有最大限度的内在价值、意义、合理性及教学法的统一等标准重新设计教育。他特别关注教育中的“意义缺席”现象,认为孩子们在学校中无法找到那些与自己相关的意义,儿童以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步入校园,出来时这些元素却统统离他们远去了。然而毫无疑问,孩子们不仅天然地希望并且有权利从一切教育过程中获得意义,所以学校必须根据意义来重新界定,新的教育计划只有使儿童的校内外生活经历都富于意义才是合理的。

为了设计他理想中的教育方案,他提出了以下5点建议:1.生活的意义只能由每个儿童自己去独立发现,而不是采取打包的办法统一分配给所有儿童,为此他强调探究的必要性,而这种探究又最好被置于一种探奇冒险的历程之中,因为它能提供大量产生惊奇的机会,是孩子们幻想中的理想生活场景,最能激发儿童去主动探寻意义,这就为后来李普曼设计新型的哲学文本埋下了伏笔。2.教育应该以教会儿基察童思考特别是独立思考作为重要目的,因为思考是能够帮助儿童获得事物意义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但思维有优劣之分,它也能通过一定的训练而日臻完善,这种训练的目的是要使儿童更有思想、更富创见、考虑周全,最重要的是,使其判断能力得到显著增强。李普曼认为逻辑最能达此目的,因此新的教育方案必须容纳大量的逻辑元素,系统地提升儿童的推理能力。3.阅读和思考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借助阅读,儿童更能有效地获取生活中的意义,但要使儿童对阅读产生持久的兴趣,又必须确保阅读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即围绕儿童所关心的问题展开;同时文本自身有浅层意义和深层意义之分,要想揭示后者,则必须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推理天然地具有从字面意思中推断出隐含意义的功能,而这一点能进一步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4.思维活动可有静态和动态之分,前者只是个人的自我对话,是一种内心活动,而后者是一种与他人的对话,最能引起广泛持久且深刻的思考,李普曼借用维果斯基(Vygotsky)和米德(G.H.Mead)的观点,强调课堂讨论的积极作用,认为在同伴和成人的协助之下,儿童更能有效地获取生活的意义,但是既有的教育计划不仅没有创造出一个智力和情感上安全的探究共同体,而且严重低估了课堂讨论的作用。5.积极引入哲学的常见概念,如真、善、美、宇宙、自毕凯由、友谊等,一方面是由于这些概念覆盖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儿童更全面认识自我及所处的社会;另一方面,当时教育系统中流行一种过度分化或专业化的倾向,把人类知识的完整图景分隔得支离破碎,难以满足儿童对所学知识之完整性的正常需求和兴趣,而哲学课程恰恰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大量的分支,对伦理道德、知识的本质、存在的本性等研究超越于各门学科之上,但同时又与各学科自身所探讨的问题息息相关,故能较好地发挥综合课程的作用。

再次是对在童年阶段实施哲学教育之可行性的思考。李普曼将反对儿童学习哲学的理论称为旧教育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学生至少要到高中以后才能学习哲学,鼓励小学甚至是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尝试哲学思考是不可思议的,且哲学本身自有其复杂性,只会使儿童觉得枯燥乏味、望而却步,更进一步来说,严肃的思考本身会扼杀儿童的形象思维和拥有审美特性的想象力。但新的教育理论则不同,它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激发受教育者的思维,对儿童进行哲学教育是完全可能的,一是由于适当的哲学教育必定会产生适当的哲学思考能力,而这种素养的达成与儿童的年龄大小无关;二是哲学教育不仅包含了对哲学概念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更重要地是对思想见解、逻辑论争及系列概念的理解与认识,它本身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主要是思维的训练;三是儿童学习哲学的方式理应多种多样,把哲学思考融入通俗的故事文本中,儿童不仅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反而会觉得津津有味;四是新的哲学教育力图避开传统的令人生畏的哲学术语,尽可能利用儿童所熟悉的日常词汇或概念来进行哲学思考。

9. 儿童哲学的特点是什么

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方法论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必定与客观世界相接触
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儿童会产生对世界一些规律的感知,从而形成自己零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是不能称之为哲学。
儿童哲学是大人们对于儿童的这些世界观和方法论扮姿的集中总结和研究,是从儿童思想到否定儿童思想,再到否定之否定而逐渐形成的让缺兄坦袭。
对儿童哲学的研究有利于研究儿童心理状态,发展先进的教育方法。
以儿童哲学处事,可以减缓现代化对人们产生的消极影响。

10. 当前国际上儿童哲学的几种内涵

儿童哲学:内涵与意义

自18世纪开始,以“发现儿童”为标志的现代儿童观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并为人们所接受。儿童观的日益成熟与饱满为儿童哲学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李普曼对儿童哲学的发展起到开创性的作用,而同一时期的马修斯也对儿童哲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李普皮和曼于1969年在其著作Harry Stottlemeire’s Discovery(中译本为《聪聪的发现》)裂族中提出了“儿童哲学”一词,并被称为“儿童哲学之父”。而马修斯则从理论的角度,将这一概念系统化、学科化。 [1 ]
一、儿童哲学的内涵
儿童哲学就其广义上说,并不只是指李普曼所发起的儿童哲学探究计划。我国学者刘晓东指出“儿童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包括“儿童的哲学”(children’s philosophies)、“童年哲学”(philosophy of childhood)及“儿童哲学探究计划”(philosophy for children)等三部分。燃源盯
(一)儿童的哲学
“儿童的哲学”可以界定为儿童关于世界(即常说的宇宙人生)的观念,既包括儿童的好奇、困惑、探究,又包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与阐释。 [2 ]美国学者马修斯在其著作《哲学与幼童》中收集了大量的儿童言论,并从哲学方面对其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和分析,用实际的案例证明了儿童有自己的哲学思想及对世界的看法。无独有偶,我国学者林德宏通过对儿子苗苗的童年时期的观察,也确认了儿童具有哲学思维的事实。
(二)童年哲学
“童年哲学”则被视为与科学哲学、历史哲学、宗教哲学等学科类似的哲学分支。童年哲学主要研究以下问题:童年的概念、童年的历史、童年的比较文化研究、儿童观、儿童的权利、儿童的艺术、儿童的社会地位、儿童认知和道德发展的理论流派等问题。 [2 ]马修斯为

阅读全文

与儿童哲学孝顺哲学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平安长寿保险新 浏览:310
孝善养老钱是多少 浏览:388
如何感恩孝顺父母 浏览:298
南宁退休金调整 浏览:675
乾隆养生按摩器广告录音哪里买 浏览:261
长春星级养老院 浏览:55
结婚敬茶父母应说点什么 浏览:247
70岁老人过生日包饺子包多少个 浏览:518
长寿邹川 浏览:500
认证60岁养老保险的是什么软件 浏览:472
重阳节去爬山的周记 浏览:145
农村老年人照相怎么赚钱 浏览:528
老年人旅游邮轮 浏览:147
北京社保缴纳多少年可退休 浏览:805
九寨沟长寿村在哪里 浏览:985
全民体检包括哪些人 浏览:259
养老保险查询原始密码 浏览:385
退休金应该从哪个月领取 浏览:998
农村校长退休工资多少 浏览:33
夏季节养生的老人如何养生为好 浏览: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