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孙权为何那么孝顺

孙权为何那么孝顺

发布时间:2022-11-16 21:13:51

1. 孙策为什么如此喜欢孙权

文/小冷

在《三国演义》当中,关于吴国的描述是比价少的,而且吴国的将领谋士,都被刻画的很无能或者弱小的样子,比如,周瑜就被描写成一个小肚鸡肠的人,最后被诸葛亮给气死,然而正史上并不是这样。

周瑜剧照

再比如吴国的张昭,就被罗贯中描写成了一个食古不化的读书人,当然,这都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但是,在正史中,张昭是一个特别聪明,有谋略的读书人,而且非常受孙策的器重。

孙策临死之死,张昭就是他的托孤大臣,孙策对张昭说了一番,与刘备临终之际对诸葛亮说的一样的话。可见,张昭在东吴的地位。

孙策死了以后,孙权痛苦不已,不知该如何是好,关键时刻正是张昭劝说孙权不要哭泣,现在是要稳定军心,孙权听了张昭的话以后,就骑马视察了军队,使东吴的将士都有了主心骨。

孙策剧照

孙策是有好几个兄弟的,那么孙策为什么如此的喜欢孙权呢?为什么要选择孙权为吴国的继承人呢?

因为孙权身上有三个特点,第一,孙权是一个特别孝顺友善的人,第二,孙权虽然特别的仁慈,但是,是一个敢于决断,善于决断的人,这一点被孙策所看重。

最重要的一点是孙权与孙策,孙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孙权也特别的“好侠,养士”。孙策觉得孙权好侠,就会让孙权的名声远播,就会有很多的人归附于他。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孙权好养士,就会有很多人为孙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权剧照

另外,孙权也是一个特别有才华,特别有谋略的人,每当孙策与孙权谈论天下大势的时候,孙权的看法,总会与孙策不谋而合,甚至比孙权更要想法,孙策对孙权是又敬又爱。

孙策临终之际对孙权说了这样的一番话:“管理手下的将士谋士,让他们各尽其责,各表忠心,好好的治理江东,我是不如你的。”

孙权果然没有辜负孙策的期望,刚刚继位不久的孙权就办了一件扬名立万,让外人不再小瞧自己的事情。

曹操剧照

当时的泸江郡太守李术,见孙权只不过是一个二十岁的孩子,就没把孙权放在眼里,不但不听从孙权的命令,公然收纳犯罪之人不交给孙权,而且还给孙权写信道:“有德见归,无德见叛。”

意思就是我李术要反叛你孙权,孙权也知道李术早已勾结了曹操,所以,李术才会这么肆无忌惮,如果自己讨伐李术,曹操肯定会援助李术,于是,孙权就给曹操写了一封信,向曹操阐明了利害关系,让曹操不要出兵援助孙权。

孙权剧照

曹操呢?他早已拉拢了孙权,希望孙权可以归附自己,至于李术这么一颗小旗子,曹操自然要舍弃了。

于是,孙权成功的捉拿了李术,并将其砍头。从此,孙权的威名远播,没有人再敢小瞧这个二十一岁的年轻将军。

2. “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有多强呢

刘景升即刘表,汉末群雄之一,被推举为荆州牧期间,恩威并著,招诱有方,使得荆州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尤其是在战乱之中,却能将荆州治理成了一方安定乐土。在他病逝之后,蔡瑁等人废长立幼,推举刘表的二儿子刘琮继任荆州牧,而就是这个蠢东西,在曹操南征之时,举州投降,把老子辛辛苦苦营造的江山拱手相送。对于投降自己的刘琮,曹操大骂其猪狗不如,却对自己的敌人孙权大家赞赏,于万军之前说了上面的那句话。那么,孙权到底有多强呢?

(孙权故居,富阳龙门)

——善骑射,有雄略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孙坚善射,孙权自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苏轼的词《江城子 密州出猎》为证:“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词中的“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词作者苏轼以此自喻,表明心迹,决心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

他深谋远虑,智勇双全。他披坚执锐,亲率兵士,驰骋沙场。前半生没有打过什么大败仗,反而取得了赤壁之战、夺取荆州之战和猇亭之战“三大战役”的胜利。他在开展军事、外交活动和扩大地盘的同时,还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免除租税、崇尚节俭,以至富国强兵。

孙权在位二十四年,寿七十一岁,乃蜀汉延熙十五年也。后人有诗曰:“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二十四年兴大业,龙蟠虎踞在江东。”就连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称其为:“孙权是个很能干的人。”看来,孙权,还真是强!

只不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神勇之人,也有他的不足之处。陈寿批评孙权:“性多嫌忌,过于杀戮,愈到晚年越凶。”

3. 三国里最有孝顺心的人有哪些

陆绩 徐庶中国最著名有二十四孝。《三国演义》出场的人物中就有其中之一“怀橘遗亲”的陆绩,是诸葛亮舌战江东群儒中遇到的,诸葛亮对陆绩的孝道以轻蔑的口吻说出,“公非袁术座间怀桔之陆郎乎?”这是个非常有名的故事,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三枚橘子。临行拜谢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诸葛亮三岁丧母,对母爱之慈应该体会不深,所以才说出那样伤感情的话,其实能够孝敬母亲的人,即使因此错过了事业的良机,还是被大家敬重的。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人直到现在的我们,一提起陆绩,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是个孝敬母亲的人,很了不起的,至于知道他是学者,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太玄经注》,知道他是官员,做过偏将军,就远不如知道他孝子的人多。陆绩之所以投奔速孙策,为孙策、孙权所用,看中他才气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当是孙权也是孝敬母亲的大孝子,与陆绩有共同的道德操守。孙权孝敬母亲在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中起到了帮倒忙的作用。诸葛亮之所以让“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凭的是三个锦囊的妙计,而三条妙计,又无不利用了孙权的性格,“吴侯乃大孝之人,怎敢违逆母言?”诸葛亮利用孙权的孝道,做成大事业,让人觉得毕竟不够光明磊落。孙权踏入政坛,就是从十五岁被举为孝廉、秀才,任阳羡(今宜兴)长,代行奉义校尉开始的。孝廉是从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元光元年(公元前一三四年)下诏郡国每年察举孝者、廉者各一人。不久,这种察举就通称为举孝廉,并成为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前身,“名公巨卿多出之”,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孙权的这种走举孝廉的道路是正途,所以他的官职是中央政府任命的。而诸葛亮由于父母早亡,失去了举孝廉的机会,只能靠依附于刘备混个出身,事业从幕僚做起。同是举孝廉出身的曹操就非常欣赏孙权,称道“生子当如孙仲谋”,我想这里也一定包含赞叹孙权的孝道在内的。《三国》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孝敬母亲的人物-徐庶。他一出面就显露了非凡的军事才能,略施计策,就使兵微将寡的刘备战胜了强大的曹操得力部下曹仁、李典,曹操爱才,想要贤士归于自己,程昱献计:“徐庶为人至孝。幼丧其父,止有老母在堂。现今其弟徐康已亡,老母无人侍养。丞相可使人赚其母至许昌,令作书召其子,则徐庶必至矣。”曹操让人伪造徐母的笔迹,计赚徐庶。徐庶在事业与亲情之间选择了亲情,说“老母手书来唤,庶不容不去。非不欲效犬马之劳,以报使君;奈慈亲被执,不得尽力。今当告归,容图后会。”刘备没有听信孙乾建议“切勿放去”,刘备断然说:“不可。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众人都感叹刘备对徐庶孝敬母亲的理解,他虽然因此失去了事业开端时最好的帮手,但得到人心,所以有人说刘备占“人和”优势立的国。 对于自己母亲的孝敬,曾子曰:“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孝子之身终,终身也者,非终父母之身,终其身也。是故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至于犬马尽然,而况于人乎!”这也是陆绩、孙权、徐庶等人的道德伦理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弘扬的孝道。

