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百家讲坛关于孝顺

百家讲坛关于孝顺

发布时间:2021-11-17 22:43:51

⑴ 百家讲坛弟子规观后感3篇

我近期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是教授于丹讲的[论语]。其中她讲到一个人如何用感激之情来对待人生,对待身边的一切事情。听着她的演讲,我一次次地感悟着,畅想着........于是我写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是啊,一个人要懂得学会感激,感激是一个人应树立的美德。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素质 。古人说:泉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感激的同时,还要学会微笑,微笑是一种令人愉悦的表情,是上帝赐给人类最好的礼物。一个会微笑的人,是自信和友好的人。微笑可以鼓舞对方,可以融化人们之间的陌生和隔阂。同时,这种自信和友好也会感染周围的人,使自己永远处于一种和谐友好的氛围里。
我们要忘记恩怨,忘记烦恼,忘记忧愁,这是一种豁达的体现。人生无奈,人生需要努力进取,不要为一点小事而烦恼。学会活在当下,学会为人处世开明一些。是啊,我认同于丹教授的观点,也同意论语里说的哲理性的话语。我认为:要记住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错,那是一种豁达和宽容的体现。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的心胸就会是宽广的。
学会放下,放下一切让你烦恼的事情,学会放下一切令你不愉快的事情,只要处处以心存感激的姿态来对待身边的人,那么,你的心境一定是晴朗的,开阔的。人生就是要学会感激,学会感激,你就学会了如何过好人生。

⑵ 求百家讲坛中华孝道第2集视频的

下载地址已发送到亲的【消息】里
请亲打开右上角的【消息】查收

如满意,请采纳~

⑶ 隋丽娟,央视《百家讲坛》讲解《孝庄》

对 隋丽娟教授的《孝庄》的确录制完了 但一直没有播出 可能是和记连海的《多尔衮》在内容上重合了,所以就没有播出慢慢等吧 以后可能会播

⑷ 求百家讲坛经典句子(一百句)

  1. 要找到这样的男人,我们不禁要像李太白那样慨叹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就像一首流行歌曲里唱的那样,“到哪里去找这么好的人”呢?

  2. 民间经常说夫妻打架叫“床头打架床尾和”;所以解决家庭矛盾,套用句广告词,叫“一切皆有可能”。

  3. 墙外路过的这个小伙子乃当朝裴尚书之子裴少俊。你听这名儿取的,一听就知道他长得至少不比韩国影星裴勇俊差,要不也不会让李千金一见就失声惊呼。

  4. 每一只蜗牛都有自己的一套房子,所以蜗牛王国的公民,大概从来都不会像杜甫那样,产生“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悲叹。

  5. 作为当时“超级男生”的代表,一代青年才俊,唐伯虎怎么能忍受这种屈辱呢?

  6.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春香就插科打诨地问,是不是去年关在笼子里的雎鸠鸟,今年飞到何知州家里去了?

  7. 现在的孩子比古代的孩子镇定得多,为什么?见过世面的多了,现在的孩子都是超级女生、超级男生。

  8. 以前的孩子读书不像现在孩子这么辛苦,为什么呢?课程少,现在的小朋友老是天天喊减负减负,其实都是往负的方向减了,负负得正,越减越多。古代的孩子没有那么多学科,就一门课,什么课呢?语文,而且语文里面还没有改病句、字词什么的,就一个写文章。

  9. 王安石一听热血沸腾,当时就说,哪怕前面是地雷阵我也勇往直前,只要皇帝支持我改革,粉身碎骨我都不怕。

  10. 后来的神宗皇帝捡到了王安石的万言书,一看就喜欢得不得了,当时就说了一句传颂千古的话——“我选择,我喜欢。”

