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秋节为什么打糍粑
八月中秋吃糍粑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将军伍子胥而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
糍粑是一种信物,圣洁的食品,八月中秋舂糍粑,吃糍粑赏月活动即喻示家家团结幸福、吉祥如意。千百年来广大人民与之结下了深厚友谊,对之情有独钟,并赋予了它无限寄托和深刻喻意。糍粑的黏结成团,喻示着全家和睦团结;糍粑的香甜,喻示着生活甜蜜幸福;就连清早打糍粑,起得越早也代表来年丰收越大;糍粑成大小圆形,喻示着人们“有缘”、喜庆、吉祥和团圆;当然吃着圆圆的糍粑就自然象征全家和和气气、团团圆圆、平平安安了。
糍粑是圆的凝聚,它始终与圆相伴。蒸糯米的蒸笼,打糍粑的碓窝,放糍粑的簸箕,做馅的黄豆、花生、芝麻等等无不与圆同在,而一家团聚围着圆桌吃糍粑月饼,尽情欣赏圆月的活动更是丰富多采,老木柑也因体形肥圆而成为宠物,制成龙后被人舞动,共度良宵,欢庆节日。古镇中秋玩柑子龙也有1000多年历史了,但近百年来一直没有玩过,至今古镇上只有极少长者能知晓其历史渊源和制作工艺。
制作一条柑子龙时,需用大木柑7或9个,每个木柑用一根木棍钉牢,为龙身的一节。用五色纸分别做成一个与之相协调的龙头和龙尾,再用软绳将龙头、各节龙身和龙尾相连接,便制作成一条完整的柑子龙了,因是夜间玩耍,故每节应扎上一条油辨子,便于照明,制作虽然简单,但其历史非常久远。
2. 九月重阳打糍粑歌词
歌词是“九月重阳登高去,十月初十打糍粑”
寿宁之歌
寿宁糕,斜滩饼,南阳还有女孩子
看一看,吃一吃,寿宁地瓜窝蛋仔
地瓜干,糟萝卜,鼠蛐糍还拿去煎成饼
窝蛋糍,馒头仔,地瓜粉来还泥鳅仔
寿宁特长特别多
咸菜还分
地瓜咸、窝蛋咸
香菇咸、笋咸
来还萝卜咸
干货还分
菇干,地瓜干、糕干、笋干、豆干
寿宁方言
(萝卜橘、地瓜干、NINUNINU去斜滩)
糍还分:
窝蛋糍、鼠蛐糍、糯米糍来还年糍
寿宁还是茶出名:
螺茶、银针、碧螺春
都是买到大城市
要说寿宁好玩
杨梅州、南山顶
西山顶、牛头山
还一个金鸡山
好山好水好寿宁
嗯亨:
一月要把龙灯耍
二月要把风筝扎
三月清明把墓扫
四月牡丹正开花
五月龙船下河坝
六月要把扇子拿
七月双星桥上汇
八月中秋看桂花
九月重阳等高去
十月初十打糍粑
冬月天寒要烤火
腊月过年把畜杀
寿宁是个好地方
都说寿宁好南阳
夏天避暑
冬天避寒
不枉寿宁玩一玩
寿宁人民定欢迎
寿宁糕,斜滩饼,南阳还有女孩子
看一看,吃一吃,寿宁地瓜窝蛋仔
地瓜干,糟萝卜,鼠蛐糍还拿去煎成饼
窝蛋糍,馒头仔,地瓜粉来还泥鳅仔
寿宁特长特别多
咸菜还分
地瓜咸、窝蛋咸
香菇咸、笋咸
来还萝卜咸
干货还分
菇干,地瓜干、糕干、笋干、豆干
寿宁方言
(萝卜橘、地瓜干、NINUNINU去斜滩)
糍还分:
窝蛋糍、鼠蛐糍、糯米糍来还年糍
寿宁还是茶出名:
螺茶、银针、碧螺春
都是买到大城市
要说寿宁好玩
杨梅州、南山顶
西山顶、牛头山
还一个金鸡山
好山好水好寿宁
嗯亨:
一月要把龙灯耍
二月要把风筝扎
三月清明把墓扫
四月牡丹正开花
五月龙船下河坝
六月要把扇子拿
七月双星桥上汇
八月中秋看桂花
九月重阳登高去
十月初十打糍粑
冬月天寒要烤火
腊月过年把畜杀
寿宁是个好地方
都说寿宁好南阳
夏天避暑
冬天避寒
不枉寿宁玩一玩
寿宁人民定欢迎
3. 正月里打糍粑是什么成语
一把手
【拼音】: yī bǎ shǒu
【解释】: 在某一方面才干出众的人或单位或组织专的主要负属责人。
【举例造句】: 他是我们厂的一把手。
【拼音代码】: ybs
【近义词】:头面人物
【歇后语】: 天生的独臂郎
【灯谜】: 五个指头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首要人物
【英文】: a good hand or the first in command
4. 打糍粑的那个工具叫什么
是石臼。
石臼,是舂米用的器具,四方的,上宽下窄,安在土里,只把臼口专露出地面。随着木碓一上一下的属磕碰,稻谷,也便在石臼里脱了壳,蜕了皮,露出了暗红的雪白的米粒儿。小的石臼可用于砸、捣、研、磨药材。
据考证,大约在三千年前,中国人开始食用稻谷。从那时候起,就开始了石质、木质舂米,直到20世纪中叶发明碾米机,石臼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4)重阳节打糍扩展阅读:
糍粑以糯米、土豆为主料,清浸泡后搁蒸笼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绵软柔韧,趁热将饭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团状,搁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或是黄豆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盘里滚动,即可取食。
口感香,。现街头商贩多用脚踩三轮车叫卖,饭泥用保温性能好的特制铁桶装放,摇动把手,饭泥从圆孔钻出。但凡有喜事,当地人都要做红糖拌糍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
5. 打糍粑,怎么打糍粑
把糯米蒸熟,放入捣器里。用捣器的木棒,把糯米捣成粘稠状,糯米颗粒变小。捏成你喜欢的形状,不要太厚,拍上一层较薄的面粉。放几天,就可以食用了,煎炸都可以,很脆哦!