4. 为什么说孙权比较孝顺

为什么说孙权比较孝顺?

孙权性格多谋善断,谦虚服人,懂事理。为什么孙策会把大权给了孙权?那时候的孙权年纪轻轻,二十出头,资历不深,难以服众。

孙权孝顺母亲有那些呢,曾记得孙权把妹妹许配给刘备,被吴夫人找到房间里骂,说了句:你好大的胆子,你放肆,深知不好的孙权,立马跪下,立刻认错,从这可以看出孙权是真的孝顺却不敢与之争吵。

孙权的孝顺体现在他对江东基业的重视,对江东百姓的负责,把对父母的孝顺变成对江东的孝顺,这才让江东立足于三国。

5. 孙权为何能知人善用

东吴大将甘宁原为刘表手下黄祖所辖,当年孙坚与刘表大战时,甘宁射杀孙坚大将凌操。后来甘宁归降东吴,凌操之子凌统为吴将,屡次要杀甘宁为父报仇。孙权多次劝解,但凌统仍难接受。吴魏大战中,凌统与乐进交战,胜负难分,曹操令曹休放暗箭,射杀凌统坐骑,凌统被掀翻于地。乐进挺枪来刺,不料飞来一箭正中面门,凌统得救,拜谢孙权救命之恩。孙权说:“放箭者是甘宁!”凌统感激不已,甘宁双手扶起凌统说:“主公令我仇将恩报”。甘宁遂与凌统结为刎颈之交。

孙权可谓仁义之主,上对大臣下对庶民从不恣意杀戮,除此,他还格外注重培养年青人。吕蒙家贫目不识丁,孙权亲自指导他读《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孙子》等经典。吕蒙遵教而学,不负重望,终于由粗汉成为“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的出色将军。与曹操对垒的濡须之战中,孙权被曹操猛将张辽、徐晃、许褚围在垓心,将被生擒,周泰三番杀入重围,救出孙权,受伤几十处,箭透重铠,又复杀入重围救出徐盛。孙权事后设宴,亲手为周泰把盏抚其臂背,令周泰脱去衣服,亲自查看伤处,继而以青罗伞赐予周泰,令其出入张盖。

为一国之君,应以广聚精英而喜,国自当兴;如量小而妒,对优秀人才人才压抑迫害,就是国之灾难;为一国之君,如无雅量,则德不配位;举贤授能,和善而有雅量,此乃孙权读圣贤书得到的大智慧也。

6. 为什么会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说

为什么会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说呢?首先我们来说说这孙仲谋是谁?这孙仲谋就是江东的霸主孙权是也?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南宋特别有名的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他当时孙权年轻有为,年纪轻轻的就做了三军的主帅。在战场上的孙权始终都是和敌人顽强的抵抗的,不向任何人屈服,更不会投降。辛弃疾当时写下这首词,一是赞赏孙权的精神。而是讽刺当时南宋政府的无能,任由别人欺负。

哪个父母不希望辛辛苦苦生养的孩子,长大之后懂得感恩,知道孝顺自己。这也是他们对孩子最基本的期盼。总的来说,会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说法,其实就是父母们包含着对自己孩子的期待吧!

