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钱学森孝顺父母的故事

钱学森孝顺父母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2-12-23 20:45:50

❶ 钱学森的事迹

1911年 12月11日生于上海。三岁时随父母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少年时期。
1929年 考入交通大学学习。
1934年 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同年考取清华赴美留学公费生。
1935年 留学美国,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
1936年 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
1939年 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1943年 任加州理工学院助理教授。
1945年 任加州理工学院副教授。
1947年 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1949年 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1954年 《工程控制论》英文版出版,该书俄文版、德文版、中文版分别于1956年、1957年、1958年出版。1980年《工程控制论》(修订版)出版。 该年在美国已经生活了20年
1955年 返回祖国。
1956年 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在力学所工作到1972年前后。在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被增选为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❷ 钱学森成长的故事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早年曾在北京师大附中和交通大学读书。1934年暑假,他从交大毕业,考取了清华大学公费留学。
1935年8月的一天,钱学森从上海乘坐美国邮船公司的船只离开祖国。黄浦江浊浪翻滚,望着渐渐模糊的上海城,钱学森在心中默默地说:“再见了,祖国。你现在豺狼当道,混乱不堪,我要到美国去学习技术,他日归来为你的复兴效劳。”
钱学森到美国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工程要到工厂去实践,可当时美国航空工厂歧视中国人,所以一年后他开始转向航空工程理论,即应用力学的学习。1936年10月他转学到加州理工学院。
钱学森是慕名而来的。因为,坐落在洛杉矶市郊帕萨迪纳的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是匈牙利人。可后来的事,钱老自己可能都没想到,自己能成为冯·卡门教授的修生,并且成为其中的佼佼者,提升至了他的最得力助手。
20世纪30年代初,航空科学还处于襁褓之中。冯·卡门当时是这一领域的顶尖人物,后来被誉为“超音速飞行之父”。1970年,月亮上的某一陨石坑被冠以他的名字。
冯·卡门抬头仔细打量着这位仪表庄重、个子不高的年轻人,他提出几个问题让钱学森回答,钱学森稍加思索便异常准确地回答了他的所有提问。冯·卡门暗自赞许:这个中国人的思维敏捷而又富于智慧。他高兴地收下了这位学生。1945年初,钱学森成为以冯·卡门为团长的空军科学咨询团的成员。德国投降后,他随该团的考察小组到欧洲考察航空和火箭技术。1947年初,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正教授。在受监控期间,除教学外他仍未放弃学术研究,1953年发表了《从地球卫星轨道上起飞》,为低推力飞行力学奠定了基础,并于1954年出版了《工程控制论》一书。1955年回国前他向冯·卡门告别时,冯·卡门激动地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超过了我!”

小神童梦想大英雄
“英雄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变的,那我也可以做英雄了!”

钱学森生于杭州,落地不久便随父母移居上海,3岁时,全家迁居北京。
钱学森的母亲是个知书达理的女子,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一套。钱学森很小就有自己的作息表:清晨,准时起床,锻炼身体;早饭后,母亲教儿子背诵唐诗;休息时,钱学森自己看一些儿童读物;下午,或者画画,或者写毛笔字。每日如此,从不间断。钱学森天资聪颖、悟性极高,记忆力尤其出众,3岁已能背诵百首唐诗、宋词及一些启蒙读物,如《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等,还能心算加、减、乘、除。所以,钱家的聪慧“小神童”打小便名声在外,走到哪里都能得到长辈们的喜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钱学森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旺盛。父亲买的儿童读物已经不能吸引他了,他开始将目光转向父亲的大书橱,常常自己抱着厚厚的大书专心致志地看。
有一天,钱学森问父亲:“《水浒》中的108个英雄,原来是天上的108颗星星下凡的。人间的大人物,做大事情的人,是不是都是天上的星星变的呀?”父亲认真想了想,回答说:“《水浒》是人们编写的故事。所有的英雄和大人物,像岳飞、诸葛亮,还有现在的孙中山,都不是天上的星星,他们原本都是普通人,只是他们从小爱学习,有远大的志向,又有决心和毅力,不惧怕困难,所以就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钱学森听罢大受鼓舞,他说:“英雄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变的,那我也可以做英雄了!”

