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王维重阳节的古诗
王维描写重阳节的古诗有: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
四海方无事,三秋大有年。百生无此日,万寿愿齐天。
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玉堂开右个,天乐动宫悬。
御柳疏秋景,城鸦拂曙烟。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
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重阳登高忆兄弟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内思亲。
遥知容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人皆携带茱萸是否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2)王维写重阳节登高的古诗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这首诗抒发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们的心声,引起人们的共鸣。全诗朴素无华,蕴藉深厚,用词精练,曲折有致,堪称千古绝唱。
③ 关于重阳登高的诗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 郑谷《菊》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 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 李白《九日龙山饮》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 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 王勃《蜀中九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少年自负凌云笔。 —— 刘克庄《贺新郎·九日》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对青山强整乌纱。 ——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九日悲秋不到心。 —— 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 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 苏洵《九日和韩魏公》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 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 —— 潘希白《大有·九日》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 —— 赵时春《原州九日》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绿杯红袖趁重阳。 —— 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
—— 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 杜甫《九日寄岑参》。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3、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4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5、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李白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皇甫冉 【登山歌】 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两处,两处今何有.烟景满川原,离人堪白首.朱放 【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会有故不得往因赠之】 欲从携手登高去,一到门前意已无.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范灯 【忆长安·九月】 忆长安,九月时,登高望见昆池.上苑初开露菊,芳林正献霜梨.更想千门万户,月明砧杵参差.刘长卿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朱庆馀 【旅中过重阳】 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故山篱畔菊 贾岛 【登楼】 秋日登高望,凉风吹海初.山川明已久,河汉没无馀.远近涯寥夐,高低中太虚.赋因王阁笔,思比谢游疏.,今日为谁黄。
孟浩然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李白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崔涂 【送友人】 登高迎送远,春恨并依依.不得沧洲信,空看白鹤归.申欢 【兜玄国怀归诗】 风软景和煦,异香馥林塘.登高一长望,信美非吾乡.李贺 【句】 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以上并见《海录碎事》.) 张谔 【九日宴】 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崔国辅 【九日】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年十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缙 【九日作】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李嘉佑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皇甫冉 【登山歌】 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两处,两处今何有.烟景满川原,离人堪白首.王之涣 【九日送别】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秦系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欲强登高无力也,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戴叔伦 【湘川野望】 怀王独与佞人谋,闻道忠臣入乱流.今日登高望不见,楚云湘水各悠悠.朱放 【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会有故不得往因赠之】 欲从携手登高去,一到门前意已无.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武元衡 【登阖闾古城】 登高望远自伤情,柳发花开映古城.全盛已随流水去,黄鹂空啭旧春声.武元衡 【塞上春怀】 东风河外五城喧,南客征袍满泪痕.愁至独登高处望,蔼然云树重伤魂.郑絪 【九日登高怀邵二】 簪茱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羊士谔 【寄裴校书】 登高何处见琼枝,白露黄花自绕篱.惟有楼中好山色,稻畦残水入秋池.欧阳詹 【九日广陵登高怀邵二先辈】 簪萸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白居易 【九日寄行简】 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白居易 【三月三日登庾楼寄庾三十二】 三日欢游辞曲水,二年愁卧在长沙.每登高处长相忆,何况兹楼属庾家.司空图 【重阳阻雨】 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司空图 【九月八日】 已是人间寂寞花,解怜寂寞傍贫家.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司空图 【白菊三首】 登高可羡少年场,白菊堆边鬓似霜.益算更希沾上药,今朝第七十重阳.孙逖 【奉和登会昌山应制】 岩磴列云旗,吾君访道时.乾行万物睹,日驭六龙迟.望远回天顾,登高动睿词.愿因山作寿,长保会昌期.高适 【宋中十首】 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落日鸿雁度,寒城砧杵愁.昔贤不复有,行矣莫淹留.张琰 【春词二首】 垂柳鸣黄鹂,关关若求友.春情不可耐,愁杀闺中妇.日暮登高楼,谁怜小垂手 .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筳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你看是不是?。
1、采桑子 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3、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4、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 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重九日宴江阴
[唐] 杜审言
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近臣。
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九日登高
[唐] 刘禹锡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
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 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九日登高
[唐] 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唐] 张说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
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
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
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
时来谒轩后,罢去坐蓬瀛。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
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④ 重阳节关于登高的诗句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3、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4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5、蜀中九日(唐)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1、采桑子 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3、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4、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3、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4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5、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重阳节登高望远的诗句 :
1、《九日登高》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这首诗写的是,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回望故乡,身处异地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可以看出,王勃这首诗里满含伤感,把思乡之情推向了顶点,爆发着客居在异乡的孤独感。
2、《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这首诗是作于鹿门山。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 重阳佳节来临,看着北山岭上,那片片的白云起伏霏霏,我这个隐居者自己只能自娱自乐,自己取悦自己。我试着登上高山遥望,而当我登上高山,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每每薄暮,忧愁的情绪便引发出来,内心的兴致便随着这清秋而衰落。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他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十分惬意。远看天边的树林,俨如碧绿色的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犹如弯弯的明月。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九日登高
[唐] 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唐] 张说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
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
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
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
时来谒轩后,罢去坐蓬瀛。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
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
[唐] 独孤及
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
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酒解留征客,歌能破别愁。
醉归无以赠,只奉万年酬。
九日雨中
[唐] 徐铉
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
目极暂登台上望,心遥长向梦中归。
荃蘪路远愁霜早,兄弟乡遥羡雁飞。
唯有多情一枝菊,满杯颜色自依依。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
[唐] 武元衡
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
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
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
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
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
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
重阳
[唐] 司空图
菊开犹阻雨,蝶意切于人。
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
奉陪裴相公重阳日
游安乐池亭
[唐] 李郢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
莲沼昔为王俭府,菊篱今作孟嘉杯。
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
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唐]韦庄
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若吟。
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
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
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
[唐] 王绩
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
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
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
重阳
[宋] 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干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沉醉东风 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 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重九日宴江阴
[唐] 杜审言
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近臣。
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九日登高
[唐] 刘禹锡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
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 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九日登高
[唐] 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唐] 张说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
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
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
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
时来谒轩后,罢去坐蓬瀛。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
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⑤ 王维写重阳节的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诗今译: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注释解说:
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⑶佳节:美好的节日。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⑸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品鉴鉴赏:
壹
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贰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叁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
⑥ 王维写的关于重阳节的诗句
王维重阳节写的诗只有一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6)王维写重阳节登高的古诗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
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重阳节写的诗只有一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6)王维写重阳节登高的古诗扩展阅读:创作背景: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
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这是作者17岁时写的一首思念家人的诗。一个人在他乡做客,
孤单寂寞,每遇节日,见别人家欢聚一堂,就更思念亲人。
今天重阳节又到了,遥想登高的兄弟们,在插茱萸时少了我,
一定会难过的。
九月九日: 重阳节。
山东: 指华山以东地区,作者的故乡。
茱萸: 香味植物。古风俗重阳节插茱萸避灾疫
1、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赵时春《原州九日》
2、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3、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4、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5、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6、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7、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妙信《九日酬诸子》
与重阳节有关的诗句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评析】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