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重阳节的节日习俗是什么
【问题】
重阳节的节日习俗是什么?
【回答】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因“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且日月都逢“九”,故称“重阳”,又称“重九”。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饮宴祈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又增添了感恩敬老、享宴高会等活动。
【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在重阳节思念家乡(华山以东)的兄弟
我独自一人在他乡作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我在那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已经登上了登高的地方,头上都插着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人。
『贰』 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现在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叁』 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肆』 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
(4)讲讲重阳节的节日及裕扩展阅读:
重阳节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古人在重阳节前后几天制作的松糕称作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伍』 重阳节节日习俗是什么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庆祝。“九”的数字是《易经》中的阳数,“九九”的两个阳数相同,故称“重阳”。因为每个日子和月份都落在九,所以它也被称为“重九”。九归本,一元始。古人认为九月九日重阳是一个吉祥的日子。古代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赏菊花、种山茱萸、祭神祭祖、宴饮祈福长寿等民俗。一往情深,更增添了敬老的内涵,重阳之日设宴,感恩敬老。赏秋和感恩老人是今天重阳节的两个重要主题。[1][2][3][4][5]重阳节源于对天象的崇拜,始于古代,流行于西汉,盛于唐以后。根据现有的史料和考证,在古代,有收获和祭祖活动的季节和秋季。据《吕春秋·季丘吉》记载,古人在九月庄稼丰收之际,祭祀天地大帝和祖先,以答谢天地大帝和祖先的恩情。这是重阳节作为秋收祭祀活动的最初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交融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流传至今。重阳祭祖已有数千年历史,是一种意义深远的古老民俗。重阳节、除夕、清明节和七月半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祭祖节日。[4][5][6][7][8]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融合了多种民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是数字中最大的数字,有长命百岁之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10]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人节。[11]
『陆』 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重阳节的来历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记载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
『柒』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重阳节习俗有哪些
一、简介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二、重阳节的民间习俗:
1、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