小飞镖蕴含大学问
“我的飞镖没有什么秘密,我也是经过多次失败,一点儿一点儿改进的。”

读小学时,男孩子们都爱玩飞镖——它用硬纸片折成,有尖尖的头部和一副向后斜掠的翅膀。做得好的飞镖,掷出去能像燕子一样飞行,还会在空中盘旋一番。钱学森很快成了个中高手,他折的飞镖总是飞得又稳又远,小伙伴们谁也赶不上他。有人不服气,拆开了他的飞镖检查,想看看里边是否搞了什么“鬼”。老师就让钱学森把飞镖复原,请他当着大家的面重新折好,再掷一次。结果,他的飞镖还是第一名!
老师请钱学森讲解其中的奥秘。钱学森说:“我的飞镖没有什么秘密,我也是经过多次失败,一点儿一点儿改进的。飞镖的头不能太重,重了它会往下扎,也不能太轻,头轻尾巴沉,它向上飞一会儿还会往下栽;翅膀太小飞不平稳,翅膀太大就飞不远,爱兜圈子……”得到秘诀的小伙伴们照他的话去做,果然折出飞行能力更强的飞镖,大家都很高兴。
最受震动的,还是钱学森的老师。小小飞镖里蕴含了空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钱学森无师自通,竟然自己悟出来了。这个孩子不简单啊!
一个仰望蓝天的孩子,清澈的目光穿越了无数云层……这个镜头,或许是钱学森追逐蓝天梦想的第一次定格。
20多年后,钱学森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在力学和空气动力学方面卓有成就。“一人能顶五个师”的他,亲手谱写了新中国从“两弹一星”到“神舟一号”的飞天神话,并带领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飞跃太空。

小细节体现大气度
“你们谁敢跟我比?到学期末再看,到底是谁的成绩好!”

1933年,22岁的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读三年级。在一次水力学考试中,钱学森得到了金悫教授批给的满分。当试卷发回手里时,钱学森自己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错:在公式推导的最后一步,将“Ns”写成了“N”。钱学森立即指出自己的错误,主动要求扣分,并把试卷退给了老师。金教授一看,这个被忽略的错误其实是一个小小的笔误,但他深为钱学森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品德所感动,便扣掉4分,给了钱学森96分。
在钱学森求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班上最拔尖的。好到什么程度?在国内不用说,每个学期他都能得到免交学费的奖励。刚到美国留学时,有些同学瞧不起他,老在他面前说中国落后,说中国人抽鸦片、妇女裹脚等。年轻气盛的钱学森听了很不高兴,说:“我们中国现在是比美国落后,但是作为同学,你们谁敢跟我比?到学期末再看,到底是谁的成绩好!”那几个美国人听了直伸舌头,再也不敢说中国的坏话了,因为他们都知道,钱学森的成绩非常好,谁也比不过他!
有一次考试,一名教授出了很多的偏题、怪题,以至于很多学生不及格。大家气愤不平,认为教授是有意让学生难堪。当集合起来准备抗议的学生来到教授办公室时,他们惊讶地发现,教授早已把钱学森的答卷贴在了门上。不但考卷上的所有题目全部答对了,而且卷面非常整洁清爽,甚至没有一处修改和涂抹的痕迹。这说明他不仅会答,而且毫不费劲,是一口气完成的。教授在卷子上给了一个大大的A,后面还有三个“+”号。想闹事的学生全傻眼了。

零起点走向大辉煌
“我没有工夫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

“五年回国路,十年两弹成。”
如今再看钱学森的报国之路,实在是充满了艰难险阻、重重波折……但在钱学森心里,那颗最明亮的北斗一直都在,那份炽热的爱国之情一直都在!牵引着他,牵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脚踏实地地从零起点迈步,向着全中国人民的强国梦想和辉煌未来稳步前进。
钱学森一生淡泊名利,他说:“在科学上,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在任何新的领域,我们都是小学生。”即使接近百岁高龄,钱学森也从未停止过在科学研究道路上的探索。在不久前出版的《创建系统学》著作里,人们惊讶地发现,钱学森晚年所做的研究工作,目标瞄准的是2049年——这一年,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陪伴了他26年的涂元季说:“如果说钱老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那就是他在书信中所表达的对祖国未来的设想,比如,2049年的时候我们国家会是什么样子……”

❸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母亲对我影响巨大,她的光芒永照我心

1936初夏,一封家书传来噩耗:深爱的母亲已故!撕心裂肺的痛,闪电般弥漫着钱学森身体的每个细胞,信未读完,他不能自已,一路狂奔。

钱学森漫无目的地穿过草坪,越过附近的树林,奔向查尔斯河畔,满心满脑,全是母亲的音容笑貌。

母亲的离去,让钱学森这位一向沉稳的科学界的伟人,如此悲痛欲绝。

能够培养出钱学森这样杰出人才的母亲,究竟是怎样一位了不起的女子呢?