6. 打糍粑的介绍
打糍粑,汉族节日风俗。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贵州,重庆,四川,江西,专湖南,福建,属湖北,广西,陕西等省市都有,又以江西吉安、福建武夷山地区最为盛行。安徽南部也有,主要是在重阳节的时候,作为节日食品供客人品尝。糍粑是以糯米,土豆为主料,清浸泡后搁蒸笼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绵软柔韧,趁热将饭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团状,搁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或是黄豆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盘里滚动,即可取食。口感香甜。现街头商贩多用脚踩三轮车叫卖,饭泥用保温性能好的特制铁桶装放,摇动把手,饭泥从圆孔钻出。大凡有喜事,当地人都要做红糖拌糍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
7.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糍粑(ci ba)
猪猪重阳节快乐....我要吃糍粑嘛,猪猪不要只自己吃哈,我也要我也要....嘻嘻...做法:荷叶糍粑
民国年(1933年)贵阳北门桥(喷水池)一带有食品店叫"镜泉斋",以上等糯料、白糖、凉糖、玫瑰芝麻、洗沙、花生米、核桃仁等原料制作。制作方法:先将糯米打成糍粑,分成小碗,再放入烙锅以猪油烙成薄片,加入糖心,再折成一半复烙,粑粑黄脆,糖心融化即可。后"镜泉斋"荷叶糍粑流传全市,被贵阳市认可为名小吃。
主料:精糯米;辅料:花生火腿、芝麻、玫瑰糖;
调料:猪板油、白糖;做法:将精糯米洗净,净泡10个小时,然后用蒸锅蒸熟,打成糍粑后做成荷叶状成品,然后用猪油煎黄即可。
特色:香酥甜美,既酥且糯,可口宜人。
凉糍粑
制作方法:
1、把糯米淘洗干净,用温水泡二三个小时,控干水后装入饭甑内,用旺火蒸熟,然后,将熟米饭放入石礁窝内。舂茸成糍粑,用热的帕子搭盖。
2、把芝麻粉、蜜桂花、白糖、食用桃红色素拌匀,制成芝麻糖。再把黄豆炒熟,磨成粉待用。
3、糍粑放在案板上晾凉后,分成两半,一半放在撒有黄豆粉的案板上,摊开压平成片,将“洗沙”均匀地抹上。将另一半糍粑成大小、厚薄差不多的片,盖在其上,再把芝麻糖撒在面上,切成块就可以了。
特点:
色香味俱佳,糯软醇甜,入口凉爽,沁人心脾。
玫瑰凉糍粑
传统小吃,夏季时令佳品。其色泽美观、软糯滋润、香甜可口,配以甜羹食用别具风格。
制法:上等糯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涨发后放蒸笼中蒸至软烂,取出春成糍粑,晾凉后扯成25克一个的剂子;豆沙用涨发,加油炒至酥香,放白糖和蜜玫瑰,复炒至糖溶即成洗沙馅心;芝麻炒熟碾成粉,黄豆炒熟磨成粉,加糖粉合匀成为麻糖粉;糍粑团压成圆片,包入洗沙馅心,压成饼状,在麻糖粉中上一层,面上撒少许已用食红拌成胭脂色的白糖即成。
8. 打糍粑的由来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臣子伍子胥为报父仇投奔了吴国,想从吴国借兵讨内伐楚国。他来到吴国容帮助吴王阖闾坐稳了江山,成了吴国的有功之臣。越国勾践乘机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当时正值年关,天寒地冻,城内民众断食,饿殍遍野,国家和人民果然遭到危难。
在此危难之际,人们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便暗中拆城墙挖地,人们惊奇地发现,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压制成的砖石。原来,这是伍子胥在建城时将大批糯米蒸熟压成砖块放凉后,作为城墙的基石储备下来的备荒粮。
人们不禁感叹道,伍子胥真有先见之明!大家将糯米砖石拙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后来,在楚天一带,人们每到丰年年底,便要用糯米制成像当年“城砖”一样的糍粑,以此来祭奠伍子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