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搞笑的重阳节小品视频

搞笑的重阳节小品视频

发布时间:2025-07-31 09:38:13

『壹』 谁有关于九月九重阳节题材的快板,小品或相声地词

小品正文 重阳节小品 重阳小品剧本 九九重阳节晚会小品 (重阳婚礼)
人物:老爸,孤寡老人。 儿子和媳妇,要为老爸找个好老伴。 甲、乙、丙、丁四位老阿姨,是儿子与媳妇特意请来为老爸与龚丽阿姨的重阳婚礼庆贺的。 龚丽阿姨,早已和老爸两情相悦,最终与老爸终成老眷属。 场景:背景是宣扬重阳节的喜庆大海报,上面写有“九九重阳节,家家喜相逢”的大字,两边挂有大红灯笼。舞台上有虚拟的居室,有桌子和凳子,桌上摆有茶杯器具。 幕起: 老爸围着长红围脖,孤寂地走出,时不时地将长围脖甩起甩落。 老爸:嗨,九九重阳节,光棍老头我真孤独,(转头看)看着人家的团圆会,我这鼻涕一把泪一把!(手抹泪)儿子:爸爸!媳妇:爸爸!夫妻俩:(齐声地)我们回来啦!我们陪您过重阳节来啦! 老爸:你们回来啦!(将长围脖狠狠地甩在身后,然后转过身去)哼!夫妻俩:(一左一右站在老爸身旁,齐声地) 喜涮涮喜涮涮、喜涮涮!呕呕!老爷子,节日快乐! 老爸:(看儿子的亮皮鞋)你这皮鞋倒擦得油光锃亮的,比我的白头发还亮!儿子:(手摸后脑勺)您不是常说头可断、血可流,皮鞋不得不擦油吗?嘿嘿!老爸:你的油嘴滑舌很有我当年的神韵。媳妇:爸,咱们别说这些了。我们是来陪您吃重阳糕的!儿子:(立马拎起一袋东西)瞧,全是您喜欢吃的桂花重阳糕!媳妇:(又拎起两袋东西)爸,我们带了好多好吃和好喝的,还有最新上市的“2012牌重阳红大曲”呢!老爸:你们什么意思,专门买2012牌的,这不是想尽快看到我的末日吗,啊?媳妇:爸,您理解错了。我们的意思是,喝完这瓶酒以后,您的末日就不远了。哦不是不是,是您的末日就快到了!儿子:(生气了)会说话不!你们女人就是头发长,说话短根筋!媳妇:(手拍口,自责地)我的这张烂嘴就是不会说话,烂嘴!爸,您千万别跟我一般见识啊。老爸:这个不解释,我理解。儿子:来媳妇,把菜摆上,我要跟咱爸喝两盅!老爸:停、停、停,吃饱喝足后你们又得走,又剩下我孤孤单单,只能唱单出头,唱不了二人转。媳妇:皮蛋,咱爸的话听你明白了吗?儿子:听明白了。媳妇:什么意思?儿子:想找老伴呀。老爸:(怪不好意思地笑了)让你们见笑了,嚯嚯。(两手捂住脸,很羞臊。)儿子:日子越来越好了,咱不能让爸再单挑了。老爸:不单挑怎么办?。。。。。。。。。。。。。。。。。。。