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出身于杭州富商之家,自幼聪明伶俐,熟读传统文化典籍,不仅精通刺绣女红,还有着超凡的记忆力和算数能力,是位才艺双全的知性女子。

钱学森秉承了母亲超强的数学天赋和记忆力,在母亲的悉心启蒙教导下,钱学森3岁时,便能熟诵上百首唐诗宋词,能心算加减乘除,是众人眼中的“神童”。

钱学森的天赋异禀,更让父母觉得“孺子可教”,下定决心,倾注一切心血,培养儿子。钱学森的父亲常年在外供职,家庭教育的重担,自然落在母亲一个人身上。慈母以身教重于言传的教育理念,身体力行的启发教育,时常让钱学森心悦诚服。

“生命在于运动”,钱学森母亲知晓坚持锻炼、强身健体的重要性,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来学习文化知识,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为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森儿,该起床锻炼身体了。”每日清晨,小钱学森便在母亲的督促下,按时起床晨练,每日坚持锻炼身体的好处,在日后钱学森读上海交通大学时体现出来,因为长期晨练,钱学森练就了强壮的体魄,以食用豆腐卤乳加稀饭三个月,便战胜了当时西医束手无策的伤寒症,而同样得伤寒症的钱学森祖母,因年老体弱,抵抗力差了些,很遗憾地不治身亡。

晨练过后,便是早餐后的晨读。他每天的功课都被母亲安排得紧紧的,母亲井然有序地教他读书识字,。古诗词诵读累了,母亲就陪着他看儿童读物。

每日下午,母亲都会坚持陪着他画画,或练习书法,或是弹钢琴,日复一日,从不间断。正是母亲的悉心教导,让钱学森自幼便接受文化艺术的熏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妈,我能翻看爸爸的书柜吗?”随着知识的的增长,勤奋好学的钱学森,已经不能满足于浅显的儿童读物,他开始对父亲的大书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然可以,森儿,你想看什么书?”母亲蹲下身来,柔声问道。她对儿子强烈的求知欲欣喜万分,先选出几本相对浅显的书递给儿子,并认真给他讲解。不久之后,钱学森已经不用母亲的伴读,也能在父亲的书橱中博览群书。

“森儿啊,你可要努力学习,不仅局限于学业上的文化知识,文学和艺术上的造诣,亦可拓宽视野,争取在多学科领域深耕细种,成为国家和社会多方面的有用之才。”母亲这些话,时常在钱学森耳边回响着。

果然,钱学森没辜负母亲的期望,本就天资聪颖,记忆力和悟性非凡,成长起来的他,不仅仅是科学上的奇才,文学和书画以及音乐上的天赋,也为他探索科学迷城中触类旁通,激发无数发明创造的灵感。

母亲不仅将渊博的知识传播给了钱学森,还传播着善良与仁爱的种子。

钱学森家的大门,似乎永远为前来求助的人敞开,不管谁家有困难,只要敲响钱家的大门,总会受到钱学森母亲热情温和的接待。有前来借钱的、借粮的、借其它各种物品的,但凡钱家有的,母亲从来没有让人家空手而回。遇到生活特别困难而无力偿还者,母亲也绝口不提偿还之事。

母亲的仁慈和善行,根深蒂固地影响着钱学森,他秉承了母亲的温暖良善,也时常接济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可如今,再也看不见母亲的身影,再也听不到母亲温柔的声音了……

钱学森神情恍惚地走在异国他乡的小路上,一个苍老的声音打破了他的哀思。“尊敬的先生,能赏给我一枚硬币吗?”一个没了双腿的老者坐在桥头,手拿残旧的搪瓷杯,朝钱学森乞求着。

他停下脚步,望着眼前的乞讨者,不禁又想起了母亲。想起了小时候,数个风雪交加的冬夜,母亲捧着一碗碗热汤饭,救济一个个流浪汉的场景,想起了每逢上街,遇上乞讨之人,母亲总是解囊相助的画面,往事历历在目……

钱学森走向朝那位乞讨者,掏出一叠美钞,双手恭恭敬敬地递到老者手中。

老者恍然如梦,看着手中的一叠美钞,半晌,激动得热泪盈眶,无比恭敬道:“谢谢您,好心肠的先生,愿上帝保佑您!”

