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在杭州过节日
杭州过节的习俗如下:元宵夜灯市、端午节纪念伍子胥、曹娥等名人志士、七夕节乞巧的习俗、中秋节祭月、重阳节登高。
1、元宵节
介绍:元宵夜灯市以南宋为最盛,明清沿袭。直至民国时期,杭州元宵节仍很兴盛。元宵灯市一般在十二日开始,至十八日落灯。十二日将新做龙的龙灯抬至城隍山龙庙,拜供后,以墨汁点其睛,称为“开光”,俗叫“龙灯上山”。
清代杭州,据《江乡节物诗》载,十三日上灯节,家家户户以糯米粉搓成小粉团,煮以供祖先,称为“上灯圆子”。十五夜,用糯米粉搓成大圆子,其中馅有切得细细的胡桃、花生、芝麻、枣子、鸡油、豆沙之类,名曰“灯圆”。
2. 重阳节吃重阳糕有什么来历
重阳糕亦称“花糕”,传统重阳节食品。常见于江浙沪地区,全国各地区不怎么流行。农历回九月初九是重阳答节,也叫敬老节,民间要蒸重阳糕孝敬老人。蒸重阳糕方法与蒸年糕相同,不过蒸糕要小一点,糕要薄一点。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这样制成的重阳糕,香甜可口,人人爱吃。
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起于唐代以前,至宋工,汴京(今河南开封)、临安(今浙江杭州)及各地十分盛行,在为普遍的习俗。糕的制作,品种各目繁多,其上并插彩旗,极受儿童的喜爱。此后一直盛行不衰,直至近代。
3.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
重阳节 又称“重九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具体时间是农历的九月初九。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重阳节是怎么来的,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 故事 :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惨不忍睹。
当时汝南县有个青年叫恒景,有一年瘟疫夺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恒景历经艰险,终于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仙人为他不辞劳苦、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决定收他为徒,给他一把降妖宝剑,并密传授降妖剑术。恒景废寝忘食,日夜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有一天,仙人把恒景叫到跟前,对他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如今你的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这时,仙人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诀,让恒景立即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狂风怒号,北风骤起,天昏地暗,随着几声凄厉地吼叫,瘟魔冲出汝河,扑到山下。就在这时,瘟魔突然闻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脸色突变,瑟瑟发抖,不敢前行。说时迟那时快,恒景手持降妖宝剑,立即奔下山来,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恒景将温魔刺死,瘟疫消除。从此,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据说,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寓意生命长久、健康长寿,所以人们把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九九重阳,还有历史渊源。早在春秋战国时,屈原在《远游》中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三国时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他已明确写出重阳饮宴了。晋代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说明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习俗。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至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99重阳节意思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 中国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 除夕 、 清明 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 遗产名录。
重阳节食物
重阳糕亦称“花糕”,汉族重阳节食品。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因在重阳节食用而得名。南朝时已有。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制法因地而异,主要有烙、蒸两种,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夹馅并印双羊,取“重阳”的意思,现在仍流行。
亦称“花糕”、“菊糕”、“发糕”等。为重阳节的传统食品。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起于唐代以前,至宋代,汴京(今河南开封)、临安(今浙江杭州)及各地十分盛行,在为普遍的习俗。
糕的制作,品种各目繁多,其上并插彩旗,极受 儿童 的喜爱。此后一直盛行不衰,直至近代。《渊鉴类函.岁时.九月九日》引隋杜台卿《玉烛宝典》:“九日餐饵,其时黍秫并收,因此粘米加味尝新。”又《岁时杂记》:“重阳尚食糕,......大率以枣为之,或加以栗,亦有用肉者。”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刘梦得作九日诗,欲用‘糕’字以五经中无此字,辄不复为。宋子京以为不然,故《九日食糕》诗:飙馆轻霜拂曙袍,糗糍花影斗分曹。刘郎不敢题糕字,空负诗家一代豪。遂为古今绝唱。”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重阳》:“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掺饤果实,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之肉类。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
