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当代孝顺的人物

当代孝顺的人物

发布时间:2023-01-10 16:30:00

❶ 关于当代孝心的故事事例

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当代孝心的 故事 事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当代孝心的故事事例1

孝顺父母,是一种中华美德,我曾在一本书里看到过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姓闵名损,字子骞的人。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不幸过世了。父亲娶了后妻,后妻又连续生了两个弟弟,她对闵损很不好,经常把好东西都留给自己的孩子,所以闵损经常缺衣少食。

在一个严寒的冬天,子骞的父亲外出办事,要子骞驾车。冰天雪地,子骞身上芦苇做的衣服哪里能抵挡住冬天的严寒!双手被冻僵了,嘴唇冻紫了。一阵寒风吹过,子骞剧烈抖动的身体实在没法抓紧缰绳,一失手,驾车的辔鞍就掉了,这引起了马车很大的震动。坐在后面的父亲身体猛晃,很是生气,心想:这么大了连马车都驾不好!便要下车呵斥。正要斥骂时,突然发现子骞脸色发紫,浑身颤抖。很是奇怪,便上前拉开子骞的衣襟,顿时脸色大变,眼睛湿润:原来,子骞的“棉衣”里全都是一丝丝的芦苇絮,没有一片棉花的影子!这样寒冷的天气,怎么能忍受的了呢。让孩子在三九天里受这样的冷冻这样的苦,是自己没有做到作父亲的责任啊!这时,父亲也火冒三丈,没想到,同床共枕的妻子竟然这样恶劣,居然对一个孩子都如此狠毒。当即决定把妻子赶出门去。子骞听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含泪抱着父亲说:“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可是如果母亲不在的时候,家里的三个孩子就都要受凉挨饿了” 他的这番话使父亲非常地感动,于是就不再赶他的后母了。看到闵子骞一点都不怀恨于心,后母深受感动,她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相当的后悔,最后也把子骞看成和自己的小孩一样的爱护。

同学们,其实孝顺父母很简单,当爸爸下班回家,你可以给他揉揉肩,捶捶背,说一声:“爸爸您辛苦了!”当爸爸妈妈帮你做事情,你一定要说:“谢谢爸爸妈妈!”……让我们一起把这种美德传承下去吧!

当代孝心的故事事例2

孝,简简单单,孝是报答,是 母亲节 的一束康乃馨;孝是耐心,耐心听取父母啰嗦却意义匪浅的话;孝是关心,是父母生病时的一声问候。今天,我认识了一个人,他叫罗必炎,更是给我上了一节生动的孝心课。

罗必炎有八位父母。他的生父生母为了追求当时的自由,把他交由奶奶抚养,他被奶奶抚养到七岁。八位老人现有七位已相继离去。罗必炎十分孝顺,懂得感恩,为七位老人送终。现在仅剩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提出的所有要求,罗必炎都会尽力做到。他怕鱼刺卡到老人,他便亲自把鱼刺挑出来。老人有什么事,他总是第一个赶到。

“香九龄,能温席。”九岁的小黄香就能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暖被窝,这并不是为父母做了一件多么伟大的事,却被人们传颂至今。以前的日子,我是一个任性,爱发脾气的孩子,经常对自己的父母大发脾气,大喊大叫,有一点不顺心的事就和爸爸妈妈闹矛盾,对他们横眉冷对,胡乱顶撞,惹他们生气。有一次,奶奶感冒了,妈妈见了,立刻打电话跟店长请假。妈妈带着奶奶来到医院,奶奶老了,走路十分缓慢,妈妈便扶着奶奶上楼梯,我看着她们的背影,忽然想到,我对妈妈发脾气,大喊大叫,可是妈妈却对奶奶如此孝顺,我真是自愧不如,我以后一定要像妈妈一样孝敬长辈。,妈妈用她的实际行动影响着我!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心中有孝,才能感悟充满孝心的世界,心存感恩,才能体验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孝心——不一定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心。

