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叫退休干部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曾数次调整退休费计发标准,总的趋 势是逐年提高。1993年工改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计发比例有所区别。
一、机关干部实行职级工资制,退休后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按本人原标准的全额计发,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按本人原标准的一定比例计发。
退休时工作满35年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两项之和按88%计发;工作满30年不满35年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两项之和按82%计发;工作满20年不满30年,职务工资、级别工资两项之和按75%计发。
二、事业单位按本人职务(技术等级)工资与津贴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
退休时工作满35年的,退休费按90%计发;工作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计发基数为本人退休当月的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和工资构成比例所规定的津贴两项之和,按规定相应打折扣。有些职工原享受的政府特殊津贴、教龄津贴和护龄津贴,退休时均按100%发放。
三、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人退休,退休费计发基数按本人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奖金三项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
四、因公致残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人员,退休费按分别高于国家现行规定的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最高退休费的5%~10%计发,但最高不得超过本人原工资。
五、有特殊贡献的退休干部,可适当提高退休费比例,权限已下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
六、对在边远地区(如西藏、青海、海拔3500米以上)工作的退休干部,可适当提高退休费标准,幅度为5%~10%。
七、出国定居的退休人员的退休费与国内退休人员享受同等待遇,但需每年提供一份由我驻外使、领馆或当地公证机关出具的本人生死证明,支付单位凭此证明按期支付退休费直至本人去世为止;退休人员死亡后,支付退休生活费的单位,应按其原工作单位的现行规定发放丧葬费、抚恤费。
八、退休人员失踪,下落不明在6个月以内的,其退休费可照发;超过6个月的,从第7个月起暂时停发退休费;人员找到后可补发退休费。
前不久,中组部召开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会议提出新世纪初老干部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认真贯彻中办、国办通知精神,进一步做好离休干部"两费"落实工作。
各级党委部门、老干部部门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组织部、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关于落实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的意见〉的通知》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尽快一次性清理"两费"历史拖欠,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和挪用。各省区市、国家机关有关部委、中央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组织人事、老干部部门,要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离休干部"两费"清欠情况,会同有关部门提出解决意见,逐人解决拖欠的离休干部"两费"。
抓紧建立和完善离休干部离休保障机制,尽快建立健全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机制,积极配合财政等部门建立和完善财政支持机制。
二、继续贯彻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
一要积极组织老同志开展政治理论学习,认真落实老同志的政治待遇;二要切实抓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组织建设和教育管理;三要针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耐心细致地做好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在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形式、方法和途径上有所创新;四要进一步做好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干部部门举办的老年大学,丰富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加强调查研究,以改革的精神探索解决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研究探索利用社区优势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新途径;二是研究解决事业单位老干部工作方面的突出问题;三是调查研究离休干部分享改革和社会发展成果问题;四是研究解决部分老同志的特殊困难。
四、结合庆祝建党80周年纪念活动,积极组织老干部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
各级组织部门和老干部部门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周密计划,精心安排。要坚持已有的好形式,从实际出发,继续组织老干部在国企改革、西部大开发、社区建设和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发挥作用;要做好对老干部和老干部工作的宣传,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老干部部门信息工作,鼓励和支持信息员及时反映情况,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工作制度建设;认真负责地做好老干部信访工作。
五、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努力做好新世纪初的老干部工作。
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把关心老干部和重视老干部工作提到"三个代表"要求的高度来认识;各级党委分管老干部工作的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经常深入到老干部中和老干部工作部门了解情况,加强指导,解决问题;各级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督查和指导作用;各级组织部门要切实加强老干部工作的具体指导,大力支持老干部局的工作。要重视老干部部门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对老干部部门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培训。
⑵ 离休干部与退休干部有何区别
离休与退休干部的根本区别是:离休干部是在1949年前就参加革命的,比如,加入共内产党,为地下容党送过信。而退休干部是解放后钻空子上去的干部
离休是我国干部退休制度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是指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干部,可以离职休养。
离休指对建国前参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战争、脱产享受供给制待遇的和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老干部,达到离职休养年龄的 ,实行离职休养的制度。
离休干部
已经退休的干部,符合上述条件的,应当改为离休。
退休(retire ),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劳动者因年老或因工、因病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工作岗位。2011年1月起,我国对个人提前退休取得的一次性补贴收入,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政府有关方面不断释放出延龄退休的政策意向,民意调查显示,过半受访者反对延长退休年龄,多数主张按规定年龄退休。
退休干部待遇
退休干部的日常管理由供养关系所在的单位负责,按规定移交到街道、社区的,由所在街道、社区负责。
⑶ 离休人员和享受离休待遇的退休人员有什么区别
所谓离休,是指1949年9月30日(含)之前参加革命工作,且是干部身份的人员经批准离开工作岗位休养.非干部身份1949年9月30日(含)之前参加革命工作人员的待遇稍次之,一般称之为"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工人".