宋吴自牧《梦梁录.九月》:“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饤,插小彩旗,各日重阳糕。”宋周密《武林旧事.重九》:“都人是月......且各以菊糕为馈,以糖肉秫面杂糅为之,上缕肉丝鸭饼,缀以榴颗,标以彩旗。又作蛮王狮子于上,又糜栗为屑,合以蜂蜜,印花脱饼,以为果饵。”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九月九日......饼面种枣栗其面,星星然,曰花糕。糕肆准纸彩旗,曰花糕旗。父母家必迎女来食花糕。”明谢肇浙《五杂俎》引吕公忌曰:“九月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此古人九月作糕之意。”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相关 文章 :
★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 重阳节习俗介绍
★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
★ 重阳节的节日来源你知多少
★ 重阳节的起源是怎么来的
★ 重阳节怎么来的
★ 古人是如何过重阳的 各个时代的人过重阳节的方式介绍
★ 重阳节喝酒的风俗是怎么来的
★ 重阳怎么来的
★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 重阳节来历意义介绍
4. 关于重阳节的习俗
01:49
重阳节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节还有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除外,还有晒秋,吃重阳糕,赏菊,放纸鹤等习俗。
5. 重阳节登高的传统是怎么来的
1、关于登高习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一种是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演化成一种娱乐活动了。
3、另外一种说法是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这种上山采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
3、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则是后来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起点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于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此外重阳节期间天气晴朗,气温凉爽,适宜登高望远。
6. 重阳节登高的寓意 重阳节登高去哪里
重阳节登高的寓意 重阳节登高去哪里又是一年重阳节,再过两天就是这个节日了,似乎很多人对这个节日并不是很热衷,并不像春节,国庆那样的追捧,或许是因为不放假吧!但是这个节日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寓意特别。
那么,这个季节我们要去做什么呢?那便是登高了,重阳节是一定要登高的,这是为了什么呢?我们要去哪里登高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重阳节登高的寓意其实,重阳节的登高寓意很是简单,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见,这个节日登高是为了怀念远方的亲人,寄托着自己的思念之情。
届时,人们拿着酒水和美食,一边登高,一边欣赏美景,一路下来,心情舒适,登高之处,望向远方,表达着自己对许久不见的亲朋好友的思念!
重阳节登高去哪里西山游步道
这是去全国最长的一处山体游步道了,历史悠久,绵延不断,总长度约一百零八公里,藏在西山的国家的森林公园之中,环境幽静美丽。
沿路有着古荡街道,留下街道,转塘街道,双浦镇等古色古香的乡镇街道,还有这里数不清的寺庙、村落、公园景观、以及很多的历史遗迹,总之一条路,重阳节登高最好不过了。
来到这里,你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十里龙脊景观带,另一条是百里如意景观带,而且支线众多,大家可以自由选择啊!
萧绍古道
萧绍古道,位于萧山进化镇华家垫村,又名为山阴古道、湖进古道,同样的历史悠久,是杭州人重阳节登高的不二选择,也是这里人秋天很喜欢散步的地方。
沿途经过进化翻坎坡岭、夏履莲东村、马家池翻古城岭、下湖塘、绍兴等各种景点,一边欣赏风景,一边怀念远方的人。
而且这里还有着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古代遗迹,位于进化镇华家垫村,全部用石料堆砌而成,做法古老,藏身于竹林之中,更显的幽静和悠久了。
径山绿道
径山绿道,小编觉得这里是最具有清新色彩的登高之选了,这里泉水潺潺流过,竹海绿荫万亩,位于高处,仙气缭绕,一幅古代的隐士作风。
径山绿道,全长约十八公里,沿途经过的景观有着径山镇、鸬鸟镇海云洞、千花里花海、山水见公园等等,大约十多个景观串联在一起,十分的丰富美丽。
而且这处径山古道,两边多用木头、竹子、麻绳等见这里保护起来,让这里,不被破坏,保持着自己的天然姿态
龙门山森林古道
富阳有着四十八条森林古道,而龙门山森林古道便是最长的一条古道,这里有些陡峭,所以也是这里登山强度比较大的一处景观大道。
但是这里沿途景点丰富美丽,有着富阳区境内第一高峰——海拔1067米的杏梅尖,巍峨高耸,还有着龙门古镇,小桥流水,历史悠久,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后代的聚集之地。
这里的居民大多数姓氏都是孙,村民古朴热情,古镇已有千年之久,仍旧保存完好着这里的建筑,多位明清建筑风格,环境静谧古朴,十分适合登高休息,怀念亲人。
杭徽森林古道
历史悠久,距今已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建造于唐代时期,建筑风格明显,古道上有着临安的清凉峰镇、安徽宣城绩溪县的伏岭镇等古镇景观,十分的美丽雅致。
古道全长约二十五千米,是中国排名第三的著名古道,其中前两名分别是继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
好了,关于重阳节登高的一些去处,小编已经帮助大家推荐了一些,马上就要到了重阳节,相信大家心中一定有着一些想要思念的人吧!那就是借景抒情,借着登高,来一次怀念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