“百善孝为先”,说到“孝”人人都懂得,也都常挂在嘴边。但没有多少人认真为自己的父母尽过孝。所以我要大声呼吁:让我们行动起来,让孝心发扬光大,让孝道传承下去。

当代孝心的故事事例3

假如我是一颗种子,那母亲就是灌溉我的水源,父亲就是滋养我的土地,他们不管结果,只是一味地付出,不断地辛劳,无私地奉献。谢谢您妈妈,也谢谢您爸爸,有了你们所做出的努力,我才能懂得 文化 ,汲取知识,才能茁壮成长,感谢你们,我亲爱的爸爸、妈妈。

在我眼里,妈妈就是法官,掌管全家的大小事物,同时也是“家庭教师”,专门帮我检查作业和指导我写 作文 ;爸爸就是护士,任何的跌打损伤都由爸爸全权负责,同时他又是位“伟人”,总教我许多做人的道理。而我在父母的眼里就是一个“书生”,要成为状元,只能勤读诗书。是你们给了我这个家,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家。感谢你们,亲爱的爸妈。

还记得那一次,学校开家长会。老师决定让同学们选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篇作文,在家长会当天朗读,这回我可束手无策了,因为我从小胆子就很小,就连见着一只小老鼠我也会大惊失色。糟了,还有几个同学就轮到我了,我紧张不安。终于,我战战兢兢地站上讲台,台下全是陌生的面孔,本来滚瓜烂熟的 文章 也开始“变”得陌生了。突然,我看到了两张熟悉的面庞,那就是坐在第一排的妈妈和爸爸,他们的目光那样的亲切,看着他们,我心里如释重负。我响亮地朗读起那篇牢记在心的作文。我的勇敢赢得了家长们的阵阵掌声,我看了看爸爸和妈妈,他们正对着我投上赞许的目光。这时,我似乎懂得了我的幸福正是爸妈的微笑。

爸爸妈妈感谢你们,你们的一丝白发,一道皱纹,一次担忧都是因为我。而我的感恩之心将会填平所有你们为了我曾留下的伤痕,用我的行动为你们争光。在这世界有谁最伟大——那就是我的爸妈!

当代孝心的故事事例4

母亲节来临,网络又沸腾了。人们晒出了各种各样,准备已久的精美礼物。图片、文字层出不穷,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渐渐的,原本是给予母亲的感恩和敬意,无意中蒙上了一层“秀”的面纱,但孝顺不等于作秀。

从幼儿园起,每个母亲节,我都会送给妈妈一个小礼物,有时是一张 贺卡 ;有时是陶泥挂件;有时是 折纸 作品。记忆最犹新的是那一年,想到妈妈的生日和母亲节离得很近,就相差一两天,一个念头从心底油然而生:送妈妈一个 蛋糕 ,在她生日那天,提前过一个母亲节!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焦急地等待着,恨不得坐上时光穿梭机,立刻飞到妈妈生日那天。盼星星,盼月亮,终于,那神圣的一天到来了。那天晚上,妈妈恰巧不在家,我迫不及待地拉开抽屉,拿出了20元零花钱,拉着老爸,跑向了附近的裕达饼家。走进店门,冷柜里琳琅满目的蛋糕,看得我眼花缭乱,买哪一个呢?我来来回回地度了几圈,目光被一个蛋糕吸引了:蛋糕不大,放在一个爱心形的陶瓷杯里,铺着雪白的奶油,鲜红的草莓旁插着两根饼干棒,简约而精致,是妈妈喜欢的类型,就是这个!我付了钱,欣喜地跑回了家,等待着妈妈回家。

咔哒”,门开了,妈妈回来了。我连忙提起蛋糕,跑到门边,递到妈妈面前,激动地大喊:“妈妈, 母亲节快乐!生日快乐!”“宝贝你记错了,今天不是母亲节。”妈妈笑开了花,脸也亮晶晶了。

我调皮地一笑,纠正道:“我知道呀,今天是你的生日,所以就顺便提前过一个母亲节。”妈妈听了,抱住我快乐地笑了,我也高兴地笑了,心中溢满了甜甜的味道。

20元的小蛋糕,并不是价值不菲的高档礼品,但在妈妈眼里却弥足珍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礼物不在于价值与数量,千里送鹅毛,礼物看似轻贱,一文不值,但从千里之外而来,重的是情深义重。当礼物的动机变了,钻石也不如那根鹅毛珍贵。真正的爱是心底的一泓清泉,它深藏在我们心灵的深处,它很普通,很寻常。只要有一颗孝顺的心,每天都是母亲节。