7. 帮我介绍一下历史上的孙权

孙权兄弟五人,大哥是孙策,长于孙权七岁;三弟是孙翊,小
于孙权四岁;四弟是孙匡,生平年岁不详。另一位弟弟孙朗,不
见于<三国志>的本传,而见于虞喜所著的<志林>,是孙坚的一位
姨太太所生的儿子。
孙家兄弟五人,都很俊秀,而孙权的相貌最好:“方颐大口,
目有精光。”方颐,是骨路坚强;大口,能吃四方;目有精光,是生
命力十分充沛,好比成吉思汗幼年时的“眼中有火”。
孙权又有两点异相:一是紫髯,一是长上短下。紫髯,证明
他血旺,或许也显示了祖先之中,夹杂有白种血统(<三国演义>
的作者,因此就在”紫髯”二宇以外,加上碧眼二字)。至于“长上
短下”,是躯体长,而两腿短。站起来,矮;坐下去,高。只有不需
要站着侍候人,而坐着别人侍候的贵人才是如此,刘备两手垂
膝,也可说是“长上短下”。
孙权一向最受孙策喜欢,打仗时带在身边。孙策打下了江
东各郡不久,就任命孙权当(江苏宜兴)阳羡县的县长。那时候,
孙权只有十五岁而已。孙权的资历,虽然是零;孙策却已经示意
了自己人吴郡太守朱治,举孙权为孝廉,又叫自己人扬州刺史严
象,举孙权为茂才。
孙策为什么如此地喜欢孙权呢?第一是,孙策有孝友的天
性,第二是孙权“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孙策有时候和孙权谈
谈谋略,孙权的看法每每颇为中肯,叫孙策自叹不如,
孙权另有一个长处,很像哥哥孙策与爸爸孙坚。那就是:
“好侠,养士”。能好侠,就会义声远播;能养士,就有士肯出死
力。孙策早就看出了乃弟的这一点特长,所以才在临死之时说:
“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
孙权继承了孙策的基业之后。果然颇能举贤任能。他不仅
能举贤任能,而且有本事把父亲的老部下,与哥哥的部下及好朋
友,都团结在一起,除了李术一人以外。
李术是孙策所用的庐江郡太守。李术居心叵测,倘若孙策
不早死,这李术也很可能勾结曹操,对孙策叛变的。他怕孙策,
所以迟迟未敢有所举动,孙策一死,他以为孙权不过是一个二十
岁的小孩子罢了,就公然收容了若干犯罪的人,拒绝孙权所下给
他的交出这些“亡叛者”的命令。
他竟然回信给孙权说:“有德见归,无德见叛,不应复还。”
孙权知道李术在暗中倚仗曹操作后台,就先下一着棋,写信
给曹操,请曹操不要给他支援,为什么孙权觉得有把握,曹操能
允许他这个要求呢?因为,他在继承了乃兄的基业不久,曹操已
经拉拢他,上表给献帝,拜孙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
孙权用告状的口气,在信里向曹操说:“李术杀了您所用的
扬州刺史严象。”其实,严象是孙策所用,不过在手续上孙策曾经
上表给许县的朝廷,推荐严象为扬州刺史,曹操顺水推舟,就用
了献帝的名义,任命了严象。
李术杀严象,是再蠢也不过的事。
孙权在信里继续向曹操说,严象曾经选拔他为本州的茂才,
是他的“举将”、“恩人”。他现在决心讨伐李术,“进为国朝扫除
鲸鲵,退为举将报塞怨仇。此天下达义,夙夜所甘心。术必惧
诛,复诡说求救。明公所举阿衡之任,海内所瞻,愿饬执事,勿复
听受”。
孙权随即进军皖城(安徽潜山),李术闭城固守,派人向曹操
求救,曹操置之不理。
若干时日以后,城破,李术的头被割下示众。
孙权初露锋芒,旗开得胜,一举解决了庐江太守李术,建立
了他的威望;叫远近之人不敢小看他这个二十一二岁的青年军
阀。
在他下面,地位最高的是张昭,他待张昭以师傅之礼,就凭
这一点,他已经抓住了打天下的要点了。古语说:“得师者王,得
友者霸”,倘若无师无友,或目空一切,自以为天下无人可及,而
不屑以任何人为师为友,那就不仅不能王,不能霸,可能会亡。
张昭被<三国演义>的作者描写成一个腐儒。这便是演义体

作者: 北欧海盗Eric 2006-6-24 16:31 回复此发言

--------------------------------------------------------------------------------

2 细说三国 十五 孙权
的书误人之处。它为了烘托诸葛亮的胆大而聪明,就把张昭说
得十分懦弱而糊涂。
实际上张昭这个人倒是颇有骨气,也很有才干的。他是徐
州彭城国人,书读得多,字写得好。本州的东诲郡人王朗,琅邪
郡人赵昱,均是他的好友;广陵郡人陈琳,也对他十分钦佩。彭
城国的国相某人举他为孝廉,他不就;徐州刺史陶谦选拔他为茂
才,他也谢绝。陶谦生他的气,把他关了起来;赵昱冒了生命的
危险,把他救了出来(陶谦在当时还不曾升为州牧)。
恢复了自由以后,他迁居到江南,仍旧当老百姓,无牵无挂。
孙策来了,对他十分尊敬,到他家里“升堂拜母”,向他的母亲跪
拜行礼,弄得他不好意思不“出山”,屈就了孙策的“长史”(秘书
长)兼“抚军中郎将”。
孙策把行政方面大小的事务,都交给了他,他也确是卖力,
办得井井有条。北方有很多人写信给他,说他能干,也有若干封
说他能干的信,是写给孙策,由他以“长史”的职位先行拆开的。
他感觉到很为难:不向孙策报告,是蒙蔽;报告,怕引起孙策不
满,甚至猜疑。
孙策知道了这情形,就向他说:“以前齐桓公用管仲,把事情
都交给了管仲,称管仲为‘仲父’。左右请示一件事,桓公说:‘去
问仲父’;左右再请示一件事,桓公又说:‘去问仲父,。左右就发
起牢骚来,说:‘一则仲父,二则仲父,易哉为君。’桓公说:‘我未
得仲父以前,为君确是很难,既得仲父以后,为君怎么会不易
呢?’现在,北方人都说张昭能干,张昭既然是我用的,这就等于
说我能干,能用张昭了。”
孙策之所以在临死以前,把孙权托给张昭,可见不是没有理
由的。孙策而且向张昭说:“倘若孙权不足以担任重任,你自己
担当好了。万一事情不能顺利,‘缓步西归,亦无所虑’。”所谓
“缓步西归”,便是慢慢地、从容地归顺曹操所主持的许县朝廷。
所谓“亦无所虑”,便是“也不必有什么顾虑”(张昭后来于曹操席
卷荆州之时,主张迎降,与孙策的这最后几句话颇有关系。迎降
的建议是否正确,为另一问题)。
孙策断气以后,张昭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劝孙权停止哀哭,
赶紧办公,而且扶了孙权上马,带了队伍出巡一番,让“众心知有
所归”。
此后,他一直是孙权的第一帮手;到了孙权称帝之时(在公
元229年)才退休,以“娄侯”的爵位、一万户的食邑、“辅吴将军”
的名义,优游岁月,并写了两部书,一部是<春秋左氏传解>,另一
部是<论语注>。
退休以前,他是“绥远将军、由拳侯”。娄侯的娄字,指娄县;
娄县在今天是江苏昆山东北的“娄县村”。由拳侯的“由拳”,是
(浙江嘉兴之南的)由拳县。
更前,在黄初二年孙权受曹丕封为“吴王”以前,孙权在建安
十四年被刘备推举为“车骑将军”以后,张昭的名义是“车骑将军
师”。再前,他在名义上是“长史”兼“抚军中郎将”,一如孙策之
时。
张昭不仅在公务上对孙权竭忠尽能,在私生活上也常常对
孙权“极言几谏”。孙权喜欢打猎,而且有时候用拳头揍野兽,张
昭向孙权说:“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孙权红着脸回答:
“我年纪轻,考虑得不远,很惭愧。”
孙权也喜欢喝酒,以灌醉陪他喝的人为乐,有一次,他和群
臣宴会于武昌樊山的钓鱼台,大喝了一顿,群臣醉倒了不少,他
吩咐手下人用冷水洒他们,让他们醒来,再喝。他下了一道命
令:“今天要喝到醉倒在这钓鱼台之中,才能停止。”张昭是在场
的群臣之一,听了这道命令,就离开宴席,出门到车子上坐。孙
权叫人把他找回来,责备他:“无非是大家共同作乐而已。公(老
太爷)为什么生气?”
孙权对张昭一向尊称他为“公”,不敢以他的官职相称;更不
敢直呼其名。
张昭回答孙权:“当年商朝的纣王,把酒糟堆积成一座小山,

