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孝敬父母的包青天读后感

孝敬父母的包青天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12-12 17:19:51

❶ 观包拯读后感

包拯抄(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❷ 关于包拯廉政故事的读后感

开始行吗 这个读后感非常的好听 一个个都是感到非常高兴 相信的 这个读后感的话自己写一下就完事儿了 这些写一下自己写一下的 写出来的非常好 也是非常完美的 好吧 哥哥们 你自己洗一下 好好的学懂吧

❸ 读包公故事有感450字左右

包公复原名叫包拯,北宋人,制28岁考取进士,朝廷任命他为「大理评事」,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法院陪审员,级别很低。又被任命过天长知县、州官、开封府尹、出使过契丹,还在财政、监察部门担任要职,.官至宰辅。
早在北宋时期,包拯就已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臣,包公的故事开始在民间流传。包公为官清廉、言行一致、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形象深入人心,特别是他嫉恶如仇、执法无私、为民请命的精神,千百年来更获得无数民众的好感和钦佩,成为专制社会受到老百姓敬仰、被百姓称为“包青天”。
在包公的身上,凝聚了专制社会下老百性对于清官的企盼,和对社会公正的向往。包公是非分明,同样赢得今天我们的喜爱, 从此包拯这个名字永远的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❹ 包青天读后感怎么写

就是说包青天有多么厉害,然后写出他的一些事迹,夸大添油加醋

❺ 观《包青天》观后感急,什么自己写不要发!!!~~~急!!

新版《包青天》是一部不错的片子,看完之后,有一些感慨,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所谓新,是指重新剧本,重新拍摄,却又是老牌铁三角的再次配合,这样的新戏旧人本来就算是一大题材,值得炒作。应该说本片的创作人员发挥了较高水平,在剧情的设计上,尽可能的克服了原故事的一些不符逻辑之处,增加了一些紧张的关键环节,选取了很有代表性的这么五个故事。尤其是除却打龙袍中政治因素以外,其他每一段都增加了一段漫长的感情戏,如展昭,公孙策的师侄女,甚至八贤王也戏剧性的卷入一场感情戏中。戏不够,感情凑,这样的长达61集的故事才有可能延续。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第四个故事黄金案。柴玉形象的塑造是非常成功的,我想看完这一个故事的朋友大都不会太过怪罪于他。一个始终胸怀大志,愤愤不平却腿脚不便身有残疾,甚至还有严重的先天心绞痛,暗暗策划着一场“复国”运动。包拯憋了个半天,指责他的理由也不过是“难道你要大好河山拱手落入异族手中”,岂不知幼主虽然无能,只要大将忠心辅佐,又有何不可?然而,混帐逻辑下,柴玉依然被铡。只是剩下了,那段特别犀利的笛声。我认为是本片非常出彩的地方,这个曲子充满哀怨,却并不放弃,一直在进行痛苦而又坚定的挣扎。
然而,这些影视细节的成功,却让人不能完全满意。因为这个片子犯了中国类似片子的一个共识性错误,就是“口供意识”和“非程序意识”。君不见,对付郭槐实在没有办法,值得采取夜审寇珠鬼魂的办法,来骗取郭槐口供。君不见,每一次老包的铡刀都是当场落下,从不走死刑复核程序的。
有人说,古代故事大可不必当真,不必深究。然而,我却想说,重视口供,忽视法定程序正是我们的这些司法人员所一次次实践着的司法怪相。在刑事过程中,其实口供是最不可信的,因为屈打成招,犯罪嫌疑人心理压力过大,以及证人诬陷,原告收买等现象太过普遍,口供往往是唯一的孤证,也是最容易做手脚的证据。至于死刑复核更是荒唐,包拯确有先斩后奏之权,但是这不是一种常态职权,而是非常时刻,可以便宜行事的特权,是需要再三谨慎使用的。在古代历朝历代,几乎所有死刑复核都有皇帝御批,这一程序实际意义如何不做讨论,但是绝不应该是摆设。就好比今天的最高院复核,很多基层法院法官中铁案不还是翻过来了,原来所谓铁案不过是木头案,豆腐案。我们总是说,我们不能冤枉一个好人,更不能放过一个坏人。其实,这一表述的重点是有问题的,现代社会的真实表述应该是我们可以放过坏人,但绝不能冤枉一个好人。口供意识和非法定程序意识必须被坚决刹住。
这样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西游记中,无数次出现的画面,当那些妖怪即将束手被擒时,孙悟空一棒子即将抡下的“危急时刻”,某菩萨或是大仙一定准时赶来,大喝一声,“悟空住手”或是“悟空且慢”,这不就是最为典型的开后门关系户么。
文学作品往往有着深厚的民族精神的根基,然而,在法治社会中,一次次的出现包青天亦或是神探狄仁杰这样的封建官僚,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法治根本不值得宣扬还是什么呢???!!!