当代孝心的故事事例5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青少年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孝敬父母, 不是光用嘴巴来说的;也不是只给予父母金钱和物质上的满足,却很久都没有回过家陪父母聊天、说过自己的心里话的;更不是因为工作忙没时间而借故很久都没有回过家陪陪父母的,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孝敬父母,并不是体现在要做一番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而是体现在平时为父母做的一点一滴的小事情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体现。

电视台常播放这样一则 广告 :一位年轻的妈妈给自己的母亲洗脚,并且告诉老人这对她的脚有好处。这一切都被自己的孩子看见了,有一次当她下班回到家的时候,自己的孩子一边端着洗脚水向她走来,一边说:“妈妈,洗脚!”端不稳水的小朋友,水花溅到她一脸。这种发自内心的孝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

孝敬父母,是在父母工作累回家休息时给父母递上一杯热茶;孝敬父母,是在父母伤心、难过时送给父母一句温暖而又安慰的话语;孝敬父母,是在父母劳作累时给父母捶捶背、捏捏腿。而这些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腿脚不利索的老人,她的儿子和儿媳看他不顺眼、碍事,觉得他是个累赘,她的儿子和儿媳就商量送他到郊外的一片树林里。有一天晚上,他的儿子和儿媳趁他睡的时候,便悄悄的将他背起。这时老人8岁的孙子突然起来了,他不明白他爸爸妈妈在干什么,便悄悄地跟着爸爸妈妈来到郊外的一片小树林里,进了林子,只见他的爸爸妈妈将他的爷爷扔在了只铺了一张席子的草丛里,而且只给了他的爷爷一床薄薄的被子。“哦!原来,爸爸妈妈是想丢下爷爷。”于是,他像大人一样对他的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等你们老了以后,我也把你们背到这里来,也给你们一床薄薄的被子,一张席子。”爸爸妈妈听见了儿子的一番话后,后悔莫及,他们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残忍,多么地伤人!于是赶紧把老人给背会家,好好的赡养了,并且告诉自己的儿子以后要好好孝敬父母,不要走他们的后尘。由此可见,孝敬父母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其实,孝敬父母很简单。只要在父母下班回到家时给父母递上一杯热茶;在父母伤心难过时送给父母一句温暖的话语;在父母工作劳累时给父母捶捶背、捏捏腿。哪怕只是对父母嘘寒问暖,讲讲学习的近况,都能体现出孝敬父母,都能够让父母心满意足。

父母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无偿地付出了艰辛,是多么的伟大啊!他们理应受到孩子们的孝敬,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孝敬父母,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吧!


