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虞舜耕田是怎样的孝顺父母的
二十四孝之一
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鸟相助。孝感动天。
【原文】
虞舜、姓姚专名重华。父瞽瞍顽。母握登贤属而早丧。后母嚚。弟象傲。常谋害舜。舜孺慕号泣。如穷人之无所归。负罪引慝。孝感动天。尝耕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帝尧闻之。妻以二女。历试诸艰。天下大治。因禅焉。
大舜心中。只有父母。故不知其他。只求可得父母之欢心。故始终不见父母不是处。人伦之变。至舜而极。然能尽爱敬之诚。则至顽如瞍。尚能底豫允若。况顽不如瞍者乎。
【白话解释】
虞代的舜帝。姓姚。名叫重华。他的父亲叫瞽瞍。没有知识。又喜欢妄作妄为。他的生母名叫握登的很贤德。可是早已亡过了。他的后母呢。口里是不说忠信的言语的。他的弟弟名叫象。性子又很傲慢。他们常常想了计策。要谋害舜。舜像孩子般的呼号哭泣。同穷苦的人没有归处一样。并且以为父亲母亲弟弟的种种行为。都是自己的侍奉不得法。所以不能够得到爷娘的喜欢。舜帝这样的孝顺行为。终于感动了上天。有一次。在历山地方耕田。大象帮着他耕。飞鸟帮着他耘。尧皇帝得知了。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屡次用艰难的事情。去试验舜帝。并不觉得怎么样。后来天下很太平。尧帝就把皇帝位子让给他了。
㈡ 舜帝的简介
舜帝的简介如下:
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姚姓,一作妫姓,号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三皇五帝”之一。舜为东夷族群的代表。生而重瞳,孝顺友爱,善于制陶。建都于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市),为五帝之一。
帝舜是东夷集团继太昊、少昊、蚩尤之后的著名部落酋长。东夷族是中华民族的主要族源之一,太昊、少昊、舜、皋陶、伯益等东夷族领袖都曾担任早期华夏族的领袖。舜是“东夷之士”,关于这一点,神话传说与考古发掘表现出了一致性。
在被司马迁列为中国正史开端的“五帝”时代,东夷集群已分化为许许多多不断重组的部落集团,如著名的蚩尤部、颛顼部、帝喾部、帝舜部、皋陶部、伯益部等,都源出于更早存在的太昊槐枯、少昊两大集团。
即位之后,虚怀纳谏,惩罚奸佞,流放四凶(共工、獾兜、三苗、鲧);任贤使能,百业兴旺(皋陶管理五刑,大禹治理水利、后稷主管农业、契扰答主管五教),开创了政通人和的局面,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部落联盟首领。
晚年听从四岳的安排和建议,禅位于大禹,乘车巡行天下,卒于苍梧郡,葬于九嶷山,谥号为舜,又称帝舜、缓明慧虞舜、舜帝。
舜帝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成为推动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捩时期的重要推手,成为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之一。
㈢ 舜帝孝悌
舜帝能孝顺父母,友好兄弟。让一家人和和睦睦,温馨相处,这其中还有段典型灵异事件过程。
传说舜的家庭就像一部灵异荒诞剧。在舜四岁时,他母亲就去世了。父亲瞽叟(gu sou)是个瞎子,对舜非常恶毒。舜母亲去世后,他父亲又找个老婆,还生了儿子,叫象。
瞎子和舜的后母及象总想莫名其妙弄死舜,舜也三番五次的总是原谅他们。