作者: 北欧海盗Eric 2006-6-24 16:31 回复此发言

--------------------------------------------------------------------------------

3 细说三国 十五 孙权
把游泳池装满了酒,邀集群臣喝酒,喝到天亮,号称‘长夜之饮,,
当时,他们也以为‘无非是共同作乐而已’,不知道那是一件不好
的事。”孙权答复不出话来,沉默了一阵,吩咐人把筵席撤了。
孙权对张昭的这一套老前辈的教训口吻,能够容忍,是值得
我们佩服的。张昭反正准备了老命一条,随时可拚,不怕顶撞这
位年纪比他轻了许多的老板(他比孙权的父亲只小了一岁)。
孙权毕竟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有时候也难免受不了张昭的
顶撞,他们二人冲突得最厉害的一次,是在张昭退休以后,孙权
想派遣两个特使去辽东,封公孙渊为燕王之时。
这件事关系太大,倘若做得圆满,有辽东对曹魏的东北方加
以牵制,孙权便很容易与诸葛亮制曹魏的死命了。
孙权叫人把张昭请来,问他的意见。张昭说:“公孙渊虽则
派人来向我们讨好、求援,然而并无诚意,我们不可就派两个特
使前住。因为,倘若他又变卦,畏惧曹魏,想对曹魏投降,就可能
杀害我们的特使,我们就会‘为天下笑’。”
孙权原以为张昭一定满口赞成,连声叫好,没想到这老头子
又是架子十足,自以为见解高人一等.把一大盆的冷水,向他孙
权的头上猛浇。
孙权一时按撩不住堆积在胸中的怨气,就拔出刀来,放在案
子上,向张昭说:“吴国的读书人,进宫的时候拜我,出宫的时候
拜你,我让他们如此做,可见我对你真是尊重到了极点,然而你,
却常常在大庭广众之前反对我的话,驳倒我,我常常气得发昏,
很怕会在气昏之时做出令我后悔的事。”
孙权所说的“做出令我后悔的事”,所指的是:“砍掉你的脑
袋”。
张昭听了,对孙权注视了一会儿,才说:“臣明知说了您不肯
采纳,然而不敢不说,因为太后(孙权的母亲吴氏太夫人)曾经于
临终之时把我叫了去,把你拜托给我。她的话,永留在我的耳朵
里,我怎么敢不竭尽愚忠!”
原采,张昭不仅在建安五年四月受了孙策之托,又曾经在建
安七年(或如<资治通鉴>所说,在建安十二年)受了吴太夫人之
托。
孙权是很孝顺、很追怀他的母亲的,他听到张昭提起他的母
亲,便眼泪直流,这时候,张昭也早巳涕泪纵横,静候拉下去砍脑
袋了,孙权“砰”的一声,把刀从案上拿起,摔到地上,对着张昭,
两人痛痛快快地同声大哭一场(然后,可能派人扶了张昭回家)。
孙权虽则和张昭对哭了一场,却未曾接受张昭的谏阻,仍然
派遣了张弥、许晏两个特使去辽东,封公孙渊为王,张昭气得托
病不再上朝,孙权也继续生他的气.叫人用泥土封闭张家的大
门。张昭也叫人在大门里面,同样用泥土加封一层。
后来,公孙渊果然杀掉了张弥、许晏。孙权既后悔,又惭愧,
派人向张昭“慰谢”。这慰谢的谢字,含有“道歉”的意思。张昭
继续称病,不出来上朝,孙权自己到张家门口,张昭还是“有病”
不肯出来。孙权气极,叫人烧门,便把大门烧了。张昭已经把二
门(户,单扇小门)也关闭了。过了一阵,孙权的头脑稍为冷静,
叫人把火灭了。张昭的几个儿子,这时候也劝好了张昭,扶着他
老人家,出来拜迎“皇帝”。孙权有了面子,很高兴,就请张昭与
自己同乘一辆马车,回宫里畅谈。此后,张昭按时上朝,直到老
得不能行动之时。他死在孙权的嘉禾五年(公元236年),享寿
八十一岁。
孙权本人死于嘉平四年(公元252年),享寿实岁七十一岁,
他前后当“吴侯”、“吴王”、“吴国皇帝”,有五十二个年头之久。
在这五十二个年头之中,前后作过他的最重要的辅佐的是
孙邵、顾雍、陆逊、步骘。其中,以顾雍的任职时间为最长。
孙邵不是孙权的本族人,生长在青州北海国,曾经受知于国
相孔融,当了孔融的功曹。其后,在杨州刺史刘繇下面作官,于
刘繇战败以后,被孙策收用。孙权上台以后,他劝孙权对许县朝