❷ 现代有哪些孝顺自己父母的故

1、王希海
王希海,大连孝子,2011中国十大孝子提名奖,中华传统文化论坛义工。为照顾因脑出血成为植物人的父亲,当年23岁的王希海不仅放弃了出国工作的机会,还放弃了成家的念头。
在照顾父亲的过程中,他目睹了医院中生活的老人的林林种种,王希海渐渐体悟到了生活的真谛。他用照顾父亲的经验照顾其他老人,其间他帮助的临终老人有一百多个。
2、陈斌强
陈斌强是一名人民教师,2007年,陈斌强的母亲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
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家住县城的陈斌强,每周都会将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摩托车30公里,带着母亲去上班,到了周五,又将母亲“绑”回家中照料。一连五年(截至2012年),风雨无阻。
3、王凯和王锐
王凯和兄弟王锐是黑龙江省兰西县人。2007年,两人年近80岁的母亲在老伴去世后,提出想到外面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因为母亲晕车,王凯和王锐就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制作了一辆重达350公斤的人力“房车”,起名“感恩号”。
兄弟俩两次从家乡出发,徒步拉着八旬老母,历时517天,行程37000公里,游遍包括北京、香港在内的1000多个城市和乡镇。他们创造了人间奇迹,感动了全国无数人。
4、陈录雪
陈录雪,四川成都双流县人。2006年因为带着老母亲去青城山游玩,母亲无意中说:“我从来不知道原来外面还有这么好的地方,早知道这样我做乞丐也要来这里的。”
母亲的这句话深深刻在陈录雪心上,于是他买来一辆二手车改造成房车,带母亲全国旅游。母亲生于1913年,如今已百岁了。
2006年至今,他带着母亲旅行,走过了大半个中国,他将孝行融入到旅游中,为社会传递正能量,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他曾经受到全中国100多家媒体的争相报道,中央电视台也进行过专门采访,他所到之处遇到的每一个人都会被他感染、感动!
5、张尚昀
河南小伙张尚昀家境贫寒,考入长春税务学院不久,因母亲患重度脑部残疾生活陷入困顿。
为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把患病的母亲从农村老家背负到长春,白天背着母亲外出打工挣钱,为老母治病,晚上守着母亲挑灯夜读,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在六个学期中五次拿到奖学金,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在数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被录用为河南省税务系统公务员。

❸ 急用当代孝顺父母的事例

田世国捐肾救母
事例如下:
2004年9月底,在深圳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田世国得知母亲刘玉环患尿毒症后,偷偷跑到上海中山医院作了血样检查;配型成功后,瞒着母亲,毅然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她。
是04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田世国之所以入选“感动中国”人物,该活动组委会认为,亲人间通过捐肾延续病人生命,在中国屡见不鲜,但绝大部分是父亲或母亲捐肾给年幼的子女,或是兄弟、姐妹间捐献身体器官。田世国捐肾时38岁,其母已经68岁,像他这样晚辈捐肾给年迈的长辈,非常罕见,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孝敬长辈的优良传统。他用自己的故事解读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带给人们感
人至深的心灵冲击。

❹ 孝顺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1、曾参,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2、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得知母亲因为不好意思藏起尿湿的裤子,主动要求去清洗。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

3、王祥对父母孝敬,从不懈怠。有一天,继母要吃鲜鱼,天寒地冻,无处购买。王祥冒着凛冽寒风,在河上脱衣卧冰,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跃出两条鲤鱼,他高兴地拿回家孝敬继母。

4、汉朝时期,孝子黄香的母亲早逝,他知书达理,在炎热的夏天,他用扇子扇凉席子让父亲睡。冬天则先钻进被窝温热被子让父亲睡。

5、子路借米孝敬父母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❺ 近代、现代孝敬长辈的故事

1、1956年,肖秀云开始照顾婆婆杨金枝和一家人的生活。年过去了,肖秀云一直坚持照顾婆婆,肖秀云说,做孝顺媳妇是自己一个简单的想法。

杨金枝,今年已经101岁,儿媳肖秀云,今年已79岁。杨金枝的独子已过世近10年了,现在,儿媳肖秀云和婆婆杨金枝住在八师一三四团下野地镇镇区保障性楼房一起共同生活,杨金枝的生活起居还和以前一样都是肖秀云照顾。

肖秀云说,我和婆婆都出生于穷苦人家,我把婆婆当作自己的亲娘一样照顾,我有退休工资,婆婆也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平常她喜欢吃啥我就做啥,鸡蛋糕、饺子等我都给她做着吃,她年龄大安的假牙,饭软些她好吃。

杨金枝家在山东东明县农村,1956年,杨金枝的独子与邻村姑娘肖秀云结婚。结婚刚3个多月,杨金枝的独子就支边到八师一三四团。作为一名普通农村妇女,肖秀云承担起照顾家里老人的重担。肖秀云说,吃饭的时候,我每次舀饭都是给她舀第一碗端给她,吃完饭给她洗好碗。

2、9月1日是学校开学的日子,当其他大学新生在家长的陪伴下走进大学校门的时候,来自肥城的学生于统帅却是“背”着母亲来到大学校园的。由于母亲身患重病不能自理,从小学起,家庭的重担就落到了他稚嫩的肩膀上,做饭、打理农活……