有一次,瞽叟让舜到屋顶去修理房子,舜一上去,他就把梯子拿走了,目的是想把舜活活饿死。舜还真听话,老老实实的在屋顶呆着,愣是不肯从两人多高的房子上跳下来。直到几个老轮月后,尧帝把两个女儿送到舜家给他当妻子时候,他还在上面呆着,奇异的事,居然没有把他饿死。
舜一下子娶了两个媳妇,这更让他同父异母的弟弟恼怒,包括他歹毒的父亲和后妈。灵异事件再次上演。
三人合力挖了一口井,让舜下去。任谁都能看出来井内有玄机,但是舜坦然而入。他一下去,瞽叟他们三人就把井口给堵死。他的弟弟还跑到哥哥房间,想霸占两位嫂嫂。正当他弹着舜的琴,心花怒放、手舞足蹈时,舜出现在门口。象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舜告诉了他,其实他没有死。
从此以后,他们的家庭就发生了极大转变。瞎子改邪归正,后母爱舜比爱她自己还深。至于他那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一想数尘到哥薯含禅哥三番五次没被害死,特别是最后一次从井里出来的不死之状,就惊恐不已。彻底绝望,断了杀兄的念头。
一家人从此其乐融融,成了一部温馨家庭剧。
舜对父母绝对是孝顺,对弟弟绝对是友爱。瞽叟由大恶变成大慈,后母及弟弟改邪归正。
㈣ 二十四孝 舜的故事
二十四孝 舜的故事
舜在年轻的时候,是以至孝而闻名于天下的。在当时,舜的父亲因为宠爱后母跟弟弟象,所以一家人都对舜非常不好。可是舜和睦地和家人相处。因此他耐败庆的孝行远播四方。
他的继母一心想将家产,留给自己的儿子象,所以就起了不轨的心一直想把舜害死,有一天叫他去整理谷仓,等舜进去谷仓里面的时候,他弟弟就赶快点火烧这个仓库。当时仓库的火势非常猛烈,他们母子认为舜决对会被大火烧死。可是火起时舜就从仓库的上面跳了枯裤下来,没有摔伤也没有被烧。
后来他的后母又想了一个方法,要舜下到井底清理,想把他害死,当舜下到井底之后,他们就将大量的石头和土往井里填满,结果井底有条通道,舜从这条通道逃出来。
舜一片真诚的孝心,不仅感动邻里,甚至感动了天地。他曾在历山这个地方耕种,舜初到历山耕种的时候,当地的农夫经常为了田地互相争夺。舜便率先礼让他人,尊老爱幼,用自己的德行来感化众人。果然,一年之后,这些农夫都大受感动,再也不互相争田争地了,而且动物们都纷纷过来给他帮忙。温驯善良的大象,来到田间帮他耕田;娇小敏捷的鸟儿,成群结队,帮他除草。人们为之惊讶、感佩,目睹德行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
他曾到雷泽这个地方打鱼,年轻力壮的人,经常占据较好的位置,孤寡老弱的人就没办法打到鱼。舜看到这种情形,率先以身作则,把水深鱼多的地方让给老人家,自昌握己则到浅滩去打鱼。由于一片真诚,没有丝毫勉强,令众人大为惭愧和感动,所以短短的一年内,大家都互相礼让于老人。
舜还曾经到过陶河的地方制陶,本来这里出产的陶器很粗劣。令人惊讶的是,舜在此地一年后,连陶器都精致而耐用。后来,只要他居住的地方,都有很多人跟随着过来,一年聚集成村落,二年成为县邑,三年就成为大城市。也就是历史上所称的「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舜孝顺贤德名声传到了尧帝的耳朵,尧帝就将其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又因为舜的贤德,后来尧帝将帝位传让给舜,称为舜帝。
㈤ 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鸟相助,孝感动天这句话出自哪里
二十四孝之虞舜耕田
虞舜大孝, 竭力于田, 象鸟相助, 孝感动天。
㈥ 以德报怨的孝子虞舜治国能力怎么样,有什么政绩
说起被称为“上古圣贤”的舜帝,人们通常都会提起他善待几次要害死他的父亲,继母和兄弟象的事迹,评价他是一位心地善良,胸怀博大的伟人,更是一名以德报怨的君子和孝子。谈得多了,就让后世的人们以为孝顺和仁慈就是舜的主要政绩。事实上,虞舜是一位非常有魄力有能力的帝王,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聊聊他的政绩。
