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孝在古代怎么写表示什么意思
孝在古代根据字体的不同,写法也各不相同,如图所示:
“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表现为为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殷商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孝”字。
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1)孝顺写法扩展阅读:
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古人有言曰:“百善孝为先”(译文:所有的善事中,守孝道是最重要的),孔子的学生有若也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这就是仁的根本)。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历代炎黄子孙最为认同推崇的道德行为准则。崇尚孝道,见贤思齐,在人民群众中历久不衰。许多诗文、戏曲、故事广为传颂,妇孺皆知。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元人郭居敬编辑的《二十四孝》。
自己吃野菜,但却百里负米侍奉双亲的孔门弟子子路;身穿芦花做的“棉衣”,挨冻受屈,却跪求父亲饶恕继母的闵子骞;侍病母衣不解带,亲尝汤药的汉文帝刘恒;小小年纪就知道为父亲夏扇枕、冬温衾的黄香;身居高官仍奉母至孝,每晚亲为母亲洗涤便器的宋朝文人黄庭坚等等,都值得学习。
㈡ 二年级的写话,我送奶奶的礼物
今天是奶奶的生日,我准备给奶奶一个大大的惊喜。
做什么回好呢?我想了又想,决定答做个水果拼盘给奶奶。于是家中的水果便纷纷亮相了,有黄澄澄的橙子,红彤彤的苹果,紫汪汪的葡萄,绿中带黄的杨桃。
我先把月牙似的香蕉切成片状,铺在一个盘子上,又把那红扑扑的小西红柿切成两半放在边上做点缀,再把黄澄澄的橙子掰成一瓣一瓣的,用牙签穿起来做成了“连心鱼”,可好看了!拼盘做完了,该给他起个怎样的名字呢?我思索了一阵子,决定命名为“海底世界”。
反复看了看我的作品,这样的创意似乎有些太简单。于是,我又设计了另一个方案。我先把一个红彤彤的苹果的上部分切掉,然后把刚才切下的部分苹果盖上去,便成了一个好看的“苹果柿子盘”了。再把一根牙签的一端插在苹果上,再在另一端加了一些点缀。最后,我为我的杰作命名为“夏威夷公主”。
这时,奶奶回来了。我立马跑上前去迎接,大叫:“奶奶,生日快乐!快来尝尝我做的水果拼盘吧!可好吃了呢!”
奶奶只是笑了笑,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此时,我看见泪珠在她的眼眶打转……
㈢ 书写传统传承家风尊敬父母的作文二年级
谈家风,写家史,立家训 “你家的家风是什么?”被问到这个问题,很多人会觉得迷茫,因为大部分人很少接触到“家风”这一词汇。但是听了爸爸的讲解和平时的日常生活我懂得了我的家风家训是:“孝顺”和“勤劳”。 我回想长大的这些年,家里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很辛苦每天都要很晚才回来,家里的家务都是妈妈打扫,放学回来总能看到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上学了,妈妈接送我的,平日里经常聊天的对象是爸爸妈妈,妈妈常常告诉我要听话,不要老是说一句话半天都不听。我已经长大了,应该懂得照顾爸爸妈妈了,平日里,自己的事自己做,不用爸爸妈妈操心,在学习方面要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尽量为爸爸妈妈减轻负担。 我想孝顺就是爱护自己的爸妈,这样做我想就是一个“孝顺”字吧,这应该就是我们家的家风之一。我也将像大人们学习,以“孝顺”为本,让这家风继续传承下去。 “勤又勤,不受贫”这句话也是我们家的家训,也是爷爷的父亲——我的太爷爷说过的话.爷爷经常的提起这句话,要求我们在学习上,也谨记这句话.坚持勤学勤练,勤写勤算,勤读勤看,勤思勤鉴.这样才能学精学好,学业才会有成就.在生活方面也要求我们自己多动手,多做事,培养多种兴趣,学习多种知识,掌握多种本领.爷爷已经是个老人了,是公务员退休了.他喜欢讲一些过去家里的事儿,告戒我们,要不忘本,不忘过去,不忘勤劳、不忘俭朴,时刻保持勤劳敬业,艰苦朴素的好家风.原来,我们的祖上是世代为农的,先祖们是安徽,那个时候,
沈阳的浑河南岸还是很荒凉的地方,经过几代人的勤奋劳动,变成了鱼米之乡.爷爷说,祖上都是种地的农民,但是,他们的手可巧了,不光会种地,还会多种手艺,爷爷说,他的父亲,还是糊风筝的高手呢!风筝能放得比燕子飞得还高呢! 我们的家人总是喜欢劳动,有空余的地方,爷爷总会种上各种常吃蔬菜和娇艳的鲜花,家里人都说吃自己种的果实,总是格外的香甜.清晨,每当我走进园子,总能嗅到清甜的果香,和淡淡的花香,从我懂事起便也爱上了这些花花草草,喜欢上了大自然的气息. 奶奶则喜欢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每天早晨擦地、扫尘、做饭、洗碗,便成了她的习惯,每当我起床的时候她早已经把地板擦得通亮,早饭也早已摆上了桌.奶奶说以前住平房的时候,我们家就一直为村里评为“五好家庭”!原因之一就是村主任每天到我家,我们家都是最干净的,而且不论什么时间,总是保持的整洁干净! 我要谨记“勤又勤,不受贫!”的家训,向我和祖辈那样永远保持普通劳动者的本色.因为,劳动是光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