作者: 北欧海盗Eric 2006-6-24 16:31 回复此发言

--------------------------------------------------------------------------------

4 细说三国 十五 孙权
廷纳贡上表,弄好了对曹操的关系.颇受孙权赏识。
孙权先后任命孙邵为庐江郡太守(继李术之任),与车骑将
军长史。那时候已经是建安十四年,在孙权与刘备于建安十三
年打胜了曹操以后,刘备上表推荐孙权为“行车骑将军、领徐州
牧”。
再过了十几年,孙权于公元222年的秋天称王,定国号为
“吴”,年号为“黄武”,就任命了孙邵为吴国的丞相,代替张昭,作
了他自己的第一名助手。
孙邵位居丞相,而在<三国志>的吴的部分竟然没有一卷或
一分卷的传记,这是因为他与一位姓张名温的格格不入,而陈寿
所根据的史料,是张温的“党羽”韦昭所写。
孙邵当丞相,当到黄武四年五月病故。<吴录>说他享年三
十六岁,费解。当时,孙权已经实岁四十四岁;孙邵作过刘繇的
僚属,不可能年纪比孙权还小了八岁(孙邵死时的年龄,可能是
六十三岁,被抄写的人错成三十六岁)。
孙邵于官居丞相的不到三年时间,有过什么重大贡献,我们
没有办法知道,我们仅仅知道,在这不到三年的期间,孙权受不
了曹丕催遣“任子”的压迫,对蜀汉信使往返,言归于好。这可能
是由于孙邵作了如此的政策上的建议(所谓“任子”,是拿儿子当
人质,送到朝廷,听凭朝廷于自己反叛之时,加以杀害或拘囚)。
孙邵死了以后的第二个月,黄武四年六月,孙权任命顾雍做
丞相。
顾雍做丞相,一做便是十九个年头。作到赤乌六年(公元
243年)十一月病故之时,他是吴郡吴县(苏州)人,当过蔡邕的
学生,学会弹琴、写字;在建安四年被扬州与吴郡的长官推荐给
孙策,当了合肥县的县长。
顾雍在作了合肥县县长以后,又一连作了娄县、曲阿县;与
上虞县的县长,都有相当好的政绩。
孙权继承了孙策的全部地盘,有六个郡之多;但是在名义
上,许县朝廷只承认他是“领会稽太守”。孙权本人必须留在吴
郡的曲阿,或丹阳郡的秣陵,不能到会稽(绍兴)久住,作名副其
实的会稽太守,就叫顾雍担任会稽郡的“丞”,代掌太守的职权。
顾雍把会稽也治得像以前他治过的三个县一样:全郡的大小土
匪完全肃清,人民安居乐业。
许昌朝廷所颁给孙权的军事官位,是“讨虏将军”(他的父亲
孙坚曾经是“破虏将军”.他的哥哥孙策曾经是“讨逆将军”)。在
讨虏将军的下面,有所谓左右司马。顾雍于做了几年会稽郡丞
以后,被孙权调回来,做“左司马”。
献帝末年,孙权、刘备之间有了磨擦,孙权投降曹丕,被封为
“吴王”。吴王的吴国,有类似魏国朝廷的官制,包括九卿与尚书
令。顾雍先后又做了吴国的大理(最高的司法官),奉常(最高的
祭祀官与宗谱官),与“领尚书令”(国王的总管一切政务的秘书
长)。
孙权而且封了顾雍为“阳遂乡侯”。其后进封为醴陵侯。
孙权在黄武元年称王,第一任的丞相是孙邵。孙邵死后,顾
雍就被任命为第二任的丞相,与孙权处得极好。君臣之间,除了
一度被小人吕壹挑拨了以外,不曾有过什么不愉快的事。
他懂得孙权的脾气,绝对不在大庭广众中倒驳孙权的意见;
然而他也丝毫不是阿谀奉承的佞臣。他懂得写小条子,用书面
陈述若干与孙权的看法不同的意见。这样,孙权保住了帝王威
严,也就乐于接受顾雍的意见。
顾雍的另一特长是缄默,不把经办的公事随便对人闲谈。
尤其是关于人事。他保荐了一个人,这人被孙权用了,还不知道
保荐人是他顾雍。至于处理某一问题,顾雍也绝对不夸耀他呈
献给孙权的方针。外面的人只晓得一切都是出自孙权的英明果
断。
他性情和顺,而张昭性情刚强。和顺,并不一定是全无主
张,对皇帝的任何看法一概赞同,或凡事“奏请核示”。事实上,
顾雍的主张多得很,而且每每与孙权的大不相同,甚至每每与张
昭的相同。例如,孙权想派特使去辽东封公孙渊,张昭固然反
时,顾雍也是反对的。
张昭有一次在武昌为了孙权想作“长夜之饮”,而中途退出
筵席,出门坐在马车里生气;终于劝好了孙权停止这一夜的狂
欢。顾雍也是反对孙权闹酒的,而所作的表示颇与张昭两样。
顾雍的办法是:采取“众醉独醒”、“不苟言笑”的态度,叫孙权及
其酣饮的部下自己惭愧。顾雍生平绝不喝酒,在宴会场中不多
说话,正襟危坐,睁大着眼睛对言行放纵的宾客注视,弄得孙权
有“顾公在座,使人不乐”之感。
孙权喜欢用严刑峻法对付老百姓。张昭反对,孙权不想接
受,便问顾雍。顾雍说:“法令似乎太多了些。刑罚也略为嫌重
了一些。我所听到的老百姓的呼声,与张昭所听到的一样。”孙
权于是就叫人把法令与刑罚加以修正。
孙权每逢准备以什么人做比较重要的官,就派遣一个“中书
郎”到顾雍家里去见顾雍,征询顾雍的意见。顾雍妙得很,他倘
若是赞成任用某人,便谈笑风生,留下这位中书郎吃饭。否则,
他说话很少,也不留中书郎吃饭。
孙权懂得顾雍的“密码语言”,只消问一问从顾公馆回来的
中书郎:“他留你吃饭没有?”倘若中书郎回奏:“留臣吃饭了”,孙
权便吩咐下面,缮发任命某人的公文。倘若中书郎回奏:“没有
留吃饭”,孙权就重新考虑某人做某官,是否适当。
孙权遇到政策上的重大问题,却并不派人传话;顾雍也决不
托人转奏。他们君臣二人之间,似乎有一个默契,遇到这样的
事,只有当面密谈。
顾雍在赤乌七年(公元244年)去世,孙权任命陆逊做丞相。
孙权叫陆逊留在武昌,仍旧当“荆州牧、都护、领武昌事”。
一方面,陆逊人在武昌,距离国都建业(南京)很远,这丞相
的职务,他只是遥领而已;另一方面,陆逊虽则也是吴郡吴县人,
与顾雍是小同乡,但是个性与顾雍完全不同,喜欢直言极谏,因
此而与孙权处得并不太好。他只当了—年的丞相,便在赤乌八
年二月当孙权派人来武昌,责备他这样那样二十条款之时,气
死。