《史记·五帝本纪》中载:“尧立七十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
㈦ 舜帝和两位妃子共同具有的美好品质有哪些
传说中的舜帝和两位妃子共同具有的美好品质主要有:
仁爱:舜帝和两位妃子都非常仁爱,善待百姓,关心人民疾苦,努力推行善政,使人民安居乐业。
谦虚:舜帝和两位妃子都非常谦虚,虚心听取智者的建议,不自满自足,不骄傲自大,不以权力压人。
忠诚:舜帝和两位妃子都非常忠诚,对于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不曾有过半点怠慢,竭唤锋尽全力为人民服务。
孝顺:舜帝和两位妃子都非常孝顺,尊重父母,孝敬长辈,对家庭和谐非常重视。
智慧和清晌:舜帝和两位妃子都非常聪明智慧,能够处理复杂的政治和人际关系,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推行善政,使国家繁荣昌盛。
这些品质使得舜帝和两位妃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楷正旅模人物,被后人传颂不衰。
㈧ 舜帝是怎么孝顺他爹的——故事坞013
孔子给曾参说:“你知道舜帝的故事吧?舜的父亲叫瞽瞍,眼睛是瞎的。舜非常孝顺他的父亲,父亲要使唤他,他总是在旁边;但父亲想杀掉他时,他却每次都会想办法逃掉。父亲用小棍子打他,他就默默忍受,但用大棍子打他,他就会逃走。舜这样做的结果,使瞽瞍没有犯下不行父道的罪责,而舜也没有丧失孝道。可你呢,父亲大发雷霆时,你宁死也不躲避。表面上像是尽了孝道,但万一你被打死了怎么办?不仅会给你父亲留下一辈子的痛苦和歉疚,而且会让父亲陷于杀子的不义之中。有哪一种行为比这更不孝呢?” 曾子一听,惊出了一身冷汗,一下子顿悟了。 儒家最讲究忠孝,曾子强调“事君能致其身”,忠诚的臣子要能够为君主而死。但那是有条件的,如果君主本身是糊涂蛋一个,是非不明,还要为他尽忠,那只能是愚忠。这样的做法,连他的老师孔子也是不赞成的。 可见,凡事皆有度,所谓“食人俸禄,忠人之事”,要对得起老板给的饭碗,但责任也不是无限的,得懂得它的边界,使自己免受不必要的伤害。
㈨ 《史记》—舜帝
舜帝—二十岁还是一介平民,六十一岁登临天子之位。
尧帝在位七十年才得到舜,又过了二十年,由于年老体弱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
尧帝在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逝世。百姓们十分哀痛悲伤,就如同死了亲生父母一般。
大家为了哀悼尧帝,三年之内,没有人奏乐。
尧帝大公无私,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不适合当皇帝,所以宁可把帝位让给一个平民出身的舜。
尧帝说:“我毕竟不能让天下人受害,而只让一人得利。”
尧帝逝世以后,三年服丧期满,舜就把帝位让给了丹朱,自己跑到黄河南岸躲了起来。
但是大臣们有事,却不去找丹朱,大家纷纷来找舜。最后搞得舜政务很繁忙,无奈,只好登上天子之位,方便处理政务。
虞舜,名叫重华。
他的父亲叫瞽叟(gu sou),瞽叟爷爷的爷爷是穷蝉,而穷蝉的父亲就是颛顼(zhuan xu ) 帝。其实从穷蝉为帝之后,中间的几代地位越来越低微,都是平民。
舜的父亲是个盲人,愚昧无知。舜的生母死了以后,他就续娶了一个妻子,并且生了个儿子,叫象。
象从小就桀骜不驯,但是偏得父亲的宠爱。他俩整天合谋想把舜杀掉。但是舜命大,几次就没死。
如果平时有点小错,他父亲就会重罚他。舜一点不记恨父亲和兄弟,依旧恭顺的侍奉父亲,后母,以及异母弟弟。