离休也叫:离职休养,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化的退休。人退下来后,依然享受和原职位相同的所有工资福利待遇,就和上班一样。该涨工资就得涨工资,该发东西就得发东西。只要这位老革命活一天,国家就得供着一天。
离休的还分为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具体的待遇都有所不同.除养老金待遇外还有医疗保健\用车\政治待遇等.
西藏,海南等晚于49年9月30日解放的,可适当延长到解放之日.
所谓退休,是指1949年10月1日(含)之后参加工作的人员经批准退出工作岗位休养.
具体依据,参见国法(1978)104号文件之规定.
而国务院1982年62号文件中又规定:
办离休需要以下条件:
1、必须是在1949年9月30日前参加工作的;
2、享受供给制或半供给制;
3、是干部待遇的。
另外:1949年9月30日以前参加工作,也是干部身份,只是后来又转为工人,这种情况也可办理离休。
离休和退休不同一另点是:离休人员看病费用是实报实销,而退休人员只能享受相应待遇,而不能全报销。
离休干部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部分人不断减少,今后不会再有离休干部了!
⑷ 部队离休和部队退休干部有什么区别是不是都有护理费请问一下2016年7月涨吗
离休干部,是指在1949年10月1日以前参加革命的,离休后待遇不变,生病或者年专老,有护理费用等等。
凡在属1949年10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无论职位高低,都是退休。退休后的待遇有所降低,最高只能享受到在职时的基本工资(基本工资、职级工资、工龄工资和政策补贴等)的95%,没有奖励和绩效工资。
今年退休人员有一次工资调整,因为今年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机关单位的退休人员全部并轨,统一上调6%的调整方案争议较大,人社部正在讨论新的调整方案,所以,调整的工资会推迟发放,预计要到九月份。
⑸ 离休与退休
离休:
离休属于一个特殊群体,是在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专立下汗马属功劳或者做出很多贡献的老干部,所以,国家对这一类的人员,有特殊的照顾和优惠,他们的离休工资和在职一样,照发,医疗费100%报销,他们还享受交通费,书报费,年纪大的还享受护理费,1937年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还享受一年13个月的工资,属于国家财政开支,不参加养老保险统筹
退休: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基本条件和离休相同,只是工人,不是干部,他们属于“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100%支付工资,他们的医药费是95%报销。他们的待遇次于离休,高于建国后参加工作的退休人员。他们的退休金,也是国家财政开支,不进养老保险统筹。
第二类退休,属于建国后参加工作的人员,不分干部工人,都是叫退休,他们的退休待遇,低于离休和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现在都是按照缴费和工龄计算退休费.