作者: 北欧海盗Eric 2006-6-24 16:31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细说三国 十五 孙权
陆逊气死以后,孙权隔了一年又七个月,才在赤乌九年九
月,任命那远在(宜昌附近)西陵的步骘为丞相。步骘当了八个
月左右丞相,在赤乌十年五月病故(这是<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
所记载的年月。<步骘传>很含糊而错误,先说了他在“赤乌九
年,‘代’陆逊为丞相”,“代”字根本不恰当,因为陆逊早就死了。
又说他“十一年卒”,他去世不是在赤乌十一年,而是在赤乌十年
五月)。
步骘死后,孙权不曾再以任何人为丞相。
孙权一生,在早年之时英明,在晚年十分糊涂,他早年之所
以有英明的表现,我们不能不归功于张昭、顾雍二人。这正如刘
备在早年漂泊南北,一事无成;晚年却大败曹操于赤壁,获得大
半个荆州;又进取益州(四川与汉中),称王称帝,地位蒸蒸日上。
刘备晚年之所以能够蒸蒸日上,我们也不能不归功于请葛亮一
人。打天下的人,最不能缺少的是什么?不是自己个人的大才
干,而是得力的、能尽忠言的好帮手。倘若刘邦没有萧何、张良、
韩信,倘若李世民没有魏徵、房玄龄、杜如晦,那么中国历史上就
不会有我们引以为荣的汉、唐两朝。
当然,刘备除了诸葛亮以外,还有关羽、张飞、赵云、庞统、法
正,帮了他不少的忙。孙权除了张昭与顾雍以外,也倚仗了周
瑜、鲁肃、诸葛瑾。
没有周瑜、鲁肃,便不会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赤壁
之战,没有诸葛瑾,也不会有猇亭之役以后的吴、蜀言归于好。
周瑜是扬州庐江郡舒县(舒县的故城,在今天庐江县城之
西)人。父亲周异是洛阳县的县令,叔父周尚其后是袁术的丹阳
太守,祖父做过什么官,<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没有写明白,有
一位“从祖父”周景,以及周景的儿子周忠,均做过汉朝的太尉
(所谓“从祖父”是伯祖父,也可能是叔祖父,这种语义模糊的字
眼,在中国文言文里很多,在西洋语言中更多,例如cousin可能
是表哥、表弟、表姐、表妹,也可能是堂兄、堂弟、堂姐、堂妹,并且
可以被用来泛称远房的任何同辈或不同辈的亲戚)。
有两个cousins当过太尉,周瑜当得起“世家子”三个宇。恰
巧,孙坚为了本人要出去打董卓,家眷留在长沙不能放心,也不
太愿意送他们回吴郡富春县(浙江富阳)去住;却看中了这庐江
郡舒县的地方,把家眷搬到了舒县来安顿。也许,孙坚与周异或
另一位本地人是好朋友,是他所信赖得过的,堪以“托妻寄子”的
人。
周瑜和孙策同年,小一个月,很快就与孙策成了“总角之
交”。舒县的县城不大,青少年很容易碰面,即使他们的父亲并
不互相认识。
在当时,周瑜的家境要比孙策的家境富裕得多。周家是“土
著”,而孙家是寄寓之民。周瑜好客,爱朋友,生性慷慨,于征得
家里长辈的同意之后,就把城内大路南边的大房子让给孙策住
了(不会是让给孙策一个人带了仆役来住,而极可能是让给孙家
全家来住。孙策当时还是一位少年,不曾结婚)。
周瑜对孙策“升堂拜母”。这是古人的一种进一步做朋友,
以兄弟之礼相待的一种表示。孙策渡江进攻刘繇之时,周瑜奉
了叔父周尚之命,带兵、粮接济他。孙策在江南(当时称为江东)
站稳了以后,周瑜放弃他在居巢县的县长地位,于建安三年来吴
郡(曲阿县)投奔孙策,孙策不只是亲自出城来迎接他,不只是分
给他五十匹马、二千名兵士,而且送给他一队“鼓吹”(军乐队),
送给他一座很好的住宅。
这时候,他与孙策均是二十四岁。两个人都是翩翩少年。
老百姓在背后称呼孙策“孙郎”,称呼他为“周郎”。
孙策送给周瑜以“建威中郎将”的名义,叫他驻扎在牛渚(采
石矶);不久,又叫他做春谷县的县长(春谷县城旧址,在今天安
徽繁昌县的西北)。
孙策有志于对黄祖报杀了父亲孙坚之仇,向西进军;便任命
周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一起带兵出发,攻下了(安徽潜
山的)皖城。
他们在皖城遇到桥老太爷与两位美丽的桥小姐。桥大小
蛆、桥二小姐(俗写为大乔、小乔)。孙策娶了桥大小姐,周瑜娶
了桥二小姐。两对璧人,留下了千古佳话。今天安徽庐江县的
人,仍以这两位桥家小姐为荣,相信她们是出生在庐江的美女。
孙策与周瑜等人继续前进,在寻阳(黄梅附近)击溃了袁术
的庐江郡太守刘勋的部队;又在武昌附近对黄祖打了一个硬仗;
回师向东,取了华歆当太守的豫章郡;分出几县,成立了所谓庐
陵郡。
孙策回去曲阿,叫周瑜率领重兵.坐镇(江西峡江县之北)的
巴丘。
孙策在建安五年四月四日去世,把孙权托付给张昭。周瑜
从巴丘前来奔丧,被孙权与张昭留在曲阿,作为张昭以外的最重
要的一个辅佐,名义仍是“中护军”。张昭的名义仍是“长史”。
他们二人,一文一武,等于是孙权事实上的左右二丞相,虽
则孙权当时尚不是吴王,只是一个继承乃兄的“讨逆将军,领会
稽太守,吴侯”。曹操不久改拜孙权为“讨虏将军”,周瑜也连带
也由讨逆将军的中护军,改为讨虏将军的中护军了。
建安七年,曹操向孙权要求遣送一个儿子到许县当“任子”。
任子,是人质。这是曹操用来控制各地有力人物的方法。这些
有力人物在派了儿子去许县当了人质以后,就不敢造反。一造
反,曹操就会杀他们的儿子。
孙权征询张昭等人的意见。他们犹豫不决。送了“任子”,
以后就得一切听从曹操摆布;不送“任子”,曹操可能派兵来打。
曹操已经打垮了袁绍,没有后顾之忧。 ’
孙权想了又想,终于带了周瑜去见母亲、孙坚的太太吴太夫
人。吴太夫人很喜欢周瑜,一向把他当作儿子看待。
周瑜在吴太夫人面前,向孙权陈述意见,不可以送“任子”
去。倘若送“任子”去,孙权所能得到的报酬,不过是一颗侯爷的
印与十几个卫兵与随从、几辆车子、几匹马而已。并且,曹操掌
握了孙权的儿子为人质以后,随时可以征召孙权本人“晋京”,也
就是随时会有被囚、被杀的危险。倒不如“韬勇抗威,以待天
命”。当年楚国地方不过一百里而已,尚且能抗衡周室,传国九
百多年;孙权已经有了东南半壁,还怕什么?