舜做过很多工作,他在历山耕过田,在雷泽打过鱼,在黄河的岸边做过陶器,在寿丘做过各种家用物器,还在负夏跑过买卖。
但是他爹瞽叟实在是冥顽不化,加上后妈有事没事闲着就爱搬弄是非,弟弟象狂傲娇纵,他们一天到晚计划着要杀死舜。
舜孝顺父母,从不违背自己的良心。以至他们想杀他都没有机会。
舜二十岁就因为孝顺而出名,三十岁时候被推荐给了尧帝。尧帝把俩闺女都嫁给他,另外派自己的九个儿子也来考察他。
舜把家庭打理的一丝不苟,两个媳妇恪守妇道,一点也不摆架子。那九个兄弟也在他的影响下忠诚友爱。
舜的魅力巨大,在他的影响下,种地的时候,人们互让地界。打鱼的时候,人们也互相谦让站脚的地方。制作陶器的时候悔闭,大家也都模仿他精细的做工。
只要是舜呆过的地方,人民都愿意追随他,他待过一年,那地方就会形成一个村子。呆两年就是城镇。待三年就会形成大都市。
见此,尧帝十分的高兴,特意赐给舜高档的衣服,还给他修建仓库,赏了很多的牛羊。
舜越是得到人们的喜欢,他的父亲和弟弟越是生气。他们马不停蹄的计划,赶紧杀了舜。好得到尧帝赏赐的东西。
瞽叟借口让舜去修补仓库的库顶,舜刚爬上去,他的父亲就拿掉了梯子,然后在下面放火想烧死他。
幸亏舜脑筋急转弯,用两个斗笠当做翅膀一样从上面跳下来,才幸免于难。
瞽叟还不死心,他又琢磨了一个办法,让舜去挖井。这次舜留了个心眼,他提前挖了一个暗道。当他下去挖井的时候,他的父亲和弟弟,就往里面填土,想要活活埋死舜。舜从暗道逃走了。
瞽叟和象以为舜死了,就瓜分了他的财产。没过两天好日子,舜就回来了,吓了他们一跳。舜回来后,丝毫不记恨他们,反而对父亲更加恭敬,对象更加关心。
从前高阳氏有八个很有才德的人,被人称为“八恺”,高辛氏也有八个善良的人,被人称为“八元”。
“八恺”和“八元”在尧帝时期都没有得到重用,舜却举用了他们。他们传布五教于四方,使做父亲的有道义,做母亲的慈爱,做兄长的友善,做弟弟的恭谨,做儿子的孝顺,家庭和睦,邻里真诚。
从前帝鸿氏有个不成才的后代叫混搜信沌,少暤氏有个怪异的后代,叫穷奇。颛顼氏有个不可调教的后代叫梼杌,缙云氏有个贪得无厌的后代,叫饕餮。
他们就是传说中的“四凶”,尧帝的时候对他们宽容,没有除掉他们。到了舜帝,他流放了这四个家族,让他们去四方看护国门。
舜因为进入山林遇到狂风暴雨也不会迷路,因此让尧帝觉得,他很有才世前轮能,值得把天下托付给他。
尧帝在世的时候,就让舜代行天子政务。过了八年,尧帝逝世了。服丧期三年后,舜把天子之位让给尧帝的儿子丹朱,但是大家都信奉舜,有啥事都不找丹朱。无奈丹朱退位,让舜正式当了天子。
舜帝在位,开放国都四门,听取四方意见,发扬光大尧帝的功德,远离谄媚小人,使得远方的外族都归服。
舜帝根据大臣们的才能来任命官职,使每行每业都处理的井井有条。他还让大禹去治水,禹开通了九座大山,治理了九处湖泽,疏浚了九条河流,辟定了九州方界。
舜因为孝顺二十岁就闻名于天下,三十岁时被尧帝举用,五十岁代理天子政务,五十八岁时候尧帝逝世,六十一岁接替尧登临天子之位。
登基三十九年后,巡视南方的时候,在苍梧的郊野逝世,埋葬于长江南岸的九嶷山。
故事源自《史记》
㈩ 为什么说舜帝是中国的孝文化的代表
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回的遭遇更为不幸,父答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
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提出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常之教”。舜,历来与尧并称,为传说中的圣王。最关键的是舜被孔子称为“大孝”、“纯孝”。 也是由于儒家的大行其道,舜帝被推上孝文化的巅峰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