  11. 从古到今,好的相貌,常常可以出奇制胜,成为建功立业的敲门砖。

  12. 其实人哪,是既健忘又善记的.什么时候健忘?有恩于已健忘.什么时候记得可清?有恩于人记得可清.这是人的天性.其实人要做好一个社会的人,恰恰应当颠倒过来.有恩于人,忘掉它,有恩于已,一辈子记住它.这是违背人性的,但是,恰恰这样做了,你就能把人际关系处好了。

  13. 民族矛盾不可能采取睚眦必报的方式来处理,这种方式只能增加民族的仇恨。

  14. 四行;1 自己行。2 要有人说你行。3 说你行的人要行。4 身体得行。

  15. 只琢磨人不琢磨事的人,或许终身一事无成,但八面玲珑、巧舌如簧,仕途反而顺风水。

⑸ 百家讲坛弟子规观后感

百家讲坛上讲《弟子规》,我认真地看了。受到了很多的教益。我在此诚恳地对您表示感谢。听您讲的《弟子规》,对照我自己的不足,我深感惶恐。这都是由于我小时没有读《弟子规》。因此,我要求我的女儿要好好读《弟子规》。
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先生您似乎中了毛泽东的毒,对“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有所保留,这是不对的。我认为《弟子规》句句是真理。而毛泽东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批评,却是似是而非的谬论。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这些教训,能使政治秩序有条不紊。如果大家都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势必造成政治的紊乱。如果大家都去管不关己的事情,其结果就是争吵、纷争、内讧……
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见义当为的事情,不是不关己的事情,而是与己有关的事情。关键是分清人“见义”的“义”是不是义。“见义”是不容易的,要有相当高的智慧,还要熟悉王道和法度,才能从实事中见义。
周文王临死时告诫周武王说:“见善速为,远离是非,机会来了不犹豫,这是道的最高境界。”是非的争论导致分争,远离是非就是远离分争。《圣经》说:“远离分争,是人的尊荣。愚妄人都爱争闹。”(箴20:3)《弟子规》教导人“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就是教人远离是非,远离分争。
见到别人需要帮助时,要伸出援手。当行善时不行善,是有亏良心的。良心是自己的,有亏良心不是不关己。这不是“彼说长,此说短”之类的事情。“彼说长,此说短”,就是争议;此说是,彼说非,就是争吵。不评判与己无关的争议,不参与不关己的争吵,这就是明智。
人各都要专心自己的事业,不可说张家长、李家短之类的闲话。不可轻率地对人说三道四。对不关己的事,不可说闲话。中国有古训:“相论逞英豪,家计渐渐退。”

⑹ 百家讲坛弟子规二入则孝观后感

《弟子规》是我们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它对我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行为都有指导作用,如果我们都能按照《弟子规》的教诲去做,那么我们的家庭和社会就能更加和谐。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使我受到很多教育,其中受教育最深的是《弟子规》的第一篇“入则孝”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入则孝”的意思是说在家里要懂得孝敬父母,因为孝是道德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我们的身体受之父母,没有父母的养育,就没有我们的生命。因此我们应无条件的孝敬父母。那么怎样做才是对父母的孝敬呢?《弟子规》中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话,从表面看它的意思就是说父母的呼唤,要马上应承;父母的命令,有马上执行;父母的教诲,要恭恭敬敬的听取;父母的责备,要虚心的接受,这些都是孝心的体现。俗话说“孝顺孝顺,孝就是顺,顺就是孝”我们应顺应父母的要求,父母的心意,如果他们的要求是错误的,我们做子女的也不能顶撞他们,我们应做到“谏使更”并且要“怡吾色,柔吾声”;如果父母的责备是错误的,我们也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小到大,父母为我们的成长可谓是呕心沥血,但他们不图我们的回报,
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做好自己应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在“余力学文”中,“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制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的功夫深了。原来窒碍不通,困顿疑惑的地方自然而然就迎刃而解了。在该学习的时候我们就要抓紧时间学习,切勿荒废、

⑺ 百家讲坛里说到了孝庄文皇后的一生在哪一期啊

《百家讲坛》 20131011 清代皇陵谜案 6 三十七年难入土的孝庄

⑻ 百家讲坛春节期间要将《中华孝道》,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何独立的思考春节期间讲中华孝道是否妥当。