作者: 北欧海盗Eric 2006-6-24 16:32 回复此发言

-----------------------------------------------------

8. 孙权有什么品质

好酒为乐,广纳忠言。胆略超群,乘马射虎。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刘备: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山阳公载记》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吴历》
裴松之:孙权横废无罪之子,为兆乱。权愎谏违众,信渊意了,非有攻伐之规,重衤复之虑。宣达锡命,乃用万人,是何不爱其民,昏虐之甚乎?此役也,非惟闇塞,实为无道。《三国志注》
诸葛亮: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今议者咸以权利在鼎足,不能并力,且志望以满,无上岸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非力有馀而利不取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孙策: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三国志·吴书·孙策传》
周瑜: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鲁肃:将军神武命世。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陆逊:陛下以神武之姿,诞膺期运,破操乌林,败备西陵,禽羽荆州,斯三虏者当世雄杰,皆摧其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张辽: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是谁?”降人答曰:“是孙会稽。”辽及乐进相遇,言不早知之,急追自得,举军叹恨。——裴松之注陈寿《三国志 卷四十七》,吴书·二 孙权传,引自《献帝春秋》
程昱:权有谋。——《三国志·魏书·程昱传》
刘晔:权有雄才。——《三国志·魏书·刘晔传》
贾诩:东吴孙权,能识虚实。——《三国志·魏书·贾诩传》
邓芝:大王命世之英。——《三国志·蜀书·邓芝传》
赵咨: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纳鲁肃於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於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冯熙:吴王体量聪明,善于任使。赋政施役,每事必咨。教养宾旅,亲贤爱士。赏不择怨仇,而罚必加有罪。臣下皆感恩怀德,惟忠与义。带甲百万,谷帛如山。稻田沃野,民无饥岁。所谓金城汤池,强富之国也。——《吴书》
刘基:大王以能容贤蓄众,故海内望风。——《三国志·吴书·虞翻传》
刘琬:吾观孙氏兄弟虽各才秀明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中弟孝廉,形貌奇伟,骨体不恒,有大贵之表,年又最寿,尔试识之。——《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陆机:吴桓王基之以武,太祖成之以德,聪明睿达,懿度深远矣。其求贤如不及,恤民如稚子,接士尽盛德之容,亲仁罄丹府之爱。拔吕蒙於戎行,识潘濬于系虏。推诚信士,不恤人之我欺;量能授器,不患权之我逼。执鞭鞠躬,以重陆公之威;悉委武卫,以济周瑜之师。卑宫菲食,以丰功臣之赏;披怀虚己,以纳谟士之算。故鲁肃一面而自讬,士燮蒙险而效命。高张公之德而省游田之娱,贤诸葛之言而割情欲之欢,感陆公之规而除刑政之烦,奇刘基之议而作三爵之誓,屏气跼蹐以伺子明之疾,分滋损甘以育凌统之孤,登坛慷慨归鲁肃之功,削投恶言信子瑜之节。是以忠臣竞尽其谋,志士咸得肆力,洪规远略,固不厌夫区区者也。故百官苟合,庶务未遑。——《辩亡论》
孙盛:盛闻国将兴,听於民;国将亡,听於神。权年老志衰,谗臣在侧,废适立庶,以妾为妻,可谓多凉德矣。而伪设符命,求福妖邪,将亡之兆,不亦显乎!观孙权之养士也,倾心竭思,以求其死力,泣周泰之夷,殉陈武之妾,请吕蒙之命,育凌统之孤,卑曲苦志,如此之勤也。是故虽令德无闻,仁泽(内)著,而能屈强荆吴,僭拟年岁者,抑有由也。然霸王之道,期於大者远者,是以先王建德义之基,恢信顺之宇,制经略之纲,明贵贱之序,易简而其亲可久,体全而其功可大,岂委璅近务,邀利於当年哉?语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其是之谓乎!——《三国志注》
虞溥: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侠养士,始有知名。——《江表传》
徐夤:一主参差六十年,父兄犹庆授孙权。不迎曹操真长策,终谢张昭见硕贤。建业龙盘虽可贵,武昌鱼味亦何偏。秦嬴谩作东游计,紫气黄旗岂偶然。——《徐夤诗集·吴》
苏轼:亲射虎,看孙郎。——《江城子·密州出猎》②孙权勇而有谋,此不可以声势恐喝取也。——《魏武帝论》
苏辙:任人莫难于托国。汉武帝因文、景富庶之后,虐用其民,厚自奉养,征伐四夷,几丧天下。逮其晚岁,托国于霍光。光知用兵之害,罢均输榷酤,与民休息,而天下复安。凡武帝之所以得称贤君者,惟用霍光故也。蜀先主知嗣子之暗弱,举国而付之诸葛孔明。孔明又发李严、杨仪,援蒋琬、费祎而授之。虽后主之不明,而守国三十余年,君臣相安,蜀人免于涂炭之患,过于魏、吴远甚。吴大帝方其属任贤将,抗衡中原,曹公惮之。及其老也,贤臣死亡略尽,喜诸葛恪之劲悍,越众而付以后事。闼其用兵劳民之后,继起大役,兵折于外,既归而不能自克,将复肆志于僚友。恪既以丧其躯,而孙氏因之三世绝统,吴、越之民陷于炮烙之地,国随以亡。彼以进取之资用进取之臣,以徼一时之功可耳,至于托六尺之孤,寄千里之命,而亦属之斯人,其势必至是哉。——《栾城后集·孙仲谋》
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
胡三省:当方面者,当如吕岱;委人以方面者,当如孙权。——《资治通鉴注》
罗贯中: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江东。——《三国演义》
王夫之:于是而知先主之知人而能任,不及仲谋远矣。
王夫之:于子瑜也、陆逊也、顾雍也、张昭也,委任之不如先主之于公,而信之也笃,岂不贤哉?——《读通鉴论》
赵翼:至孙氏兄弟之用人,亦自有不可及者。以人主而自悔其过,开诚告语如此,其谁不感泣?使操当此,早挟一「宁我负人,勿人负我」之见,而老羞成怒矣!此孙氏兄弟之用人,所谓以意气相感也。——《廿二史札记》
元好问:孙郎矫矫人中龙,顾盼叱咤生云风。——《赤壁图》
郝经:东汉之衰,孙权承父兄之烈,尊礼英贤,抚纳豪右,诛黄祖,走曹操,袭关侯,遂奄有荆扬,今年出濡须,明年战合肥,嶷然势常北向,而以守为攻,称臣于魏,结援于汉,始忍勾践之辱,终为熊通之谮,保据江淮,奄征南海,卒与汉魏鼎峙而立,先起而后亡,非惟智勇足抗衡,亦国势便利然也。——《续后汉书》
王鸣盛:孙权称臣事魏已久,及黄武元年春大破蜀,刘备奔走,势愈强盛,则魏欲与盟而不受,九月魏兵来征,又卑辞上书求自改悔,乞寄命交州乃随,又改年临江拒守,彼此互有杀伤,不分胜负。十二月又通聘于蜀,乃既和于蜀,又不绝于魏,且业已改元而仍称吴王。五年令曰北虏缩窜,方外无事,乃益务农亩,称帝之举,直隐忍以至魏明帝太和三年,而后发,反覆倾危,惟利是视,用柔胜刚,阴谋狡猾,史评以勾践相比,非虚语也。——《十七史商榷》
卢弼:窃谓有勾践之志则可,无勾践之志则终为奴虏而已,南宋其已事也。仲谋操纵其间,以江东而抗衡大国承祚,方之勾践其信然矣。——《三国志集解》
何焯:老悖昏惑,吴亡不待皓而决。——《义门读书记》
李慈铭:三国时,魏既屡兴大狱,吴孙皓之残刑以逞,所诛名臣,如贺邵、王蕃、楼玄等尤多。少帝之诛诸葛恪、滕胤,皆逆臣专制,又当别论。惟大帝号称贤主,而太子和被废之际,群臣以直谏受诛者,如吾粲、朱据、张休、屈晃、张纯等十数人,被流者顾谭、顾承、姚信等又数人,而陈正、陈象至加族诛,吁,何其酷哉!自是宫闱之衅,未有至此者也。——《越缦堂读书笔记》
李宗吾:他和刘备同盟,并且是郎舅之亲,忽然夺取荆州,把关羽杀了,心之黑,仿佛曹操,无奈黑不到底,跟著向蜀请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逊一点;他与曹操比肩称雄,抗不相下,忽然在曹丞相驾下称臣,脸皮之厚,仿佛刘备,无奈厚不到底,跟著与魏绝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刘备稍逊一点。他虽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备,却是二者兼备,也不能不算是一个英雄。——《厚黑学》
毛泽东:孙权是个很能干的人。当今惜无孙仲谋。——《毛泽东读古书实录》