老人家,快快回家吧。这些钱足够你花上一阵子了。”钱学森怜悯地望着老者,摇头叹息,继续往前走。

“先生,请您等一下!”身后传来那位残疾老者的呼唤声。

“老人家,还有什么事吗?”钱学森停下脚步,回过头来,耐心地问道。

“我想知道,尊敬的先生是否来自遥远的中国?”钱学森微笑着点点头。

“这就对了!常常听人说,中国人都是仁慈善良的,看来,这话没错啊!”老者浑浊的双眼闪现出少有的光芒。

身为海外游子的钱学森,在这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受到陌生人对祖国母亲的夸赞,内心感慨万千。

他回到住所,案头提笔,饱含深情,勾画着母亲的肖像,画像中的母亲,慈祥而温和。他将画像挂在案头,久久瞻仰凝望。

随后,钱学森打开藤条箱,取出珍藏其中的两块丝质手帕,平铺在桌案上,这是他来美国临行之际,母亲亲手给他的刺绣:一块手帕上绣着火红的枫叶,另一块上绣着亭亭玉立的莲花。红艳艳的枫叶,是慈母的至爱与牵挂,儿行千里母担忧啊!

而这傲立于淤泥中的莲花,正是母亲蕴意深刻的叮嘱和期待,她希望儿子像莲花那样,做个品质高洁之人。母亲讲“踏莲而生”的故事犹如耳边,北京旧居中的那蓬莲花浮现眼前,还有母亲赏莲时,吟诵周敦颐《爱莲说》那轻柔的声音,在耳边久久回响:“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

钱学森轻轻抚摸着手帕,依稀看见,手帕中的莲花,正绽开着慈母的笑靥。

钱学森日夜思念着母亲,挂念着国内孤寂的老父亲。1947年7月,钱学森终于回国探亲,与父亲挨头同睡,边哭边听父亲叙述母亲逝去时的情形。

父亲对钱学森说:“你母亲最后说的话是——‘天晴了,我的森儿……该回……回来了。’”

感怀之余,父亲起身,取来一页泛黄的纸张,默默递给钱学森。母亲娟秀的字迹映入眼帘,上面写着:“窗外细雨飞,老妇命垂危。夫君煎药苦,盼子子不归。”

诗笺上的泪迹斑斑,那是慈母思念远方游子的泪水!

钱学森手捧母亲临终留下的小诗,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紧紧拥抱着父亲,像儿时那样嚎啕大哭起来,泪水滑落,与母亲的泪痕交错在湿漉漉诗笺上。

钱学森从出生到24岁出国留学,与他相伴最多的就是母亲。不曾想,如今回国,已是与深爱的母亲阴阳两隔,钱学森怎能不悲撼成决堤之河……

出国前,母亲将《老子》《庄子》等古典书籍塞进钱学森的行李中,微笑着说:“森儿,你注定不能永远留在家乡,不能永远同爸妈在一起,不能永远同西湖在一起。好男儿志在四方,你要有勇气去闯世界,你得肩负着国家民族大义,想家的时候,就多读读这几本书吧!”

时隔多年,每当钱学森回忆起他的母亲,总会热泪盈眶地说:“ 我的母亲是位感情丰富、纯朴而善良的知性女子,她时常以自身的言传身教引导着我,她的宅心仁厚给了我深远永恒的影响,她的光芒永远照耀着我。”

时至今日,航天之父、导弹之父、“两弹一星”钱学森的鼎鼎大名家喻户晓,然而,隐藏在钱学森光环后面的母亲章兰娟,却少有人知道,这可是位如同孟母般伟大的母亲!她为祖国培育出了不起的科学奇才,我们也该永远记住这位平凡而伟大的钱学森母亲。

有人说,推动世界的手,是摇着摇篮的手。

家有正直乐观、勤奋善良的母亲,以正念正行正向引导教育孩子,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圣殿和甘泉。

“父母之爱子女,则为其计深远。”家有伟大格局、知性睿智的母亲,不断鞭策子女成长奋进,则是子女远行的灯塔和指南针,从而为国家培育出像科学奇才钱学森这般优秀的好儿女。

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力,犹如深烙在心口的印记,将影响孩子终生成长。倘若天下的母亲都有着钱学森母亲这般的智慧与品行,何愁儿女不成才,何愁我泱泱大国不强盛。