孝道是一个健康人的自然表现,是人性善之最深层的力量,是传统伦理的基础。
孝字虽然人人能讲,然含义有深有广,需要一个人终其一生,充分践行孝道。
中华民族远离传统文化很久了,没有了民族之根,没有了信仰的力量,现代社会现象中很多方面表现了一种孝道的缺失。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是以民族文化为依归的。这时候,人们都回家团圆,显示了亲情的力量。人之为人,是因为有亲情,有孝的力量。
这时候,朱翔非先生百家讲坛上讲《中华孝道》,乃为唤醒民族亲情,凝聚民族力量,回归与复兴传统文化,实是功德无量!

⑼ 何为孝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从秦汉开始,我国就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建成它并维护它要有两条保证。第一条,要保证对广土众民的大国高度集权的有效统治;第二条,要使生活在最基层的个体农民,安居乐业,从事生产。高度集中的政权与极端分散的农民双方要互相配合,减少对立,在统一的国家协调下,才能从事大规模跨地区的工业建设、文化建设,防止内战,抵御外患,救灾防灾。个体农民从中受到实惠,则天下太平。 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社会根据自然环境的合理选择。家庭是中国古代一家一户的基层生产组织,从而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小农生产的家庭对国家有纳税的义务,国家有保护小农的责任, “国”与“家”的关系协调的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则是“孝”。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细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较,孝比忠更基本。 《十三经》中的《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后来北宋的张载作《西铭》,在《孝经》的基础上,融忠孝为一体,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把伦理学、政治学、心性论、本体论组成一个完整的孝的体系。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价值观的共识,起了积极作用,功不可没。 “五四”以来,有些学者没有历史地对待孝这一社会现象和行为,出于反对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说成罪恶之源,是不对的,因为它不符合历史实际。 孝道是古代社会历史的产物,不能看作是古代圣人想出来专门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 古代农业社会,政府重道德伦理,体恤天下为人父母之心怀,所以有“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孝道贯穿始终,父母在世时要孝顺,亡故后常思念父母的养育恩德,为子女做榜样固有“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训条。子女刚出生时父母日夜守护,任劳任怨,真心切切,子女懂事后对父母要“晨昏定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体恤父母的用心良苦,所以有“天下无不是父母”。 进入现代社会,我国社会结构正在转型过程中,社会老龄化现象对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课题。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大量独生子女。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新型家庭一对夫妇要照顾两对父母,传统观念规定的某些孝道行为规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难以照办。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无论父母或者子女,家庭仍然起着安全港湾的作用。 今天对孝道的理解和诠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几千年来以家庭为基础培育起来的、深入到千家万户的传统观念,需要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再认识。这一课题关系社会长治久安,更关系到民族兴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时日,深入研究,必有丰厚的成绩。

阅读全文

与百家讲坛关于孝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体检白球比值偏高是什么意思 浏览:394
九阳养生锅多少钱一个 浏览:226
哪里能做最全面的体检 浏览:825
毕业后养老保险可以补缴吗 浏览:162
德阳农村60岁养老金领取 浏览:31
如何引导老人养生 浏览:393
大化养生会所哪里好 浏览:562
国企女职工2020年退休年龄 浏览:487
中国城市老年人的活动空间 浏览:977
女职工管理岗退休新规 浏览:137
老年人经常干结怎么办 浏览:651
老年人严重缺钾症状 浏览:446
退休人员解除劳动务合同证明 浏览:762
16岁少女强奸80岁老汉 浏览:92
征兵体检腿盘筋淘汰怎么办 浏览:334
中医养生最怕哪些行为 浏览:631
评选孝敬老人标题 浏览:947
最低工资和退休工资是多少 浏览:53
父母不让登记怎么办 浏览:738
体检完体检报告多久出来 浏览: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