9. 孙权继承江东以后,是如何对待自己的母亲吴国太的

孙权在继承江东以后对其母亲吴氏一直十分尊敬。吴氏在嫁给孙坚之后共生有四子,分别是孙策、孙权、孙翊以及孙匡。其中年纪最为年长的孙策在200年年初的时候成功一统江东,不曾想他后来却在这年的四月便遇刺身亡。孙策去世之后,掌管江东的大任便落到孙权身亡。当时孙权尚不满二十岁,再加上江东刚刚统一没多久,是以在孙权刚刚接管江东时江东的局势其实非常动荡不安。

由于史籍记载不明,吴氏去世的时间并不明确,一般认为是202年或者是207年。而后在229年的时候,孙权于江东称帝建国,而他在称帝之后便下令将吴氏给追尊为了“武烈皇后”。

10. 孙策为何选择孙权做继承人

事实上,孙策曾在临死时交代了原因,但这是给别人看的,事实上交给孙权还有别的情况,江湖分析一下: 孙策死时,江东内部不稳。孙氏集团与江东氏族有很大的矛盾。孙家虽然祖籍是江东富春人士,但是孙氏发迹并不在江东,而且孙家父子都曾效力于袁术,而袁术是公然悖逆汉室自立为帝的贼子,在当时人人都还寄希望于匡扶汉室的时期,袁术就是汉贼,那他的爪牙便也是贼了。所以,孙策刚立足江东时,虽然广受老百姓的欢迎,但是却受到了江东士族最激烈的抵抗,为了巩固自己在江东的统治,孙策对许多不服从的世家大族采取了野蛮的屠杀政策。 孙策对付江东士族的这一政策,使得他结怨不少,最后竟然丧于刺客之手。但是,孙策毕竟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他是非常明白,要真正统一江东,就必须巩固自己的势力,要巩固就要消除反对自己的势力。孙策这个人很有谋略,他不是一般的军事统帅,能够让孙吴迅速间崛起,说明这个人不同一般。孙策奠定东吴的基业,一方面是父亲孙坚留下的余部,让他有打下江山的基础。另一方面,孙策本人骁勇果敢,而且善于用人,很快就招揽了一批人才辅佐他。所以,当他去世时,他留给孙权的是一个拥有江东六郡,有战将有幕僚的初具规模的诸侯国。 也就是孙策选择孙权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担心江东内部分裂。表明看来,江东蒸蒸日上,如花团锦簇一般。事实上,暗流涌动,让人防不胜防。 孙策死后,果然有一个人反水,这个人官拜庐江郡太守,名叫李术。李术是个阴险小人,在孙策在世的时候,李术一直阳奉阴违。孙策一死,李术自以为孙权不过是二十多岁的青年后生,就公然和孙权对着干,而且还给孙权写一封信:如果你对我好,我就归顺你;你对我不好,我就背叛你,可能你寻求不到我会江东的日子了。 孙权知道,李术投靠了曹操,就下了一封信给曹操,要曹操不去支援李术,孙权说:李术这个人两面三刀,杀死了你任用的扬州刺史严象。其实严象是孙权所推荐的,不过是曹操以献帝的名义任用的。 孙策继续说:严象这个人尽心竭力选取贤才,而李术睚眦必报,陷害忠良,所以天下要替天下扫清奸邪小人。于是进兵皖城(今安徽潜山),李术派人向曹操求救,曹操置之不理。 不久,城破,李术的头被割下示众。 所以孙权这个人极其能干,既有魄力,又很智慧。从他智除李术可见一斑。除此之外,孙权还有别的特点,比如: 其一,很孝顺自己的母亲,很善待自己的朋友。孙权身边有很多才能出众的人物,乱世之中尤为难得。 其次,孙权性格恢弘,多谋善断。孙策有时候和孙权谈论,自认不如。 第三,孙权讲义气,善养死士。这一点很重要,所以孙策说:“举贤任能,各使尽心,安保江东,我不如卿。” 所以,作为江东的霸主,孙策选定孙权为继承人主要是认定孙权能够让江东平稳过渡,而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动,这一点很重要。事实上,打江山容易,坐江山更难。东吴在孙权手里,不仅没有丝毫减少,而且越来越兴旺发达。并且成功的发动了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分别阻止了当时最厉害两大军事集团的进攻,为孙策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阅读全文

与孙权为何那么孝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电影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226
潇湘溪苑师徒训诫文严苛 浏览:964
韩国经典在线观看 浏览:672
1080p蓝光电影网站 浏览:626
马祖影视vip 浏览:577
关于一个黑人脖子上缠着双头蛇的电影 浏览:882
韩国演员陈书妍介绍 浏览:620
宁波70岁老人怎么坐地铁 浏览:701
退休人员申请专利的优惠 浏览:5
日本爱情动漫电影推荐40部 浏览:272
黑暗洪真英作品 浏览:875
怎么才能看电影看到未删减 浏览:470
辣舞电影网站 浏览:667
退休时发现单位没交医社保 浏览:371
特工父亲教出特工女儿是什么电影 浏览:49
女性生殖器暴露无遗的电视 浏览:894
午夜不卡电影 浏览:428
动画片下载网站 浏览:744
以孝敬父母为话题写一篇作文1000字 浏览:813
台湾鸭电影男男 浏览: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