❹ 钱学森的故事40一50字

钱学森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钱学森在美国待了20多年,只直到1949年,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之后,开心极了,立马就要回国,但是因为美国害怕他回到中国,中国的经济发展会超过美国,所以千方百计百般阻挠的不让钱学森回国,再这样持续的五年,钱学森的电话受到了监听,钱学森的行动受到了监视,包括每天晚上都会打来一个电话,而且打个电话之后,刚刚接电话,他就挂了,这明显是在试探钱学森在不在家?但是这样的时光虽然持续了五年,中共方面在一一次代表大会上提出让钱钱学森回国美国,美国方面只好束手就擒,让钱学森回回国,等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以后啊,钱学森开始积极的参与国家建设,直到现在我们才有了现在的新中国钱学森呢,是因为让美国方面留下了,但是啊,他的两弹一一生意兴设计非常好

❺ 钱学森的故事

钱学森的爱情故事:

钱学森虽然在事业上顺风顺水,但是虽然钱学森事业有成,但是在自己的终身大事上却迟迟没有动静,家里人也是很为他着急,钱学森的家人为了此事还把钱学森的妹妹搬了出来。

这位妹妹,其实他并不是钱学森的亲妹妹,而是钱学森的干妹妹,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这位妹妹也是非常的漂亮,很是受到钱学森的喜欢,当时钱学森的家人把干妹妹叫来是劝钱学森去相亲的,但是谁知道当时的钱学森是多么的直接了当,对她说:我看上你了,你愿意嫁给我吗?

他的干妹妹名字叫蒋英,两家父母是世交,感情非常的好,而且这位干妹妹的家境十分的殷实,其实在蒋英的身上还是有故事的女人,由于钱学森的父母非常想要个女儿,但是天天不遂人愿,最终自己只能去和蒋家人商量把蒋英送给自己,起初将家人是同意的,蒋英来到钱家之后,钱家人是百般疼爱,视如己出,但是后来蒋家人还是舍不得有把闺女要了回去,但是蒋英在钱家的时候那事收到了哥哥们的百般疼爱。

其实钱学森在发现自己喜欢上蒋英的时候是在蒋英重新回到蒋家之后,兄妹二人以兄妹相称,但是他们并没有血缘关系。在众多的相亲对象中,钱学森也都一一拒绝了,因为在钱学森的心里一直都有蒋英的位置。也许在钱学森的心里,一直都想着蒋英,正因为他感觉自己不能再等了,所以选择和蒋英表白。

当钱学森的父母知道自己的儿子有这样的举动之后,实在是很高兴,本来钱家就把蒋英当做自己的女儿是一样的,在恰好在蒋英的心里也是对钱学森有好感的,当钱学森表白之后,两个人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从而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就这样两个人从兄妹变成了一堆恩爱的夫妻。

❻ 说一说钱学森的故事

钱学森有着贵族的背景。在杭州一带,是一个颇有社会声望的家族———他们是吴越国王钱缪的后嗣。南宋以来,特别是明、清时代,曾有众多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著名学者出自这个家族。 钱学森的祖父是钱镠的第三十二代子孙,和清末大商人胡雪岩同代,也是在杭州经商,贩卖丝绸为业,手腕、魄力不及胡氏,家境还算宽裕。钱学森的父亲早年就读杭州求是书院,毕业后留学东洋,研修教育归国,在上海成立“劝学堂”,以施展其“兴教救国”的抱负;1911年,也就是钱学森诞生的那一年,出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长。母亲章兰娟为杭城富商之女,幼承教育,记忆力和计算能力超群,具有数学天资。这样的女子,清末是凤毛麟角。有人说,钱学森惊人的天赋,正是来自他母亲的遗传基因。 钱学森生于杭州,落地不久随父母移居上海。3

岁,随父母迁居北京。6岁,进的也是师大附小,与杨绛同年同校。钱学森是独子,生得面如冠玉,目若晨星,外表极像一个公子哥.

阅读全文

与钱学森孝顺父母的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吉祥敬老院 浏览:143
贵州哪个小镇养老好 浏览:820
全国的老年人 浏览:619
老人家胃痛吃什么药 浏览:630
体检怎么预防尿检不过 浏览:56
简述我国养老保险体系 浏览:336
40岁领取养老金 浏览:709
常州市金坛养老院 浏览:322
福州企业社保现有退休会拿到多少钱 浏览:204
养生堂喝什么茶最通络 浏览:702
老年人轮椅图片 浏览:855
孝顺不如嘴甜 浏览:61
云南普洱和个旧市哪个适合养老 浏览:448
超过退休年龄加班费 浏览:697
北京退休人员不够十五年社保怎么办 浏览:963
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是什么 浏览:516
养老院经历 浏览:147
东莞哪里有狂犬抗体检测 浏览:162
老年大学秋季开学了 浏览:678
老年人尿酸高怎么办 浏览: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