可这并没有压垮这个坚强的少年,初中毕业他以全镇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镇重点高中。此后,他开始了“背”起母亲上学的日子。虽然于统帅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照顾母亲,但是高考他依然考出了639分的高分,被中国石油大学青岛校区录取。昨天,于统帅带着妈妈来到青岛,继续他的带母求学之路。

拿到录取通知书,于统帅的心里很高兴,但也伴随着不安。因为到青岛上大学,他放心不下母亲,母亲放心不下他。于是,于统帅做了一个决定,背着母亲来上大学。

山东爱联盟公益基金会长张瑛得知此事后,决定资助于统帅大学四年学费及租房费用,并为他们早早在石油大学附近租好了房子。昨天,在张瑛的帮助下,于统帅和母亲来到了青岛。

3、2008年10月,广东电白县沙琅镇17岁少年邱炳强遭遇噩耗,父亲舌癌不治去世。但厄运依然没走远,2009年,母亲周红霞由于连续加班超时而晕倒,脑内大出血,术后脱离危险却造成半身瘫痪,失语,需要人长时间在身边护理。

正值高二的邱炳强决定休学一年,一方面接手各种毽球表演节目自己赚钱,一方面开始了漫漫的替母维权路,官司一打一年半,自写上诉状,许多大人都应付不了的繁杂手续他都一一尝遍。母亲住院一年多,全靠邱炳强一人来照顾。

2011年,邱炳强辗转来到深圳市西乡中学复读,母子二人租住在学校附近,早中晚学校住处来回跑,除了学习,邱炳强还是该校中国青少年毽球推广中心的代课老师,上好文化课、坚持毽球训练、表演赚钱、照顾母亲,邱炳强事事安排妥当,2012年7月,他顺利被武汉体育学院单招录取。

邱炳强上了大学后,一直把母亲带在身边照顾,但是让邱炳强没有想到的,2015年3月31日,周红霞再次晕倒在地,被邱炳强的同学发现后,及时送往医院。“当时我正在上海录节目”,邱炳强说,自己每月都会出去表演三天,以此赚取母子的生活费用。

4、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浙江绍兴柯桥区稽东镇石岙村下塘自然村,老乡们都在传着一个“久病床前有孝子”的故事。村民们说的是村里方庆传和方云美夫妻两人,他们几十年来照顾彼此的养父母,留下了以孝为本的好家风,影响着全村人。

方庆传是养父母在1951年从邻村抱回养育长大的。在其娶妻后不久,妻子却患上尿毒症。虽然一家人竭尽全力救治,但受当时医疗条件以及家庭经济限制,23岁的方庆传依然失去了妻子。

而方云美也和方庆传一样有着相似的经历。1950年,只有4个月大的方云美被养父母从嵊州领养回来,长大后也组建起了自己的小家庭,但因为种种原因,最后选择了离婚。

就是这样两个有着相似经历的人,经人撮合,走在了一起,并在婚后育有一子一女。如今女儿出嫁,儿子也娶妻生子。而对于双方的养父母,他们尽心尽孝,报答养育之恩。

5、国学大师黄侃,虽放浪形骸,却奉母至孝。黄侃自幼丧父,由生母和慈母将他抚养长大。1908年,生母周氏病重,黄侃回到家照顾了六个月,母亲就去世了。黄侃大恸,吐血不止。

当时,清政府严捕革命党人,黄侃被迫逃亡日本,但思母不已,便请好友苏曼殊画了一幅《梦谒母坟图》,这幅画成为他的随身宝物,一刻不离。

对慈母田氏,黄侃也是非常孝顺。他在京鄂间千里来来去去,都是侍母而行,每次奉母出行,必随身携带一口棺材。这口棺材是其父黄云鹤留给慈母的,本为黄父当年准备自用的,但因棺材太小,就留给了慈母。慈母去世后,黄侃悲痛欲绝,按照古礼服丧。

以后,每逢生母、慈母生日、忌日,黄侃必率全家设供祭祀,伤恸不已。

❻ 现代社会中有孝心的人都有的谁有啥感动人的事例最好是感动中国人物里边的。

1.当代孝子捐肾救母——田世国 (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
2.年过半百的王凯、王锐两兄弟骑三轮车拟用10个月带母亲游全国。