『贰』 各种重阳节小品的台词

8月14日重阳节小品-办社保(第1幕) 时间: 2005年重阳节前地点:(1)张重阳家里 (2)某机械厂生产办公室人物: 李大叔(重阳之父) 50岁左右、头发花白、下岗老工人代表 李大娘(重阳之母) 50岁左右、两鬓斑白 张重阳(剧中重阳) 二十七八、工薪阶层的代表 晓 月(重阳妻子) 二十四五、温柔贤惠 老 王(老工人) 40多岁,老工人 小 伍(李大叔徒弟) 25岁左右,年轻小伙子 剧中间接人物:机械厂人事科-马科长、小伍之妻-小莲、邻居-张阿姨、 李大叔棋友-老张第一幕[道具]:饭桌上放一杯水、一个烟灰缸、一张擦桌帕,一个隔墙屏风后放几付碗筷,两根板凳、一根围裙、两袋蔬菜、一串钥匙、一把椅子、一套旱烟、一个火机 (幕起:上午10点过,老头子一个人在客厅里闷闷不乐,也不开电视,一个劲儿抽烟。母亲双手提两大包菜 走到门前,先将两包菜转到一个手,然后掏出钥匙开门进屋。)李大娘:哎呀,老头子在啊,也不出来开下门;这天道,真想把人热死似的,今天中午重阳要回来吃午饭,我多买了几个菜;哎,累死我了(父亲不语,母亲进厨房把菜放好出来,走到桌前,喝口水,)李大娘:哎呀,跟你说了多少回了,不要抽那么多烟,对身体不好;你看你这烟灰弄得满桌子都是,一会儿儿媳妇回来吃午饭,又要夸个没完了。你看看这客厅本来就小,让你这样一折腾,简直就是乌烟瘴气了嘛 (父亲仍旧不语,母亲自言自语:“呃,这死老头子今天是怎么了,一声不吭的?”一边说一边进厨房拿菜 出来择[模拟动作])李大娘:今天怎么没去陪老张下棋呢?……问你呢李大叔:(使劲儿吸了一大口旱烟,好半天才挤出三个字)没心情李大娘:呃,今天早上还好好儿的,又咋子了嘛?李大叔:没的啥子的,心头烦李大娘:没的啥子,没的啥子、把你急成这样,你那脾气我还不晓得……死爱面子,一家人还这样!李大叔:好嘛,好嘛!给你说下,也好帮到拿个主意李大娘:到底啥子事嘛,还卖关子!死老头子李大叔:今天马科长叫我去了下李大娘:马科长,他找你干啥子嘛?又是600块钱一个月聘你去做那个机修工程师。名字听起好听,还工程师呢?不就是帮到修修机器,一个月多给你拿100块钱,现在都是私人的厂了,赌这口气我们也不能去李大叔:就你小心眼,人家马科长可没得罪我们哦,今天是说办社保的事。李大娘:(喜上眉梢)办社保,有眉目了?李大叔:马科长说今年10月要补办最后一批下岗人员的社保,以后就不办了。李大娘:那得抓紧办啥李大叔:事情没的这么简单。现在办社保,养老、医疗、失业、意外伤害和生育总共五保,每年得交2000多,我自己要交8年,至少得交两万多李大娘:(惊讶)要这么多啊,上哪里找去。上次不是说一万二就能办下来?李大叔:上次不是你不让办嘛,还说呢?李大娘:上次不是要给重阳缴电大的学费嘛,当时你也同意了的,怎么怪起我来了李大叔:那你说这回咋个办嘛,平时就你有主意李大娘:我有啥法,你自己去借啥,重阳那里有点钱让他给你准备一万呗李大叔:(中午12点过,重阳回家里吃饭,走到家门口,敲门:嗒嗒嗒……父亲一边开门一边说)我去借,我去借,上哪儿去借哇?又不是三两千块钱,说借就借到了李大娘:那有啥子法呢?(唠叨:“别人家有钱买房、买车子,我们家连个社保都办不起。真气人。”一边说,一边给重阳准备午饭,端菜到客厅等)李大叔(父亲听了,觉得受到刺激,破罐子破摔,气愤地嚷到):我不办。等退休以后再想办法。李大娘(针峰相对):“年轻时都没地方找钱,老了还能找到钱?”(父亲气的说不出话来,一声不吭,回房间睡觉去,传来猛烈的关门声) 重 阳:妈,你们吵啥子哦?李大娘:没吵啥,赶紧吃饭,吃了还要上班重 阳:你跟爸老是要吵架,有事就不能好好说吗?李大娘(从厨房端碗陈饭一边吃一边出来):去喊你爸吃饭重 阳(走到房间门口敲了敲门):爸,吃饭了,吃了饭再去睡嘛李大叔:(从里屋传来)你们先吃嘛,不要管我,我一会儿吃重 阳:妈,给你说多少回了,饭放了两顿就不能吃了。营养都跑了,有可能还有青霉菌,吃了对人体不好李大娘:管它啥子菌哦,感觉不到,这白花花的饭倒了多可惜重 阳:妈,到底啥事嘛,把爸气成这样李大娘:哎呀,不想跟你说。现在晓月快生孩子了,你们要多存点钱重 阳:你说嘛,一家人还那样!是不是家里缺钱嘛,我那里有李大娘:哎,还是让你听到了。你爸他们单位10月份还要办一批下岗工人的社保,听说这次办了,下次就不办了重 阳:要好多钱嘛?李大娘:两万多重 阳:要这么多啊!李大娘:就是,晓得咋个现在要交那么多哦?我叫你爸去找老关系借个一万多,你那里也帮到凑点;可你爸那人死爱面子,哪里开得了这个口?重 阳:哦,妈!这个事我得跟晓月要商量下李大娘:好嘛好嘛!上次因为送你上电大,没办到,你爸还跟我生气呢!这次你能帮就多帮你爸分担点吧!你爸年龄大了,很想后半生能有个保障。重 阳:好的,妈你放心,我会说服晓月的,我上班去了(起身想把碗放到厨房去)李大娘:你走嘛,我一会来捡(重阳出去,关门声。母亲收拾好碗筷,进厨房,灯光渐暗,落幕)

『叁』 关于重阳节小品的剧本(3人的)

给你下面这个关于重阳节的故事,你选其中的人物分别扮演桓景、费长房、瘟魔三个,根据故事情节去演吧。

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 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 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 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肆』 关于重阳节来历的小品,快啊,明天就要用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

阅读全文

与搞笑的重阳节小品视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民兵养老保险怎么缴费 浏览:690
肇庆私立养老院 浏览:781
孝敬父母结尾 浏览:669
关于不孝敬的典故 浏览:262
老人家偶尔干呕怎么回事 浏览:588
陈伟霆父母做什么生意 浏览:282
太原比家美养老院怎么样 浏览:9
云城哪个小区适合养老 浏览:878
天津退休人员工资调整最新消息 浏览:206
长寿与运动 浏览:626
老人吃饭嗓子噎得慌是怎么回事 浏览:325
上海现有养老机构竞争 浏览:678
夏天给老人家买什么好 浏览:803
85元可以体检哪些项目 浏览:667
孝顺作文1500字记叙文 浏览:479
乐都医院体检什么时候进去 浏览:284
居家养老服务中都有哪些法律风险 浏览:5
什么征兵体检项目 浏览:101
敬老院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浏览:484
保定市居民基础养老金多少钱 浏览: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