❻ 廉洁奉公的包拯读后感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专北宋名臣。
天圣属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❼ 关于《强项令》和《包拯》的一篇读后感

只能提来供一篇,供参考《包自拯》读后感一谈到自古以来最有名的清官,恐怕大家一下子就会想到包拯.是的,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立志要为国家出力,"竭尽死义".他的一生都富有神奇色彩.因为人清廉简朴,从不讲究排场,因此在生前深得民心,还被人称为"包青天",死后依然受群众爱戴.包拯的一生既能得到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赏识,也受到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下层人民的拥护,作为清官的确是非常典型的一位.而如今,又有谁能享有和他一样的盛名呢
古往今来,有一些官吏一生都受到好评,成为人民的典范,而有些官吏却是臭名远扬,死后也给自己留下了污秽的一笔.大贪官和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和伸生前贪赃枉法,剥削民脂民膏,不顾人民死活,也因此使得他个人积蓄比国库中的还要多.他虽享尽荣华富贵,无恶不作,但是在康熙帝之后传位的第三个皇帝刚上任的第三天就将他斩首示众,人民都欢呼雀跃,拍手叫好.这样一个视财如命的人最后只有遗臭万年。

❽ 包拯人物传记读后感

一谈到自古以来最有名的清官,恐怕大家一下子就会想到包拯.是的,包拯字希仁.庐州合专肥人属,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立志要为国家出力,"竭尽死义".他的一生都富有神奇色彩.因为人清廉简朴,从不讲究排场,因此在生前深得民心,还被人称为"包青天",死后依然受群众爱戴.包拯的一生既能得到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赏识,也受到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下层人民的拥护,作为清官的确是非常典型的一位.而如今,又有谁能享有和他一样的盛名呢
古往今来,有一些官吏一生都受到好评,成为人民的典范,而有些官吏却是臭名远扬,死后也给自己留下了污秽的一笔.大贪官和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和伸生前贪赃枉法,剥削民脂民膏,不顾人民死活,也因此使得他个人积蓄比国库中的还要多.他虽享尽荣华富贵,无恶不作,但是在康熙帝之后传位的第三个皇帝刚上任的第三天就将他斩首示众,人民都欢呼雀跃,拍手叫好.这样一个视财如命的人最后又得到了什么呢 只有人民的唾骂而已,这样的一生又有何意

❾ 包青天读后感

近期每天晚上广东电视台都在播放那《包青天》。《包青天》讲述的是包拯判案的故事作文人网 你也可以投稿,故事中的包拯包青天刚正不阿、大公无私,每审一件案子头头是道;公孙策公孙先生足智多谋、华佗再世;南侠展昭文武双全,一直保护包大人……
《包青天》分为几部分,有《包青天之打龙袍》、《包青天之通判劫》、《包青天之白龙驹》等。其中我最喜欢、也最有道理的是《包青天之打龙袍》。《包青天之打龙袍》讲的是:皇宫里李娘娘和刘娘娘同时怀孕,可是李娘娘要先生了,那么就说明李娘娘要成为皇后。刘娘娘不甘心,便让郭槐用剥了皮的狸猫趁人不注意换走太子,还要寇珠把太子给杀了,埋在金水桥下。寇珠不忍心把太子给杀了,便把太子交给了陈琳陈公公,陈公公把太子给带到了八贤王府上。八贤王把太子收留了,但他不敢向皇上禀报,也不敢向任何人说。正好八贤王的妻子狄娘娘正值临盆,不幸的是由于难产,孩子生下来便死亡。于是就把太子谎称为自己的儿子,而李娘娘因生下了怪物而被打入冷宫。当刘娘娘的儿子六岁时,不幸身亡,便从八贤王那选太子,八贤王趁机把李娘娘的儿子给送了上去,成了太子。李娘娘知道后,每天晚上烧香拜佛,保佑太子平安可刘娘娘却说是在诅咒先皇,先皇一气之下就赐死。秦凤、陈琳找人替死,而李娘娘却逃出冷宫。过着人世间最苦难的生活,正好有一天包
青天路过她的住处,她便喊冤告状,包青天经过多日的查询,不怕比他大的官,强行将罪犯郭槐判死刑。然后劝皇上认母,这时皇上犹豫不决,经过再三考虑认母,而这时李娘娘则认为他不孝,决定办他不孝之罪,她认为人必须以孝为先,如果多数人不孝顺的话,那么就没有人敢生儿育女、养育后代。包青天足智多谋,便脱下皇上的龙袍打了二十大板而把此案结案。
此故事对我们青少年来说都应该接收一下教训,都必须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❿ 包拯贡砚观后感100个字或200个字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阅读全文

与孝敬父母的包青天读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辽宁省公务员养老保险条例 浏览:725
每年体检有多少钱 浏览:893
宁波市赡养老人每个月多少钱 浏览:473
老爸70岁生日买什么送他 浏览:69
2016年6月15日关于养老金的增加 浏览:414
如何写信跟父母说自己借钱了 浏览:565
养老保险剩九年每月补缴多少 浏览:822
都江堰护理养老服务有哪些 浏览:766
长寿小康厂什么时候建 浏览:175
老人脑出血术后多久恢复正常 浏览:834
泰国和三亚哪个适合养老 浏览:132
70岁指的是 浏览:331
如何让中老年人记住歌词 浏览:509
老年痴呆晚期病人呼吸不畅 浏览:76
中人退休工资怎样计算的 浏览:747
老年痴呆者攻击行为 浏览:939
82老人肺结核如何治疗 浏览:600
歌曲孝敬农村爹和妈 浏览:134
网上怎么交养老保险保费 浏览:103
老年人咳喘偏方 浏览: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