❼ 请例举两个当代孝敬父母的典范人物

我认为最典范的应当属于王凤仪老先生,老善人不仅完全做到了纯善至孝,孝经中与弟子规所讲的孝道老善人都完全笃行,做圆满了。并且把他的善行推及天下,这个孝不仅仅是奉养父母,更多的是立身行道。还有南师怀瑾也是孝道典范,虽然南师从戎报国,很少亲自侍奉父母,但南师继承和发扬了中华国学,传播了儒家孝道精义,南师数十年如一日每夜必为父母诵经礼佛。这就是孝经讲的天子之孝,爱敬施与四海,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❽ 孝顺父母的人,要现代的,有名的。要有事例,急啊

林秀贞------“不孝敬父母的人,不能做朋友!”、“人人管闲事,世上无难事!”、“人人都帮人,世上无穷人!”,这样看似平平常常,却又饱含深刻道理的朴实语言,出自一位朴素的农村妇女之口确实感人,她不仅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况且一做就是三十多年。

林秀贞是河北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她30年如一日,义务赡养了6位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为8名残疾人安排就业岗位,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生活困难,还出资4万多元帮助乡村中小学改善教育条件,资助14名贫困家庭子女步入大中专院校,受到群众的高度赞扬。

2007年2月26日,200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如期举行,独臂英雄丁晓兵,蓝领专家孔祥瑞,排爆专家王百姓,气象学家叶笃正,好军医华益慰,著名学者季羡林,爱心大姐林秀贞,阳光少年黄舸,青岛爱心群体微尘,慈善家霍英东, 十位人物获此殊荣,组委会给林秀贞的颁奖词是:“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爱自己亲人的人,是人;爱别人亲人的人,是神!我们被这个普通农村妇女感动着,让我们记住着朴实的语言,让我们实践着这个朴实的语言,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去传承世间着伟大的爱心吧!

❾ 有关孝顺的名人事例

有关孝顺的名人事例:

1.曾参,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版所措,权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2.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得知母亲因为不好意思藏起尿湿的裤子,主动要求去清洗。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

3.王祥对父母孝敬,从不懈怠。有一天,继母要吃鲜鱼,天寒地冻,无处购买。王祥冒着凛冽寒风,在河上脱衣卧冰,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跃出两条鲤鱼,他高兴地拿回家孝敬继母。

4.汉朝时期,孝子黄香的母亲早逝,他知书达理,在炎热的夏天,他用扇子扇凉席子让父亲睡。冬天则先钻进被窝温热被子让父亲睡。

5.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❿ 现代孝的事迹

203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
颁奖辞
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这样评价陈斌强:
陈斌强自身的朴实行为给他的学生,也给整个社会上了极为生动的一课。他是一个真正有师德的好老师。
推选委员吴孟超说:
陈斌强付出的孝心,不仅抚慰母亲,也抚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这种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可以作为社会的良药。
事迹:

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陈斌强决定再困难也不能丢下母亲。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用一根布带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阅读全文

与当代孝顺的人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孝顺父母的作文一年级 浏览:393
厦门失地养老保险金多少 浏览:9
见姐姐父母买什么礼物 浏览:299
60岁的女人骚 浏览:134
四川2013退休人员涨工资 浏览:944
重阳节孝亲作文 浏览:617
x教授得了老年痴呆 浏览:278
去做入职体检需要什么 浏览:90
北碚区石坝敬老院图片 浏览:943
50岁中年编织短袖 浏览:171
老年人缺爱如何补救 浏览:531
农村养老保险补缴哪个档合算 浏览:66
养老保险59还能交吗 浏览:50
什么事儿都父母优先 浏览:165
80老年人饭怎么做 浏览:702
小学班级九九重阳节活动方案 浏览:131
养老保险查询山东 浏览:3
父母的父可以组成什么字 浏览:505
长寿区菩提村委会电话多少 浏览:952
老年人补钙的最好办法 浏览: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