⑹ 离休和退休的区别有哪些
什么是离休?事实上,离休就是中国针对已退出工作岗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参加革命的老同志设立的一种较优越的社会保障措施,也是涉及干部政策的一项制度。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世界上只有中国有离休。具体地说,离休就是对建国前参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战争、脱产享受供给制待遇的和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老干部,达到离职休养年龄的,实行离职休养的制度。
事实上,有关离休干部的待遇,最新规定如下:
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略为从优。离休后工资照发,并按照参加革命工作的不同时间,每年增发1~2个月的本人标准工资作为生活补贴。享受上述待遇的离休干部,一律不再发给任何形式的奖金。另外,对老干部离休后的医疗、住房、用车、生活用品供应及其他有关生活待遇,都有相应规定。离休干部所需各项经费,由原工作单位列入预算。行政单位在其他行政经费列支,事业单位在事业费项下的离休退休人员费用项目列支,企业单位在营业外支出列支。
总而言之,离休和退休完全是两个概念。
⑺ 离休干部与退休干部有什么区別
区别如下:
1、面向的对象不同,
离休就是“离职休养”,面向的是建国前参加革命战争、脱产享受供给制待遇的和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老干部;而退休面向的是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基层干部。
2、享受的待遇不同。
老干部离休后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略为从优。1921年7月1日到1949年9月30日各个革命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离休后原工资照发。离休干部还有生活补贴,医疗待遇上也是实报实销;
而现在退休要想领取养老金、享受医疗待遇,必须参保缴费满足相应的条件,养老保险要累计缴满15年,医保要缴满20年或25年。
3、年龄的条件不同
离休老干部离休的年龄因为职务的不同而不同,正省级干部为65岁,副省级及以下干部为60周岁,其中女性处级以下干部为55周岁。
现行退休年龄是为,男性60周岁,女性55周岁。
(7)离休干部和退休人员扩展阅读:
享受离休待遇的老干部的条件如下:
(1)1949年9月30日前参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军队的;在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并脱产享受供给制待遇的;在敌占区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
(2)在东北和个别老解放区,1948年底以前享受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薪金制待遇的干部,也可以享受离休待遇。
(3)1949年1月1日至9月30日参加革命工作,实行部分供给、部分工资制(含包干制)的,或既享受过供给制待遇、又享受过薪金制待遇的干部。
(4)建国前是解放区机关工勤人员和公营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人,享受供给制待遇,以及1948年底以前在东北和个别老解放区,享受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薪金制待遇的工人,在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前提拔为干部的。
(5)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干部,现在是工人的,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建国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提拔为脱产干部、享受供给制待遇的,或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当干部(含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时间必须长于当工人的时间;不属于因犯错误、受处分而安排当工人的。
(6)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因工作需要由上级主管部门调派到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国家干部(包括军队转业干部)。
(7)1948年底以前在根据地、解放区入党的农村党员,建国前被提拔为享受薪金制待遇的干部。
(8)在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以前,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包括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等民主党派的成员,一直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工作的。
(9)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解放区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底以前提拔为脱产干部,一直坚持革命工作的。
(10)按中央组织部组通字[1986]8号文件规定,将参加革命工作时间改为建国前的半脱产乡干部。
(11)建国前来我国参加革命工作,建国后一直在我国从事革命和建设事业,符合干部离休条件的外国籍干部。
已经退休的干部,符合上述条件的,应当改为离休。
⑻ 离休与退休的主要区别,离退休在企业和在行政单位有什么区别
1、离休是指1949年10月1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包括供给制)的干部,到达退休年龄时回,可以享受规答定的离休待遇(注:1949年10月1日前参加革命工作,但不属于干部身份的,只能称为“建国前参加工作的工人”,享受退休待遇)。其他情况都是退休了,享受规定的退休待遇。
2、离休干部的医疗费用是实报实销的,退休人员是只报销大部份(按一定的比例)。离休干部就算纳入社保局的医保管理,报销金额也是没有上限的,而其他参保人是有基金支付封顶线。
3、离休干部的工资待遇调整是跟着政府公务员一起调整的,无论是行政或企业的离休干部。
4、在企业,离休干部比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要高很多。就算两人工龄相同,养老金也完全不同。